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六名著阅读

合集下载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 六 名著阅读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四编 现代文阅读篇 记叙文分类突破演练 六 名著阅读

六、名著阅读(十八)(2016原创预测)①贝多芬举行的最后一次钢琴演奏会是一八一四年。

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分散的分散,死亡的死亡:金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二,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四,洛布科维兹死于一八一六。

受贝多芬题赠作品第五十九号的美丽的四重奏的拉苏莫夫斯基,在一八一五年举办了最后的一次音乐会。

同年,贝多芬和童年的朋友,埃莱奥诺雷的哥哥,斯特凡·冯·布罗伊宁失和。

同年,贝多芬的兄弟卡尔死。

他写信给安东尼·布伦塔诺说:“他如此地执着生命,我却如此地愿意舍弃生命。

”从此他孤独了。

此时惟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一八一六年,她的独子又暴卒。

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一八〇九年作品第七十号的两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七年间作品第一〇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

在一八一六年的笔记上,他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②耳朵完全聋了。

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

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

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病。

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

一八二〇至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

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病。

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

从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

最早的谈话手册是一八一六年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乐作风改变了,表示这转折点的是作品第一〇一号的奏鸣曲。

③“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

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

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经常的,乐队指挥乌姆劳夫不说明什么理由,提议休息一会,和歌唱者交换了几句话之后,大家重新开始。

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

不得不再休息一次。

在贝多芬指挥之下,无疑是干不下去的了;但怎样使他懂得呢?没有一个人有心肠对他说:‘走罢,可怜虫,你不能指挥了。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

河北中考考点突破课时考点突破一读网,更要读书(2016河北中考)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1.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思路归纳】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概括能力。

文章第①段论述了提出“读网,更要读书”这一中心论点的背景。

根据这一段内容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答案】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宀1概括中心论点(8年4篇4考)【方法指导】河北近8年所考4篇议论文中,概括中心论点是每年的必考点。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

涉及题型有以下两种:题型1:拟写选文标题(2015.13)此类题实质考查的是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三修养处世

中考王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议论文分类突破演练三修养处世

三、修养处世(九)信(2016金华中考)胡耕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

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

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

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

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

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

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

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

“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

失信必寡,寸步难行。

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

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

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

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

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

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2017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有答案)第一部分(1-5题 21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1)关关雎鸠,__________。

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廉《送东阳马生序》)(3)《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2)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略无慕艳意(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愿我们的友谊( )地久天长。

(2)用解剖( )麻雀的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青少年________(chenni)于游戏有害身心健康。

(4)宇宙中还有太多的_________(aomi)等待我们去探索。

答案:youyi jiepou 沉溺奥秘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A ⑤②③④⑦①⑥B ②③⑦①⑥④⑤C 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答案: B4、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1)-(2)题(4分)(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争正确的一项是()A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白看不厌。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四世间百态精练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四世间百态精练

四、世间百态(七)窗(2016东营中考)[澳大利亚]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

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他们两一张病床。

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坐上一个小时。

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

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

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

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

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

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

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

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

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

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三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三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三寒冷的冬夜(2015河北中考)①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

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②风稍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

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

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③“我们回家去吧。

”④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

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

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⑤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⑥刚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

⑦“一毛钱。

”⑧“四十枚。

”⑨“三十六枚吧!”⑩“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⑪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⑫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说定了。

我走进那个车夫,分明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

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⑬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⑭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⑮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⑯“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⑰“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⑱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⑲“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⑳“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B21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B2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B23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B24“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B25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二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二

课时考点突破二五猖会(2014河北中考改编)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②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③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④“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⑤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⑦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⑧“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⑨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⑩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⑪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

中考王河北专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一记叙文(一)记叙文1.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继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2.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如“俗世奇人”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了小人物,大本领。

)(2)叙事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通过事件描述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

)(3)写景类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描绘景物,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4)状物类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作者的志向。

