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教学法
(精心整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书不是用来读的,是用来收藏的,这本书也是在半年前进入我的视线范围,现在闲下来,开始看书。
虽然没有教过语文,但由于与语文还要打交道,所以要学习关于语文的知识。
这本书无疑是非常好的一本书。
于老师,我现场听过他的课,印象非常难忘,有声有色的写作文,其作文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乎在中国,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他。
读这本书前后大概花掉10小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笔在上面圈画,这里面没一句话都是经典,不像有些书是某些人编组在一起的,这里的每段文字都不舍得跳过。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以下东西:留下认识4000个汉字,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教学时,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写字就如同做人一样重要。
字如其人就是这么来的。
强调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这种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
中央教科所的张田若提出了四三二一语文评价标准,他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三条标准,占20%,把课文内容是否理解作为第四条标准占10%。
他说:语文课讲的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看来育才小学的语文教学真是走入了教学误区,我们课堂多的是理解分析,少的是读的训练,所以,我们的孩子在读的方面要弱于普通小学,这是不争事实是。
相反我的字词教学,应试教学确实无出其右。
看来我们要改一改了。
于老师强调教学相长,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看来任何教师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也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在名校工作更是幸运,因为你经常会被学生教育。
季羡林曾经说过,人类共同创造了两个大的文化体系,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再没有第三个了,西方就是分析,东方就是综合,分析出理论,综合出技术。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以《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作文课上的生活有声有色,让学生们在学习、研究中有所收获,是每位作文老师极力追求的终极目标。
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赏析,有助于指导其他作文老师如何“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
于永正老师是一位著名的作文教学专家,在课堂中她采用多种激励学生思考和创作的方法,如实际示范、教师精心构思的语言游戏等。
在她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受益匪浅,作文课上气氛活跃、生动。
首先,她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带学生实地考察、实践,让他们接触实际,深刻体会作文的美。
在课堂上,于老师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出来,激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此外,于老师也会把写作中常用的表达及技巧贴到课堂上,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此外,于永正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还注重词汇的学习,通过谚语歇后语等语言游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词汇的量和质量。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可以尝试使用这些新掌握的词汇,加之新的表达方式,从而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素养,提高了作文的表达能力。
此外,于老师还采用启发式指导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而且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于老师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们在游戏、实践中汲取真实的体验。
同时,她还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学习实际的写作知识,提高写作的水平。
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非常紧凑、生动,让孩子们在学习、研究中有所收获,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声有色。
他的教学方法,不仅有的指导他人教学,而且能从实践中引发学生的精神火花,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真正让每位作文老师实现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的理想。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读于永正老师《关于作文教学》
读于永正老师《关于作文教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新老师教学路上最大的阻碍,不知道怎么训练学生写作,写完不知道如何指导。
于老师具体是怎么做的呢?总结出了几点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于老师爱花,无论什么花,遇见了就会细心观察一番。
他两次到教育局教研室赴约张主任就带走了两盆花回教室。
在他眼里,花是美的文章。
除了花,他看到有意思的事物就会想着带到课堂给学生观察写作。
