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合集下载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7.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1.阈电位:使膜的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值 2.上升支: Na+通道激活开放,Na+大量快速内流 形 成 3.下降支: K+通道激活开放,K+快速外流形成 4.后电位:钠离子泵被激活(泵出3个离子,同时泵入
28.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1.动作电位的引起: (1)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有效刺激:阈刺激(使膜发生去极 化达到某一临界电位值,引起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 钠离子大量内流)。 (2)阈电位:引起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3)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定义
产生电位 的条件
特点
产生机制
K+外流形 在安静状态下, 为负值, 成的电-化 静息 位于细胞膜两 安静状态 保持不变; 电位 学平衡电 侧的电位差 波形平坦 位 细胞接受刺激 细胞接受 时,在静息电 数值发生 上升支: 有效刺激 +内流 Na 动作 位的基础上发 变化;历 (阈刺激 电位 生一次快速的、 时短暂; 下降支: 或阈上刺 波形尖锐 K+外流 可扩布性的电
13.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14. 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 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1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D.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6.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17.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18. 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1.阈电位:使膜的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值 2.上升支: Na+通道激活开放,Na+大量快速内流 形 成 3.下降支: K+通道激活开放,K+快速外流形成 4.后电位:钠离子泵被激活(泵出3个离子,同时泵入
28.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1.动作电位的引起: (1)引起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有效刺激:阈刺激(使膜发生去极 化达到某一临界电位值,引起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 钠离子大量内流)。 (2)阈电位:引起膜上钠离子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3)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定义
产生电位 的条件
特点
产生机制
K+外流形 在安静状态下, 为负值, 成的电-化 静息 位于细胞膜两 安静状态 保持不变; 电位 学平衡电 侧的电位差 波形平坦 位 细胞接受刺激 细胞接受 时,在静息电 数值发生 上升支: 有效刺激 +内流 Na 动作 位的基础上发 变化;历 (阈刺激 电位 生一次快速的、 时短暂; 下降支: 或阈上刺 波形尖锐 K+外流 可扩布性的电
13. 安静时膜电位处于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14. 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接受刺 激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1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 ) A.阈下刺激,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出现较低刺激幅度更大的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传导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D.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16.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 )A.局部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后电位 17.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强度-时间变化率 18. 大多数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发生反应的共有表现是产生 ( ) A.神经冲动 B.收缩 C.分泌 D.动作电位
第二节心脏的生理功能
搏出量储备:安静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25mL, 搏出量70mL,剩余55mL。
舒张期储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可达140mL)
收缩期储备量:35~40ml(射血分数↑,可剩余20~15mL)
心音的产 生1、定义:心脏在心
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
2、产生:心肌收缩, 瓣膜开闭,血液流动 引起的震动所产生
实用文档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
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 状态; 实②用文动档 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
(2)快速充盈期:
实用文档
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分类
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
肌,这类细胞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和丰富的肌原纤维, 执行收缩功能,是心脏收缩活动的结构接触。具有收 缩性、兴奋性和较低的传导性,不具有自律性。
自律细胞:窦房结的P细胞、房室交接区、房室束
和浦肯野纤维等,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具有自 律性、同时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当刺激频率↑→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 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但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中,当[Ca2+]o过高 时→钙僵(∵Ca2+利于收缩不利于舒张,出 现持续收缩状态)。 实用文档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舒张期储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可达140mL)
收缩期储备量:35~40ml(射血分数↑,可剩余20~15mL)
心音的产 生1、定义:心脏在心
动周期中产生的声音
2、产生:心肌收缩, 瓣膜开闭,血液流动 引起的震动所产生
实用文档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
①动脉瓣、房室瓣都处于关闭 状态; 实②用文动档 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
(2)快速充盈期:
实用文档
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的分类
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
肌,这类细胞具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和丰富的肌原纤维, 执行收缩功能,是心脏收缩活动的结构接触。具有收 缩性、兴奋性和较低的传导性,不具有自律性。
自律细胞:窦房结的P细胞、房室交接区、房室束
和浦肯野纤维等,大多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具有自 律性、同时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收缩功能基本丧失。
