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混成的叙事方式
散文式电影的精品层次话分
![散文式电影的精品层次话分](https://img.taocdn.com/s3/m/b05154b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6.png)
散文式电影的精品层次话分1.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最早的概念界定大概可以一直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其对叙事完整性以及对悲剧的定义影响了西方将近两千年。
其后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三角”原理为线性叙事提供了理论支撑。
而希利斯·米勒在他的《解读叙事》一书中,提出了“叙事线条”以及“线条意象”等诸多概念,线性叙事的概念逐渐变得明晰起来。
从米勒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线性只是一个比喻,即指叙事本身像一条线那样,前后紧密相接,顺时而不间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关于线性、非线性等概念早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并未形成一个权威的概念界定。
我们在对线性叙事定义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几个问题,从而一步步逼近线性叙事概念的核心。
第一个问题:如果叙事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呢?即双线索或多线叙事,这属不属于线性叙事?如果叙事当中包含有两条甚至多条线索,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则文本的叙事属于非线性。
因为单一的线条已经被打破。
单一的时间向度已经不存在,这种叙事变传统的“历时性”而为现代的“共时性”,瞬时并现,进入空间叙事的层次。
这种叙事手法其实就是所谓“平叙”。
叙述手法主要分五种,所谓顺叙,倒叙,插叙,补叙,以及平叙。
而平叙又分两种: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完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
这在我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中已有体现,如《水浒传》前七十章各叙其事,七十章以后“千里群龙,一齐入海”;如《西游记》一到七章写孙悟空事,八九章写唐玄奘事,十与十一章写唐太宗事,做好诸般铺垫,一直到第十四回玄奘与悟空才结成师徒,一同去往西天取经。
另一种则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著名的农业展览会场景可算是这一种平叙的典例。
在农业展览会上,有三组人物及其叙事在三层空间被同时展开:在第一个层次,街道上有横冲直撞的人群,他们同被带到展览会去的家畜混杂在一起;第二个层次:正在发表演讲的官员站在略高于路面的讲台上,对着侧耳倾听的群众夸夸其谈;第三个层次:鲁道夫和爱玛一边从窗口俯瞰着这一切,一边含情脉脉地交谈。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e6c35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3.png)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摘要】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内心深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表现为孤独与迷失、时间与空间的碎片化、情感与身份的流动性、社会现实与个人主义的冲突以及文化异质性与跨文化体验。
这些元素在他的作品中交织展现,呈现出现代社会中个体内心的困惑和迷茫。
王家卫电影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绘,突显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在个体生存状态中的复杂性。
在探讨这些主题的过程中,王家卫的作品展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理解和思考,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思考现代生活与价值观的新视角。
通过分析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所承载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我们可以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关系,以及后现代主义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影响。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人物内心,后现代主义思想,孤独,迷失,时间,空间,碎片化,情感,身份,流动性,社会现实,个人主义,文化异质性,跨文化体验,独特性,启示,意义。
1. 引言1.1 王家卫电影的背景介绍王家卫是一位著名的香港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而闻名。
他的电影作品常常探讨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表现出深沉的孤独与迷失。
王家卫的电影风格独特,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精致的画面构图而备受瞩目。
他的电影作品多次获得国际电影奖项,成为亚洲电影界的重要代表人物。
王家卫的电影常常将时间与空间进行碎片化的表现,通过跳跃式的叙事方式带给观众一种迷离的感觉。
他善于利用影像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与身份,同时探讨社会现实与个人主义之间的冲突。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还展现出文化异质性与跨文化体验的主题,深刻地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王家卫的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他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电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王家卫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带来的启示和意义。
1.2 后现代主义思想概述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思想潮流,主张拒绝传统的真理、固有的意义和权威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https://img.taocdn.com/s3/m/5ac6005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1.png)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彼得格林纳威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电影导演和编剧,其作品在电影界备受瞩目。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有着鲜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特征。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视域出发,来探究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作品。
一、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亦称“后现代”或“晚现代主义”,是指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思想文化流派。
它与现代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强调了对真实感和结构逻辑的怀疑和批判,重新强调了个体身份、文化多样性和情感体验。
