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2.太原市期末测试题他是山东菏泽人,时任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
曾经在长城抗战中率领大刀队奇袭日军,闻名中外。
七七事变发生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
他冲入敌阵,挥舞大刀砍杀日军。
后壮烈牺牲,年仅39岁。
他是()A.杨靖宇B.张自忠C.左权D.赵登禹3.襄汾县期末测试题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这表明蒋介石()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4.汾阳市期末测试题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南京大屠杀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5.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刘伯承劝道:“这帽徽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救中国”的含义是()A.开赴北伐战场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胜利结束长征D.国共合作抗击日寇6.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的大举进攻上海的事变是()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7.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速战速决战略意图、激发全国人民斗志的关键战役是()A.黄海海战B.卢沟桥保卫战C.威海卫战役D.淞沪会战8.文水县期末测试题“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练习题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军士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军不撤兵回去,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A.歌曲《松花江上》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卢沟桥事变中为国牺牲的将领有()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林则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是因为()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南昌起义鼓舞人心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5.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的总指挥是() A.朱德 B.彭德怀C.叶挺D.项英6.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以下哪一项最合适()A.同室操戈B.隔岸观火C.同仇敌忾D.不谋而合7.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进无退。
”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促进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的出现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8.1937年底,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这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发生在()A.天津B.武汉C.南京D.徐州9.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10.辨析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部编版【整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单元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C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百团大战2、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B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3、卢沟桥事变中,率领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爱国将领有( A )A.佟麟阁、赵登禹B.蔡廷锴、蒋光鼐C.佟麟阁、李宗仁D.蔡廷锴、赵登禹4、“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文中描述的是( C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南京大屠杀D.西安事变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D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 敌后战场己成为主战场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6、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D )A. 7月7日B. 9月3日C. 9月18日D. 12月13日7、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一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B )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C.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8、20世纪前期美国驻华公使芮在北京目睹了这件事后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成一个整体。
”令他感叹的这件事是( D)A. 公车上书B. 辛亥革命C. 戊戌变法D. 卢沟桥战役9、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曾在给天皇的奏折中声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题附答案)

第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的今井武夫在回忆录中说:“那时候,在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着这样的谣言,‘七夕的晚上,华北将重演第二个柳条湖一样的事件’。
”下列哪一史实能够证明这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1.答案 D 根据题干信息“华北”“第二个柳条湖”并联系所学可知,七七事变能够证明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盛传的不是“谣言”而是日军的既定计划。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所以D 选项符合题意。
2.人物扫描: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他是()A.赵登禹B.佟麟阁C.王铭章D.李宗仁2.答案 A 根据“山东菏泽人,时任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中将师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在南苑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可知,他是赵登禹。
1937 年7 月26 日,赵登禹奉军长宋哲元之命,赶赴南苑负责北平防务;与日军血战6 小时,在集结途中,不幸被日军的伏兵击中胸部,壮烈殉国,年仅39 岁。
3.国共两党在历史上曾经实现过两次合作,其中第二次正式合作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卢沟桥事变后C.西安事变后D.南京大屠杀后3.答案 B 1937 年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 选项符合题意。
4.1938 年春,丰子恺收集了大量漫画,并为它们写出说明文字。
为下图“握紧的拳头”所写的说明文字为:“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农工好比食指与大指,位在兵的右翼,作有力的辅佐。
学商好比无名指与小指,位在兵的左方,协力襄助。
”此漫画及文字的主要意图是()A.宣传正面战场的胜利B.号召全民族坚持抗战C.说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D.庆祝中国国际地位提升4.答案 B 由漫画“握紧的拳头”及其说明文字“兵好比中指,站在抗战阵线的中心,列队最长。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习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次合作的共同基础是由()A. 社会性质决定的B. 国民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C. 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决定的D. 主要社会矛盾决定的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 上海B. 广州C. 南京D. 北京3.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B. 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C. 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D. 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二、思考探究4.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的标志。
参考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两党的合作是由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所决定的。
第一次合作,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混战时期,反封建是当时最主要任务;第二次合作是在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这样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故答案选择D。
2.【答案】C【解析】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在鸦片战争后,在南京签订的,屠杀中国30多万人是1937.12.12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
故选C。
3.【答案】C【解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的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为敌手,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亦明确表示要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两个事件后,国民政府态度完成不一样,故答案选C。
4.【解析】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训练1.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
这一重大事变()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
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
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B.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C.见证了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D.反映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曲折历程3.1937年,学者姚绍华提出:“九一八事变后,自日本不顾国际之信誉,强占我国东北,远东的均势之局被打破,……以吾民族历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奋发图强,这种恐怖自然不足惧。
吾民族每次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经一度祸患,吾民族之内容益加扩大而活跃。