∴当刺激频率↑→多数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 内,最多引起期前收缩,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但在离体蛙心灌流实验中,当[Ca2+]o过高 时→钙僵(∵Ca2+利于收缩不利于舒张,出 现持续收缩状态)。 实用文档
(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血液循环(循环系统的结构、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3、兴奋性
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A绝对不应期(0~-55mv)和 有效不应期(0~-60mv)
B相对不应期(-60~-80mv)
C超常期
4、收缩性
特点:
A依赖Ca2+ B受细胞外液Ca2+影响较大 C功能合胞体,服从“全或无”定律 D不发生强直收缩 E在一定范围内收缩力随前负荷的增加而增大
(心房肌与心室肌没有自律性)
正常起博点和异位起博点 形成原理—舒张期自动除极 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
2、传导性
A原理:局部电流学说
B特点:功能合胞体
C各组织的传导速度: 心房内传导:结间束、房间束 1.7m/s 房室交界传导: 0.1s延搁 (房室延搁) 心室内传导:浦肯野纤维 4m/s
心房肌 1m/s
2、支配血管的传出神经
A交感缩血管神经(NE,与α1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收缩;与β2受体结合导致血管
舒张。不同组织交感神经纤维分布的密度是不同的,皮肤最密,冠状血管和脑较少。 因此,交感缩血管神经对脑的影响最小,对皮肤的影响最大;同一器官中,动脉中缩 血管纤维的密度高于静脉,微动脉中密度最高,但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中分布很少, 结果是引起器官血流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毛细血管前、后阻力的比例增大,毛细 血管平均压降低,有利于组织液回流,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流量增加。)
B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胆碱能[ACh]神经纤维,对应的是M 受体,支配的脏
器有骨骼肌、心脏、肺、肾和子宫,平时没有紧张性活动,应激时发挥作用。)
C副交感舒血管神经(ACh,M受体,血管舒张,因只支配脑、肝、生殖器等
器官,对整体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影响很小。)
3、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包括心 血管运动区和心血管抑制区。 延髓心血管中枢接受来自外周 压力感受器发来的信息,来调 节心血管活动以保持稳态。
血液循环
❖ 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心肌收缩力↑ → 搏出量↑ →心排出量↑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阻力。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血压增大,搏出量减少。
❖(三)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 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 变关系,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 (2)生理因素:
❖
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
度和幅度:速度越快,传导越快;幅度越大,
传导越快;
❖
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 形。 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 0.2s,竖的1小格为0.1mv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 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循环血 量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 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 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 若静脉回流量过大,收缩力反而减弱。
(二)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是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阻力。 心肌前负荷和心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 动脉血压增大,搏出量减少。
❖(三)心肌的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 影响----等长自身调节: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 (1)结构因素: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 变关系,直径小,电阻大,传导速度慢。
❖ (2)生理因素:
❖
①已兴奋部位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
度和幅度:速度越快,传导越快;幅度越大,
传导越快;
❖
②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三、正常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ECG):用心电图机,在体表 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的波 形。 心电图纸横的1小格为0.04s,1大格为 0.2s,竖的1小格为0.1mv
我国现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血压标准: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 舒张压<60mmHg
介于正常值和高血压之间的称为“临界 高血压”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前提条件:心血管中有足够的循环血 量充盈
②根本因素:心脏射血产生的动力和血液 流动遇到的外周阻力,两者相互作用。
心动周期中压力、 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
(一)心脏的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 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精)
*意义:
(1)(生理意义)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使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而能保持
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活动,以实现心脏 的泵血功能。 (2)导致期前收缩后发生代偿间隙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细胞能自动地、按一定节 律发生兴奋的能力。(自律细胞)
*心脏的自律细胞: 特殊传导系统的细胞(除结区外)。
有: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
*综合分类:
1.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心室肌细胞、心房肌 细胞
2.快反应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3.慢反应细胞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房结
区细胞、结希区细胞; 4.慢反应细胞非自律细胞: 结区细胞。
跨膜离子流及其对膜电位的作用 (1)内向电流: 正离子内流或负离子外
流,使膜除极化 (2)外向电流: 正离子外流或负离子内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心肌组织的生理特性
兴奋性(所有心肌细胞) 电生理特性 自律性(自律细胞)
传导性(所有心肌细胞) 机械特性 收缩性(工作细胞)
心肌细胞的类型:
*依工作性质及有无自律性分类: 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有兴奋性、收缩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2.特殊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
★特点2: 在心室内浦肯野系统传导速度快,可几
乎同时(0.03s内)到达心室内壁各处.