(如《安塞腰鼓》通过对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记述,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

)3.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有四种类型:(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经过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二是按空间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顺序来叙述事件。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插叙[2011已考]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内容,突出中心。

(如河北2011年中考现代文《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第⑧段插叙的内容,交代了珍妮芙太太劝说医生改变手术方案的经过和遭遇不幸的情况。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感染力。

)(3)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这样写更能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如《地下森林断想》一文)(4)补叙是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论证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论证 方法
及其作用
举例
论证
也叫例证法,就是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所选事例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要真实。真实就是要求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胡编乱造的,即使是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时间、地点等)也要仔细推敲,否则会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
论证
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或道理进行比较,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运用这种方式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让人印象深刻,增强说服力。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增强了说服力。
(2)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表述要明确。论点应正确、鲜明。
(3)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①论点是文章的题目。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由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②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培根的《谈读书》论点是文章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 傅彩,足以长才”。③论点在文章结尾处。
二要典型。引用事例论证论点,是否能揭示问题的实质。
三要新鲜。议论文论点要新颖,所举事例也要新鲜。如果发议论时总是用别人反复用过的事例作论据,比如一谈刻苦学习,就列举陈景润的稿纸,头悬梁、锥刺股等,难免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了。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四时事热点类

(河北专版)2017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说明文分类突破演练四时事热点类

四、时事热点类(八)(2016陕西中考)乔娟①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喜爱的娱乐节目。

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

②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研究表明,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

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

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都可以满足儿童的无穷想象力。

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未必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③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

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

实验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想象从远离现实逐步向现实世界靠近,但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学生仍然喜欢动漫?这是因为作为以动漫为伴成长起来的一代,这部分青少年仍然习惯从动漫中获得情感、娱乐的需求。

青少年不再像儿童一样满足于简单的童趣幻想、游戏情节,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学校和家庭的生活体验,他们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

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于是他们借助动漫寻找理想中的虚拟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名著阅读(十八)(2016原创预测)①贝多芬举行的最后一次钢琴演奏会是一八一四年。

贝多芬的朋友和保护人,分散的分散,死亡的死亡:金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二,李希诺夫斯基亲王死于一八一四,洛布科维兹死于一八一六。

受贝多芬题赠作品第五十九号的美丽的四重奏的拉苏莫夫斯基,在一八一五年举办了最后的一次音乐会。

同年,贝多芬和童年的朋友,埃莱奥诺雷的哥哥,斯特凡·冯·布罗伊宁失和。

同年,贝多芬的兄弟卡尔死。

他写信给安东尼·布伦塔诺说:“他如此地执着生命,我却如此地愿意舍弃生命。

”从此他孤独了。

此时惟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一八一六年,她的独子又暴卒。

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一八〇九年作品第七十号的两支三重奏,一八一五至一七年间作品第一〇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

在一八一六年的笔记上,他写道:“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世界上。

”②耳朵完全聋了。

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

从一八一六年十月起,他患着重伤风。

一八一七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病。

一八一七至一八年间的冬季,他老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

一八二〇至二一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

一八二一年患黄热病。

一八二三年又患结膜炎。

从一八一五年秋天起,他和人们只有笔上的往还。

最早的谈话手册是一八一六年的。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乐作风改变了,表示这转折点的是作品第一〇一号的奏鸣曲。

③“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

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

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经常的,乐队指挥乌姆劳夫不说明什么理由,提议休息一会,和歌唱者交换了几句话之后,大家重新开始。

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

不得不再休息一次。

在贝多芬指挥之下,无疑是干不下去的了;但怎样使他懂得呢?没有一个人有心肠对他说:‘走罢,可怜虫,你不能指挥了。

’贝多芬不安起来,骚动之余,东张西望,想从不同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

可是大家都默不作声。

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唤我。

我走近时,他把谈话手册授给我,示意我写。

我便写着:‘恳求您勿再继续,等回去再告诉您理由。

’于是他一跃下台;对我嚷道:‘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里去;进去,一动不动地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他的脸;他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

