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新)

合集下载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复习成稿及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2.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一、基础常识《三国演义》,全名____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是我国长篇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

作者__________,名__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山西太原人,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

罗贯中,号,(时代)小说家。

曹操字。

周瑜字,蒋干字。

二、字词。

更.不开看()拈.弓搭箭()中箭着.炮()巳.时()便宜..从事()禀.告()犒.赏()迤逦..()碇.石()谙.习()橹棹..()交契.()衣冠.()偏裨.将校()银铠.()筵.席()疑忌.()执戟.()佯.醉()不胜.酒力()和.衣卧倒()巾帻.()省.悟()玠.()嗟.呀()三、军情分析。

分析双方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四、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3):1、蒋干出场前,周瑜做了哪些事情?有人认为周瑜的举动是意气用事,你认同吗?周瑜的目的是什么?2、三江口水战这一情节,在故事发展中起什么作用?第二部分(4-8):1、蒋干神情的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周瑜是怎样成功堵住了蒋干之口?周瑜堵其口死其心的目的是什么?2、周瑜又是怎样设置圈套,诱使蒋干中计的?周瑜为什么能成功实施反间计?3、周瑜同蒋干周旋时的几次大笑,意义何在?第三部分(9-10):1、为什么曹操一见假信却信以为真?他唤蔡、张两人进账时为什么不向两人核实信的真伪,却说“我欲使汝二人进兵”?五、概括人物形象 1. 周瑜 2. 曹操 3. 蒋干六、歇后语积累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2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3 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4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5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6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7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8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9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10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11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12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13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14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也硬15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16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17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18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19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20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21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22 关云长败走麦城----大难临头23 关帝庙求子----走错了门24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25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26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27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28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29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30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31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32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33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34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戏,说悄悄话,又故意让蒋干听见他们的密谋是要借用蔡瑁杀周瑜。

群英会蒋干中计(定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定稿)

简明概括情 节 结 构
•合段成层 • (1)周瑜毁书斩使 • (2)曹操出兵三江口,大败而回,令蔡 张二人训练水军 • (3)周瑜窥其水寨,欲设计除蔡张二人 • (4)蒋干请缨说降周瑜,周瑜定反间计 • (5-6 )周瑜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 (7-8 )周瑜佯醉,蒋干中计窃走伪信 • (9-10)曹操中计,杀死蔡张二人 • (11)周瑜心喜计成
古语云:少不看 《水浒》 ; 老不看 《三国》 。 为什么? 计策 权谋
思考:本文周瑜主要运用了什么计策? 反间计
8
明确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能用简明扼要的 概括。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结合情节与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群英会蒋干中计》
人物形象分析2——蒋干
蒋干的神态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初到时“昂然而来”, 流露出对前来劝降的盲目自信; 周瑜点破“为曹氏作说客”,他“愕然”, 显示出胸无城府。 周瑜宣布“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 即斩之!”,蒋干“惊愕”,“不敢多言” , 实际上是一个的怯懦者。
最后,周瑜“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 更说明他的胆小怯懦。 ,
9
简明概括情 节 结 构
• •
• • • • • • • 化整为零 (1)周瑜毁书斩使 (2)曹操出兵三江口,大败而回,令蔡张二 人训练水军 (3)周瑜窥其水寨,欲设计除蔡张二人 (4)蒋干请缨说降周瑜,周瑜定反间计 (5-6 )周瑜大会群英,制止蒋干说降 (7-8 )周瑜佯醉,蒋干中计窃走伪信 (9-10)曹操中计,杀死蔡张二人 (11)曹操任用毛、于,周瑜心喜除患
人物形象分析3——曹操
思考分析:从曹操中计,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 人? 曹操用人多疑,是他中计误杀蔡瑁、张允 的思想基础。 作为指挥八十万大军的统帅,他又骄傲轻 敌,刚愎自用,于是轻信了蒋干的话。他草 率地斩杀大将后,很快醒悟自己是中了反间 计,但又知错不认,以维护自己的威信, ——可见他确实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乱世 之奸雄”。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课前读名著,查资料的方法,掌握小说的故事的情节。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2、学习本文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关键字词的品味,深入体会做者运用生活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效果。

说明:小说的学习,虽然离不开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方面的分析,但这些对高中学生来说已大体能把握。

