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赏析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合集下载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的演奏技巧探析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的演奏技巧探析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的演奏技巧探析作者:李歆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的演奏技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以此能对演奏该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演奏技巧《第二狂想曲》Op.79.No.2,是勃拉姆斯所创作的钢琴作品中被演奏最多的名曲,同时这首作品也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

《第二狂想曲》中三连音和三对二的节奏贯穿全曲,在演奏过程中,掌握三连音和三对二的节奏演奏技巧是演奏这首作品的基础。

全曲的力度变化对比鲜明,大多都在“ppp-fff”之间。

同时,全曲还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声音控制都突出在旋律、伴奏声部和低音上,因此,力度和触键是决定全曲音色变化的要素。

全曲呈示部中,主部1-8小节,有三个声部,整体感觉是推进式的。

三连音在中声部的右手,演奏时要清晰均匀、稳定低柔且连贯。

高声部的旋律要演奏的坚定有力,旋律的走向要有波浪性,有强弱的变化。

高声部由左右手共同完成,左右手交叉的弹奏高声部旋律,是为了使右手能够继续弹奏内部和声。

右手在弹清楚内声部和声的三连音的同时,与左手跨越弹奏的后两个音要连贯,衔接不要有中断,使旋律自然、流畅,还要注意低声部和高声部之间的平衡。

第2小节和第6小节的第四拍旋律最高点上的两个音F和A,在弹奏时速度要稍微“抻”一下。

第8小节结束时要做渐慢渐强的处理,同时要有收的感觉来引出下一部分的八度和弦。

由于主部开始时没有引子,第1-4小节主旋律直接进入就情绪高涨,伴奏声部的三连音在保持低柔、稳定的同时,给音乐增加了律动感。

这里就需要把延音踏板先踩下去,再开始演奏。

这样不仅能给主旋律提供丰富的泛音,还能突出主旋律热情的情绪。

左手在进行八度切换时,延音踏板要踩得深一些并紧跟左手进行八度切换,以确保旋律声部的连贯,并使音响饱满,音乐更为温暖。

第5-8小节是1-4小节上方大三度的模进,情绪比1-4小节更为激烈,节奏的处理要更紧凑些再加上延音踏板的配合,才能更好的突出高声部的明亮和低声部的低沉。

浅析《g小调第二狂想曲》

浅析《g小调第二狂想曲》

浅析《g小调第二狂想曲》约翰内斯·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是德国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

他所创作的很多琴曲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中广为流传,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把勃拉姆斯与贝多芬、巴赫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以其震撼、谨慎、发人深省的作曲风格著称,因而有了音乐史上的“柏拉图”之称。

勃拉姆斯的作品鲜明地继承了德奥古典的音乐传统,兼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和古典手法,并广泛吸收了欧洲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素养,极少采用标题,曲目情绪变化多端,笔法精良,在带有自己观点的同时,时常流露出牧歌的气息。

勃拉姆斯前无古人的创作历程与其巧夺天工般的艺术展现,使他在钢琴音乐史上享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也被誉为德奥古典作曲家中的“最后一人”。

一、钢琴作品《g小调第二狂想曲》的艺术成就1879 年勃拉姆斯创作出了两首《钢琴狂想曲》(Op.79.No.1),题献给挚友伊丽莎白·冯·赫尔佐根伯格夫人。

《钢琴狂想曲》(Op.79.No.1)包括两首作品,分别是0p.79. No.1《b小调第一狂想曲》和0p.79.No.2《g小调第二狂想曲》。

《g 小调第二狂想曲》是勃拉姆斯成熟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琴曲中散发着无限的热情与奔放,同时,也体现了勃拉姆斯性格中即温柔又感性的一面,展现出他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世界音乐作曲家将这首琴曲作品誉为“最能酣畅淋漓地展现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魅力、最具有他原始艺术风格、被弹奏次数最多的世界名曲”。

二、《g小调第二狂想曲》艺术特征分析(一)创作思维分析勃拉姆斯最初踏入乐坛时就对民间音乐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狂热,从他最初改编的德国民间圆舞曲、幻想曲中就可以看出,他会将其一生都投入到德国民间音乐的创作之中。

《g小调第二狂想曲》正是印证了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的挚爱,从琴曲的主题中我们就能深刻感受到其蕴含着浓郁的德国民间歌曲的风情,曲调中饱含质朴、忧郁的民间音乐元素,且具有复调音乐的特点。

勃拉姆斯c大调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赏析

勃拉姆斯c大调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赏析

勃拉姆斯c大调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赏析这一乐章以慢板的形式展开,由钢琴首先奏出一个缓慢而哀婉的主题。