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包括:反叙事、碎片化、随意拼凑、异质性、反理性、超现实主义、文化多元、接受矛盾和重大主题。
二、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风格特征彼得格林纳威以他独特的电影风格而著称。
他的电影作品重视形式,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包括对线性叙事的颠覆和拼搭、对情感和个体身份的探讨、对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关注等。
1. 非线性叙事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作品很少使用传统的的线性叙事结构。
相反,他经常将故事按照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快速剪辑和断续的画面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创造出一种混沌、迷幻的效果。
例如,他的代表作之一《莫霍克》(1996)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跳跃着展现出了一个白人家庭、一个黑人家庭和一个原住民家庭之间的关系。
2. 对情感和个体身份的探讨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作品往往会探索人类内心的情感,强调个体身份和关系的建立。
他的角色常常是被复杂的社会关系所困扰的个体,他们渴望得到关爱和理解,却又与身边的人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例如《舞出人生》(2000)描绘了一个围绕着一位女子的家庭、职场和感情生活的故事。
该片开创了一种女性市场的电影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美国电影态度。
3. 对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关注彼得格林纳威的电影作品也经常关注宗教和文化多元的主题。
例如,《青春年少》(2002)讲述了一个美国妇女前往印度旅行的经历,揭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该片被认为是彼得格林纳威对文化差异和多元性的肯定,也反响了他对各种文化的关注。
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_概述及解释说明
![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_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7bb793a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4.png)
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M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金属有机骨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结构和可调控的化学组成等特点,在吸附分离、催化反应、能源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MOF材料的合成通常固定在二维或三维晶体形态中,限制了其在柔性化学和功能性设计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克服MOF材料晶体结构限制带来的局限,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
这种策略基于MOF与其他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引入不同类型的分子或晶体,在MOF晶胞内形成复合结构,实现了新型结构特征和功能。
因此,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为MOF材料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并且也吸引了许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与研究。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阐述本文的背景和目的,并对文章结构进行简要介绍。
其次,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包括MOF的定义与特点、异质结构的概念与应用以及混合连接策略的介绍。
第三部分将对MOF异质结构的优势和挑战、混合连接策略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实例分析及结果讨论进行解释说明。
最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本文主要观点,并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对该策略优势与挑战以及设计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可进一步推动MOF材料在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
此外,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指出局限性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该领域更深入和全面地探索,推动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2. MOF异质结构混合连接策略2.1 MOF定义与特点: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s)是由有机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构成的晶态多孔材料。
异质混合物例子
![异质混合物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6a40a01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9.png)
异质混合物例子一、混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
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通常所说的纯净物也都多多少少含少量杂质,其杂质含量限度要以对生产和科研不产生有害影响为标准,纯净与否是相对的。
纯净的一般是指含杂质很少的具有一定纯度的物质。
注意事项: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另: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二、混合物空气,组成为: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气,等等;自来水,组成为:水、微量矿物质、二氧化碳,等等;可口可乐,组成是保密的,肯定是化合物;矿泉水,组成与自来水差不多;酱油,组成为食盐、氨基酸、苯甲酸钠等;天上落下的雨水;海水,组成为:氯化钠、氯化镁、水等;白糖水,组成为:水、白糖;生铁,组成为:铁、碳、硅等;黑墨水,组成为:水、炭素、稳定剂等。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定义1、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特点:纯净物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纯净物可以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可以用化学式表示的一定是纯净物举例:1、氧气:由氧气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化学式:O2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183.℃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可以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等。