*生理意义: 使心室肌能同步收缩 (功能合 胞体), 产生较大力量.
四、体表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一)体表心电图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如果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
一 定部位,可以记录到心脏兴奋过 程中发生的电变化,所记录到的图 形。 意义: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 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注意: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生理学循环
2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 心肌发生兴奋后,兴奋性将经历有效不 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等时期。心肌一 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由于膜电位的改变引起的钠通道性状的变化, 特点表现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整个心 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使心 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张交 替进行。
(三)收缩性
其特点有: (1)同步收缩 又称心肌收缩的“全或无” 现象,由于心肌细胞间有低阻抗的闰盘相互 连接,使整个心房或心室几乎同时兴奋和收 缩。
(2)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大 心肌细胞 的终末池不发达,储存的Ca2+较少,兴 奋—收缩藕联所需的Ca2+重来自细胞外液。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心肌细胞有效不应 期特别长,从心肌收缩开始一直到舒张中 期,这保证了心肌总是收缩和舒张交替进 行,有利于充盈和射血功能的完成。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Cardiac Output = Heart Rate×Stroke Volume
CO=HR×SV =75 × 70 =5250(ml)
2 心指数
静息心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
算的 心输出量。 安静、空腹时和心指数。 3-3.5L/min· m2
5-6L/min
(一)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2)等容收缩相 0.05S (3)快速射血相 0.1S (4)减慢射血相 0.15 (5)等容舒张相 (6)快速充盈相 (7)减慢充盈相 (1)心房收缩期 0.07S 0.11S 0.22S 0.1S
主动脉压
心室内压
心室容积
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是依靠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 心室与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心室的收缩与舒张造成的房-室压力梯度和心室 -动脉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流的直接动力,心脏瓣 膜的适时关闭和开放,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 总是按单一方向流动。
生理学课件 循环2 (2)
-60mV
②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基础: 内向电流: 随时间递增If (Na+) 外向电流:逐渐递减IK (K+)
③ If通道复极至-60mV时激活,-100mV完全激活 电压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If电流是浦肯野细胞4期自动去极主要成分, 可被Cs2+(铯)阻断。
④ Ik通道去极-40mV时开放,复极至 -50mV开始 关闭,对4期自动去极化作用较小.
