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31页PPT
新版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2017版)学习课件.ppt
2013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 的合格公民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 身学习的平台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 信息技术课程 (四)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 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 康的信息文化
精选
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
个体对信息的 敏感度和对信 息价值得判断 力
精选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
学业质量水平与 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标准阶段性评 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 试、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改变教学理念,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精选
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精选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课例:体验人工智能输出结果; (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精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精选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6
❖ 城乡高中生对技术的兴趣
65.8% 70
52.3% 60
50
44%
城市 农村
40
30
16.5%
20
11.4%
◇ 国际比较 ◇ 现状调查 ◇ 学科进展 ◇ 发展需求 ◇ 高中❖四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日本 家政基础 2 学分 家政综合 2 学分 生活技术 4 学分
(选一门)
信息A 2 学分 信息B 2 学分 信息C 2 学分
(选一门)
英国
设计与技术 成为“国家课程”
规定的必修的基
能力 •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13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
14
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 公民
• (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 的平台
• (三)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 术课程
• (四)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创新实践
•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 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 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17
(二) 过程与方法
• 3.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 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 4.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 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19
三个维度目标的关系
• 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 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 动分别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各专业教学的第一层次,是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理解计算机应用本质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计算机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对于各个不同的专业,根据课程性质,学生认识计算机应用的本质,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将计算机的知识同本专业密切结合,本课程正是为此目的而开设的。
重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本质的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
本课程是深入学习其它计算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入门课程。
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一开始就重视上机实践操作环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工作原理,操作系统的应用和维护,office 办公软件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病毒防治和多媒体技术等知识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提高学生计算机的防病毒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或网络获得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网络资源应用的能力及应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
(6)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7)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实现能力迁移。
(8)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项目的分析、观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知识目标(1)理解个人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个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掌握计算机基本组成及拆装、局域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微机系统的简单维护。
(3)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 7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4)了解汉字输人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一种汉字(键盘)输人方法。
(5)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ord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6)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Excel 2010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7)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PowerPoint 2010 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高中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优秀PPT
▪ 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互相渗透、有机联系,
高中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 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 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 度。
10.能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
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
信息获取 信息加工与表达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技术与社会
算多 网 数人
法媒 络 据工
选修模块
与体 程技 序术
技 管智 术 理能
设应 应 技初
计 用 用 术步
(二)关于学分认定
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 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建议由兴趣 又潜能的高中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 发展创造条件。
趋势。
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 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
2.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各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和尽量开设齐全,以备学生选择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 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互相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新标准解读PPT课件
提升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 养。
理解《湖北省义务教育段信息技术课 程纲要》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能应用新理念和新方法,实施信息技 术课堂教学。
能掌握学生核心素养测试标准和测试 办法。
集中视频辅导(每2周一次,每学期8 次,每次一个半小时)
网上课程自主学习 网络研修 区域混合研修和校本研修 教学实践 教学成果展评
按照课程指导意见的内容标准设计
(内容要点与课时并非一一对应,可依据实际情况进 行分解或组合)
内容包括:教学分析与建议(微视频和 文本)、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案例、教 学资源(微课)等
县域内尽量做到全覆盖(教研员组好统筹)
按可能的上课时间提前1-2周推出
择优向市、省推荐
征集试点区和试点校,整体开发
2016年9月14日
指导意见的价值和意义
◦ 权威性、价值性、时效性
指导意见的主要变化
◦ 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学业评价
为了深入探索新形势下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指导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的 课程实施,
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 建设水平和实施质量,
我厅研究制订了《湖北省义务教育阶 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视频学习 网上观看课程视频,累计1小时记2分,单个主题不
40分 重复计算,最高得分按研专题修视频总时数计算。
交流互动 20分
作业1次记2分,研修计划、日志(体会、感悟、总 结等)、简报、点评、发帖等每篇记1分,总计不 超过20分
资源分享 20分
上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微课等)每 件1分,上传课例视频每件2分。若资源被推荐并入 围,每件资源再增加50%得分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校)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二级学院(部):执笔人:审核人:制定时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1.课程类型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各类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综合应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MS OFFICE操作、网络基础应用的基本技能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习办公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要求:熟练操作Windows,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以及具备一定网络基础知识。
2.课程具体目标四、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机考;2.成绩评定方式:总成绩(100分)=平时成绩(百分制)*40%+期末机考成绩(百分制)*60%平时成绩(百分制)由课堂考勤、课堂实操、课后作业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40%)2考核采用闭卷机考方式。
表4-2 闭卷机考知识点一览表(同为全国计算机一级MS office分数分配表)五、实施要求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本课程授课教师具备要求:讲师及以上职称,具备“双师”职业素养,熟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熟悉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应用,具备计算机网络配置相关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具备高职教育行业经验,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1)校内实训室3.教学方法与策略(1)教学方法该课程以现场多媒体教学为主。
同时结合使用了演示教学、上机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
(2)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上完成自学、自测和提交作业,对难点和重点制成微课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主观看学习。
线下完成课堂教学,互动交流和小组学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课程内容与结构 • 课程实施与评价 • 课程发展与展望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01
02
03
社会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对信息素养的需求 日益增强。
教育改革需求
为适应社会变革,教育部 门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 要性,强调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 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
相互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
01
02
03
04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 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水平。
开展教学研究
支持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 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 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选修模块
程序设计实践
通过实际项目或案例,实践算法设计和程序开发的过程。
选修模块2
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
学习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和优化技术。
选修模块
数据可视化基础
掌握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方法和技 术,能够使用工具进行数据可视 化展示。
数据分析与决策
学习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 进行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
结构优化
课程标准将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程的整体
性和系统性。
评价改革
课程标准将改革评价方式,注重 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以全面 、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
能力水平。
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信息意识
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 将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地 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观察与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过 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 展潜力。
学生自评与互评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 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评 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
互学习。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
05
展
教师培训的意义与内容
意义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 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
内容
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学科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等。
课程目标
02
总目标
培养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 具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本
技能和素质。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和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具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常用软件和 工具的使用,具备信息获取、处
01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和不足,为
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依据。
提高教学质量
02
通过评价,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师反思和改
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教育目标
03
通过评价,检验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为教育决策提
供依据。
评价原则
01
02
03
04
科学性
评价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原则 ,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
全面性
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 、态度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
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潜力。
导向性
评价应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引 导学生朝着预设的教育目标发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学习(2017版)(可修改).ppt
首次提出用学生学业成就表现来衡量学业质量,并以学科核心素
养及其表现水平作为衡量学业质量的标准,以此来描述不同水平
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对学生不同学习结果的评估更加明确。
︵。︵
7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做好“转变教学方式”的准备
︵。︵
8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行为 学科常用的策略和方法
︵。︵
13
能力
任
︵。︵
5
2017年新课程标准
课时设置
必修课程:3学分 每学分18课时,共54课时
选择性必修课程:每模块2学分 每学分18课时,需36课时
新课标课程结构的调整,不仅促使信息技术
课程设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也进一 步顺应我国高考改革,兼顾升学与个性化发展, 凸显学科核心素养,满足我国对数字化时代创 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
9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 改变教学理念, ➢ 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 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
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
10
如何开展项目学习
︵。︵
11
从课改理念到教学实践能力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
12
项目学习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课例:体验人工智能输出结果; (4).我们的操作是如何提高系统智能程度的。
︵。︵
6
2017年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 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 表现
学业质量水平
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 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 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 探究模式或价值观念的 综合程度进行划分 共有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