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 作者: 录入:林高飞发布时间:2005-5-7 9:38:00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莫愁新寓小学课题组

1998年2月,我校确立了“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专题并向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课题申报,1998年6月经南京市普通教育科研学术委员会评审,此课题被确定为南京市“九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近三年来,我校课题组在市、区教科研部门领导与专家的热情关心和具体指导下,依据课题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现已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基本实现了以期的研究目标。

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其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障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入学,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因此,教育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也由于学生入学后学生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如何使这类学困生的学习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到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类学生的转化。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转化学困生,单靠主观的、盲目的、随意的个别化尝试与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下,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集体性攻关研究,才能在转化学困生的理论与实践上有突破,见成效。

我们莫愁新寓小学位于莫愁湖小区。近十年来,该小区建设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加,居民成份日趋复杂,既有文化层次较高的省、市、区机关工作人员及大、中、小学教职工,又有原来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还有外地来宁经商或从事其它各种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由于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的差距,形成了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的极大差异,也由于教育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导致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产生困难。为了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我校广大教师长期以来坚持努力做好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进行了许多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自1998年,我校全面实行不留级制度,提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一举措更增添了教师们重视和强化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开展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的专题研究,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于是开展“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便水到渠成、应运而生。课题组全体成员信心十足,决心在专家的指导下,勇于学习和探索,在切实搞好学困生的转化研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为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作出新贡献。

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并切实促进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研究内容:

鉴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取得合格要求的学习效果,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学困生的形成一般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不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至于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更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究性深刻的工程。无论是学困生的类型、成因,还是教育对策,都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为此,我校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则,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三个研究重点,并具体分解为以下研究内容:

⑴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以及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形式;

⑵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作用;

⑶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的影响;

⑷不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预防;

⑸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⑹对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纠正;

⑺对学困生不良心理的矫治;

⑻对学困生教育艺术的探索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⑼低、中、高年级学习分化的预防。

研究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专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我校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⑵个案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⑶经验总结。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2、研究过程:

在近三年的学困生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把学困生研究中的类型研究、成因研究与对策研究三个重点当作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同时又注意三个重点的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在具体研究中,根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把类型与成因的研究作为对策研究的基础,把对策研究作为类型与成因研究的目标,做到有分有合,各个击破,逐步深入。专题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前期准备阶段。

⑴广泛收集转化小学学困生的教育资料,在校内广泛宣传发动,组织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拟定课题总体方案,并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以求得到专家的指导与支持。

⑵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理论准备。我们拟定了14个学习思考题供专题组成员统一学习。每位成员专门准备一本学习笔记本,广泛查阅教育理论书籍与教学研究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学习摘抄,并定期进行学习笔记交流,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极大地开阔了教师们的科研视野,夯实了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1999年):课题实施阶段。

⑴专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的观察了解,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登记表。个案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