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教学原则解读-学记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概括出的教育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概括出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是春秋时期的一部教育文论,其中概括出的教育教学原则深具哲学道义。
它大体上可等价于現代教学研究中"指導原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参考。
《学记》首先强调追求卓越,师长宜严密对待自己的学生,避免粗心大意,保
持勤恳与严格,以便让学生走上正轨;其次,把重点放在核心要素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又提倡把自然界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把具体的情境复现到学习中;此外,主张从轻轻的细节要求开始,逐步往知识的深处进发,在实际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重点,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最后,教师要遵循做人学问上唯物论,培养学生理性、清醒的思维能力。
总之,从春秋时期的《学记》到现代教育研究,该教育教学原则仍然具有重要
参考价值。
教师应该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状况,将它们应用到教育实践中,使学生保持勤学敬业的作风、追求卓越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记教学原则
学记的基本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尊师重道。
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
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是尊师,其次是重道。
3. 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在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面太窄,片面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辄止,畏难而退。
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不同所造成的,即"心之莫同也 "。
做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心理差异,做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工作,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
?4.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性原则。
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加以防范叫做预防。
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之后再去禁止,积习已深就难以矫正。
所以这个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有预见性。
时,是及时施教原则。
“当其可之谓时”,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否则,“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孙,是循序渐进原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学进度。
否则,“杂乱而不孙”,不按顺序教学,就会使教学陷于混乱而难以收到效果。
摩,即学习观摩原则。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启发诱导,即善喻原则《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这是从教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
所以《学记》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是指教育中的一种记录方法,通过记录与总结,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指在进行学记活动时应遵循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结。
一、真实性原则学记应该真实地反映学习的内容和过程。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不是简单地复述教师的讲解。
学记的真实性原则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深入思考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学记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系统性原则三、个性化原则学记应该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习惯,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学记活动。
有的学生喜欢文字记录,有的学生喜欢图表和图像,有的学生喜欢口述和讲解。
个性化原则要求学生在学记活动中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四、灵活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学记方式和方法。
有些学习内容适合文字记录,有些学习内容适合图像和图表,有些学习内容适合口述和讲解。
灵活性原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学记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五、可持续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可持续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学记活动,持续积累和复习知识。
学记的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学生要定期回顾和总结学记内容,做到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六、创造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创造性地学记活动。
可以通过绘图、设计、口述、讲解等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表达出来,提高学习效果。
七、参与性原则学记应该具有一定的参与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参与学记活动,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要主动地思考和表达。
学记的参与性原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的总结。
学生在进行学记活动时,应该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记活动,并对学生的学记进行指导和评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素质。
学记的教学原则
学记的教学原则1、学记的教学原则?【答案】《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1.教学相长的原则2.预防性原则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4.循序渐进原则5.观摩性原则6.启发性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藏息相辅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在综合诸子百家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的原则。
1.教学相长的原则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
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2.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
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
3.《学记》主张及时施教“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
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4.循序渐进原则《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
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简述学记中包含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包含的教学原则《学记》这本书,真的是古代教育的一块瑰宝。
说到它的教学原则,其实可以从其中看出很多关于如何教人、如何育人的智慧。
你可能会想,古人写这些东西是不是有点深奥呀?其实不然,仔细琢磨,里面的道理比吃米饭还简单。
你瞧,它讲的教学原则,有些至今我们都在用,而且很可能你在课堂上或是生活中,也早就不自觉地在遵循了。
一、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不一样咱得从“因材施教”说起。
意思就是说,教不同的人得有不同的方法。
班里那些学生,有的是学霸,思维敏捷,快得很;有的是慢热型,刚开始可能不太理解,但一旦理解了,那可就稳了。
所以,教书不仅仅是“一个模板适用所有人”,那是行不通的。
《学记》可早就提醒我们了,不能一刀切。
古人说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句话其实有点道理。
每个学生的特点不一样,能力差异也大。
所以,老师得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方式。
咱可以这么理解:你不会拿一把大锤子去敲小钉子,对吧?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和理解力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得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二、教与学要相辅相成,互动最重要《学记》还特别强调了教和学要相辅相成。
这就好比是“两个肩膀一个劲儿”,老师教,学生学,不能偏废了哪个。
你知道,传统的教育可能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可这在《学记》里根本不吃香。
它提到,“学”是主动的,不能是死记硬背、跟着老师的嘴巴转。
一个好老师,得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再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你看,咱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不是一方单向的输出,得有互动。
学生有问题,老师要解答,老师讲解完,学生又要主动去实践、去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和教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育要注重道德的培养,知识和品德齐头并进。
再来说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就是教育不仅仅要教知识,还得注重道德培养。
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意义。