妻子买的玩具狗、学校垃圾箱旁只咬了一口的面包、报纸上的漫画、参观电扇厂、为转学生写欢迎词……于老师的做法真的应了“处处留心皆文章”。
其中捡面包写文章的事例令我非常感动。
于老师在课堂上还模仿扔面包的同学,让学生对他进行口头劝告,并写下劝告的场面。
第二节课又让学生写了一封有关浪费粮食的公开信。
一个被遗弃的面包生出两篇作文。
真实的素材就来源于生活,于老师连垃圾都不放过,难怪他的学生都善于观察。
(书中列举很多学生的作文)小学生的作文都是大同小异,似乎没什么事能写,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记录生活中的小事,就能帮助他们积累素材。
比如让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不要求每天写多少,于老师说即使写一句话也行,但一周至少有一篇长的,像一篇作文的。
还有一个积累的方法是做摘抄笔记。
周记和摘抄笔记我也各试了一学期,因为坚持时间不够长,效果一般,这两个方式需要长期坚持。
一颗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写作大有裨益。
二、教师要写下水文于老师建议青年教师跟着学生写下水文,这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为什么要鼓励青年教师把自己当小孩,儿童化写文。
只有教师亲自下水了,才知道水的深浅,写了,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写作的重难点。
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少走弯路。
于老师特别提醒教师的下水文要写得有“孩子气”,拿到题目后,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有什么样的思路?会遇到什么困难?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题目是难不倒老师的。
写完还要能和学生一起分享。
于永正 教你写作文
于永正“对话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1、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
2、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3、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
缅怀大师: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绝活
缅怀大师: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绝活『诗画经典』四:文肖绍国谨以此文缅怀大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大连市实验小学上的题为《于老师印象记》的“言语交际”作文指导课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在我的脑海中仍然记忆犹新。
它宛如一首爱心与真情的合奏曲时常在我耳边萦绕。
图片 / 来自网络一、爱心关照,营造和谐氛围于老师的爱心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流露无遗,这位善意的长者在课堂上以宽阔的胸怀包含着每个学生需要关照,需要爱护的情感。
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确信学生具备巨大的学习潜能,以满腔热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于老师幽默地作着自我介绍:“我姓于,叫于永正(板书姓名),是个男的(听课老师笑),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当老师。
我特别喜欢作文,在作文教学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被评为特级教师。
(停顿)听清楚了吗?”此时他发现坐在最后面的那位男同学正在极力地向前张望。
图片 / 来自网络于老师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问:“看黑板上的名字是否有点吃力?”该生点点头。
于老师说:“请你把凳子搬到前面来坐。
要注意保护视力。
”说完将其调到前面坐在一位个子较小的同学旁边。
在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到这位男同学那绯红的脸颊。
我猜这涨红的的脸颊并不是他怕难为情的效果,而是对面前这位长者深深的谢意。
在后面的教学中,这位男同学以他的精彩表演回报了于老师给予他的关爱。
其他同学也敏锐地观察着这一细节,给他们一个信号:面前这位于老师容易接近,关爱小朋友,上他的课应该非常有趣。
二、小品呈现,调动主体参与爱玩,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于老师总是喜欢在他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课中让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以即兴小品的形式呈现写作情境,把学生带入写作情境,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图片 / 来自网络于老师为刚才那位男同学调好位置后,满怀笑容地说:“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家长可能要问是谁上的作文课,你怎么回答?下面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当他的家长,当面问问,看看能不能说清楚。
有效的习作教学范式探究——以于永正老师习作教学为例
教学内容,也必然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有效的习作教学范式可以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
在学习《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作文教学卷》一书时,被于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所折服。
试图通过对于老师课例的分析,找到习作教学的有效范式,用来指导习作教学。
一、精心设计任务情境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情境性的,是个体面对不确定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品格和观念。
对于习作来说,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在真是的情境中才能表现出来。