2、混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特点: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混合物没有固定的化学式,不能用化学式表示;举例:1、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没有固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2.1、蒸馏水、自来水、海水与矿泉水蒸馏水为纯净物:蒸馏水只有水一种物质组成;自来水、海水与矿泉水为混合物:自来水的成分:水、漂白粉(次氯酸钠、氯化钙、氯化钠)矿泉水的成分:水、矿物质(钙、镁、纳等离子)海水的成分:水、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2.2、铁、钢、不锈钢、铝合金与生铁铁为纯净物:铁只有铁一种物质组成钢、不锈钢、铝合金与生铁为混合物:钢的成分:铁与碳不锈钢的成分:铁、碳、猛、铬等生铁的成分:铁与碳,碳在生铁中含量大约2%铝合金成分:铝、铜、硅、镁、锌等物质2.3、酒精与酒酒精为纯净物:酒精也叫乙醇,只有乙醇一种物质组成;酒为混合物:酒的成分:水、酒精、有机物等;2.4、氯化钠与食盐氯化钠为纯净物:氯化钠就是氯化钠一种物质组成食盐为混合物:食盐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碘酸钾、氯化钾等物质。
异质集成和混合集成定义
![异质集成和混合集成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86dbe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5.png)
异质集成和混合集成定义异质集成和混合集成,这俩词儿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懵?就像突然听到了外星语一样。
不过没关系,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俩概念,保准让您跟听故事似的就搞明白了。
咱先说异质集成。
异质集成啊,就好比是组建一个超级英雄团队。
这个团队里呢,有来自不同地方、具有不同能力的成员。
在电子领域里呀,就是把不同材料、不同功能的元件集成到一块儿。
比如说,把硅基的芯片和一些化合物半导体的元件放在一起,让它们协同工作。
这就像是钢铁侠和绿巨人合作一样,各自有各自的本事,组合起来就更厉害了。
这些不同的元件就像性格各异的人,有的擅长计算,有的擅长处理信号,把它们集成起来,就能完成单个元件做不到的复杂任务。
您想啊,如果一个系统里只有一种元件,就像一个团队里只有一种类型的人,那能做的事儿肯定有限。
而异质集成就是打破这种局限,把各种“高手”汇聚一堂。
那混合集成又是啥呢?混合集成有点像做一道大杂烩菜。
您知道大杂烩吧,各种食材放在一块儿煮,煮出来的味道那叫一个丰富。
在集成的世界里,混合集成就是把不同的集成技术或者工艺混合起来使用。
比如说,把芯片的封装技术和电路板的制造工艺结合起来。
这就好比在做菜的时候,把煎、炒、炖的方法都用上,做出一道独一无二的菜。
它不是单纯地只用一种集成的办法,而是博采众长。
这其中可能涉及到把一些传统的集成方式和新的技术结合,就像把古老的烹饪秘方和现代的调味方法融合在一道菜里。
这种混合集成的好处可多了去了。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灵活地调整集成的方式,就像厨师根据不同人的口味调整菜品一样。
异质集成和混合集成虽然听起来有点相似,但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异质集成更侧重于把不同类型的元件组合在一起,重点在元件的多样性。
而混合集成更多地是在集成的技术和工艺上做文章,是一种集成方式的融合。
这就好比一个是把不同的人凑成一个团队,一个是把不同的工作方法融合到一个项目里。
这俩概念在现代科技领域可是相当重要的。
就拿手机来说吧,手机里的芯片、传感器等元件,很多都是通过异质集成的方式放在一起的,这样手机才能有那么多功能。
先锋诗歌20年:想象力方式的转换
![先锋诗歌20年:想象力方式的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fd79892a2f60ddccda38a037.png)
按照历 时的诗歌史线索 , 对朦胧诗之后出现 , 但在创
造力形态上彼此 问差异性很大 的先锋诗潮 ( 它们被习
能力 。 诗人想象 力方式 的发生和 发展的探询 ,会 对
拖 出更为深广 的关联 域 ,它事关诗 人对语言 、个体
生命 、灵魂 、历 史、文化 的理解和 表达 。围绕这一 点进行 的历时性 考察 ,或许有助 于我们 在对 2 0年 来先锋 诗歌 的回顾和 展望 时 ,不 至于 “ 事实指认 ” 有 余 ,而价 值判 断不够足 。
惯性称 为 “ 新生代” 第三代” 后朦胧诗” ,分别 、“ 、“ ) 做出“ 事实指认 ” 。目下大部分相关的理论批评著述 , 依循 的就是这样 历时呈现分别予 以 “ 事实指认” 的 方式 。这种方 式有其学理上 的审 『 真或有效性 ,材料 上 的丰富和准确 ,但也有其不得 已而 为之 的一面。 作为诗歌 批评和创 作 的双 重从业者 , 我真正进 入先锋 诗歌 范畴 ,恰好 也是 2 0年 。就 理 论批 评而 言,本人 以往对先锋 诗潮流 向的研究 , 本也未 曾 基
生的现代世 界文化景观 。在意识背 景上 , 他们 强调
个体生命体验 高于任何形式 的集体顺役 模式 ; 在语
言态度 上 ,他 们完成 了语言 在诗 歌 中 目的性 的转 换。语 言不再是。这两个基 本立场 ,是我们进 入新生代 诗歌 的前提 。 这里 ,我借用 两句大家熟悉 的古老神谕 ,来简 捷 地显现这 种不 同——
[ 稿 日期 】 20 —42 收 0 90 0
对 于保持 着冷 静 的人们来 说 ,8 0年代初 期发
展 到成 熟的涌流 阶段的 “ 朦胧 诗” ( 其文 脉滥觞可
异质杂合群体名词解释
![异质杂合群体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785424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6.png)
异质杂合群体名词解释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这个异质杂合群体。
啥叫异质杂合群体呢?你就想想那一大锅乱炖!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材,啥都有,土豆啊、萝卜啊、肉啊、粉条啊,它们混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味道和感觉。
这异质杂合群体不也一样嘛!比如说一个社区,里面有各种不同性格、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
有老师每天教书育人,有警察守护着大家的安全,有小商贩在街边叫卖,还有那些退休的大爷大妈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么多不一样的人凑在一起,可不就是个异质杂合群体嘛!再看看一个公司,那也是个典型的异质杂合群体呀!有搞研发的,整天埋头钻研新技术;有搞销售的,满世界跑着拉客户;有搞管理的,操心着公司的各种事务;还有后勤的那些人,默默保障着大家的工作能顺利进行。
这么多不同类型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公司的发展,凑到了一块儿。
这异质杂合群体有啥好处呢?那可多了去了!就像那锅乱炖,各种食材的味道相互融合,产生了更丰富的滋味。
在异质杂合群体里,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大家一交流,哇,常常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呢!这火花可能就变成了创新的点子,推动着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而且呀,在这样的群体里,你能学到好多东西呢!你看看那些和你不一样的人,他们的做事方法、思维方式,说不定就能给你很大的启发。
你会发现,原来事情还能这么干啊!这不是给自己长见识了嘛。
但异质杂合群体也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哟!毕竟人多了,想法就多,矛盾也可能会多。
就像那锅乱炖,有时候可能会有个别食材味道太突出,影响了整体的口感。
在群体里,也可能会有人太固执己见,或者沟通不畅产生误解。
那这时候该咋办呢?这就需要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啦!都各退一步,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别老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对的。
咱再想想,一个国家不也是个大的异质杂合群体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生活在一起。
这要是没有相互的理解和包容,那还不乱套了?可咱们国家不就一直和和美美。
