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素质教育_李植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教育科研 1997·4
JIANG XI E DUCA TIONAL RESEARCH
○李植斌
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特点与素质教育
一、乡土地理的教学特点
中学乡土地理研究区域是本市或本县地理,其教学特点除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有相同之处,如区域性、综合性、空间性,还具有自身特点。
1.1 实践性强
乡土地理的教育目的和任务规定了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获得有关家乡的地理知识,因此,实践性是乡土地理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由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市或县域内自然资源、环境、生态、人口、经济发展等,这些内容与本市、县的自然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市或县内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及人口与资源、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地理感性材料都可以通过调查了解,直接获得。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出乡土地理的特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
1.2 时代性
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是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以市或县域为范围的乡土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都非常生动具体地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学生都能亲眼看到或亲身体会。因此,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不仅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特点,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各县市的乡镇企业、城镇建设、道路交通、商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是丰富的乡土地理研究的内容,是市情、县情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好教材。
1.3 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乡土地理的内容是本地自然、社会、经济等地理现象,要使学生对自己乡土地理事物和现象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乡土地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课堂教学、社会调查、野外考察和参观访问等多种教学形式与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到实地去获取地理材料,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和概括家乡地理环境的特征。还可开展社会调查报告会、爱我家乡的主题班会、可爱家乡的黑板报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教学活动,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的事业心。
1.4 探索性
乡土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地理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有利于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建设好家乡,如何正确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保护和治理好家乡的环境,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护耕地,协调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开展探索性的教学与研究。由于这些问题都没有现存的答案,且答案也是多样的,应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索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使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树立对家乡建设的参与意识。
总之,乡土地理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它的大量教育信息不仅存在于乡土地理教材之中,而且更多的存在于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应是吸取多种乡土地理知识信息的主体。
二、乡土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1 德育渗透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乡土地理教育是一种极其生动具体的思想教育形式,它通过家乡这个“窗口”
收稿日期:1997—03—27
让学生对祖国有切身的感受与了解,从而萌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雄心大志。乡土地理教育能有力地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特别是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可以密切联系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使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以及有关城镇、交通、商业等的方面的地理内容,都可与本地生产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乡土地理教学还可以让生在家乡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这一大课堂中锻炼和和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并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责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当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地观教育尤为必要。在过去片面强调“人定胜天”的主观唯心的人地观影响下,人口激增,资源被掠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在不同地区都有发生,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建设的的发展进程。乡土地理联系当地实际,不仅能使学生通过调查、考察等实践活动认识这些问题,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关心家乡建设,关心家乡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责任心;同时,还可以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教育,如人口政策、保护耕地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的教育等。
总之,在乡土地理教学中,思想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2.2 启发学生进行地理思维,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就是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首先应给学生以思维的动力。思维过程通常是在人们需要了解或解决某个问题时,思维活动才开始的,因此,教师应向学生设置一些疑惑或向学生提出问题,给思维以动力。其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地理感性材料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基础,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乡土地理感性材料。其三,是丰富学生的地理语言。思维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没有一定的地理语言修养,就很难达到较高的地理思维修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同时让学生积累足够的地理语言材料,如地名、地理术语、地理数据等。
在乡土地理教学上应:(1)启发学生运用分析综合的逻辑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乡土地理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在讲述乡土地理事物或现象时,既要将其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又要在分层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这样才能理解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2)启发学生运用地理辩证思维方式。乡土地理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自然与经济、人与地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变化发展的,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地之间的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乡土地理教材充满着辩证法,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发掘和运用,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3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本领。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乡土地理考察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对家乡的实地考察与调查分析,对家乡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城镇发展布局、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通过对乡土地理要素的组成结构、演变和分布的描述、比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通过对乡土地理中各种地理事实材料的记忆和再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5)通过图、文、数据等乡土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交流处理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素质;(6)结合乡土教学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乡土地理调查,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4 注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个性的培养
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个性,对国家和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良好道德和健全个性的培养,使其在德、智、体协调发展中追求真、善、美。
自然美普遍存在于自然之中。美学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祖国的每一处地方都有自然美的丰富因素,教师应该能发现祖国、乡土之美,(下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