而当下的习作教学多是指令性写作,学生没有写作的具体目标,也缺乏写作的兴趣,就是为了完成某一个指定的内容进行写作,因此“空话”、“套话”、“假话”成为一种无奈,“写作就像一个套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学生被挡在自由苹果》就是把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经历和感受。
《轧面条》中,先是把面条机带到课堂,让学生对照说明书边观察边操作,学生在这样真实的经历中很快能够吸收和转化;紧接着,把孙师傅请到课堂上来,真实的交际环境,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人,就有了明确的倾诉对象,就更有针对性。
《认识苹果》中,于老师把这个过程开发成几个相互联系地系列活动,每个活动都是真实发生的,特别是将学生带到苹果园中去认识苹果,这样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活动,让学生把写作表达当成是自己叙述熟悉事情的一种需求,写作的内容清晰可见,写作的欲求非常强烈,那么写作就变成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二)创设拟真情境。
于老师的习作教学中,除了能够有效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还善于在课堂上创设拟真情境。
《爱鸟》中,于老师扮演猎人和学生一起上演了一出42评一评的方式,二、巧妙搭建习作支架缺乏的是对于材料的拥有量,些鸟对人类都有哪些好处。
”学生提供了大约2000而深刻。
思维同时获得提升。
在《劝戒烟》中,(学生认知阅读材料)方面呢?生: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对自己有害;二,对别人有害。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可以归纳成三个方面,除了对自己,对别人有害,对环境也有害。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观_0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观id=194510>一、作文课要上得有意思。
老师要把作文课上得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
作文课有意思必定有意义,而有意义未必有意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课一定要使他们感到非常有意思。
今天的课很简单,就是搞那个所谓的“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知识测试”。
这个测试主要看学生的审题有没有细心,能不能按要求去做,正如一个同学所说的:“这个测试是个另类的考试。
”于老师觉得应该为这个同学鼓掌,因为这个同学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他的同伴。
对于这样的同学,于老师就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同学的优点和闪光点讲清楚——“这就是同学们的榜样”。
课很简单,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都有感受,有了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这个课上得有意思,除了设计以外,还包括素材。
老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素材,比如报刊上的漫画、一些同学们喜欢的动物、喜欢的花草等都是好的素材。
老师还要善于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
例如很多歇后语就是好的素材。
大家想一想:“黄婆卖瓜——自卖自夸”中的黄婆长得是什么模样的?可能她已经年过五十了,还涂脂抹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大家又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夸自己的瓜的?她怎样把自己的瓜由次说成好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上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心”字,然后让学生组词,老师把词板书上去:爱心、关心、恒心、同情心……,然后老师的话题一转:“请大家在黑板上选一个词作为作文的题目。
这么多的选择,总有一个话题作为题目吧!”又如,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书”字,让大家想想:假如你是老师,围绕这个“书”字,可以出什么课题?你买过书吗?可以写“买书”;你借过书吗?可以写“借书”;你还过书吗?可以写“还书”;读书对你有什么好处?可以写“书是我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拟订很多好的课题。
请同学自己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
再如写“我”,这个“我”字比较简单,可以加几个字,变成:“我这个人”,这就开窍了。
再在它前面加上一个“嘿”字,同学们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我这个人怎么样?我这个人一定有值得肯定的、骄傲的地方,说不定还有两下功夫的呢!——“嘿,我这个人”。
于永正作文教学主张
于永正作文教学主张于永正作文教学主张没有课外的七分,是永远学不好语文的。
一个只知道读课文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主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拜读了报刊、专著上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精彩纷呈、出神入化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高超的作文教学技巧、精湛的作文教学艺术,那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
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教学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从我的视角、观点,试着走近他,走近他那艺术的课堂……一、幽默——课堂的“调味剂”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包方便面,那么幽默就是方便面中的“调味剂”。
适当的诙谐和幽默是让学生放松又能集中注意力的绝好手段。
