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
难点:光的折射光路。
预习导学:一、观察本节课文图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这是什么原因呢?二、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光的折射现象是 。
画出折射光路图。
折射光线、折射角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时,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 。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 ,即方向 。
②再演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和垂直射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 。
比较①、②的情况。
教师指出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 。
在图6-1中用反向箭头标出光路。
光的折射规律 阅读教材上本节课文方框中“光的折射”一段。
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巩固提升1、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 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另一种介质是水,则入射角________度,MN_____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2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鱼 ②中午树阴下的亮斑 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 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 ⑤冰透镜取火 ⑥潭清疑水浅 ⑦池水映明月,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光的折射规律.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同步练习一、基础演练: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填“远离”或“靠拢”)。
2、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射到水面,它的反射角为﹍﹍﹍﹍﹍,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3、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水中的游鱼在云中穿行,前者是由于光的﹍﹍﹍﹍﹍现象,后者是由于﹍﹍﹍﹍﹍现象。
4、渔民在叉鱼时,渔民看到的是鱼的﹍﹍﹍﹍﹍像,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中射到﹍﹍﹍﹍中发生了﹍﹍﹍﹍﹍现象的缘故。
渔民看到鱼时,鱼也看到渔民,这是因为在光的﹍﹍﹍﹍﹍现象中光路是﹍﹍﹍﹍﹍。
真实的鱼在像的﹍﹍﹍﹍﹍,真实的渔民在像的﹍﹍﹍﹍﹍(填“上方”或“下方”)。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方向一般会改变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光线发生折射时,若入射角变小,折射角一定也变小D.光线发生反射时,不可能同时发生折射6、把一根筷子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然后在水面斜上方看筷子,看到的是图中的( )7、如图所示,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若SO为入射光线,则折射光线可能是()A.ON B.OM C.OP D.OQ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B.光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C.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在折射时光路是不可逆的D.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水中,它在水中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9、有两只相同的脸盆,一只是空的,另一只是装满水的,我们从脸盆的斜上方观察,脸盆深度较深的是()A.空脸盆 B.装满水的脸盆C.两只脸盆深度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11、图1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河岸边看到河水中的鱼是鱼升高了的实像B.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C.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下弯折D.游泳时,人潜入水中看到岸边的树木是升高了的虚像二、智能应用:1、“海市蜃楼”的奇观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镜花水月”的现象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
3.4 光的折射规律(分层练习)(原卷版)

3.4 光的折射规律考点01 光的折射现象1.如图,圭表包括圭和表两部分。
正午时刻,依据表在圭上影子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圭表的主要光学原理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色散C.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2.位于文山州广南县的坝美村,风景优美,被称为“世外桃源”,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旅游者前来休闲度假。
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拍下的风景照,下列叙述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游客看到水中鱼儿游来游去B.水车在水中的倒影与水车相映成趣C.树下光斑交错成辉D.地面上树影婆娑3.如图,斜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的原因是()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色散D.光的折射4.小明在夜晚观察天空时,发现经常有“星星会眨眼”,经查阅资料发现这是大气层的密度变化的缘故。
“星星会眨眼”的原因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5.在公园里游玩的时候,小丽同学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甲图:太阳光透过雾霭中的树林形成光柱B.乙图:清晨的太阳在水面形成倒影C.丙图:池塘里漂亮的锦鲤看上去离水面很近D.丁图:水面上一只黑天鹅与自己的影子形成爱心图案考点02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6.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为了观察到光的折射过程,他就把一块白色的板竖直放在水中,然后将一激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结果在白板上看到了折射的过程。
(1)若他将激光束向水面靠拢,请问折射光束应(靠近/远离)水面;(2)若入射水面的激光束的角度保持不变,在水槽中加适量水,请问水底的光斑应向(左/右)移;(3)该竖板左侧可以绕图中虚线自由翻转,如果将左侧竖板向后翻转后,折射光线在竖板上消失,返回后又再次出现在竖板上,这说明:。
7.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1)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为了显示光路,可采取的操作是;(2)在探究光的折射实验时,如图乙所示,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的折射光线应该是(选填“OB”或“OC”);(3)实验中,同学们将光沿不同角度从空气中射向水面,测得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3.4 光的折射规律++课件-+2024-2025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4 光的折射规律
-返回目录-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课堂导学
1
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
学考精练·物理·八年级上册·配粤教沪科版
目录
3
课堂导学
-返回目录-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让学习变的简单
学考精练·物理·八年级上册·配粤教沪科版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认识到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 可逆。 2.能举例说明并解释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 3.能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判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或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路可
逆可知,用激光笔对着“硬币”照射时,光线会照到硬币上,故C正确, D错误。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八年级上册·配粤教沪科版
答案: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规律及现象,人看水中的硬币,是硬币反 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这是易错点!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八年级上册·配粤教沪科版
解答: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的传播路径是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光的传播路径是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 远离法线,故AB错误。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 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 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所以小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八年级上册·配粤教沪科版
知识点三 光的折射作图 例3 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 出折射角(γ)。- Nhomakorabea回目录-
3.4 光的折射规律 课件 (共24张PPT)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光从水斜向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___远__离___法线(选填“靠近”或“远离”),
折射角__大__于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4 9 9 9
N
A
2
4
9 9 9
α
空气
分界面
P
Q
水(玻璃) O
γB N’
记忆技巧:总是空气中的角大
2 4 9 9 9
评估
(1)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会发生折射吗?