因此,教学时应避易就难,避轻就重。

抓实一个点或几个点,分层阅读,深入思考,以小见大。

势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心智,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从主动感知中提高阅读能力,感受古典小说非凡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难点:专题研读本文神态描写中的一字传神说明: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小说教学的关键。

这个重、难点的设置,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专题阅读的思维技巧,使学生在阅读中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对人物形象把握的问题。

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准备资料:《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相关资料,老师略叙述《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试者结合自己的预习略述“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

引入文本,增强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解题,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问题:题目道出了小说的基本内容,“蒋干中计”,中了老同学周瑜之计。

但我们认真把握一下人物关系就会发现,真正中计的不是蒋干,而是曹操。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理清人物关系,证明一下老师的观点?游览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矛盾关系及其两个层面)。

《群英会蒋干中计》(沪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沪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群英会蒋干中计》(沪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引起学生回忆)教师:(再从小问题入手)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讨论,补充,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所以它有助于我们形象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但它毕竟是小说,有许多虚构的地方。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但他们是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倾注了作者强烈的爱憎褒贬的感情色彩,所以不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而且,有的人物是虚构的。

我们阅读这部古典小说,可以增加历史知识,更可以学习作者记述复杂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

二、本文背景:《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讲的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重大战役,书中从四十三回到四十五回叙述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学生略述《赤壁之战》)三、阅读课文思考题:周瑜用了什么方法除去蔡瑁和张允的?全文的主线是什么?全文共10段,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情节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四、研习课文。

1、讨论思考题。

明确: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

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蔡张二人。

设计、用计、中计是情节的主线。

全文分五部分。

虽是节选,但结构完整、主线突出:1-3段开端周瑜决定除蔡、张。

4-6段发展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迷敌人。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六单元 21.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第六单元  21. 群英会蒋干中计  教案

课题:群英会蒋干中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以及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三国演义》概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分析《三国演义》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法课前准备:自读课文,完成习题;查阅《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内容;阅读拓展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展示课题,由“易中天品三国”导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全体朗读]问:在苏轼的笔下,周瑜是一位怎样的历史人物?明确: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儒雅潇洒、风度翩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豪放自信问:好一个“谈笑间”,那份从容淡定真的容易做到吗?同学们已经在课外阅读过《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部分,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战前的背景和最终结果?明确:一个杰出军事家的笑来自于他对于局势能成竹在胸,对双方的军情能“知己知彼”,还要有很好的随机应变能力。

二、分析课文明确:周瑜、蒋干、曹操。

周瑜和曹操分别是两大军事阵营的统帅。

大战前夕,曹操的幕僚蒋干急于立功,以周瑜同学的身份自告奋勇去江东做说客。

——三个男人一台戏。

问:在和蒋干正面交锋的时候,周瑜先后笑了六次(四处),请分别说说周瑜是在什么情况下笑的?为什么会笑?蒋干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1、周瑜“笑谓”:①蒋干无自知之明;②曹操无用人之智(自大、急切);③周瑜认为自己的谋划恰好可以借此实施(除去蔡瑁、张允)。

[惊喜]蒋干:毫不知情,“昂然而来”。

追问:周瑜为什么要除去蔡瑁、张允?(分析三江口之战与下文的联系)明确: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举;由于这两人整治水军得法才引来周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

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群英会蒋干中计》说课稿一、说教材《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新教材-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古代小说”为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了解古典小说的几部重要作品、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周瑜设计除掉蔡张二人,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该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章回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小说中组织和安排情节的艺术。

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点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体验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另外本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课文,读完该篇,学生定然对前后的故事情节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整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文学欣赏品位。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从易中天说三国引入新课。

易中天《品三国》是一个文化热点,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以此作为课文的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强烈兴趣。

新课展开后,简单介绍《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在记录同时完成识记任务。

2.朗读疏通课文在学生了解本文故事发生的时势背景之后,迅速解决正音问题。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新教材-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古代小说”为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了解古典小说的几部重要作品、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周瑜设计除掉蔡张二人,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该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章回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小说中组织和安排情节的艺术。

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点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体验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另外本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课文,读完该篇,学生定然对前后的故事情节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整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文学欣赏品位。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从易中天说三国引入新课。

易中天《品三国》是一个文化热点,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以此作为课文的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强烈兴趣。