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闪现幽默的语言。
请看《于老师印象记》(教学片段选自《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下同。
)教学片段:生:老师,请问您贵姓?生:请问您尊姓大名?师:(非常高兴地)大连的同学真会说话!文绉绉的,多么有教养!(众笑)……师:我上课的时候,最喜欢发言发错的同学!谁说错一次,记特等功一次,他们是有功之臣!别忘了,要实事求是,大胆地说,说于老师老,于老师不难过。
(笑声)……师:我给你记一等功,给刚才两位发言错的同学记特等功!(众笑)再看看于老师的身材怎样?看看够不够当模特的料儿。
(笑声)……师:再看看于老师的长相,这是重点(边说边用手指指自己的面部,众笑)先从脸型说起。
……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她不光观察了,而且想了!想得那么深,那么远。
——请往下进行(指指鼻子和嘴。
众笑。
)师:回家后,如果家长问于老师多大年纪,长的什么模样,会不会说?谁到前边来试一试?(一名女生来到讲台前。
)我妈在家叫你什么?生:媛媛。
师:媛媛,今天上午给你们上课的于老师多大年纪?是什么样的?一定与众不同吧?……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对同学好吗?……于老师还真不愧是个特级教师,俺媛媛说得真好!(众笑)其实,于老师课堂幽默的方法很多: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假装糊涂”,有时自我嘲弄,有时信手拈来……于老师之所以运用得如此纯熟,是他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的表现,更是他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的绽放。
作文教学贵在一个真字——于永正“于老师印象”作文教学片断与赏析
发” 的道理讲给学生 , 让学生学会观察 生活 、 体 验生活 ,
并通 过 日记 、 周记 、 随笔等形式 随时把观察所 得记 录下
来, 存入 自己的题材 库 , 防止“ 材料 用时方恨 少” 。 第三 , 倡导学生抒发 真情 。在写作 时 , 必 须从 自己
的生活视野和感情经验 中取题 立意 , 引发真情 实感 , 用
生: 于老 师今 年 大 约 5 O岁 。
师: 大约一词 用得 有分寸 , 因为这毕 竟是估 计。告 诉 大家, 他的猜的和我 的实际年龄 只相差一 点。 ( 说 着 伸 出一 个指 头 ) 生: 于老 师今年 5 1岁。
师: 再 看 看 于老 师 的 长相 , 这是 重点 , ( 边 说 边 用 手
“
一
、
于 永 正 老 师 的 作 文 教 学 实录
师: 现在 , 请 大家认 真观 察一 下, 要边 看边 想, 说 的
时候 , 要 大胆 , 实事 求是 , 不要 有什 么时候 顾虑 。—— 先看 于老 师有 多大年纪?
生: 我看 , 于老 师今 年 4 O 多岁 。
师: 多 多 少?
心灵撞 击的 火花 展 现独 特 的个性 、 传 达真 切 的体 验 。 案例中 , 于老师 引导 学生说真话 , 抒真情 。学生通 过观
察, 感受到 “ 老师 的眼睛虽 小但 很有 神 , 还流 露 出一种 亲切 慈祥的 目光” 。这样 的话 语 是学 生通 过仔 细观 察 并结 合生活实际 , 得 出的感悟 , 是一 种发 自内心 的真情 表达。这些真实 的感 受成 为 了写 作 的第一 手材 料 , 不
师: 这位 同学实事 求是 了, 只是 有 点不 好 意思说 。 没有 关 系, 不是“ 好像 ” , 就是 有点歪。我年轻 时得过 面 部神 经麻 痹 , 留下了后遗症 , 嘴 角有点 歪。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篇一:于永正《考试》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特级教师——于永正基本简历: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
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中国教育电视台、山西教育电视制作中心、吉林教育电视台将有关教学实况拍成电视片向全国发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于永正老师多次应邀赴外省、市讲学,他的足迹踏遍了除台湾以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送课到大西北贫困山区,他的课和报告受到专家、老师们的赞誉。
主要著作: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基本特点:座右铭:“以人为镜。
”——唐太宗教育理念: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教育理想:和谐发展。
个性特征:幽默开朗、沉着自信、轻松兴奋。
兴趣爱好:京剧、书法、绘画、文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好奇、思考。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及评课――《考试》(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
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
怎么称呼我啊?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
还可以怎么称呼我?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于永正六年级作文指导
于永正六年级作文指导
《于永正六年级作文指导》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有时候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呀?别担心,今天咱们来聊聊于永正老师的六年级作文指导,说不定能帮到你呢!
于老师说呀,写作文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就像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只小狗,它全身毛茸茸的,像个小毛球。
眼睛圆溜溜的,像两颗黑宝石。
它的尾巴摇来摇去,特别可爱。
我把看到的这些都写下来,作文就变得生动多啦!
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按照于老师说的做,多观察、多读书,写作文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有趣!
作文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于永正老师的六年级作文指导哟!
