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理与策略.p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教学实施●1,语文是学语言的学科;2,应重视听说读写技能训练;

3,"文",主要指

"成篇之书面

语'。语言学视角:语言学习为语文教育核心

语言+文字

文学视角:语言+文学

文章学视角:语言+文章 文化视角:语言文化 大语文:中国古代教育

小语文:现代的语文

文言与白话•

文字与文学•

国文与语文•

技术训练与精神训练•语文性质问题论争:

工具性(混淆了"语文"和"语言"两个概念)(张志公,倪文锦)•人文性(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统一论(二元统一)(巢宗琪)•言语性(关注语言运用)(章熊,韩雪屏,李海林,潘新和,王尚文)•言意性(李维鼎)•

文化性•

复合论(王尚文)•

语用性•

消解论(否认学科性质问题)•语文课程性质可能是个"伪课题"✹"性质问题"要转化成"课程理解"问题✹语文课程理解是多元的

✹语文课程性质争论几点认识:1,课程性质:课程定位或目标任务

2,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的能力"

第二章中外语文教育发展概览1949年,叶圣陶建议用"语文"作

为母语学科名称世界母语教育发展

古希腊罗马:追求自由与和谐的古典人文主义

(较强的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教学内容以三艺(

文法,修辞,逻辑)为主.)问答形式,

启发,诱导,辩诘

,点悟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前期:重视教养与文明的返古典运动

(公元4世纪到12世纪)强调文法训练,注重语言形式

文艺复兴后期至

19

世纪末的近代语文教育:民族语言意识觉醒与语文学科教育的独立

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20世纪的现代语文教育:朝着正规化,科学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注重语言实际运用)

2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注重实用性)

3,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混合模式。(90年代以生存为中心)

现代世界母语课程改革的发展主要特点

教学观念:语言实际运用与文学熏陶并重

世界母语课程改革主要特点:

培养方向:智力发展和个性兼容并蓄

教材编写

:分科,综合并存,有向综合发展的迹象

训练体系:主体依然是阅读中心与写作中心

阅读教学: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紧密结合

写作教学:文体训练与能力训练互相结合

当前国外母语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特点:

价值引领

,重视语文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方面的价值与功能

内容为重

,重视母语课程核心知识,

内容标准和学习策略的研发能力为本,除了重视听说读写技能,

还重视思考,分析,批判,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注重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重视数字化时代必需的媒体素养教育

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母语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

发挥课程评价的促进功能

我国教育的发展1,古代语文教育(先秦_1903)(不单独设科.集中识字.注重读写训练(张志公))

2,近现代教育

(1)语文设科(1903-1911)("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名称的出现)

(2)民国初期(1911-1919)("国文"的提出)

(3)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

(4)民国后期("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浦江清))

3,当代语文教育(1949-今)

(1)建国之初(1949-1954)(政治化色彩加重)

(2)学习苏联,汉语,文学,作文分科尝试

(3)"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1966-1976)

语文

2014年10月30日

0:15

(3)"文革"时期的语文教育(1966-1976)

(4)改革开放以来(1977-2001)

(5)新世纪语文新课改以来的语文教育(2001年至今)("理念阐释期""反思实践期""整

合重建期")

学科与学科教学法

学科: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系统,由特定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构成.

学科教学法:关于如何"教和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学科教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育与教学

教育: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活动。(语文教育重点是语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狭义的教学:在学校环境中以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师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活动,是为达成教育目标所使用的途径和办法的总和。

学科与课程

学科:按门类划分的系统知识或知识门类。

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目标与实施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1,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课程理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本次课程改革理念:(1)改变客观主义知识观,确立建构主义知识观

(2)改变过去的“双基目标”,实施“三维一体”的新目标体系

(3)确立起新的学生观,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4)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是课程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1一个基本点:面向全体学生)

二(2两个性质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3三维设计目标凸显情感与价值观;关注过程与方法;落实知识与能力)

四语文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

("知识"一般指对人类经验概括而得的信息成果.

"能力"指"使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1,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3)语文所具有的汉语言的规律与特点

(4)重视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母语背景和规律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五,语文课程教学的五个专门领域

1,识识字与写字

2,阅读

3,写作

4,口语交际

5,综合性学习

第四章语文课程知识:体系重构及教学路径知识转型与"语文课程知识"问题

知识(分类)从反映内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从反映活动形式: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一定情境中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而产生的知觉建构.

语文知识(即语文课程知识:语文本体知识以及言语运用的规律,策略等,是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 (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知识与教学的情况:

语文知识观念落后;

语文知识定位失当;

语文知识内容陈旧;

有效语文知识缺失;

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机械单一.

重新认识语文知识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和主体;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迁移和素养生成的前提和工具;

语文知识是课程实施的话语平台;

语文知识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语文知识:概念,类型和特点

概念界定

类型

1,基于广义知识分类:陈述性知识(是什么)(对事物状态,内容,性质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性知识,步骤性知识,动态性知识,关于活动过程)

策略性知识(做什么,如何做)(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知识的调控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