随后,小提琴和大提琴开始加入,给乐曲增添了深度和强度。

整个乐章流畅而具有动态变化,呈现出一种情感上的宁静和平和。

在这一乐章中,勃拉姆斯巧妙地运用了和声手法,创造出了一种丰富而复杂的音乐质感。

此外,他还使用了反复出现的主题,使乐曲更加统一和连贯。

总的来说,勃拉姆斯c大调第二钢琴三重奏第二乐章是一首优美而感人的乐曲,展示了勃拉姆斯作为一位杰出的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

- 1 -。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Brahms: Piano Concerto in Bf No2)降B大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作于1881年。

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第一,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

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 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

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

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

实际上,本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本乐章写得厚重而有力,颇具勃拉姆斯风味。

贯穿乐章始终的主题动机,由雄浑的圆号引入,钢琴加以应答(片段1)。

在乐队协奏下的钢琴时而温婉优美,时而热情壮丽。

本乐章中有许多处理方式与古典派协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这个乐章显然相当于诙谐曲,其旋律热情而富于幽默感,同时也很有魔力(片段2)。

第三乐章行板,降B大调,6/4拍子,三段体。

本乐章充满浪漫气氛,是在“德国式的”厚重风格中另有意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乐章(片段3)。

第四乐章温文尔雅的稍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回旋曲形式。

这个乐章的大致结构为A-B-A-B-结尾的程式。

由钢琴开始的舞曲风主要主题,纤巧精细,又不乏厚重华丽。

钢琴协奏曲大作(RCA再版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里赫特芝加哥交响乐团莱茵斯朵夫指...

钢琴协奏曲大作(RCA再版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里赫特芝加哥交响乐团莱茵斯朵夫指...

钢琴协奏曲大作(RCA再版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里赫特芝加哥交响乐团莱茵斯朵夫指...
【隔夜短评】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圆号旋律曾经是,到现在依然是让这部作品深入我心的最重要原因所在。

这部有着四个乐章的,像是交响乐一般规模的钢琴协奏曲在我看来应该是钢琴协奏曲的上上品,堪比交响乐中的贝九。

这一圆号主题有说是“和煦”的主题,这个表达听上去十分的准确。

勃拉姆斯一生写过两部钢琴协奏曲,25岁写完第一部后的23年间就再也没有碰触这个题材,1878到1881年几年间的意大利之行引发作曲家再次执笔创作了这部巨著。

这张唱片录制于1960年的芝加哥,里赫特的琴法干净利落,也有人说是冷峻犀利,总之就是表达作品的方式直接而不过分的拿捏,加之RCA的LIVING STEREO录音,把这张唱片打造成了完美的化身。

听小提琴,不是人人都忍得了海菲茨,但听钢琴很难让你找到拒绝里赫特的理由,在他的演奏中你不必理会钢琴家的运作,可以完全放心的关注音乐作品本身,能做到这一点“很高级”。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摘要】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展示了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和创意。

本文从曲式分析、主题的发展和变化、乐曲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乐曲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音乐形式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乐章的特点总结和对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进行评价,展望勃拉姆斯音乐的发展。

该乐章结构严谨,主题优美,风格多变,展现勃拉姆斯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和影响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关键词】勃拉姆斯, 第二交响曲, 第四乐章, 曲式分析, 主题, 音乐风格, 乐曲结构, 音乐形式, 特点, 音乐史, 评价, 发展展望1. 引言1.1 介绍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勃拉姈斯《第二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这首交响曲中的最后一个乐章。

这个乐章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和魅力的部分,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深厚才华。

第四乐章的音乐表达富有激情和力量,同时又充满内在的深度和思考。

在这个乐章中,我们可以听到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创作想象力。

第四乐章开始时以一个悠扬的主题引子,逐渐递进展开。

随后,乐章中出现了多个主题的发展和变化,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勃拉姆斯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变奏技巧,使得乐曲的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层次感。

整个乐章的结构十分严谨,清晰地展现了勃拉姆斯对音乐形式的掌握和运用。

乐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不断变化,给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勃拉姆斯巧妙地将不同主题和段落进行组合和变换,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机的音乐结构。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深度的作品,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音乐大师的无限魅力和创作才华。

这个乐章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勃拉姆斯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音乐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旨在对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曲式特点、主题发展、音乐风格和特点、乐曲结构的演变过程以及音乐形式的运用。