用餐时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最深刻的痛苦的表情。

晚饭以后,当我想告别时,他留着我,表示不愿独自在家。

等到我们分手的辰光,他要我陪着去看医生,以耳科出名的……在我和贝多芬的全部交谊中,没有一天可和这十一月里致命的一天相比。

他心坎里受了伤,至死不曾忘记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

”④两年以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他指挥着(或更准确地,像节目单上所注明的“参与指挥事宜”)《合唱交响曲》时,即《第九交响曲》。

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喝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

——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一八二五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⑤隐遁在自己的内心生活里,和其余的人类隔绝着,他只有在自然中觅得些许安慰。

特雷泽·布伦瑞克说:“自然是他惟一的知己。

”它成为他的托庇所。

一八一五年时认识他的查理·纳德,说他从未见过一个人像他这样的爱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生活。

他爱好动物,非常怜悯它们。

有名的史学家弗里梅尔的母亲,说她不由自主地对贝多芬怀有长时期的仇恨,因为贝多芬在她儿时把她要捕捉的蝴蝶用手帕赶开。

贝多芬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每天他沿着城墙绕一个圈子。

在乡间,从黎明到黑夜,他独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冒着太阳,冒着风雨。

“全能的上帝!——在这些树林里,在这些岗峦上,——一片宁谧,供你役使..的宁谧。

”(节选自《名人传》)1.《名人传》叙述了__德__国音乐家__贝多芬__、__意大利__国雕塑家__米开朗琪罗__、__俄__国作家__列夫·托尔斯泰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他心坎里受了伤,至死不曾忘记这可怕的一幕的印象。

”一句中“可怕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幕?__“可怕的一幕”指的是贝多芬因为听不见声音,所以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乐队在跟着他的指挥进行演奏,而歌手却“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休息一会之后,“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赏析“一片宁谧,供你役使..的宁谧”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__“役使”是“差遣使用”的意思,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贝多芬沉浸在大自然的宁谧之中,好像大自然的宁谧都能够被他差遣,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贝多芬的口吻说一说“他一口气跑回家里去;进去,一动不动地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他的脸;他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时的心理活动。

__示例:我该怎么办?耳朵一点也听不见声音了,我已经无法再指挥演奏了!我该怎么办?难道我要从此离开我喜爱的音乐?难道我从此就要离开我钟爱的舞台?痛苦包围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也许认为生活中应该充满了鲜花和欢乐,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的,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

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磨炼,读了选文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谈一谈。

__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磨难。

苦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可以使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

唯有直面人生,直面苦难,我们才会脚踏实地,不抱幻想;唯有与苦难搏斗,我们才能经受残酷的命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九)(2017预测)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人鬼迷心窍迈出家门,到大街上乱跑,头破血流的事还少得了吗?更何况又是在一九一九年四月这样的岁月,脑袋或者身上让子弹钻个把窟窿,嘴里让铁枪托敲落几颗牙齿,本来就是稀松平常的事。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深夜,却有一个人匆匆地在街上行走。

他双脚不时陷进泥里,遇到特别难走的地方,嘴里骂骂咧咧地吐出几句脏话。

他走到柯察金家的小屋前,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框。

没有人应声。

他又敲了敲,比第一次更响些,也更坚决些。

保尔正在做梦。

他梦见一个似人非人的怪物用机枪对着他,他想逃,可是又无处可逃。

那挺机枪发出了可怕的响声。

外面还在固执地敲着窗子,震得玻璃直响。

保尔跳下床,走到窗前,想看看是谁在敲。

但是,外面只有一个模糊的人影,根本看不清是谁。

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母亲到他姐姐家去了。

他姐夫在一家糖厂开机器。

阿尔焦姆在邻近的村子里当铁匠,靠抡大锤挣饭吃。

敲窗的人一定是阿尔焦姆。

保尔决定打开窗子。

“谁?”他朝人影问了一声。

窗外的人影晃了一下,用压低了的粗嗓门说:“是我,朱赫来。

”接着,他两手按住窗台,纵身一跳,头就同保尔的脸一般高了。

“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行吗?”他小声地问。

“当然行,那还用说!”保尔友好地回答。

“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

”……保尔告诉他,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水兵朱赫来这才放心,提高了嗓音说:“小弟弟,那帮吃人的野兽正在到处抓我。