《学记》不仅是一部教育著作,而且是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对教育问题论述得比较集中、完整,涉及了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其教育教学思想和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德行并重原则。
德行并重原则也称“礼学并举”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把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使德智都得到发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喜爱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学习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同时,好学乐学又能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德智体美各育并举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学生品德行为养成的过程中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注重思想道德认识的灌输。
管理就是必须使学生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灌输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课或课外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质。
使学生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懂得如何做人,怎样做人。
实施德行并重原则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这种认识既包括理性认识,又包括非理性认识。
德行并重的主体是学生,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 2】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也称为“因材施教”原则。
要使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全面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这些方面的发展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德育的评价,往往看重德育的目标是否实现,忽视了德育的过程和效果。
如果只看重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必然会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
全面发展原则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全面发展。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理论著作,主要阐述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1. 言传身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授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掌握知识。
2. 以道为教: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通过理解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 贵以专:教学应该注重专业化,让每个学生都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 授之以渔: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来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掌握表面的知识和技能。
5. 大同而小异:教学应该注重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平等的教育和机会,实现共同进步。
6. 尊其师,拜其道:教育应该尊重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应该尊重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学习,遵循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除了以上原则,《学记》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讲解、讨论、实践、观察、记忆等,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拓展: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可以借
鉴《学记》中的原则和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专业化教育、实践教育、尊重教育等,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记教学原则心得体会共4篇(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的分析与评价)
学记教学原则心得体会共4篇(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的分析与评价)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世界教育进展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提醒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根本法则标准。
二者相结合考察教学原则的题目在考试中屡见不鲜。
中公教育特将《学记》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总结如下。
一、启发性原则语录: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教育启发:“喻”,启发诱导,是一条特别重要的教学原则。
针对教师如何启发学生,《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
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
二是“强而弗抑”。
强是严格要求,仔细催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必需对学生严格要求,但要把握分寸,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
三是开而弗达。
开,开启。
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需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全部一切全盘托出。
这样,学生便可得到教师的启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循序渐进原则语录: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教育启发:反对教学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
教学活动必需遵循学问、学生和教学等方面的挨次和客观规律。
三、教学相长原则语录: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
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育启发: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育他人也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觉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四、预防性原则语录:禁于未发之谓预教育启发:教师要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毁灭在萌芽之中。
五、准时施教原则语录:当其可之谓时教育启发:把握学习的最正确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时机对学生进展教育,特殊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学记中的六个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六个教学原则学记是一种基于认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通过集中和组织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在学记的教学过程中,有六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它们是:积极学习、深度处理、有目标性、个体差异、及时反馈和合作学习。
1. 积极学习积极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参与度。
在学记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积极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在学记中,教师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
学生在深度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推理能力,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有目标性有目标性是指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在学记中,教师会在教学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完成的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
学生在有目标性的教学中,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在学记中,教师关注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5. 及时反馈及时反馈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有关学习成果的信息。
在学记中,教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和评价,向学生提供具体和明确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6.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互相合作、共同学习的活动。
在学记中,教师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合理分工、共同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王荆公所著的教育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
《学记》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当今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首先,《学记》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能力和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这个原则在现代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我们常常看到在一所学校的教学班级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分组进行教学。