浅析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

浅析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

浅析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第二交响曲》是一幅安谧恬静的田园风俗画。

作品虽未直接描摹大自然,但作曲家以浓郁的抒情笔调创造出一种温暖和煦的气氛,把人们带到了迷人的田园意境之中。

第二交响曲是一首异常淳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

作品为四个乐章,没有提示性的标题:第一乐章奏鸣曲引子:以“1 7 1”为基本动机,乐章中的一些重要主题都由它演化而来。

大提琴从深远的低音区发出一声轻柔的低吟,悄悄推开第一乐章的大门。

呈示部:第一主题,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第二主题,由中提琴与大提琴以二重唱形式唱出发自内心的歌。

急切而略带忧郁色彩的音调,像是倾诉内心对于幸福的追求与向往,强烈的期待感使音乐具有内在的力度。

发展部:以主部主题的三个动机作为发展的基础,交织出不谐和的音响色彩,使气氛不安,特别是长号与大号交错奏出的这三个音,具有威严紧张的色调。

但那支像飘带般明朗的弦乐音调又释去了阴霾。

最后,木管温和地唱出了主部主题,使人们的心情逐渐安宁下来。

带着高昂的情绪,音乐从呈示部迈向发展部。

再现部:简洁地再现呈示部中的基本主题,再次奠定了这个乐章的田园情趣。

尾声:园号奏出一段以主部主题的基本动机变化而成的气息深长、延绵不绝的旋律,充满奇妙动人的抒情风采。

在温暖柔和的音乐气氛中,主部主题像落日余晖似的最后闪现出来,让第一乐章在渐渐张开的夜幕中结束。

第二乐章第三部曲第一段:第一主题,由低音大提琴和大管以复调的形式奏出,像低垂着头的沉思者,从夜幕中向我们走来。

第二主题由法国号奏出一支稍明快的旋律,双簧管、长笛和低音弦乐分别移位四、五度复奏,构成一段小赋。

析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析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创 作 背 景
情 , 有 浓 厚 的 南 欧 古 国 的 风 情 。 勃 拉 姆 斯 将 其 送 给 带 了 好 友 伊 格 纳 兹 . 吕 尔 , 实 上 , 吕 尔 在 作 为 旅 行 布 事 布 者 期 间 , 是 这 首 作 品 的 早 期 参 与 者 , 见 到 了 这 首 也 并

反 儒 家 提 倡 的 “ 不 如 竹 , 不 如 肉 ” 音 乐 审 美 判 断 。0 丝 竹 的
在其 《 书 ・ 焚 琴赋 》 中认 为 :琴 者 , “ 心也 , 者 , 也 , 以 要 琴 吟 所
吟 其 心 也 。 知 口之 吟 , 知 手 之 吟 : 口 之 有 声 , 不 知 人 不 知 而 手 亦 有 声 也 ” 意 思 是 说 , 声 即一 个 人 的 心 声 , 琴 就 是 。 琴 抚 心 在 吟 唱 , 人 皆知 口能 吟 唱 心 声 , 不 知 手 也 能 。 如 果 j 世 而 以传 统 无 声 胜 有 声 的 观 点 ,然 则 谓 手 为 无 声 ,谓 手 为 不 “ 为 自 然 何 可 加 者 ?而 孰 云 其 不 如 肉 也 ? ” 认 为 琴 声 更 入 其 人 心 。 些 观 念 足 以 表 明 , 贽 对 于 器 乐 音 乐 由于 无 言 而 这 李 更 加 能 深 入 人 心 , 由 表 达 真 , 情 的 审 美 判 断 , 现 出 对 自 陛 体 18 8 1年 3 月 , 拉 姆 斯 的 意 大 利 之 行 , 起 了 他 勃 唤 年 4月 。 品 保 留 了大 部 分 对 小 提 琴 协 奏 曲 的 喜 爱 之 作 能 吟 亦 可 。 唯 不 能 吟 , 善 听 者 独 得 其 心 而 知 其 深 也 , . 的 创 作 灵 感 , 国 后 立 刻 伏 案 疾 书 , 稿 完 成 于 1 8 故 其 ? 回 手 1 8

浅析《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音乐创作特征

浅析《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音乐创作特征

百家论点浅析《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音乐创作特征何晓丹(福建省信息技术学校,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器乐创作于19世纪下半叶不断发展,并产生了一些著名的器乐家,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他被称之为那一时代的音乐巨匠。

他活跃在德国音乐论坛上,集聚了浪漫主义的风格,铸造成新古典主义者。

他的音乐创作题材不局限于钢琴作品,而是将其作为自己更好地发展音乐的起始之路。

《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这部作品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和特点,将勃拉姆斯在音乐方面的创作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勃拉姆斯;狂想曲;音乐风格1引言勃拉姆斯在对《钢琴狂想曲》进行创作时,旋律结构比较新颖独特,将对音乐的热爱浓缩在曲谱中。