易产生传导阻滞 conduction block
3. 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因素 ① 细胞直径大小:
细胞直径大,电阻小,局部电流大,传导 速度快;
②)生理因素:主要因素 ① 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大→局部电流形成 快,强度大→传导快; 浦肯野细胞传导速度最快
η为血液粘滞度 blood viscosity
微动脉是主要的阻力血管。
(三)血压 blood pressure(BP) 1.定义: 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压强) 单位:Pa(牛顿/米2,N/m2); mmHg 1mmHg =133Pa =0.133kPa
心房: P波反映两个心房去极化
心室: QRS波反映两个心室去极化 T波反映两个心室复极化 ST段对应于心室平台期;
动作电位记录的是单细胞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心电图记录的整个心脏的生物电变化,是心肌
细胞膜外电位在体表的综合反映。
第三节 血管生理 Physiology of vessel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弹性储器血管
1.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0期去极化离子通道性状: 静息、激活、失活
(完整版)心脏生理
(三)心音
1.概念:心动周期 中,心脏瓣膜关闭 和血液撞击心室壁 等因素引起的机械 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第一、第二心音比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房室瓣关闭,血流冲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
成因 击动脉壁和心室壁引 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壁引
起振动
起振动
意义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
听诊 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心尖搏动处
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由血液动能和惯性引起) 射血速度减慢,射血量占总射血量1/3
2.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0.07s
心室舒张,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动脉瓣关闭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
(2)快速充盈期 0.11s 心室舒张,室内压降至最低值 室内压<房内压 房室瓣开放
血液被快速抽吸入心室,心室容积↑ 回流速度快,充盈量占充盈总量2/3
(3)减慢充盈期 0.22s 心室充盈量增加,血液回流入心室速度下降
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处于全心舒 张期,是心室充盈的主要时期,充盈量占 心室充盈总量的3/4。
(4)心房收缩期 0.1s
心房收缩,房内压↑
心房内剩余血液被挤入心室 心室充盈量进一步增加
AP 机械收缩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 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 后出现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实验
(二)自律性
⒈概念:组织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4期自动去极化是自律性的基础。
2.心脏的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最高,100次/min,房
室交界50次/min,普肯野纤维25次/min。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
(2)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比窦房结细胞的慢,
故自律性低。
小结: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3 期 末 K+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失 活 K+ 递 减 性 外 流 电 位 复 极 至 -60mV 时 If 通 道 的 递 增 性 激 活 Na+ 递 增 性 内 流
断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 快 Na+ 通 道 开 放 Na+ 再 生 式 内 流 去 极 化→产 生 AP 的 0 期
自 动 去 极 达 阈 电 位(-40mV) 慢 Ca2+ 通 道(L型)开 放
Ca2+ 内 流 ↑
产 生 AP 的 0 期
(三)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
1.机制: 0、1、2、3期:与心室肌细胞基本相似。 4期:递增性Na+为主的内向离子流(If)+ 递减性外 向K+电流所引起的自动去极化 2.特点: (1) 0期去极化速快,幅度大(快反应)
3期(快速复极末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增加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4期(静息期)
因膜内[Na+]和[Ca2+] 升高,而膜外[K+]升高 激活离子泵 排出Na+和Ca2+,泵入K+ 恢复正常离子分布。
小结:心室肌RP和AP的形成机制
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跨膜电位
4期:K+递减性外 流(IK) + Na+递增 性内流(If)+ Ca2+内流(ICa-T型 钙通道激活)→ 缓慢自动去极化
小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位形成机制
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 心率储备
心率最大变化约为安静时的2-3倍。
心
第
脏 的
二生
节物
电
活
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类 别 组 成 肌原纤维 生理特性 主要功能
心房肌 工作细胞 心室肌
丰富
窦房结细胞 很少或缺 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乏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胸骨旁 第二肋 间
音调高; 持续时 间较短
心室 舒张 的开 始
房室瓣的功 能:心室收 缩的强弱
半月瓣的功 能 ;主动脉 和肺动脉压 力的高低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 (二)每分输出量 (三)射血分数 (四)心指数 (五)心脏做功量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 心脏的输出量 (stroke volume)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二) 心脏的做功量
心脏的效率:心脏所做的外功占心脏总 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心脏的效率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耗氧量
