精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 课程总是倒向学科中心的价值取向,难以符合、适应 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要,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的 实际需要。
课程及信息技术课
• 信息技术课也是一门课程
–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基本观点为课程即科目,课 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的观点
– 也是由行政部门来进行课程设计 – 通常以课程是学科的观点来组织,因此主要体
– 算法思想,例如并行加工、分布式加工等 – 多媒体技术,例如压缩技术、流媒体技术、超
媒体信息表证、虚拟现实技术等
• 根据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教育的关 键原则,改进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教学 范式
改变脱离实际应用情境,“为操作而操作”的 “书本技术”教学倾向,重视面向实际应用情 境的实践取向的技术教育方式:从学生的生活、 学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设计任务,引导 学生从兴趣出发探究和学习技术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必修2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 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有 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 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教学安排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
• 挖掘信息“技术”背后隐含的思想、方法 和科学原理
– 近代信息科学的发展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奠基 作用(冯·诺依曼结构,图灵机的设计思想)
模块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
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 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 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 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以 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 为主线。
课程标准
• 课程的设计开始于对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 目标的设定,然后基本课程目标才能形成 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 基于不同课程观点的课程设计都会有具 体的实施方法,但实际上经历的过程中的 基本环节都类似,只是这些环节中的具体 方法和活动,以及产生的结果多有不同。
课程及信息技术课
• 信息技术课也是一门课程
– 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基本观点为课程即科目,课 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的观点
– 也是由行政部门来进行课程设计 – 通常以课程是学科的观点来组织,因此主要体
– 算法思想,例如并行加工、分布式加工等 – 多媒体技术,例如压缩技术、流媒体技术、超
媒体信息表证、虚拟现实技术等
• 根据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教育的关 键原则,改进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教学 范式
改变脱离实际应用情境,“为操作而操作”的 “书本技术”教学倾向,重视面向实际应用情 境的实践取向的技术教育方式:从学生的生活、 学习、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设计任务,引导 学生从兴趣出发探究和学习技术
数 据 管 理 技 术
人 工 智 能 初 步
必修2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 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有 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 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教学安排的建议
信息技术课程
• 挖掘信息“技术”背后隐含的思想、方法 和科学原理
– 近代信息科学的发展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奠基 作用(冯·诺依曼结构,图灵机的设计思想)
模块结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
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 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 础”一个模块,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 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以 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 为主线。
课程标准
• 课程的设计开始于对课程价值取向和课程 目标的设定,然后基本课程目标才能形成 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 基于不同课程观点的课程设计都会有具 体的实施方法,但实际上经历的过程中的 基本环节都类似,只是这些环节中的具体 方法和活动,以及产生的结果多有不同。
新版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2017版)学习课件.ppt
2017
2013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 的合格公民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 身学习的平台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 信息技术课程 (四)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 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 康的信息文化
精选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个体对信息的 敏感度和对信 息价值得判断 力
精选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
学业质量水平与 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阶段性评 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改变教学理念,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精选
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精选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课例:体验人工智能输出结果; (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精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2013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 的合格公民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 身学习的平台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 信息技术课程 (四)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 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 康的信息文化
精选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个体对信息的 敏感度和对信 息价值得判断 力
精选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
学业质量水平与 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阶段性评 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改变教学理念,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精选
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精选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课例:体验人工智能输出结果; (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精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在对5省市11所中学的教师的访谈中,一般学校的 老师更多的认为如今中学生技术能力较差,而在一些劳 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老师却惊叹学 生在技术上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6
❖ 城乡高中生对技术的兴趣
65.8% 70
52.3% 60
50
44%
城市 农村
40
30
16.5%
20
11.4%
◇ 国际比较 ◇ 现状调查 ◇ 学科进展 ◇ 发展需求 ◇ 高中❖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日本 家政基础 2 学分 家政综合 2 学分 生活技术 4 学分
(选一门)
信息A 2 学分 信息B 2 学分 信息C 2 学分
(选一门)
英国
设计与技术 成为“国家课程”
规定的必修的基
能力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13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
14
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 公民
•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 的平台
•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 术课程
•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创新实践
•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 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 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17
(二) 过程与方法
•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 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19
三个维度目标的关系
•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 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 动分别培养。
6
❖ 城乡高中生对技术的兴趣
65.8% 70
52.3% 60
50
44%
城市 农村
40
30
16.5%
20
11.4%
◇ 国际比较 ◇ 现状调查 ◇ 学科进展 ◇ 发展需求 ◇ 高中❖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日本 家政基础 2 学分 家政综合 2 学分 生活技术 4 学分
(选一门)
信息A 2 学分 信息B 2 学分 信息C 2 学分
(选一门)
英国
设计与技术 成为“国家课程”
规定的必修的基
能力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13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
14
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 公民
•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 的平台
•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 术课程
•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创新实践
•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 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 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17
(二) 过程与方法
•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 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19
三个维度目标的关系
•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 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 动分别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信息技术 国际比较 课程标准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
国 家 信息能力 评价指标
• 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
•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 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 •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国家统计局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国家 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信息能力 • 第一层次:美国、日本 排名 • 第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
程序设计—第二文化,叶尔肖夫
1981
• 人类生活在程序之中:一切都按 照程序进行 • 文化与程序设计的技巧相辅相成, 形成人类思想的一种新的融洽
信 息 素 养 的 渊 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 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70 年代,随后,不同国家 (空间)的不同学者和研 究团体(人) ,在不同时 期(时间),服务于不同 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 的界定。
/acrl/nili/ilit1st.html
美 国 图 书 馆 协 会 的 定 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 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 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 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 信息的能力。”
( 19 多 92 伊年 尔 ) Doyle