新课展开后,简单介绍《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配套K12】群英会蒋干中计 学案

【配套K12】群英会蒋干中计 学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学案群英会蒋干中计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分析的情节构成及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学习重点分析的情节结构。

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一、前预习1作者其人其事罗贯中,明朝人(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一说山西省祁县;一说山西省清徐县;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据说和施耐庵合著《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

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

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贾仲明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

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

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2故事梗概曹操率兵东征。

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

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

《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群英会蒋干中计》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黯淡谙习万马齐喑B.巾啧沙碛油渍C.偏裨睥睨稗官野史D.偷窃锲而不舍提纲挈领【答案】D【解析】A àn ān yīn; B zé qì zì; C pí bài pì; D qiè qi è qiè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解释:②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解释:③吾虽不及师旷之聪解释:④座上觥筹交错解释:⑤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解释:【答案】①迤逦,曲折连绵。

②交契,交情深厚。

③聪,耳朵很灵。

④筹,酒筹,行酒令(用游戏方法决定饮酒的次序)用的竹签。

⑤赚,诱骗。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东吴兵少,反为所败 B.非图仕禄,迫于势耳C.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D.过分谦让,反为不美【答案】D【解析】A 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为:东吴的人兵力少,(我)却被他们打败。

B 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译为:我等归降于曹操,是被形势所逼。

C 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译为:事情没有做成功,反被笑话了。

D 项,一般陈述句。

译为:过分的谦虚、谦让,反而不是美德。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B.《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这部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

C.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原标题是: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这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著名片段。

D.课文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突出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三个人物形象,全篇情节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

【中职语文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解析)

【中职语文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第3.2课《群英会蒋干中计》(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基础题1.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

故事以“定计” “用计” “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

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

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

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2.对“干曰:‘公瑾别来无恙?’”一句对人物性格刻画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瑜拜迎之,蒋干急忙问候,表现了蒋干的热情。B.蒋干对周谨直呼“公瑾”,表现了他的傲慢。C.二人分别已久,蒋干表示问候,表现了他对老友的关心。D.蒋干见周瑜亲自迎接急忙表示问候,写出他有些受宠若惊。3.蒋干“昂然而来”,“愕然”以对,表现了他( )A.先是盲目自信,后是害怕撒谎。B.先是自鸣得意,后是萎靡不振。C.先是盲目自信,后是被动尴尬。D.先是自命不凡,后是自愧不如。4.“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表现了蒋干( )A.真实目的被揭穿后恼羞成怒。B.对周瑜不讲情面的直接抗议。C.来意被挑明后慌乱掩饰的尴尬。D.知道劝降不成后以守为攻的机智。5.对“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转换话题,以缓和紧张的气氛。B.自谦之词,既不损害朋友的交情,又显示了儒将的风度。c.虽是故交,但各为其主,运用外交辞令,以守为攻,既得体,又震慑了对方。D.以师旷作比,风趣幽默,表现了自己的高尚情趣。6. 阅读4—6段回答问题。(1)分析周瑜“笑”的原因①……笑谓诸将曰:②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③瑜笑而挽其臂:④大笑畅饮:⑤佯醉大笑曰:⑥言罢大笑:(2)蒋干神态变化所反映的性格特征①昂然而来:②愕然:③蒋干惊愕:④蒋干面如土色:二、课外阅读。

满意的一课—我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满意的一课—我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满意的一课—我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教案名称:《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一些有关智谋和策略的词汇和表达。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故事中关键人物的形象和角色。

2.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蒋干中计的策略和智谋。

3. 运用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教学准备:
1. 《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材料或教材。

2. 相关词汇和表达的卡片或PPT。

3. 学生阅读和讨论问题的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背景和角色,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

Step 2:阅读故事(15分钟)
学生朗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师可适时解释生词和短语。

Step 3:分析故事(15分钟)
师生共同分析故事情节,特别关注蒋干中计的智谋和策略,并与学生讨论相应的推理过程。

Step 4:词汇和表达学习(10分钟)
教师呈现与智谋和策略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

群英会蒋干中计_练习1

群英会蒋干中计_练习1

群英会蒋干中计练习1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相同的一项是()A.万马齐喑.黯.淡谙.习B.巾帻.沙碛.油渍.C.偏裨.将校稗.官野史睥.睨D.交契.提纲挈.领锲.而不舍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交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叙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觥筹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巾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全文的理解,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清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情节却相对完整。