其次,《学记》强调示范引导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来示范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和发展。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现代教育中也非常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此外,《学记》还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目标,不应该过于强调机械的记忆和应试。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最后,《学记》还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原则。
王荆公认为,教育是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相适应,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这个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综上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包括因材施教、示范引导、个性发展和社会性教育。
这些原则不仅是古代教育的智慧结晶,也对于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如下是有关《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论教育的专篇,全文仅1200多字,但对教育的诸多问题均有论述,故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①未发先豫(预)这条原则强调防患于未然。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品德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应有预见性,预先防止,尽量避免不良现象的产生。
②及时施教“时”含有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的意思。
③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记》中表述为“孙”。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节”主要指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符合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和逻辑结构,这就叫“不陵节”。
④相观而善强调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切磋研究,共同提高。
强调“敬业乐群”,既要专心学业,又能融入集体,这也是目的之一。
⑤启发诱导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
⑥长善救失教师应该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倾向,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即要努力发扬学生品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
⑦藏息相辅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所谓“藏”,即指正课。
所谓“息”,即指课余。
课外要为课内做好各种知识的准备;课外学习还可以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⑧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
后人将“教学相长”作了引申,将其视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较为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从其他思想中分离出来。
《学记》中提出的许多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教学原则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操作规范,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记》是一本包含广义的教育内容的书籍,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效的学习,应该制定一些教学原则。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记》的教学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原则。
《学记》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知识背景,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记》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水平。
学生主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个别差异化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原则。
《学记》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例如,《学记》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材施教原则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实现个性化教育。
通过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和学习压力。
差异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2000字《学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著作之一,它由晋代大儒孔安国编写,其内容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各个方面。
这篇文章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此展示《学记》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原则孔安国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以学为次”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是优秀的,但如果必须选择其中之一,那么道德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道德是根基,而才能则是树叶枝条。
因此,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上过硬之后,才有资格去追求才能。
除此之外,孔安国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全面人才”。
他认为,全面人才应该身体健康、智力过人、品格高尚、情感稳定,并且具备成熟的思想和判断力。
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在《学记》中,孔安国提出了“贵行、不贵语”、“体验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揭示了当时的优秀教学实践,并对后世的教育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安国提出的“贵行、不贵语”原则意味着在教育中行动、实践比语言更重要。
这也是一种鼓励师生去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教育方式,实现了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目标。
其次,体验教学法是“学记”中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
孔安国认为,教学必须与生活密切相关。
采用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再者,孔安国提出的“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表明对学习的顺序、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约束学生的学习进程,确保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角色孔安国提出了“先为人,后为师”和“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从而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教师被认为是学生思维世界的塑造者。
教师的行为和言语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言语,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灵和思想。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学记》的主要教学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学生为中心:《学记》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2.建立基础知识:《学记》的教学原则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建立扎实的基础。
3.强调实践与应用:《学记》的教学原则倡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应当注重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4.提倡启发式教学:《学记》的教学原则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注重合作与互动:《学记》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和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记》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合作与互动。
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孙,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
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
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所以,《学记》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
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
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道(导)而弗牵”,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创作的一本教育著作。
这本书中包含了孔子对教学原则的思考和总结,为后世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将简述《学记》中的教学原则,并进行拓展。
1. 顺应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孔子强调,教育应该顺应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而不是一刀切地教导。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才能,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拓展:现代教育理论中也强调顺应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提倡个性化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孔子强调,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他认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尊重,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舒适和自主。