音乐素材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德国,也来源于其他民族。

正是这一因素,使得这部作品民族气息更为浓厚,同时也将古典与浪漫两种风格有机融为一体。

因此,本文将对拉姆斯的《钢琴狂想曲》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其音乐风格进行深入了解,这将是本论最具关键性的切入点。

2《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简述《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这部作品已经悄然印入画纸,勃拉姆斯接受勃拉姆斯威利·冯·贝克拉特(Willy yon Bec⁃kerath)为其画像,在画中勃拉姆斯手持雪茄烟蒂,陶醉其中,而另一只手则抚在钢琴上,其所弹奏的曲子则为《勃拉姆斯二号G 小调狂想曲》。

其在创作中对传统秩序进行重复强调。

《狂想曲》属于勃拉姆斯的中年之作。

这部作品将勃拉姆斯音乐特色渗透其中,通过这部作品,可以品味他自身所特有的味道。

《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在演奏时以G调为主,在主体部分表现得甚是唯美,整首曲子,色彩多样,节奏松弛有度,张弛有缓,每一环节都将观众的思绪紧绷集中,这部作品可谓是把作者的思想情感深深的融于其中。

3《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曲式分析《勃拉姆斯二号G小调狂想曲》演奏形式以奏鸣曲式呈现,包括呈式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部分。

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

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

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作者:赵亮胡娉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赵亮胡娉[1][内容提要]音乐史上关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定位让勃拉姆斯在19世纪下半叶有着特殊的位置,《b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在1881年的巨大成功来源于其“温暖的主题”,主题风貌的呈现潜藏着作曲家的性情和气质,主题素材的选择表露着作曲家的偏好和个性。

笔者将四乐章的十余个主题归纳为史诗性和悲剧性主题、温暖如歌的抒情主题,及淳朴的民谣和风俗性舞曲主题等三方面,分别进行分析,以图探析勃拉姆斯如何用主题构筑一个可触可感的音响世界,又是如何展现其古典气质和浪漫情怀两者兼具的艺术特性。

[关键词]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主题素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中图分类号:J614.6文献标识码:A文献编号:1001-5736(2011)02-0049-7主题素材的选择表露着作曲家的偏好和个性,主题风貌的呈现潜藏着作曲家的性情和气质。

主题凭着特有的适应性和吸引力,将其在大型器乐作品中的核心地位,横跨古典主义阶段并一直坚守到浪漫主义时期,所不同的是表现的特性、承载的使命、和审美的意趣。

将所有的能量凝结在一个简洁的乐思中,不仅在短短的几小节内瞬间铭照灵魂深处,而且在极富有逻辑的音响展衍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让人充分领受崇高和伟大,这一古典主义主题的魅力见证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而浪漫主义则有意将主题充分伸展,纯粹的情感战胜一切。

以淳厚和宽广款款倾诉,以细腻和妩媚轻轻抚慰,门德尔松、舒曼、肖邦证明了音乐可以让心灵栖息、让灵魂超脱。

对于勃拉姆斯而言,似乎同时选择了两者,19世纪浪漫主义热潮孕育了他浪漫主义的性情,只需听听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充满火热激情的吉普赛舞曲音调,以及《第四交响曲》开篇温婉细腻、忧郁多情的主部主题。

而对逻辑结构和音响秩序的审美追求,又赋予他高贵的古典主义气质,这不论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气势雄浑的主部主题、还是《第四交响曲》末乐章巴洛克式的恢弘建筑,亦或是更早的《第一钢琴奏鸣曲》对逻辑性的有意追求,都可以看到他又是真正的浪漫的古典主义者。

解读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升f 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钢琴演奏的特点

解读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升f 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钢琴演奏的特点

2020-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解读勃拉姆斯钢琴作品———《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钢琴演奏的特点王雅迪(西昌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西昌615000)摘要:勃拉姆斯的作品采用了古典主义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情绪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创作风格。

其中的作品《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2)是他的奏鸣曲作品中较为成熟,也是演奏频率较低的一首作品。

本文将从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对《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节奏、力度和踏板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地为演奏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勃拉姆斯;浪漫主义色彩;演奏特点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7-0060-01一、引言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同时他也是古典主义最后的一位作曲家,以及浪漫主义中期的一位作曲家。

勃拉姆斯在早期的创作中,深受舒曼的影响,因此作品的色彩对比鲜明,具有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