诗歌意象写作与语言学
![诗歌意象写作与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51e77bedb8f67c1cfad6b817.png)
诗歌意象写作与语言学诗歌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因为诗歌充满暗示、隐藏和象征,蕴含丰沛,意境深远,不存在成分完全对等的重复。
诗歌意象是以语言为载体的。
事实上,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
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普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修辞学、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理论,以汉、诗歌作品为例,对诗歌意象语言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与诗歌意象相对应的大多是表示具体物象、事象的名词性词语,包括名词性词和名词性短语。
这些具象性、可感知的名词性词语用在诗歌中便成为意象词语。
诗歌意象语言具有形象描绘功能、感情描绘功能和美学功能。
诗歌意象语言是形象描绘和情感描绘高度统一的语言,它从形象描绘和感情描绘相结合的角度写景抒情,寓主观情感、深刻哲理于客观事物的形象描绘之中。
诗歌意象语言具有丰富的审美属性,它的本质特征就是审美,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和启迪,具有突出的美学功能。
诗歌意象语言的形象描绘功能和感情描绘功能,也使诗歌意象语言带给人们外在形式的美感和内在意蕴的美感。
笔者认为在建构意象语言时,运用的是隐喻思维机制。
隐喻思维是以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
因此,隐喻思维遵循万物互渗的思维规律。
通过运用直觉联想或超常想象的思维运算方式来建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自己的某种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的某些感性特征对应起来,从而建构出隐喻性的诗歌意象语言。
受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产生创作动机,并在创作动机的驱动下,进行内部言语的组织。
诗歌意象语言内部言语的构思和组织过程,就是诗人在民族文化的制约下,恰当选择客观事物充当意象载体,建构诗歌意象语言以寄托情思的过程。
笔者认为,当代诗歌意象语言的内部言语生成后,内部言语必须外化,发之于声音,形之于文字,诗歌意象语言建构的全过程才得以完成。
诗人通过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等外部语言手段,实现内部言语向隐喻性外部言语表达形式的转换。
世道沧桑·英雄奇观·人性嬗变——论《异镇》对抗战剧的审美突破
![世道沧桑·英雄奇观·人性嬗变——论《异镇》对抗战剧的审美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e0ed8f400029bd64793e2c27.png)
世道沧桑·英雄奇观·人性嬗变——论《异镇》对抗战剧的审美突破作者:肖俊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3期肖俊摘要:2015年抗战剧《异镇》以抗战背景下的异镇居民的传奇人生为审美观照对象,通过抗战时期民间社会生态样本的独特展示,塑造了一个充满血性真情的英雄奇观群像。
创作者借此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的世道沧桑、世态人情和人性嬗变的独特思考,传达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眷念、对战争生态的批判和否定的创作态度。
《异镇》作品呈现出视域宽广、风格真淳、意旨深远的审美意境,丰富和拓展了抗战剧的审美类型和境界。
关键词:《异镇》世道沧桑英雄奇观人性嬗变审美突破近年来,基于政治和市场的双重需求,抗战剧的创作蔚为壮观,并在2015年达到顶峰。
作为一种类型剧,抗战剧的题材、创作模式、审美风格、品格境界在得到极大拓展和提升的同时也渐趋程式化,主体结构的重复和局部的创新很难避免电视观众的审美疲劳之感。
2015年的抗战剧《异镇》凭借其夺宝、潜伏、抗战、无间、内讧、信仰等多种异质元素混合题材,在媲美美剧质感的情节和节奏中,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展现了诗意与暴力并存的混合型民间奇观,通过对传奇特工人性人情入木三分的刻画和剖析,表达了生命与信仰“双重救赎”的宏大主题,在带给观众极具视觉震撼效果的同时,丰富和拓展了抗战剧的审美类型和境界。
作品借此表达了创作者关于人格与尊严、生命与信仰、战争与人性之复杂关系的深沉思考。
一《异镇》以抗战背景下的异镇居民的传奇人生为审美观照对象,展现了一个隐秘、独特而诗情画意的民间社会生存空间,独具意味和深度地展现了动荡社会的世道沧桑和世态人情。
首先,作品用颇具诗意的手法展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中国乡野社会生态。
故事主要讲述了李从文和肖岳受命率领一群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潜伏于霸下镇,为了保护国家宝藏而执行生活的任务。
然而,创作者摒弃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和使命意识的宏大叙事,刻意强调社会底层生活的世俗性和诗意化特征,用“浮世绘”的手法对其地域风貌、房屋布局、生活状态、人际关系、情感面貌、生活情趣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
论词中的“代言体”
![论词中的“代言体”](https://img.taocdn.com/s3/m/118f5b4487c24028915fc38c.png)
论词中的“代言体”作者:孟雨婷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摘要:词中的“代言体”来源于诗歌艺术的传统,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在“代言体”诗词中,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与作者之间通常有着微妙的关系,或是异质同构,或是有某种共鸣点。
“代言体”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和传达,但作者创作个性未能展现,题材也有局限。
关键词:词;代言体;抒情主人公;异质同构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宋词毫无疑问成为了宋代文学的典型代表,而在蔚蔚词林中,“代言体”作为一种词人大量使用的手法,仅“花间鼻祖”温庭筠一人被收入《花间集》的六十六首词中,“代言体”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那么,什么是“代言体”呢?所谓“代言体”即用他人的口吻去书写,把自己置入他人的境地,见他人之所见,感他人之所感,更能情真意切,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也即杨义先生所说的“代言体诗歌即是代人言心,或以人和物代己言心”[2]。
从现代叙事学上来说,这是一种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
而词中的“代言体”,往往多以男性作家代言女性的细腻情感,词中的女子多为思妇、弃妇、怀春少女等等,描写的重点在展示人物的心理,抒发婉转幽微的情感。
一、“代言体”的由来词中的“代言体”究竟从何处来?追根溯源,它来自诗歌艺术的传统,是从诗中“代言体”承继而来。
词本是诗歌与燕乐相结合的产物,别名“诗余”.诗词具有天然斩不断的联系,词从诞生之日起,便从诗歌母体之中汲取着无尽的营养。
后来的“以诗为词”也是对诗与词密切关系的再次证明。
所以词中“代言体”渊源于诗歌的传统。
诗中“代言体”最早来源于《诗经》,但是《诗经》是群体创作的,根据中国古代文学状况,可以判断大部分是男性作者,代女子所言。
在陆雪梅《代言体诗歌的文化透视》一文中就已经指出:“在 305 篇诗歌中,能够推测出以女性口吻创作的有54 篇(风诗49篇,雅诗 5 篇)……风中的 49 篇,确有可能是出自女性之口;雅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居于统治阶级的贵族士大夫……那么,这 5 篇诗作当推为最早的代言体诗歌而在文学史上予以重新的评价。
先锋小说研究考试重点
![先锋小说研究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11880d9b9f3f90f76c61b21.png)