你们知道吗?于老师说写作文就像画画,要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都画出来。
比如说,写秋天,不能只说秋天很美,要写秋天的树叶黄了,像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要写秋风凉凉的,吹在脸上很舒服;要写果园里果子熟了,飘来阵阵果香。
于老师还说,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就像有一次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做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我特别开心,把那种开心的心情写进作文里,读的人也能感受到我的快乐。
小朋友们,跟着于老师的指导,咱们一定能写出很棒的作文!。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
把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赏析阅读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写作能够让人自我价值提升,融汇贯通历史、文献、诗歌,将观点清晰表达,作文是一门让人受益终生的科目。
在深圳市福田区某重点中学,于永正老师是今年最受欢迎的一位作文教师,他利用独特教学方式,将沉闷乏味的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们喜爱。
其教学方式很有特色,在上课的时候,他首先会选择一篇文章读给学生们,然后引导他们去读,去思考,每位学生都在静静思考,他会引导他们记下自己的想法,并且联系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大家真正的能够被这些文章所感染。
其次,他也会讲解一些有关作文技巧的知识,然后让学生们练习写一篇作文,并给大家回顾,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断的改进。
而且,他还会经常带学生们到课外,去古镇或者植物园,让他们能够更好的领略自然之美,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恩赐,用字优雅的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希望学生们多多了解文学,经常带学生们去看文学相关的演出,如话剧、音乐剧等,他会细细讲解一下剧情,看完之后再进行评论和讨论,让学生们可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也从中汲取灵感、长才。
于老师的教学实践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他让作文课不仅是一门学科,更多的是趣味、高境界的文化课,学生们也受益匪浅,在他的教学中,学生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总之,于老师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将历史、文献、诗歌融汇贯通,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还是鼓励学生们观看文学演出,让学生们更加了解作品的精髓,都体现了他的出色教学表现。
他用身边资源,用自己的积极态度和努力,把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们能够受益终生。
关于科学的教育,给孩子们多多的关爱和关注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才能够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更好的实现其人生目标,于永正老师就是典型的关心学生、把作文课变得有声有色的楷模,为此值得大力肯定和推崇。
最新整理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范文.docx
千阳县燕汲小学乔红艳于永正老师是全国着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于老师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
他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于老师的导师张庆先生把他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本学期我在工作之余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读下来,对于老师的语文教学观点,很有感触。
读于老师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不同于其他教学着作,他的文字真实,于平凡中见真知,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序中写道的: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中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和感受。
于老师的这本书每一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教学的知识技能。
本书分为四辑来写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
在本书的开始于老师还写了“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写的是于老师的教书经历和写作经历。
每一辑都结合了于老师自己在实践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观、听青年教师课堂过程中的思考。
其中有几点给我有很深的启发:一、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兴趣和习惯。
”在多年的低段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课堂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留给学生兴趣与习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在今年的现代经典研讨学习活动中广州的一位老师的关于倾听共同体的学习课堂中,可以充分的让我们知道学生习惯和能力的无限。
文中五重教学法讲到:情感。
它包括两个方面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
文以载道_习作育人——于永正老师习作育人探微
小学教学计·语文2021/08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
立德树人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素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堂教学,不管是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在巧设计、潜育人,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立德树人二维融合,指向人,旨在培养完整的人。