《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的完成时间(1852年)实际上比《C大调钢琴奏鸣曲》完成的更早,只是出版较晚,因此,这部作品带有勃拉姆斯早期创作的特点。

他把这首作品题献给了日后成为一生挚友的克拉拉·舒曼。

二、勃拉姆斯《升f小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在这首作品中,勃拉姆斯采用了传统的古典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来进行创作。

并在这部作品中注重对情感的表达,而音色的变化和明显的力度变化则显现出了丰富的音响色彩。

第一乐章是有力而从容的快板,采用了大量的七和弦、九和弦以及七和弦、九和弦的琶音,快速跑动的八度音程则强调了音乐的交响性。

第一乐章是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四个部分构成。

呈示部是由两个不同的主题材料构成,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部的情绪强烈激昂,副部的主题则显得更为柔和抒情。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创作风格探析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创作风格探析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创作风格探析作者:谢媛园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5期摘要:本文就以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第二狂想曲》为例,通过对《第二狂想曲》的浅析,以期能够对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风格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关键词:成就地位;创作风格;古典主义结构;浪漫主义内涵;演奏技巧勃拉姆斯的《第二狂想曲》创作完成于1879年,1879年是勃拉姆斯难忘的,有喜也有悲。

1879年勃拉姆斯很荣幸地被德国的布雷斯劳大学授予名誉博士荣誉头衔,虽然勃拉姆斯不喜沽名钓誉,但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同时这一荣誉称号也反映出他的音乐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认可。

勃拉姆斯很高兴获得这个特殊荣誉。

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费利斯·舒曼——勃拉姆斯最疼爱的教子因病去世了。

费利斯·舒曼是舒曼夫妇最小的孩子,他继承了舒曼的音乐才华,在文学上也非常有天赋,所以深深的得到了勃拉姆斯的喜爱,并被勃拉姆斯收为教子。

对勃拉姆斯来说费利斯·舒曼的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痛苦的回忆中沉浸,《第二狂想曲》就是在这种个人经历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一、《第二狂想曲》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创作风格《第二狂想曲》的音乐内容包括多种材料的强烈对比、丰富的和声以及交响性的音响。

可以说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古典的,音乐创作的内容实质上是浪漫的。

也就是古典主义的外表,浪漫主义的内心。

《第二狂想曲》勃拉姆斯采用了古典主义严格的曲式结构。

结构的布局、乐段的反复和结尾的处理等多处都显示着其具有的奏鸣曲的特点。

《第二狂想曲》还具有叙事性,有很长的展开部分。

这首钢琴音乐的结构除了尾声外,均衡的划分为三部分,三部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古典主义音乐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均衡”。

其结构形态是趋向集中、封闭的,具有鲜明的轮廓、逻辑性的进行和有序的机构原则。

古典主义的大部分作品中段和句都很分明、清晰,有强烈的结构感。

勃拉姆斯在这首钢琴曲中运用了A-B-A三段式的音乐结构形式,这是他最喜欢的钢琴音乐结构形式。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分析【摘要】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第四乐章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

在乐章的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巧妙的发展和变奏,构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乐章的主题和旋律饱含情感,旋律优美,主题深刻。

和声方面,勃拉姆斯的独特处理方式赋予乐章更加丰富的层次感。

节奏和动机的运用使乐章具有活力和张力。

表现力和情感方面,乐章充满情感的起伏和激情的表达,给人深刻的听觉享受。

这一乐章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勃拉姆斯深厚的音乐底蕴和创造力。

展望乐章的演奏和研究,将会有更多的音乐家和听众深入探讨其内涵和意义,为乐章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增添新的光彩。

【关键词】勃拉姆斯, 第二交响曲, 第四乐章, 结构分析, 主题, 旋律, 和声特点, 节奏, 动机, 表现力, 情感, 艺术价值, 演奏, 研究1. 引言1.1 介绍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约束、排版要求等。

: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是19世纪著名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创作的作品之一,被认为是他最具代表性和成熟的交响曲之一。

这部作品于1877年首次演出,由勃拉姆斯本人指挥。

第二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整体风格充满了勃拉姆斯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富有戏剧性和深刻情感。

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勃拉1.2 概述第四乐章第四乐章是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分,也是整个交响曲的高潮部分。

这一乐章总时长约10至15分钟,结构上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快速的序奏部分、主题的呈现和发展部分、慢节奏的中间部分以及最终的重奏和结束部分。

第四乐章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勃拉姆斯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情感表达十分丰富而深沉。