先锋小说研究一、名词解释:180年代初相对于的是旧的历史形态规范下政治色彩较浓厚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
90年代以后指通俗小说、大众化作品。
先锋小说或先锋文学属于纯文学范畴。
2,它关注表现的是虚构本身和创作过程。
把虚构呈现出来,元小说有很多表现技法,最典型的是作家、叙述者、叙述对象三者合一。
叙事方式打破传统小说的审美拟真性。
3“先锋”一词最早的含义是“先驱”,是一个军事化术语,以后逐渐转化为一个文学术语。
在当代中国小说创作中,它主要指1985年崛起的马原、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小说创作。
套》一书中提出的概念。
他——马原的小说不仅要叙述故事的情节,还要叙述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叙述过程。
叙述过程本身不断的被另外一种叙述干扰着、评论着。
因此,马原小说的叙事圈套,实际上是“元小说”的形式。
二、问答题(注意与作品相结合)1答:⑴、80年代是典型的先锋小说创作。
具体表现:①、大量的存在主义的死亡、暴力的描写。
余华以此来表明他对虚假文明的批评。
②、艺术上,想象力丰富、结构多复杂,叙述犹如迷宫。
如《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
⑵、以1991年《呼喊与细语》的发表为分界线,余华的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①、死亡、暴力的气息开始减少,人性温情、坚忍的一面实现。
代表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余华注重在民间强劲的生命力上寻找人性的支点。
②、艺术上讲先锋色彩淡化、写实成分增加,可读性增强,但依然有先锋的痕迹。
2欲望性的描写在先锋小说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性爱描写集中、高强的表现力人性的高强点,往往表现出一种原始的、错落的、病态的、反道德的倾向。
策略:①、非文化、非意识形态化。
②、病态化、畸形化(如《米》)③、符号化(如《世事如烟》)。
3⑴、表现丑与恶,大大超出道德底线(人性的放纵)。
⑵、精神病态、欲望、死亡,以一种变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⑶、人性的和文化的想象代替了价值文化判断。
4⑴、写死亡的“体验性”(“体验性”描写)。
批判与救赎:《艰难时世》的异质空间书写
![批判与救赎:《艰难时世》的异质空间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d6580558af45b307e87197af.png)
2019年第3期第35卷(总第45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o.3,2019Vol.35Total No.459批判与救赎:《艰难时世》的异质空间书写王敏(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艰难时世》是19世纪英国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品"狄更斯在其中有意识地将异质空间书写作为生态表意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虚构生态恶托邦“焦煤镇”对工业文明和功利主义进行富有预见性的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创造与焦煤镇恶托邦并置抗衡的异质空间“史里锐马戏团”探索精神救赎的可能「解读作品的异质空间叙事手法,不仅有利于深化对作岛社会批判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揭示作岛作为生态文学文本的核心价值,从而在生态文学发展进程的层面上为理解狄更斯这名伟大作家的先进性与前瞻性提供启示。
关键词:异质空间;批判;救赎doi:10.16083/ki.l671-1580.2019.03.042中图分类号:110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3-0178-04—、弓I言《艰难时世》中的生态因素早已引起评论界的注意。
李美华将《艰难时世》中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批判作为19世纪英国生态文学的重要例证丿作为第二波生态批评的代表人物,劳伦斯•布伊尔在探讨环境决定论话语时指出《艰难时世》中人物的精神景观与外在环境之间形成一种映照关系。
⑵虽然布伊尔对《艰难时世》着墨不多,但是他的论断启发了对作品生态意蕴表达方式的进一步思考。
狄更斯为什么没有像惯常那样将故事发生地设置成伦敦?小说灵魂人物西斯•朱浦与狄更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小圣母”形象有何异同?本文聚焦于《艰难时世》中夸张甚至极端呈现工业文明和功利主义弊病的虚构城市焦煤镇,以及与焦煤镇形成抗衡态势的史里锐马戏团,力图挖掘环境污染问题的表象之下,作品更深层次的生态内涵。
谈郝斯里汗《起点》中的叙事特色
![谈郝斯里汗《起点》中的叙事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5c180395022aaea988f0f53.png)
谈郝斯里汗《起点》中的叙事特色作者:李梦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2期李梦[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摘要:《起点》是哈萨克族当代短篇小说的代表,也是郝斯里汗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讲述了在哈萨克族牧区实行农业集体化改革时期,由于固守传统的“异心”分子为阻止合作社正常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破坏行为。
作者将阶级敌人与合作社的发展以及受挑唆的个体牧民三者交织在一起叙述,叙事风格独树一帜。
关键词:《起点》叙事全聚焦情节序列郝斯里汗是当代中国哈萨克族著名小说家,他出生于新疆塔城托里县加依尔草原的一个牧民家庭,他在那里学习生活了近二十多年,深受哈萨克族民间文化与草原牧民文化熏陶。
之后他来到当时的新疆首府迪化,接受了现代教育,同时也较早地接触和吸收了异质文明。
所以,在面对哈萨克族文化转型时期,他能够以较为开阔的视野,理性地思考本民族传统文化问题,将其他民族文化作为参照,给予本民族文化理性的认识和定位。
小说《起点》讲述的便是在20世纪50年代哈萨克族牧区进行农业集体化改革的生活。
作者通过牧民贾帕拉克因受其舅舅库地雅尔的挑唆,离开集体化道路,与合作社先进分子阿斯哈尔对抗并破坏生产,即将误入歧途,后被其妻子玛丽亚“拯救”的故事。
作者郝斯里汗深受哈萨克民间文学影响,曾抄写背诵哈萨克叙事长诗,参加阿肯弹唱。
故其写作素材大多取自草原生活,人物也以写草原人为主,结构上多采用哈萨克族民间叙事文学惯用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模式。
小说《起点》情节结构布局独特,语言细腻生动,叙事清晰而曲折,深刻表现了哈萨克族牧民在农业集体化道路中的命运,凸显了时代特征。
对于广大哈萨克牧民来说,走农业集体化道路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必然引起阶级矛盾和敌人的仇恨,就如库地雅尔这样的破坏者之类;同时,也意味着牧民们要与之前所形成的个体游牧经济基础上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融入更大的集体生活,这必然会引起矛盾。
小说标题《起点》的用意即在此,矛盾的解决是合作社向前发展的前提。
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异质结和界面
![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异质结和界面](https://img.taocdn.com/s3/m/60f0024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0.png)
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异质结和界面凝聚态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凝聚状态下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异质结和界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异质结指不同晶体结构、组分和夹杂物质所组成的界面,而界面则是具有不同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相邻区域。