于老师的习作课堂既导文法,也明确指给学生生命的航道。
他“教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教给他怎么写,更是要让儿童在写作之中学会做人”。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懂得做人的道理,自然而然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让真善美占据他们的心田。
一、主题载“道”,情境育人习作必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
在确定写作主题后,于老师积极创设情境任务,以“立人”之道驱动任务的完成。
比如于老师教学生写作《大红花》,首先从一朵大红花送给“最热爱劳动”的同学这一事例入手,创设了推荐“劳动能手”的情境任务,于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领会“劳动最光荣”的精神要旨,唤起了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一块面包》则从“小朋友把吃了两口的面包扔进垃圾桶”这个浪费粮食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给全校同学写一封公开信”的情境任务,在思与写中,渗透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观,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调解》从“两位同学因踩脚发生争执”入手,创设了“调解二人矛盾”的情境任务,着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谦让宽容”的品性。
《爱鸟》从“猎人打鸟”入手,创设了“劝阻猎人不要伤害鸟儿”的情境任务,渗透了“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劝戒烟》从“世界戒烟日小颖劝爷爷戒烟”入手,创设了“帮小颖劝爷爷戒烟”“给抽烟的家人和朋友写信”两个情境任务,渗透了“吸烟有害,关爱家人”的教育。
《轧面条》从“学校新买了一台轧面条机”入手,创设了“帮助食堂孙师傅看懂说明书,教会他操作面条机”的情境,将“乐于助人”“与人交流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品质植根于学生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永正作文教学法【篇一: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0日班级: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1)班整理: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胡元翔评析: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何伟俊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为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这办法好不好?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
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
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
—有叫王钟灵的吗?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生:是。
师: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
—有吴立彤的吧?生:有。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吴立彤”)师: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生:对。
师: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
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他们交朋友。
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
再请一位,请过来。
你愿画谁?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
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是王钟灵,哪是吴立彤。
其他小朋友说。
哪位先说?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男的女的?生:王钟灵是男同学。
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生: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师:红色的衣服?裤子也是红色的吗?生:不是。
他穿着红上衣,黑裤子。
师:上身穿着红色的衣服,下身穿黑裤子。
(师寻找)今天穿红色上衣的太多了。
生:他胸前挂着一把钥匙。
生:他身上还挂着一个中队委。
师:身上什么部位?(生指胳膊)噢,胳膊上挂着中队委的标志。
生:王钟灵眼睛下面还有几颗小黑痣。
师:哪只眼下有小黑痣?(生指左眼)噢,左眼下有小黑痣。
你知道吗?那叫美人痣。
男的长的,自然就叫“美男痣”了。
(笑声)[评:小小的调侃,课堂情趣盎然,师生情感融洽。
](师照上面学生说过的特点寻找。
)生:他个子矮矮的,(学生目光扫向王钟灵)师:眼睛向前看。
不要给我使眼色,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酒窝出现在嘴巴上啦!(生笑)哪里有酒窝?生:嘴边。
师:嘴边不是嘴巴。
男生都笑笑,我看谁有酒窝。
(学生笑,老师寻找)你还有补充?生:王钟灵的耳朵小小的。
(众笑)师:这一说更明白了,耳朵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而且左眼下面有几颗“美男痣”??(走到王钟灵身边)你就是我要找的王钟灵!生:(一齐大声说)对!师:哎呀,找你找得好苦呀!(生笑。
老师拉着王钟灵的手走到黑板前)师:(对画画的同学)你画的耳朵小小的,你把王钟灵的特点给画下来了。
画画的学生:眼睛下有黑痣,他还有一颗门牙掉了。
师:小黑痣也画上了,这儿有个洞。
王钟灵,张嘴我看看(王钟灵张嘴)果然门牙掉了。
画画的学生:他胸前有把钥匙。
师:你真了不起,特点抓得特别准,画得很好,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王钟灵。
生:谢谢于老师的夸奖。
(众笑)师:看,多会说话。
(转身对王钟灵)王钟灵,我们再握握手。
我认识你非常高兴。
王:谢谢于老师。
我谈不上什么,其实,应该是我认识您才高兴呢!(众赞叹—)[评:在具体口语交际中,学生应对很得体。
“应该是我认识你才高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表现了学生的机智,反映了较高的交际能力。