20%--25%
1.每博功:0.847J
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 (心室完成一次心搏所做的机械外功) 每博功=博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血液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 压)(mmHg)×13.6×9.807×(1/1000)
1.指示剂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 磁共振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cardiac output and cardiac index)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心率最大变化约为安静时的2-3倍。
心
第
脏 的
二生
节物
电
活
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一) 心肌细胞的类型
类 别 组 成 肌原纤维 生理特性 主要功能
心房肌 工作细胞 心室肌
丰富
窦房结细胞 很少或缺 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 乏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胸骨旁 第二肋 间
音调高; 持续时 间较短
心室 舒张 的开 始
房室瓣的功 能:心室收 缩的强弱
半月瓣的功 能 ;主动脉 和肺动脉压 力的高低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每搏输出量 (二)每分输出量 (三)射血分数 (四)心指数 (五)心脏做功量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一) 心脏的输出量 (stroke volume)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二) 心脏的做功量
心脏的效率:心脏所做的外功占心脏总 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心脏的效率
心脏所完成的外功
心脏耗氧量
20%--25%
1.每博功:0.847J
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 (心室完成一次心搏所做的机械外功) 每博功=博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
左心室每搏功=搏出量×血液比重×(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 压)(mmHg)×13.6×9.807×(1/1000)
1.指示剂稀释法 2.阻抗法 3.成像法:超声、 磁共振
二 心脏泵功能的评价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cardiac output and cardiac index) 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第四章 第二节 心脏的电活动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跨膜电位: 0mV-90mV 开放时间:100 ~ 150ms
2. 动作电位: (1) 除极过程:0 期(phase 0)
静息电位:正常心室肌细胞的RP为-90mv,其形成 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相似。
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AP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 明显不同,其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AP的升支 与降支不对称,整个过程分为0、1、2、3、4五个时相。
Myocardial cell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90mv 2. 动作电位: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0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3期
窦房结细胞的AP及其离子机制—4期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Ca2+内流↑
Pacemaker cell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属快反应自律细胞,其动作电位形态及离子基础 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4 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 (1)内向电流If逐渐增强,形成4期进行性净内向离子
钙通道阻断:Mn2+, verapamil
➢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 (1) 0期: Na+通道 (2) 1期: K+通道 (Ito) (3) 2期: Ca2+ , Na+和 K+通道 (4) 3期: 0mV-90mV。快速复极末期。 通过Ik通道K+外流 (5) 4期:活跃的离子转运:Na+-K+泵
(2) 复极化过程:1,2,3期 (200300 ms) • Phase 1 (快速复极初期): • Phase 2 (平台期): • Phase 3 (快速复极末期)
心血管生理学
名称
意义
幅度(mV) 时间(s)
P波
两心房去极化
0.05~0.25 0.08~0.11
QRS波群 两心室去极化
变化较大 0.06~0.10
T波
两心室复极化
0.10~1.5 0.05~0.25
PR间期 心房开始兴奋到 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间
0.12~0.20
PR段
去极化通过房室交界等 传至心室肌所需的时间
与基线同水平
0.06~0.14
QT间期 两心室兴奋的总时程
<0.40
ST段
两心室处于去极化状态 与基线同水平 0.05~0.15
精选ppt课件
33
精选ppt课件
34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精选ppt课件
35
一、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一次收缩 和舒张构成的机械活 动周期。
精选ppt课件
36
收缩期(systole) 舒张期(diastole)
精选ppt课件
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精选ppt课件
6
跨膜电位: 静息电位 (RP), 动作电位(AP) 内向电流: 去极化 外向电流: 复极化或超极化
精选ppt课件
7
表4-1 心肌细胞内液和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
离子 浓度(mmol/L)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10
145
K+ 140
0.15
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心室缓慢射血
等容舒张期 心室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房室瓣及动脉瓣均关闭
室内压剧降,
0.07
心室容积不变(最低值)
快速充盈期 心室继续舒张,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期末时室内压降至最低, 0.1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1)与快反应细胞相比,窦房结细胞AP特点