异质结和界面在许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它们的相关知识。
一、异质结的产生和结构在凝聚态物理学中,异质结是一种由不同晶体结构、组分和夹杂物质等构成的界面。
异质结通常出现在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中,例如半导体和金属、不同金属之间的结合、或者具有不同表面能的两种材料的结合等。
这些不同物质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界面称为异质结。
异质结的产生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1.异质外延法:在一块晶体表面种植另一种晶体,使它们结合成异质结。
2.异质扩散法:在晶体表面或内部输入另一种物质,不同组分之间的界面就会形成异质结。
3.异质引出法:在晶体中引入位错、膜缺陷或者其他不同点缺陷,这些点缺陷就会演化成异质结。
4.异种齐形法:两个晶体之间的轴线、繁晶方向或者晶面吻合,就会形成异质结。
异质结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平面异质结和球形异质结。
平面异质结是一条二维面,分割了整个材料,而球形异质结则是一个三维球,界定了异质结的范围。
两种异质结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应用上存在着不同的应用场合与要求。
二、界面的性质和影响界面是指具有不同化学或物理性质的相邻区域,几乎存在于任何被人类制造的材料中,包括晶体、金属、陶瓷和塑料等。
界面的性质极其重要,对材料性质、性能和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界面的主要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性质:界面的原子结构和排布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导电导热等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界面的化学反应和吸附作用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化学性质、层间间隙和强度等性能。
3.热力学性质:界面的稳定性和热化学稳定性都会影响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稳定性。
界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界面能够作为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塑性和韧性的控制点,可以调节材料的刚度、伸长率和韧性等力学性能。
汉语方言中的混合形式——以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方言为例
![汉语方言中的混合形式——以湘语和赣语交界地区的方言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9e2df7e8e9951e79b89279f.png)
汉 语 方 言 中 的 混 合 形 式
� � � 以湘语 和赣语交界地区的方言为例
李永新
(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83 ; 湖南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 1 0 20 5 )
摘要: 混合形式是指语言中同质成分和异质成分的组合 , 是语言或者方言接触的 结果�通过混 合形式的 研究, 可以 ."腋窝" "肘" 研究词 源, 推断方言接触历史, 移民路线, 方言传播的时间和方向 和 在汉语方言 中有多种词 形, 多数 "妯娌" 是不同方言词形混合而成�对 的 一些混合词形语和赣 语 在这里的竞争和传播情况� 关键词: 混合; 传播; 演变 中图分类号: H 1 74 文献标志码: A 4( 20 1 1 ) 03 -0 05 8 -04 文 章编号: 1 00 1 -5 74
部分来自甲方言 , 一部分来自乙方言 . 以后, 他在多 篇文章中继续讨论这种混淆形式. 王健也认为, 方 言接触往往会产生中介方言 , 最常见的表现是两种 功能相当的成分杂糅在一个句子中 , 形成叠床架屋 的形式
[2 ]
.这其实 也是一种 混合形式 . 笔者在 已
" [ m a24 f i e2 1 ?h ] " . 这样三个音节的词形 , � 有研究的基础上 , 以湘江流域的汉语方言为例 , 对混 整个词用
文学史知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和独特性
![文学史知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和独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99f6b2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6.png)
文学史知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和独特性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和独特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以来的一种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流派具有独特的文学范式和表现方式。
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文学正逐渐成为文学史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以及独特性做一些讨论。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范式1.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线性叙事,重视叙事的非线性发展,同时也对于传统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的折扣原则进行了挑战。
它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种保存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碎片,它打破了诸如时空、逻辑、语言等方面的稳定性和安排。
2.模糊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偏见和二元论思维,强调模糊性。
这种文学流派试图摆脱传统的固定分类和框架,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语言样式。
作者试图让读者感受到二进制语言,通过模糊暗示来表达作者试图传递的信息。
3.元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元小说被认为是一种较新颖的文学形式,它可以将传统的小说和其他文学形式混合起来。
元小说通过伪文学、实验文学和自由文学实现了小说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这个新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后现代主义文学实践中。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特性1.对话和金属语言后现代主义文学虽然采取从异质性到同质性的语言模式,但是他更强调语言的自在性。
他让语言之间建立起了某种“对话”,这个对话在使用一些自由的和新的语言结构,比如各种方言、方言混杂、流行语、典故等。
同时结合以详尽分解和荒谬词语,这种金属语言的创新方式,进而达到了语言成分的实现,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观感。
2.条件句和逗号重叠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条件句和逗号重叠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
构造这种语言形式的作品通常都没有很重要的主题,但有时这些作品也能为人带来一定的启示。
这种语言形式常常被人类学或永远漂泊无望的人所使用,用于表达漫长而充满曲折的人生旅程中的不确定性。
3.比喻和象征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比喻和象征是非常独特的。
他们不仅不是简单地进行类比,而且还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现。
聚合的思维方法