”下列选项能够为该观点提供佐证史实的是()A.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团结一致抗战C.积极寻求英美等国军事上的支持D.邀请各国反法西斯人士前来相助4.1937年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
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的飞机、坦克、汽车、各式枪炮等物资,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从1937年到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锡、铅等各类矿产及大量的茶叶、生丝、羊毛、驼毛等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
由此可推知A.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日军侵占中国东部大片领土C.中国正面战场面临严峻挑战D.中国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北5.1937年7月9日,红军全体将士致电蒋介石等,表示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华北抗日。
在种种压力下,9月,国民党发表拖延已久的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同步测试 (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单项选择题1.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2.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这一危险形势告诉我们……过去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新认识’‘新政策’的空谈,不过是准备对于中国新进攻的烟幕。中国共产党早已向全国同胞指明了这一点,现在烟幕揭开了。”“烟幕揭开"是指()A. 北伐战争的开始B. 九一八事变爆发C. 全面内战爆发D. 日军全面侵华开始3.如图所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入局部抗战B.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C.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D. 抗战期问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4.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A. 新世纪的曙光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2015年,收藏家张贵银发现了一日军侵华力证——《支那事变战迹の刊》。
此书记录了“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
下列事件有可能被此书记录的是()①淞沪会战②南京大屠杀③九·一八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6.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A.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不同的名称,如图的名称出现在( )A. 北伐战争时期B. 国共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8.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共御外侮。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检测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A.九一八事变B.南京大屠杀C.七七事变D.双十二事变【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由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借口士兵失踪”“宛平”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七七事变爆发。
2.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变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
”这个“更大图谋”是指日本( )A.割占台湾B.侵占东北三省C.制造南京大屠杀D.灭亡中国【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卢沟桥事变不仅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所以这一事件中“更大图谋”应该是要灭亡中国。
故选D。
3.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信息是(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D.全国民众抗日救亡浪潮空前高涨【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从历史图片中提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片蕴含的信息“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北平城危急形势、“宛平”都与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C.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发表谈话D.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人教部编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知识要点一:七七事变1.1937年7月7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 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这就是“ ”又称“ ”。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映的一个重要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华北事变 D.一・二八事变3.七七事变后,我国著名画家张光宇创作了漫画《七七与切切》(下图),图中两个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作者的创意主张是 ( ) A.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会自取灭亡 B.表明部分日本人反对战争C.表明日本军人对发动的侵华战争感到悲观D.表明日本一定要灭亡中国的野心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29军司令部命令(1)材料一、二中的命令分别发布于何时?(2)根据历史史实,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这两个时期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有什么不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知识要点二:第二次国共合作5.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任总指挥, 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 , 任军长。
6.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西安事变B.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的五届三中全会C.1937年9月将介石关于团结御侮的读话D.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下列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合作方式不同 B.革命任务不同 C.政治基础不同 D.社会面貌不同 知识要点三:淞护会战8. 年8月13日, 爆发。
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 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习题(含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同步练习1. 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
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A. 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B.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C. 日本侵华如剧了中国民族危机D. 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2.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言()A. 卢沟桥事变B. 西安事变D. 八一三事变3. 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七七事变D. 百团大战4. 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敌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北伐战争B. 土地革命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5.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是()A. 1912~1919年B. 1920~1926年C. 1927~1936年D. 1937~1945年6.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D. 日军南京大屠杀7.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 东北沦陷B. 平津沦陷C. 局部性的抗战开始D. 全国性的抗战开始8.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文中描述的是()A. 七七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南京大屠杀D. 西安事变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在经过了10年最激烈的内战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美国记者评价的是()A. 北伐战争B. 九一八事变C. 西安事变D. 七七事变10.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解析版) 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基础巩固1.“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这段文字反映了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重庆大轰炸惨案【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故答案为B。
2.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
”这一现象表明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转折B.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主战场C.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D.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抗大虽然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但是仍然吸引了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8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
材料没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无法得出敌后战场成主战场的结论,故B项不符合题意。