阈电位
-70mV
-70mV
心室肌细胞(A)和窦第2房节心结脏生细物电胞活动(B)跨膜电位比较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 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 于浦氏细胞(分别为-90mV和-60mV);
胞,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与心
室肌细胞相似。 ②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基础:是随时间递增的
内向电流If(Na+)和递减的外向IK电流(K+) 所致。自动去极速率较窦房结为慢。当自 动去极至阈电位(-60mV)时爆发新的AP。 ③Ik通道0期去极时开放,复极至-60mV开始关 闭,故对4期自动去极化作用较小。 ④If通道复极至- 60mV时激活,-100 mV完全 激活, 并随时间推移渐强,膜去极化-50mV 左右关闭。If电流是自动去极主要成分,为 起搏电流,可被C第2s节心2+脏(生铯物电活)动阻断。
2.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 (1) 去极化过程:
0期:由-90→+30mV左右,持续1~2ms,
Na+内流引起,该钠通道为电压门控快通 道,阈电位约为-70mV,其开放与失活均 快(阈电位开放,持续1ms,0mV开始失活)
此类细胞称快反应细胞。
此类电位称快反应电位。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①去极化过程: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到阈电位时,L-型
Ca2+通道激活,Ca2+内流(Ica-L)。 ②复极化过程: 激、失活均慢,为慢Ca2+通道
3期:0期去极到0mV时,L-型Ca2+通道失
活,Ca2+内流止,而IK于复极初期激 活开放,K+外流。阻断剂Ni2+(镍)
③自动去极化 4期:
IK 进行性衰减(起主要作用) If Na+内流(起作用不大) C第a2节2心+脏内生物电流活动(ICa-T,后期起作用)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 形成机制
心脏各部位不同类型的心 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
脏
各
部
分
心
房室束
Hale Waihona Puke 肌细胞的
跨
膜
电
位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一)工作细胞 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iNa+
iCa2+
ito iK1
iK1
iK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1.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90mV 主要是K+外流形成(Ik1通道)。 另有少量Na+内流和生电Na+泵活动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2、根据生物电活动尤其AP的0期除极速度
不同,分: (1)快反应细胞:
①快反应非自律细胞:心房肌细胞和心
室肌细胞 ②快反应自律细胞:心房传导组织;房室
束和浦肯野纤维细胞 (2)慢反应细胞:
①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房结区
和结希区自律细胞 ②慢反应非自律细胞:结区细胞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 ④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
胞(0.02V/s);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2)窦房结细胞AP的离子基础
0
3
4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起搏电位的离子机制
IK复极初期激活, IK通道时间依从性失活引起K+ 外流进行性衰减;4期前半部分还有If激活,后 半部分Ica-T激活,Ca2+内流;自动去极化到阈电 位Ica-L激活,形成AP第2上节心升脏生支物电活动
④后者:此时IK1通道在0期去极化通透性 下降(内向整流)后,缓慢恢复,而IK通 道开放,K+外流第2节渐心脏强生物电,活膜动 逐渐复极化。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历 时100~150ms。L型Ca2+通道关闭, IK电流增强, K+外流所致。在3期末IK1 也参与。
4期(静息期,电舒张期):电位稳定于RP 水平。细胞排出Ca2+和Na+,摄入 K+,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 Na+-K+泵:排出3Na+,摄入2K+; Ca2+-Na+交换体:3Na+入胞,1 Ca2+出;
①工作细胞 working cell:
富含肌原纤维,主要执行收缩功能。 例如 心室肌细胞 心房肌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无自律性。
②自律细胞 rhythmic cell:
含肌原纤维少或缺乏,主要功能是产生
和传导兴奋,控制心脏的节律性活动。 例如 窦房结P细胞 浦肯野细胞 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无收缩性。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excitability 1.影响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Bio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heart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lity)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心肌细胞分类 1、根据功能及生理特性不同,分:
(2) 复极化过程: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0mV左右, 历时10ms。0期和1期合称锋电位 (spike potential)
由Ito 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即K+外流引起的。Ito通道在去极化到-40 mV时激活,开放5~10ms。
Ca2+泵:泵出少量Ca2+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及离子基础
If的离子电导 IK的离子电导
-90mV
If递增 IK递减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3期末 达最大 复极电 位后, 4期电 位不稳 定,存 在自动 去极化
①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属快反应自律细
第2节心脏生物电活动
2期(平台期,plateau): ①稳定于0mV,历时100~150ms,成平台 状,是心室肌AP的特点,也是心室肌AP
持续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
②同时存在Ca2+和Na+内向离子流和K+ 外向离子流,初期处于平衡,随后,前者 渐弱,后者渐强,形成平台期的晚期。
③前者为L型Ca2+通道:是激活、失活、 再激活均慢的电压门控慢通道,阈电 位-40mV,阻断剂:Mn2+、维拉帕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