![聚合的思维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083fb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b.png)
聚合的思维方法聚合是指将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元素(或信息)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聚合思维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市场营销、科学研究、信息分析等。
下面是关于聚合的10条思维方法及其详细描述。
1. 梳理元素聚合的第一步是梳理元素。
梳理元素是指将要聚合的元素进行分类,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这有助于确定要聚合的范围和目标,避免把无关的元素混在一起导致聚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同质聚合同质聚合是指将同类型的元素合并在一起,如将一堆相同颜色和形状的麻将牌放在一起。
同质聚合可以使元素更加集中和有序,加强它们的影响力和视觉效果。
3. 异质聚合异质聚合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如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麻将牌放在一起。
异质聚合可以产生新的深度和想象空间,使元素之间产生了新的关联性和互动方式。
4. 逻辑聚合逻辑聚合是指根据某种逻辑原则将元素聚合在一起,如将同一网站上的所有页面聚合在一起。
逻辑聚合可以使元素更加清晰和有目的性,使得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所需内容。
5. 时间聚合时间聚合是指将同一时间段内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如将一个月内的销售记录聚合在一起。
时间聚合可以使元素的历史、过程和趋势更加清晰可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6. 空间聚合空间聚合是指将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如将同一城市内的建筑物聚合在一起。
空间聚合可以使元素的空间分布和关系更加明确和直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空间环境和地理位置。
7. 群体聚合群体聚合是指将具有类似特征和行为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如将特定年龄段内的消费者聚合在一起。
群体聚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群体的喜好、需求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营销。
8. 数据聚合数据聚合是指将数据进行整合和统计,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数据集,如将市场调查数据进行聚合分析。
数据聚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信息分析和决策制定,从而为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混血”的语言共和国沈苇诗歌新论
![“混血”的语言共和国沈苇诗歌新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ab772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3.png)
维度·新疆作家作品研究“混血”的语言共和国:沈苇诗歌新论沈健沈苇漫像黄永中作一、从“湖人”到“胡人”:“与新的日出对话”的诗人1998年是沈苇从江南进入新疆的第十个年头。
继前一年参加《诗刊》“青春诗会”之后,这一年他凭借诗集《在瞬间逗留》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在众声喧哗的当代诗坛崭露头角,发出了五音独异的声音。
这是一种浑厚、俏丽、新奇而又生机勃勃的声音,与此前昌耀、周涛、章德益、杨牧等人为代表的“新边塞诗”,既有音域谐振的共性承接,又有肌理质地的陡峭差异。
这种差异在于,它是一种源自边塞却超越地域、状如类型却综合多元的声音———沈苇给我们带来了中亚太阳下的胡旋舞,带来了沙漠之花、天山新月、“巴旦木神秘的图案”,带来了189All Rights Reserved.“绒毛里兽性和人性合而为一的暖”,一种含蓄的辽阔,一种明晰的混沌,一种综合的纯粹:飞鸟的正午,太阳滚进十个村庄,黄塔碧寺,琉璃反光,感恩的颂辞来自泥土中的嘴巴。
时候到了,启示近了,卑微低矮的事物接纳了最高景象———《新柔巴依》第18首这是一个能指单纯的世界,更是一个所指繁复的镜像,高悬中央的是一轮“正午的太阳”,他的“脸上昼夜交替,一半是冰,一半是火,中间是咬紧的牙”,一个迟到的移民,来自“混血的城”,“一个异乡人,褐色瞳仁里燃着爱与怜悯”。
这是一帧西域肖像,也是沈苇个人的底片。
照片是精神分析的重要索引。
沈苇诗集《我的尘土我的坦途》(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插页中有一张照片,拱门的菱形小窗透出隐约的光亮,仿佛另有一重世界支撑在后。
画面的主体,诗人双手合十,方正之脸,天庭阔大,目光平和,只有那副书生气的眼镜才透露出一些涟漪细密的儒雅与秀慧。
这个沈苇,与1988年离开老家前时的沈苇已经判若两人,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气润峥嵘、傲骨嶙峋。
那时的他是个“提着灯笼的少爷”,眼镜背后精明的光散发着南方特有的“潮湿”和“寒意”,“还有菊花和桂花的余香”。
混合基本原理(一)
![混合基本原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bcdeef8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3.png)
混合基本原理(一)混合基本什么是混合基本?混合基本是指将多个不同的基本元素或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在创作领域,混合基本常常用于艺术创作和设计中,用于创作出复合形式或者多维度的作品。
混合基本的原理混合基本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的基本元素或要素进行组合和结合,使它们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效果和体验。
1. 异质性混合基本的第一个原理是异质性。
异质性指的是将不同性质的元素或要素进行组合,产生对比和冲突,从而创造出新的效果。
例如,在音乐创作中,将不同类型的乐器和声音进行混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效。
2. 互补性混合基本的第二个原理是互补性。
互补性指的是将具有相互补充关系的基本元素或要素进行组合,使它们相互弥补,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在色彩设计中,将互补色进行混合,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
3. 交互性混合基本的第三个原理是交互性。
交互性指的是将不同的基本元素或要素进行交互作用,使它们相互影响,产生新的效果和变化。
例如,在动画创作中,将不同的图形元素进行交互,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动画效果。
混合基本的应用混合基本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混合基本常常被用于创造出独特和多样化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可以将不同的媒介、技术和元素进行混合,形成新颖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
2. 设计在设计领域,混合基本可以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新颖、有趣和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通过将不同的设计元素进行混合,设计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设计模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体验。
3. 媒体在媒体创作中,混合基本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游戏等领域。