乐章中的旋律优美动人,和声丰富多变,节奏富有变化和层次感,整体呈现出一种宏伟壮丽的气势。

这一乐章展现了勃拉姆斯作为作曲家的精湛技艺和丰富情感,是交响曲中的重要亮点。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对第四乐章的结构、主题、和声特点、节奏动机以及表现力和情感进行详细分析,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乐章的音乐内涵和艺术价值。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研究
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最后一个写作的钢琴协奏曲,于1881年在维也纳首演。

这部协奏曲完美地展现了勃拉姆斯
的作曲技巧,以及他对传统音乐形式的精通。

首先,这个乐章的结构严谨,充分体现了勃拉姆斯作曲的底蕴和功力。

整个乐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速度较快的开头,大型的中段和终曲。

第一部分以弦乐的和声和全体乐手的力度开始,以表现出强烈的音乐主题。

钢琴进入后,马上引入了第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深入人心,充满了热情和动力。

钢琴与乐队之间的呼应和交替,是整个乐章最大的亮点。

第二部分是整个乐章最长的部分,冷静、深沉、华丽。

这个部分的钢琴演奏技巧要求极高,需要弹奏高超的技术技巧和迅猛的音乐力度,挑战了钢琴家的演奏技巧。

整个部分有很多变化,从激烈到安静,从华丽到简洁,乐队和钢琴的配合非常精准。

终曲重新回到了快速的节奏,结束了整个乐章。

这个部分充
满了热情和活力,在呼唤钢琴手的技巧,要求他们使用最高超的技巧,演奏出非常激烈的音乐风格。

乐队和钢琴的互动,呼应和音乐的共鸣,凸显出勃拉姆斯对传统音乐形式的掌握。

总的来说,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展现了作曲家深厚的底蕴和音乐功力。

这个乐章的完结,不仅表现出勃拉姆斯的作曲
技巧,还体现了他对音乐形式的精通。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音乐作品,是勃拉姆斯创造的音乐巅峰之作。

析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析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析勃拉姆斯《降 B 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一、创作背景1881 年3 月,勃拉姆斯的意大利之行,唤起了他的创作灵感,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手稿完成于1881年4月。

作品保留了大部分对小提琴协奏曲的喜爱之情,带有浓厚的南欧古国的风情。

勃拉姆斯将其送给了好友伊格纳兹.布吕尔,事实上,布吕尔在作为旅行者期间,也是这首作品的早期参与者,并见到了这首作品的早期框架。

也许只有他才能明白勃拉姆斯在给他的信中将这首协奏曲比作为“一些小型的钢琴作品”的寓意。

这首“小型钢琴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演奏,它比勃拉姆斯任何一首交响乐更加庞大。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展现了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透露出浓烈的吉普赛风格。

勃拉姆斯与布吕尔演奏了这首被称为“冗长得够恐怖”的协奏曲的双钢琴版本,并称这首协奏曲为“牺牲了比尔罗特和汉斯利克”。

比尔罗特发现这首乐曲的曲风受到了西西里的影响,并称浪漫的慢板乐章为“在道尔密纳的满月之夜”。

勃拉姆斯受到了两位乐评人大加赞赏以后,接受冯?彪罗的邀请,在迈宁根公国试奏了这首协奏曲。

经过在迈宁根的彩排以后,勃拉姆斯决定在布达佩斯进行首演,并亲自担当了钢琴演奏的部分,结果大获成功。

后加入迈宁根的管弦乐团,开始在各地巡演。

数月内,这首作品在欧洲十多个城市获得了观众热烈的反响。

而批评家对这首曲子议论纷纷,有些人认为这首协奏曲不过是一个大型的室内乐,钢琴只不过是充当伴奏,而有些人则认为此曲是最伟大的协奏曲之一,并赞同曲中融入的浪漫主义主题与精湛的技巧,堪称伟大之作。

这首曲子在1882年出版的时候,题献给“亲爱的朋友兼老师一一爱德华. 马克森”。

这位老者当初对这位天才的贫民窟小男孩的信任,如今得到了验证。

此曲成为勃拉姆斯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

二、作品创作技法的特征勃拉姆斯的创作技法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古典主义式的均衡性勃拉姆斯的创作时期主要是在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这个时期,欧洲浪漫主义已经发展到了高峰,遵循古典主义创作技法的勃拉姆斯仍在坚持他的古典思维方式。