为了车站上最近发生的事,他们要找我算账。

虐杀犹太人的时候,要是大伙心再齐点,本来可以给那帮灰狗子一点厉害看的。

可是人们还没有下火海的决心,所以没有干成。

现在敌人正盯着我,已经两次设埋伏要抓我了。

今天差点给逮住。

刚才,我正回住处,当然啦,是从后门走的。

走到板棚旁边一瞧,有个家伙藏在院子里,身子紧贴大树,可是刺刀露在外面,让我看见了。

不用说,我转身就跑。

这不是,一直跑到你家来了。

小弟弟,我打算在你家抛锚,停几天船。

你不反对吧?行。

那就好了!”朱赫来吭哧着,脱下那双沾满泥的靴子。

朱赫来的到来使保尔十分高兴。

最近发电厂停工,他一个人呆在家里,冷冷清清的,觉得非常无聊。

两个人躺到床上。

保尔马上就入睡了,朱赫来却一直在抽烟。

后来,他又从床上起来,光着脚走到窗前,朝街上看了很久,才回到床上。

他已经十分疲倦,躺下就睡着了。

他的一只手伸到枕头底下,按在沉甸甸的手枪上,枪柄被焐得暖烘烘的。

朱赫来突然深夜到保尔家借宿,同保尔一起住了八天,这件事成了保尔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保尔第一次从水兵朱赫来嘴里听到这么多重要的、令人激动的新鲜道理。

这八天对年轻锅炉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水兵朱赫来已经两次遇险,他像关进铁笼的猛兽一样,暂时呆在这间小屋里。

他对打着蓝黄旗蹂躏乌克兰大地的匪帮充满了仇恨。

现在他就利用这段迫不得已而闲着的时间,把满腔怒火和憎恨都传给如饥似渴地听他讲话的保尔。

朱赫来讲得鲜明生动,通俗易懂。

他对一切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

他坚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

保尔从他那里懂得了,那一大堆名称好听的党派,什么社会革命党、社会民主党、波兰社会党等等,原来都是工人阶级的凶恶敌人;只有一个政党是不屈不挠地同所有财主作斗争的革命党,这就是布尔什维克党。

以前保尔总是被这些名称弄得糊里糊涂的。

费奥多尔·朱赫来,这位健壮有力的革命战士,久经狂风巨浪的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一九一五年就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坚强的布尔什维克,对年轻的锅炉工保尔讲述着严峻的生活真理。

保尔两眼紧紧地盯着他,听得入了神。

“小弟弟,我小时候跟你差不多,”朱赫来说。

“浑身是劲,总想反抗,就是不知道力气往哪儿使。

我家里很穷。

一看见财主家那些吃得好穿得好的小少爷,我就恨得牙痒痒的。

我常常狠劲揍他们。

可是有什么用呢,过后还得挨爸爸一顿痛打。

单枪匹马地干,改变不了这个世道。

保夫鲁沙,你完全可以成为工人阶级的好战士,一切条件你都有,只是年纪还小了点,阶级斗争的道理,你还不大明白。

小弟弟,我看你挺有出息,所以想跟你说说应该走什么路。

我最讨厌那些胆小怕事、低声下气的家伙。

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烈火。

奴隶们起来造反了,要把旧世界沉到海里去。

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需要的是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战斗一打响就像蟑螂躲亮光那样钻墙缝的软骨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