通过将不同的媒体元素进行混合,创作者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维度的媒体作品,提供更加沉浸式和多感官的体验。
总结混合基本是将多个不同的基本元素或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异质性、互补性和交互性的原理,创造出新的效果和体验。
它在艺术创作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创作者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有趣和富有创意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质混成的叙事方式
[摘要]贾平凹先生的《秦腔》是获得新一届矛盾文学奖的优秀作品,在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特点要算是神秘化叙事与流年式叙事的异质混成了。
在作者心中有对家乡的美好幻想,随着创造的深入,对故乡的自信讲述变的越来越迷茫,过去纯净明媚的写法无法表现贾平凹焦急又依恋的心态,所以,便有了《秦腔》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贾平凹《秦腔》精神家园异质混成的叙事
贾平凹是一位敏感的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的商州系列中,他就感觉到城市对乡村的冲击和现代对传统的侵蚀。
对于贾平凹来说,清楚地意识到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势不可挡,这无疑是种残忍的痛苦。
这种痛苦在《秦腔》中得到近一步强化,并且构成了《秦腔》两种完全不同叙事方式。
无论如何,作为精神家园的故乡在现实中被城市侵蚀是贾平凹挥之不去的梦靥。
在《秦腔》中,一方面,作者通过疯子“引生”把清风街的生活事无巨细地摆在读者面前,表现乡村生活的琐碎与无奈;另一方面,又以神秘化叙事沉痛缅怀日渐远去的乡村传统文化。
既无法面对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消逝,又无法抛弃现代化给生活带来的富足,这是贾平凹之所以将神秘化叙事与流年式叙事纳入到同一文本的根本原因。
一、神秘化叙事:贯之以一的对精神家园的探询
在《秦腔》中神秘化叙事主要有两种模式:神话和原始民风。
从《秦腔》的中心事件看,危难、抗挣、英雄拯救、失败,几乎就是神话的主题和原型。
其中,以夏天义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对土地的崇拜成为一个纲领性的神话。
作为中华民族的后裔,对土地崇拜成为一种集体人格,清风街村民们的祖先崇拜和土地崇拜就是神话。
祖先崇拜。
祖先事迹并不是现世所直接经历过的,后代人对祖先的传说实际上成了不断增色的神话。
农民对祖先的崇拜表现为家族成员对栖息地保持绝对忠诚。
土地崇拜,我国远古神话中的女娲造人表明人是土转化的,这种精神传统构成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
万物有灵的泛神论和鬼神观念,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是根深蒂固的。
显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贾平凹的小说中涉及的民风民俗可谓丰富多彩,这与
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商州是分不开的。
商州是个神秘的地方,归根到底是因为商州有三秦的文化特质。
商州地理位置的过度性使商州文化中楚风强烈,氛围神秘。
贾平凹的《秦腔》也有对这一地域文化的描写。
一方面,是民风民俗和神秘自然;另一方面,是借助幻觉创造的种种神秘事物。
《秦腔》中关于民风民俗,神秘自然的描写可谓是俯拾皆是。
文章开篇就写白雪和夏风在清风街办喜事的场面。
《秦腔》中夏天礼的葬礼是贾平凹对家乡丧葬丰俗的一次全景式展示,从给夏天礼穿寿衣、戴寿帽,入殓再由村里的轻壮年抬棺下葬,中间穿插描写众乡邻庆吊应酬的表现洋洋洒洒。
神秘自然在《秦腔》中也有表现,如新生开着拖拉机撞了苹果园的白杨树,白杨树奇怪的响了一夜,容叔说这是鬼拍手,没有好事的。
关于清风街的种种神秘事物,贾平凹在《秦腔》中也给了足够的敬畏和膜拜。
在描写贫协主席与引生他爹吵鬼架时,让我们觉得生与死只一线之隔。
甚至可以说,清风街事无巨细都是通过引生,这个有鬼神气质的疯子的视角来讲述的。
引生有很多灵异莫名的感觉,如引生可以让他家的老鼠替他去偷看白雪,也可以让七里沟的鸟说话,这些都是《秦腔》中作者神秘化叙事的表现。
二、流年式叙事:消解对精神家园的探询
之所以说《秦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文本,从叙事角度说,是他把超越生活的神秘化叙事与还原生活的流年式叙事别出心裁的纳入到统一文本中。
关于小说的流年式叙写,贾平凹在《废都》中已见端倪,他在《废都后记》中说:“好的文章囫囵囵是一脉山势是不需要雕琢的,也不需要机巧的在这揷一株白桦,那儿又栽一棵兰草的。
”作者形象地说出了自己新的美学追求。
到了创造《高老庄》时,他的这一追求已越发清晰,日臻成熟:“我熟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生活,写起来得于心又能应于手,为什么如此落笔,没有扎眼的结构又没有华丽的技巧,丧失了往日的秀丽与清新,无序而来又苍茫而去,汤汤水水又粘粘糊糊,这缘于我对小说观念的改变。
”在这段话中,贾平凹表示了对小说艺术的追求。
在《秦腔》中作者只不过是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的极端一些罢了。
”
从整体看,《秦腔》是一部描写乡村日常生活的小说,作者以其故乡棣花街为原型,描绘出清风街本真而又鲜活的原生状貌。
《秦腔》中的情节,大多不是完整而紧凑的,呈现出零散化状态,正如贾平凹认为“乡村的生活本来就是针头线脑千头万绪,茫然无序的。
”这种完全依照日常生活的内在逻辑而自然连接,使相关和无关的零散情节和细节呼应着,最大限度地接近了生活本身,具有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贾平凹有感于“以往许多写农村的作品,写得太干净,如有一种说法,把树拔起来,根须上的土都在水里涮干净了。
”“而农村文化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土性文化,它是黏糊的,混沌的。
”所以,《秦腔》纷繁万端、混沌一片,让
人真切地感到社会转形期农村经历的痛苦,茫然和无奈。
体会到相延已久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被打破之后“人们情感的无归宿和精神漂游,以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眷恋挽留与叹息,看到生存的粗砺与坚硬”。
在写作《秦腔》时,作者一直面对着日益堕落的都市和都市里的人,这是一直陶醉在乡土美梦中的贾平凹所不能接受的。
贾平凹意识到现代是外来的、西方的,传统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我们生存的命脉,是我们身体里流淌的血液。
所以,在《秦腔》中作者包含激情地为传统做了一次寻根,但作者的痛苦在于:既然他已经看到现代化给乡土中国带来的物质繁荣,又怎能允许自己做小国寡民的梦呢?但同时他又意识到现代文明并不完美,随之而来的也还有许多负面效应。
现代化欲求与反现代化意识的纠缠不清是贾平凹之所以将神秘化叙事与流年式叙事那纳入到统一文本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哪一种表达,作者心中都有一个美好家园的参照系,但这种精神的乌托邦又毫无现实依据。
随着创造的深入,对故乡的自信讲述在城乡的守望与挣扎中变的越来越迷茫。
贾平凹说:“在社会巨变时期,城市如果出现不好的东西我还能回到家乡去,那里好像还是一块净土,但现在我不能回去了,回去后发现农村发生的事情还不如城市。
我心情非常矛盾。
”过去的写法已无法表现贾平凹焦急又依恋的心态,这种既无法面对乡村的没落又无法阻挡现代化进程的矛盾心情的纠结,被作者倾诉在《秦腔》中,所以,便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
参考文献:
[1]贾平凹.秦腔.[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2]贾平凹.废都•后记.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
[3]贾平凹.高老庄•后记.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
[4]贾平凹.商州初录.棣花.钟山,1983,(5).
[5]贾平凹,郜元宝.《秦腔》和乡土文学的未来.文汇报,200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