钢琴作品赏析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钢琴作品赏析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理性回溯,逆流永生“一处被雾霭和云翳遮掩着的境界,在那里我们能发现古老教堂的遗迹,它像希腊神殿一样伫立”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在勃拉姆斯去世三年后这样评价他——一个在19世纪下半叶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回溯古典的大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勃拉姆斯是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复古者,执着于古典的格式与原则,在人们追逐多变的技法,炫目骇俗的音乐色彩,情感丰富的音乐内容时,在浪漫主义的绮丽缤纷在音乐界不断膨胀时,理性的勃拉姆斯在这激越的波澜面前注定是寂寞的。

然而这并未影响他的创作理念,他在内心恪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循着前人古典主义的步伐在这激烈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前行,走向一条更为艰难晦涩的路——继承古典,赋于浪漫,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所创作的颇具代表性的古典与浪漫结合的作品。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后,为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感而创作的,48岁的勃拉姆斯当时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整个作品所展现的情感也是丰富而深刻的。

整个作品既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

下面从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给笔者的感受做详细分析。

第一乐章开头由圆号引出一段悠远的旋律并与钢琴配合应答,庄严而肃穆的展开主题,钢琴带动整个乐队的合奏,给人展现一种恢弘的气势,带来厚重而成熟的感觉。

仿佛徐徐展开了欧洲古堡与森林的浪漫画卷,吸引着听众走进异国风情。

紧接着钢琴一阵强奏,以较快而坚定的旋律和同一旋律的逐渐强奏引进乐队的主题,带有一种进行曲的恢弘和壮大,似是对国家山河景色的俯瞰与总括。

继而乐队在弦乐的渐高渐慢的旋律中过渡到某一具体的景色中,乐队在此停下,钢琴对这个地方进行了描述,第一主题重现,钢琴一步步渐进,仿佛走上了一个个台阶,情绪渐渐积累,到了某一能够俯瞰四周景色的高处,再次释放,乐队再次跟随钢琴展开第一主题的变奏。

而后乐队的各个乐器与钢琴相互应答,仿佛在细数周围的各个景色,对之做描述。

继而音乐仿佛又在诉说对着整个国度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一步步的向着情绪顶点迈进,由乐队接过这个诉说,厚重的情感再次抒发,一句一句述说着一种对自然与美好的向往与敬畏。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演奏要点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演奏要点

·150·艺术研究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演奏要点朱瑾,林丽瑗(南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摘要: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19世纪时,欧洲艺术家开始追求情感的自由与解放,浪漫主义风格盛行。

勃拉姆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古典与浪漫这两种几乎相反的风格完美融合,使音乐内容更为复杂深刻。

本文以勃拉姆斯晚期作品《第二狂想曲》为例,对其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乐曲的几个演奏要点,以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创作特征;演奏要点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2-0150-021 勃拉姆斯《第二狂想曲》概述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1833年,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

其父亲是一位乐手,会演奏长笛、圆号等弦乐器。

母亲受过教育,颇懂文墨,因腿部有残疾、长相平庸,一直待字闺中。

1830年,勃拉姆斯的父亲与她成为邻居,并在半个月后二人闪婚。

当时他的父亲24岁,母亲却是41岁,二人悬殊的年龄致使后来的家庭悲剧。

家庭生活随着第三个孩子的出生越发贫困,所以夫妻常为钱吵架,最终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给勃拉姆斯的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1853年,勃拉姆斯拜舒曼为师,并结识舒曼的妻子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师母克拉拉一见钟情,但他深知其爱情是道义所不能容的,只能将这份爱深藏心底,选择徒步旅行来缓解对克拉拉的思念[1]。

1854年,舒曼因精神抑郁跳莱茵河自杀,被人救起。

勃拉姆斯得知消息后立即从异国他乡赶回来探望舒曼,主动承担起照顾克拉拉及其子女的义务。

在这种患难与共的气氛中,他们的感情愈发炽烈。

1856年,舒曼辞世。

勃拉姆斯陷入感情与理智的纠缠中,冲突越发尖锐,无法解脱。

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

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勃拉姆斯《‘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83)主题素材研究

[
]
。/カ
19
。キ 1881
。ー
」ャ
。「
」ャ
」ャ
」ャ
。」
。キ/
/
/
中图分类号:J6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1-5736(2011)02-0049-7