拓展:现代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被认为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3. 注重实践与体验: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他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拓展: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 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孔子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他认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拓展: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公民。
总而言之,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在古代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并通过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
论《学记》的教学原则
《学记》的教学原则
《学记》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著作,其中提出的教学原则是至今仍在使用,且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原则。
首先,《学记》倡导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其中,“知”是指知识的学习,即让学生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内涵;“行”则是指实践,即通过实践来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当学生在理论上精通知识,并能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其次,《学记》要求“严以修身,宽以待人”的教育态度。
严以修身,就是要求学生要以自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来培养自身;宽以待人,则是要求学生要善待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并培养礼貌、宽容的态度。
最后,《学记》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理念。
尊师重道,就是要求学生要尊重老师,学习老师的智慧,向老师学习;重道,则是要求学生要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向传统文化致敬。
《学记》的教学原则,既体现在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知识教育”,也体现在以“严以修身,宽以待人”为核心的“德育”,以及以“尊师重道”为核心的“文化教育”;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核
心原则。
因此,我们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借鉴《学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知识、德育和文化教育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简述《学记》中有关教育教学原则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评价
简述《学记》中有关教育教学原则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评价《学记》中强调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尊师重道”、“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首先,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应该尊重教育的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模范。
其次,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教育。
最后,教育者和学生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是《学记》中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之一、孔子强调教育者应该尊重老师的权威,并将老师视为学生的榜样。
这反映了儒家教育中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思想。
尊敬和崇拜老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和权威感,从而更好地传授知识和道德。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原则之一、孔子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个原则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使教育更加有效。
“教学相长”是指教育者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和学习。
孔子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者可以从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这个原则强调教育者要保持谦虚和求知的态度,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
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包括“尊师重道”、“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
这些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尊重和崇敬老师的权威可以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师生关系。
然而,我们也需要意识到这些教育原则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场景。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的实施。
此外,现代教育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在应用《学记》中的原则时,我们需要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进行思考和创新。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著作之一,是一部系统总结了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的重要著作。
其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标题,简要介绍其内容。
第一,明确教育目标。
孔子在《学记》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和才智双全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尊重个体差异。
孔子在《学记》中强调了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学。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特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机会。
第三,注重实践教学。
孔子在《学记》中提倡实践教学,他认为学习应该与实践相结合。
孔子认为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
第四,重视教育方法。
孔子在《学记》中强调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他还提倡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角色模范。
第五,注重教育环境。
孔子在《学记》中强调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应该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他还提倡教育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
这一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教育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教育著作,它涵盖了广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
本文将论述《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并探索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1. 概述《学记》是由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曾参编写的一本教育理论书籍。
它系统地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育思想2.1 以德育为先《学记》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2.2 尊重个体差异《学记》注重个体差异的教育,主张根据学生的才能和兴趣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差异化教育观念为今天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借鉴。
2.3 全面发展《学记》提出了“三继承、四维融”的教育原则,即学生应当继承前人的知识与智慧,发展自己的才能与潜力,并且在培养学生的智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身体、情感和社交的全面发展。
这为今天的素质教育提供了指导。
3. 教学原则3.1 师生关系《学记》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师者爱其弟子,弟子敬其师。
这种师生关系的亲密和尊重为今天的师生关系建立了基石。
3.2 敦品修业《学记》主张敦品修业的教学原则,即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学业。
它强调教师应以身作则,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生。
3.3 知行合一《学记》倡导知行合一的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当代意义《学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德育和个性化教育。
此外,它也提醒我们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扮演引导和榜样的角色。
总之,《学记》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著作,其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将其思想与原则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教学原则解读|学记的教学原则
[摘要]《学记》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体系里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是先秦儒家学派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本书揭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原则、及时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启发性原则等。