有了真正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了宽松的氛围,有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真正的教学民主,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精彩。
]师:(面向学生)王钟灵怎样呀,能说会道。
王钟灵,你知道我为什么想与你交朋友吗?王:不知道。
师:听说你课文朗读得好,作文写得特别棒,是这样吗?王:我们班上像我这样的还有好多呢。
师:哎呀,这样说,我越发愿意与你交朋友了。
多谦虚呀,希望你不要太谦虚,谦虚过度会使人落后的。
(笑声)你能不能朗读一段课文给大家听一听?你喜欢哪一课?读一段也行,展示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王:我读语文课本中第6课:《西湖》第二节。
(学生表情朗读十分投入,于老师两手不停为他配上优美的动作。
鼓掌。
)师:王钟灵,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我仿佛来到了西湖边,看到西湖边的美景一般。
【篇二: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的艺术魅力拜读了报刊、专著上特级教师于永正的精彩纷呈、出神入化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于老师高超的作文教学技巧、精湛的作文教学艺术,那挥之不去的教益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
当脑中不断再现于老师教学的精彩片断时,我决定从我的视角、观点,试着走近他,走近他那艺术的课堂??一、幽默——课堂的“调味剂”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包方便面,那么幽默就是方便面中的“调味剂”。
适当的诙谐和幽默是让学生放松又能集中注意力的绝好手段。
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时地闪现幽默的语言。
请看《于老师印象记》(教学片段选自《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
下同。
)教学片段:生:老师,请问您贵姓?生:请问您尊姓大名?师:(非常高兴地)大连的同学真会说话!文绉绉的,多么有教养!(众笑)??师:我上课的时候,最喜欢发言发错的同学!谁说错一次,记特等功一次,他们是有功之臣!别忘了,要实事求是,大胆地说,说于老师老,于老师不难过。
(笑声)??师:我给你记一等功,给刚才两位发言错的同学记特等功!(众笑)再看看于老师的身材怎样?看看够不够当模特的料儿。
(笑声)??师:再看看于老师的长相,这是重点(边说边用手指指自己的面部,众笑)先从脸型说起。
??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她不光观察了,而且想了!想得那么深,那么远。
——请往下进行(指指鼻子和嘴。
众笑。
)师:回家后,如果家长问于老师多大年纪,长的什么模样,会不会说?谁到前边来试一试?(一名女生来到讲台前。
)我妈在家叫你什么?生:媛媛。
师:媛媛,今天上午给你们上课的于老师多大年纪?是什么样的?一定与众不同吧???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对同学好吗???于老师还真不愧是个特级教师,俺媛媛说得真好!(众笑)其实,于老师课堂幽默的方法很多:有时“一本正经”,有时“假装糊涂”,有时自我嘲弄,有时信手拈来??于老师之所以运用得如此纯熟,是他丰富的知识、敏捷的思维的表现,更是他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的绽放。
二、模拟——生活的“放映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是作文之泉,是培植作文的土壤。
于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外部世界,反映生活的本色,从中寻找说话、作文的灵感,写出原汁原味的生活。
请看《劝戒烟》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世界戒烟日那一天,咱们班小颖同学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小颖和她的“爷爷”上。
分别由学生和于老师扮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爷:什么日子?颖:5月31日是世界戒烟日。
这一天,全世界人都不能抽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颖:联合国规定的的。
爷:联合国能管着咱们中国?(笑声)颖:爷爷,抽烟的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爷:没事!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众笑)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二人下)(而后学生根据上述材料进行说话写作训练。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一个苹果、一把雨伞、一只电动玩具狗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把自己装扮成打鸟的“猎人”、请方老师入课堂,给孩子们言语交际的情境;“四毛”、“猪九戒”的简笔画张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于老师把很多能表演的地方放手让学生表演,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活动中搜集素材,记录体验,畅写感想。
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不再出现“咬笔头”的孩子,只听到儿童的语言“真情涌现”。
三、把脉——医治语病的“专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而往往忽略学生言语中不易觉察的语义毛病。
于老师提倡语文教师应当是语言医生,善于发现学生说话、作文中的语病,并及时纠正。
如在《爱鸟》中:生:(读)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红红的脸蛋,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美丽茂盛的小树林。
师:“茂盛”可改为“茂密”。
生:树林里,鸟早就就醒了,互相呼唤着,像是一起来练声。
多美妙!师:“互相呼唤着”最好换成“呼朋唤友”。
生:啪!啪!突然从树林里传来里两声枪声。
师:一连两个“声”不好听,“枪声”可改为“枪响”。
生:原来是一位猎手拿着枪,蹑手蹑脚地偷偷地打鸟。
师:“蹑手蹑脚”用得好,“打鸟”前面加上“正在”。
生:正在树林里读书的小明、小华、小红来年们丢下书本,跑到猎人跟前,抱住枪杆,不让打鸟。
师:“正在”改为“这时”。
生:“叔叔,不可以打鸟的呀!”猎人这可生气了,吹胡子瞪眼地说:“干什么?干什么?你们可坏了我的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