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 终结报告》中的定义: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 •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 evaluates information; •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信息技术 国际比较 课程标准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
国 家 信息能力 评价指标
• 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
•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 信息化人才与公民的信息素养 •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国家统计局
国家信息能力排名
国家 世界主要国家信息能力分为五个层次: 信息能力 • 第一层次:美国、日本 排名 • 第二层次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
程序设计—第二文化,叶尔肖夫
1981
• 人类生活在程序之中:一切都按 照程序进行 • 文化与程序设计的技巧相辅相成, 形成人类思想的一种新的融洽
信 息 素 养 的 渊 源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的提出和对 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70 年代,随后,不同国家 (空间)的不同学者和研 究团体(人) ,在不同时 期(时间),服务于不同 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 的界定。
/acrl/nili/ilit1st.html
美 国 图 书 馆 协 会 的 定 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 养的人,他必须能认识到 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 索、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 信息的能力。”
( 19 多 92 伊年 尔 ) Doyle
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 终结报告》中的定义: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 •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 evaluates information; •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课件
国内调研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 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
中国未来5-10年基础教育信 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
相关人员(教师) 的能力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维护应用
信息技术课程 建设和实施
信息技术在学科 教学中的应用
第6页/共87页
学生: 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 更优的学习过 程,全面发展 应对信息社会 的挑战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 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存把储发现和和管提理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
6、能重熟视信练息运需用求分信析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 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 创作信息作品。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 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 农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促进“三教统筹”
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
“让农民长期得实惠”
基层党员教育
“让党员不断受教育”
第14页/共87页
信息技术 国际比较 课程标准
国内调研 培养目标 课程基本框架 课程实施建议
第27页/共87页
培养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 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 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 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 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 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国内调研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解读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课程发展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01
02
03
社会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信息素养的需求 日益增强。
教育改革需求
为适应社会变革,教育部 门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 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 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
相互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01
02
03
04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 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
支持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 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 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选修模块
程序设计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实践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的过程。
选修模块2
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
学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技术。
选修模块
数据可视化基础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和技 术,能够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可视 化展示。
数据分析与决策
学习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
结构优化
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整体
性和系统性。
评价改革
课程标准将改革评价方式,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以全面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能力水平。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意识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地 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课程发展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01
02
03
社会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信息素养的需求 日益增强。
教育改革需求
为适应社会变革,教育部 门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 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 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
相互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01
02
03
04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 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
支持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 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 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选修模块
程序设计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实践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的过程。
选修模块2
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
学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技术。
选修模块
数据可视化基础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和技 术,能够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可视 化展示。
数据分析与决策
学习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
结构优化
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整体
性和系统性。
评价改革
课程标准将改革评价方式,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以全面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能力水平。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意识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地 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观察与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 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 展潜力。
学生自评与互评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 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评 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
互学习。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
05
展
教师培训的意义与内容
意义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
内容
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等。
课程目标
02
总目标
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 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本
技能和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软件和 工具的使用,具备信息获取、处
01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不足,为
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提高教学质量
02
通过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反思和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目标
03
通过评价,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为教育决策提
供依据。
评价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
评价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
全面性
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 、态度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
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
导向性
评价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引 导学生朝着预设的教育目标发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2017版)(可修改).ppt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
7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
8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
13
能力
任
︵。︵
5
2017年新课程标准
课时设置
必修课程:3学分 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
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 每学分18课时,需36课时
新课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不仅促使信息技术
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进一 步顺应我国高考改革,兼顾升学与个性化发展,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满足我国对数字化时代创 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
9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 改变教学理念, ➢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 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
10
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
11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
12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课例:体验人工智能输出结果; (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
︵。︵
6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