故事以“定计”“用计”“中计”为线索,叙述十分清楚,但情节的展开曲折跌宕,富于戏剧性,引人入胜。

B.小说着重描写各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突出地刻画了周瑜、蒋干和曹操这三个人物。

C.《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和蒋干共寝一室一节,写得极为精彩。

周瑜假呼,是明知其诈睡;“蒋干只妆睡着”,是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

一“醉”一“醒”,一智一愚,可见一斑。

D.本文历来为人所称道,是《三国演义》中极为精彩的一节,堪称“妙文”。

它妙在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妙在一封天衣无缝的书信,妙在周瑜梦中呼子翼,醒来忘却呼子翼,妙在“听不真实”,可谓妙不可言。

4.本文通过周瑜三次笑和三次大笑,成功刻画了周瑜这一形象,请体会周瑜“笑”的含义。

这些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5.曹操看信后杀掉了蔡瑁、张允,明知“中计”,却称二人是“怠慢了军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二、阅读下徐迟的《枯叶蝴蝶》,完成文后练习。

高一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高一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lesson plan of "Qingying Society Jiang Qianzhong Ji"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三国演义》概略,热爱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文学修养。

(二)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1.在矛盾斗争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现出人物性格。

2.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3.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人物性格个性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设想(一)因为本文是半文半白、生动有趣的小说片断,预习新课时可通过教师慢速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理解语言文字方面应多用些时间。

(二)事先组织学生看“三国”的有关录像,熟悉课文、培养兴趣。

(三)分析情节、人物形象时,可边提问、讨论,边板书。

情节重点放在5—8段,人物重点应是周瑜和蒋干两人,并注意两人行动、神态的对比、映衬。

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1.今天讲的《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有谁看过吗?它的全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教师小结:《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XX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既来源于历史,又不同于历史,作者以《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可看一下课后“思考与练习三)《三国志》是陈寿编写的一部史书。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 鄂教版

《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复习学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相关文学文化知识。

2、熟悉课文内容,掌握小说主题思想及写作特点等。

一、文学知识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

小说以、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之称。

作者,名,字,号,代家。

全书共120回,后四十回为所续。

据说此书“批阅十载,”,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2、《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长篇历史小说。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的政治、军事斗争。

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号。

作者以编写的史书《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依据进行艺术加工,既尊重历史,又增加了民间传说。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孙权、张飞、周瑜等等,这些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文不甚深,”是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

清代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杨慎《临江仙》一词放在卷首,使之成为提挈全书的卷首词,对全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使词与书相得益彰,并流传于世。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金圣叹称之为“”之一。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了林冲由到变化过程,也是封建社会的最典型的例子。

4、香菱学诗的过程,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悬想”:昨夜西风凋碧树,。

第二境界——“苦索”:衣带渐宽终不悔,。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

2019-2020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群英会蒋干中计》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新教材-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篇略读课文,该单元以“古代小说”为主题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总体特征,了解古典小说的几部重要作品、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主要写了周瑜设计除掉蔡张二人,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学习有关该小说的文学常识,以及文言文字词翻译等知识;2、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章回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小说中组织和安排情节的艺术。

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鉴赏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点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体验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另外本文是长篇小说的节选课文,读完该篇,学生定然对前后的故事情节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整阅读这部长篇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提高了文学欣赏品位。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教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从易中天说三国引入新课。

易中天《品三国》是一个文化热点,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以此作为课文的导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强烈兴趣。

新课展开后,简单介绍《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2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3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4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也硬
15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6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7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18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9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20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21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2 关云长败走麦城----大难临头
23 关帝庙求子----走错了门
24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5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6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7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28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9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0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1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2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3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34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群英会蒋干中计》导学案
学习目标
3.理清小说情节,领会《三国演义》中描写“智术”之妙。

4.学习通过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基础
1.在课文中标注重难点字词。

2. 解释
第1节:封面上判.曰(写,题署)第2节:便宜(不需请示,自行处理)
第3节:迤逦(缓缓而行)谙习(熟习)第4节:干到江左
..(江东)第7节:不胜.酒力(承受)第6节: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