、 ,
, 》。 。 、、
》 、















,19

《D
,《





、《






《bB




,1879 ,
, 1881
例 4.第三乐章 1~8 小节












。6/4
3/2




。4













b


:“


”。











》[1]
, 、












, , 。 ,
19 , 1881
179
、 , 。
[1《] 夜之赞歌》是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的代表作,该作品是诗人 1800 年为未婚妻去世而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回溯,逆流永生
“一处被雾霭和云翳遮掩着的境界,在那里我们能发现古老教堂的遗迹,它像希腊神殿一样伫立”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在勃拉姆斯去世三年后这样评价他——一个在19世纪下半叶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回溯古典的大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勃拉姆斯是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复古者,执着于古典的格式与原则,在人们追逐多变的技法,炫目骇俗的音乐色彩,情感丰富的音乐内容时,在浪漫主义的绮丽缤纷在音乐界不断膨胀时,理性的勃拉姆斯在这激越的波澜面前注定是寂寞的。

然而这并未影响他的创作理念,他在内心恪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循着前人古典主义的步伐在这激烈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前行,走向一条更为艰难晦涩的路——继承古典,赋于浪漫,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所创作的颇具代表性的古典与浪漫结合的作品。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后,为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感而创作的,48岁的勃拉姆斯当时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整个作品所展现的情感也是丰富而深刻的。

整个作品既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

下面从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给笔者的感受做详细分析。

第一乐章开头由圆号引出一段悠远的旋律并与钢琴配合应答,庄严而肃穆的展开主题,钢琴带动整个乐队的合奏,给人展现一种恢弘的气势,带来厚重而成熟的感觉。

仿佛徐徐展开了欧洲古堡与森林的浪漫画卷,吸引着听众走进异国风情。

紧接着钢琴一阵强奏,以较快而坚定的旋律和同一旋律的逐渐强奏引进乐队的主题,带有一种进行曲的恢弘和壮大,似是对国家山河景色的俯瞰与总括。

继而乐队在弦乐的渐高渐慢的旋律中过渡到某一具体的景色中,乐队在此停下,钢琴对这个地方进行了描述,第一主题重现,钢琴一步步渐进,仿佛走上了一个个台阶,情绪渐渐积累,到了某一能够俯瞰四周景色的高处,再次释放,乐队再次跟随钢琴展开第一主题的变奏。

而后乐队的各个乐器与钢琴相互应答,仿佛在细数周围的各个景色,对之做描述。

继而音乐仿佛又在诉说对着整个国度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一步步的向着情绪顶点迈进,由乐队接过这个诉说,厚重的情感再次抒发,一句一句述说着一种对自然与美好的向往与敬畏。

如果说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勃拉姆斯的理性与厚重,那么第三章则是他浪漫与
柔美情感的抒发。

完全不同于第一乐章的豪放的情感述说,第三乐章充满了勃拉姆斯细腻的思考与体悟。

先是大提琴柔和而梦幻的拉开序幕,在听者脑海中浮现出海边夕阳西下的梦境,柔美的旋律对应着天边被夕阳渲染的温暖的色彩,绚烂的晚霞映衬着波光粼粼的海面,让人舒适而又放松。

伴着大提琴舒缓的旋律静静坐着,望着夕阳渐渐下沉,最后一缕阳光消逝在水天交际之处,夜晚来临,钢琴接过这段旋律,开始夜晚的思索,在星空下的海边,思考着——乐队与钢琴的配合似是在上演激烈的思索过程——对不解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剖析与探索,终于,在痛苦的思索过程结束后,找到了最本源的答案——无论是夕阳、晚霞还是夜晚与星空,都是自然的产物,不管它们是否绚烂抑或闪耀,它们都有着自己命定的轨迹,在命定的地方出现,又在命定的时候消失,人生亦是如此,有着自己的轨迹,当你以为你在与命运抗争做出改变而走上另一条道路时,事实上你依旧在命定的轨迹上,那不是由命运决定,而是由自身决定,因而改变不是舍弃,而是对现状的另一种接受——音乐最后又归于大提琴的柔和,在理性思索之后,音乐带上了明朗的色彩,夜色渐渐深沉,皎洁的月光洒在海面上,一切归于静谧……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虽然不是勃拉姆斯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但它依然体现了勃拉姆斯的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他的音乐,包含着种对生命本源深深地自省。

他从贝多芬那里不仅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严整形式,也不只是那种充盈和扩展自己热情和艺术想象力的强劲方式,更是继承了贝多芬对命运的思考的主题。

勃拉姆斯保持着理性,用崇敬之心展现美好事物的壮丽,用内心的温柔亲切探究理解人生,用一颗谦逊之心诉说哲思,而这就是为什么浪漫主义的繁华落尽后,他的音乐依旧如希腊神殿一般伫立,得到永生!
参考文献
[1] 赵亮,胡娉.森然的古典气质悠然的浪漫情怀[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50-54
[2]李振中.浅析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及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J].西安音乐学院.2009.5: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