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B.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C.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D.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练习 (含答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1题“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1937年7月在此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 )A.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B.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第2题七七事变爆发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将领有(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王铭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第3题下图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A.国共合作,打倒北洋军阀B.国共对峙,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C.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D.国共内战,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第4题由于一线各联队损失巨大,靠着仅有的战力根本无法击溃中国军队,松井石根要求日本国内至少再派遣3个师团以及一批炮兵、战车部队,才能保证击溃中国军队,占领上海,攻下南京城。
这说明淞沪会战的作用是( )A.打破了日本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迷梦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保卫了首都南京第5题2019年12月13日,我国举行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
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同胞达( )A.10万人以上B.20万人以上C.30万人以上D.300万人以上第6题某报纸报道说:“准尉宫冈和野田曾约定做一个砍杀100人的比赛。
12月20日,两人在紫金山下相见,彼此手中都拿着砍缺了口的军刀。
”这篇报道记述的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第7题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同点是( )①日本蓄谋已久而发动的侵华事件②日本制造借口挑起事端③中国军队未作任何抵抗④蒋介石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条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第8题“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境应发生在(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第9题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你认为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影像资料D.日本的官方言论第10题“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真题训练(解析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选择题1.卢沟桥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1937年,中国全民族抗战从这里开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七七事变【答案】D【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
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故D正确。
A.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沈阳,故A错误。
B.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故B错误。
C.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上海,故C错误。
故选D。
2.某同学想了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应向他推荐下列哪一部作品?()A. B.C.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A项符合题意。
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开始;南京大屠杀是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制造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3.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军歌,你认为一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C.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4.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日日新闻》的报道,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铁证,这一罪行是()A. 柳条湖事件B. 八一三事件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2月”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
一、选择题
1. (德州中考)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
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3. (巴中中考)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D.电影《甲午风云》
4. (泰安中考)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5. (浙江中考)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
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6. (云南中考)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7. (广东中考)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8.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卢沟桥事变②西安事变③“一二·九”运动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9. 卢沟桥事变中,率领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爱国将领有( )
A.佟麟阁、赵登禹
B.蔡廷锴、蒋光鼐
C.佟麟阁、李宗仁
D.蔡廷锴、赵登禹
10.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
1937 年7 月7 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
此战役为()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台儿庄战役
二、综合题
11. (黑龙江中考)下面的叙述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1931年7用7目,日军在宛平城附近蓄意挑起事端,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李宗仁指挥的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日军占领北京后,进行了长这6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
(1)改为
(2)改为
(3)改为
(4)改为
1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2: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报国。
请回答:
(1)材料1是一条命令,它是在什么时间、由哪个军队下达的什么命令?
(2)命令下达之后,前线官兵是如何坚决抵抗的?
(3)材料2中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诺言的?
(4)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将领还有谁?人们是怎样纪念他们的?
参考答案
1.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时间“1937年7月8日”、“1937年7月17日”可知,国共两党的宣言是在七七事变之后发出的。
2. C
解析:由材料信息“宛平”、“卢沟桥”可知,该事件是七七事变。
3.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关键词“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全国性抗日的开始,而A反映的是东北,与九一八事变相关,B“宛平城”“卢沟桥”符合题意,C“钟山”“三十万”指的是南京大屠杀,D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B。
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
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故答案选C。
5. B
解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此题选B。
6.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爆发,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之一。
故答案选C。
7. 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林则徐代表的是鸦片战争,佟麟阁代表的是抗日战争,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历时一百多年,既是百年屈辱史,又是民族抗争史。
题文反映的是民族的抗争,故选C。
8. C
解析:由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的时间是1937.7.7;西安事变的时间是1936.12.12;“一二·九”运动的时间是1935.12.9淞沪会战的时间是1937.8,故答案为C。
9. A
解析:卢沟桥事变中,率领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爱国将领是佟麟阁、赵登禹。
10. B
解析:由所学可知,1937 年7 月7 日,七七事变爆发,地点是北京西郊卢沟桥。
11. 答案:
(1)1931年改为1937年(1分)。
(2)九一八事变改为卢沟桥事变(1分)。
(3)平型关大捷改为台儿庄战役(1分)。
(4)北京改为南京(1分)。
解析:由所学可知,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7.7,地点是北京西郊卢沟桥。
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指挥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城内放下武器的士兵和群众开始了大屠杀,遇害人数达30万人。
12. 答案:(1)它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的战幕拉开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发出的坚守卢沟桥的命令。
(2)守卫在铁路桥的两排中国士兵,面对数百名日军的进攻,毫无惧色,同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几乎全部战死在桥头。
(3)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
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激战中,腿部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壮烈殉国。
(4)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为了纪念他们,人们在北平将两条马路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卢沟桥”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结合所学可知,七七事变的时间是1937.7.7,军队是第二十九军。
第2问是主观性的题目,回答角度可以从中国军队坚决抵抗方面进行回答。
第3问,材料中的这段话是当时中国守军副军长佟麟阁说的。
第4问,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将领还有赵登禹。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北平的两条街道分别命名为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