2 4 9 9 9
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下方投叉才能叉到鱼。
3.河旁暖树却参天
2 4 9 9 9
2 4 9 9 9
A ’
oo
4.海市蜃楼
2 4 9 9 9
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过 他在蓬莱看到的景象:“登州海中,时 有云气,如宫室、观台、城堞、人物、 车马、冠盖,历历可见。”
2 4 9 9 9
(2)如何减少测量两角时的误差? (3)如何改进实验器材? (4)……
2 4 9 9 9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时遵守折射规 律,发生反射时,遵守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2 4 9 9 9
界面 O
空气 水(或玻璃)
折射角γ
2 4 9 9 9
折射光线 入射光原方向
两 角:入射角 α ,折射角 γ
2 4 9 9 9
一 点:入射点 O
想一想 1、什么是光的反射规律?包括哪些规律?
N
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 A
B
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αβ
2 4
光的反射规律:
沪粤版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扫描版)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组织了反思与评价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强调了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和思考。在讨论中,我引导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的形成、放大镜原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光的折射规律,还培养了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此外,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学生应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应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沪粤版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扫描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粤版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为例,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展示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丰富的实验活动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首先,我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深、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示例和图示,阐述光的折射规律,如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眼镜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装置,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这些亮点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总结和提炼教学案例的亮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课程。在之前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对光的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光的折射现象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光的折射规律。
针对这一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优秀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如彩虹、放大镜、光纤通信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沪粤版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设计(扫描版)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主动发现光的折射规律。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基础题:求给定入射角时,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
2.提高题:已知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和在水中的速度,求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率。
3.应用题:分析生活中光的折射实例,如眼镜、放大镜等,解释其原理。
4.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规律。
(五)总结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通过光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为主题,结合沪粤版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探究光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从水下看岸 上的物体,他变高还是变矮呢?
答:变高。
3、水底看岸上的物体变高
上 方虚 像
返回
有大气,看到太阳更早 没有大气,将迟一些看到太阳
海市蜃楼
练习
空气
玻璃 (水)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光从水进入空气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向水中传播,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时,只能发生折射现象
2.利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早晨见到的太阳
筷子变折
楼层变高
硬币重现
池水变浅
海市蜃楼
新课程3.4 ❖ 周报3.4
❖
作业
折射角随 折射角随 折射角随 折射角随
入射角增 入射角增 入射角增 入射角增
大而增大,大而增大, 大而增大,大而增大,
减小而减 减小而减 减小而减 减小而减
小
小
小
小
传播方 传播方 向不变 向不变
传播方 向不变
传播方 向不变
光的折射规律
(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上;
法线.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
3、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如何改变?
4、折射光路可逆吗?
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总结实验
研究内容
空气 水
空气 水
空气 玻璃
空气 玻璃
探究光的 折射规律
“三线” 的关系
“两角” 的大小
折射角随 入射角的 变化情况
垂直入射
共面 两侧
共面 两侧
共面 两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共面 两侧
折射角小 折射角大 折射角小 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 于入射角 于入射角 于入射角
位于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 线向法线 偏折 ,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入射角 时 增大 ,折射角也增大;
(3)当光线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 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吗?
比较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
空气 玻璃(水)
相 同 光线的传播方向都要发生改变;都是三线共面; 点 都是分居法线的两侧;光路都是可逆
练习
3.叉鱼时,要叉着鱼,应把叉对中看到鱼的 B A上 方 B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4.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当碗内盛满水时, 看上去碗底的硬币要比实际的深度 些浅(深、 浅),这是由于光的 的折缘射 故。
练习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 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折射 现象; “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反光射的 现象。
6.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 位置要 早 —些;这是光的 折射 现象
7.(荆门市)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 的“景物”实质是(C )
A.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B. 景物的实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C.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上方 D. 景物的虚像,像在景物的下方
1.光的折射规律
三线共平面,法线居中间, 两角不相等,垂直不变向。
不 同 点
光的折射是光线进 入另一介质;
折射角和入射角一般 不相等
光的反射是光线返回原 介质; 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
P’ P
插在水中的筷子,看 上去好象弯折,如右图; 这是为什么呢?
P' P
P'
P
三. 折射成虚像
岸上看水里物体 变浅
上方 虚像
池水看起来比较浅还是深?
A′ A
返回主页
危险 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
实验体验:
体验(1) 把硬币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体验(2) 把笔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能够用规律解释相关的现象
A
N
空气
O
水
N’
B
入射光线: AO 折射光线: OB
法 线: NN’
入 射 角: 折 射 角:
AON BON’
1、是否象光的反射那样,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平面上? 2、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是远离法线还是 靠近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