本文将对这些教学原则进行解读,以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学记》教学原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据历史学家郭沫若考证,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的高度概括。
它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比之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公元一世纪写成,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1)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要早300多年,比所谓“为教育开辟端绪的教育学著作——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年。
《学记》作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它的教育思想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历代教育都“奉为法戒”,(2)“后世教士当以此为法”,(3)或奉为“三代圣教科之书”,(4)与今之教育理论多所相合,体现了它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不朽贡献。
下面我就《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教学原则作一下分析解读。
所谓原则,就是说话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则或标准。
教学原则,就是开展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法则标准,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5)《学记》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一、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学记》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及原则,这是它对教学理论的杰出贡献。
教学相长有本义和引申义之分。
本义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通过教发现自己的困惑。
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因此,《学记》引《尚书·兑命》说“学学半”。
(7)但以后有的人在注释“教学相长”时作了引申,将其视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通过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并将其也作为《学记》所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原则反映了教与学的辩证法,它是我国古代教学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我们民族教育的最可宝贵的精神,“即在现代世界教育论著中亦属罕见”。
(8)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活动仍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预防性原则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预防性原则的提出是针对大学教育的。
一般的说,教师教育学生无非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知识,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二是在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纠正不好的道德品质。
但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好的道德品质一经形成,或积习已深,克服纠正就会格格不入,倍感困难。
就象《学记》所说的:“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调查工作,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以便作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现在,预防性原则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三、《学记》主张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要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从教师教的方面说,抓住一切施教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是学生已有的学习的欲望、动机。
当他们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时,教师必须抓住这个时机及时施教,这就抓住了可告之
机,如孟子说的“时雨化之”;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一是学生按年龄特征接受教育。
就是学生在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接受什么层次的教育,不能错过应该受教学习的时机,这就是适时受教。
如清人孙希旦解释说:“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时之谓也”。
(9)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到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在现代,不少教育家对此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年龄阶段,学习的最佳内容不同,错过以后接受的速度就慢了。
所以,他们也主张及时施教。
四、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总结了孔孟的循序渐进思想,提出了“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躐等”,“敬孙”,反对“杂施而不孙”,“及于数进”等教学中杂乱无章,急于求成的做法,主张“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重视“先河后海”,求其本末。
只有循序渐进,教学才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学记》对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总结。
一是指教的对象学生,要按照学生年龄的顺序,而教之以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而学生的学,具体一切过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进行。
循序渐进原则就是要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知识、学生和教学三方面的顺序和客观规律。
五、观摩性原则
儒家的教育传统,历来都注重群体意识,主张“群育”,强调群体相互影响的教育作用。
特别把好朋友的辅助看做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提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择善而从”。
(10)另外,荀子、《易》、《大学》等都提出了类似观点。
《学记》在全面继承总结这些思想的基础上,并予以了一定的发展,特别强调了在“群
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响教育都必须以“善”为前提。
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
“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借助集体的力量进行学习。
相互的学习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响,以达到“善”,这就是“相观而善”的实质。
《学记》强调,教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论学取友”,引导学生接近“益友”,而且还要争取使“损友”转化为“益友”。
这正是“相观而善“另一方面的积极意义。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可见,观摩性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的交友标准至今仍适用于我们的生活。
六、启发性原则
《学记》反复强调:“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
”(11)“喻”,就是启发诱导。
如南宋戴溪说:“教者有善诱之功,学者有欲罢不能之意”。
(12)明代姚舜牧亦说:“喻,有不言自契之意”。
(13)喻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
是对孔孟启发诱导思想的总结概括。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条,要按“喻”的原则教学,就要用启发式,这是教学成功的根本保证。
教师如何喻,《学记》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是“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指导。
也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而不牵着他们走。
教师只有很好的启发诱导,认真指导,学生一定会乐意而且能够很好地接受的。
这样,教与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自然就会和睦友善,这就是“道而弗牵则和”。
达到了“和”,就是说学生产生了乐学、愿学的喜悦的心理倾向。
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愉快,从而也就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二是“强而弗抑”。
强是严格要求,认真督促;抑即强制、压抑。
教师教学对学生必须严格要求,认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于过度而成强制,让学生感到压抑。
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厌学,畏学。
清学者方苞注此说得非常透切:“强之犹恐其不能进取,而或抑之,则重以为难,而自沮丧矣。
”(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强而弗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很好发挥,决不会视学业为畏途。
因为没有思想负担,心理压力,所以学起来自然会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而且会信心十足,困难也易于克服。
这就是所说的“强而弗抑则易”。
三是开而弗达。
开,开启,使露其端倪。
教师给学生讲解问题,必须把握要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带有启发性的关键,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盘托出。
这样,学生便可得到老师的某种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与作用。
所以,启发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本一点就是促进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活动。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