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囊性病变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PPT课件
鞍区病变磁共振影像表现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概述
MRI是目前显示蝶鞍和鞍旁区正常结构 及病变的最佳检查方法,由于MRI 对软 组织对比分辨率高,可直接显示该区域 内许多结构,如垂体、垂体柄、海绵窦 及颈内动脉等。多方位扫描,特别是冠 状位薄层扫描对发现该区域的细微病变 具有独特优势。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蛛网膜憩室 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内。 本病常于偶然行CT和MRI检查时发现,最多见 于女性。继发性指因鞍内病变术后和放疗后, 过大的蝶鞍被鞍上的蛛网膜疝入充填。MR检 查可见垂体腺高度很小,呈扁平状紧贴鞍底, 漏斗居中,可轻度向后移位,但仍插入垂体前 后叶之间。绝大多数空泡蝶鞍患者在临床上没 有内分泌异常的表现,少数也可以表现有泌乳 素增高。
经节处,该神经节紧邻海绵窦后部,表现为鞍旁及 桥小脑角占位,形态呈哑铃状,分布具有沿三叉神 经走行的特点。通常容易诊断。
2、痛性眼肌麻痹 为海绵窦的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不明,可能与免疫机制有关。病理上可见海绵 窦内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并累及海绵窦内血管及 神经。临床多见于青壮年,常以球后眶区持续跳痛 为首发症状,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很快出现后眼 肌麻痹,其中以动眼神经麻痹最常见,相应症状包 括上睑下垂、瞳孔扩大和调节麻痹。病情常有反复, 血沉快,其他全身症状少。激素治疗效果奇特。
鉴别:肿瘤可伸入鞍内引起蝶鞍扩大,这时应 与垂体瘤鉴别,矢状或冠状位MR检查多能与 垂体腺分开。
感谢观看Biblioteka 鉴别:垂体瘤向鞍上发展,与颅咽管瘤鉴别,后者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位于鞍上,囊实性肿块,蝶鞍 不扩大。 向下发展,破坏颅底骨质的与颅底骨源性 肿瘤(主要脊索瘤)鉴别,后者常有钙化T1加权常 呈很高信号,且不均质,而向颅底发展的垂体瘤呈稍 高信号。
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
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Rathke囊肿是一种良性囊性病变,起源于Rathke囊残余组织,常位于鞍内,也可以向鞍上生长。
大多数无临床表现,仅有6%~10%患者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内分泌紊乱等临床表现,称之为症状性Rathke囊肿。
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不断进步,该病的检出率逐渐增高,本文就Rathke囊肿的特点与治疗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1发病机制及病理学特点胚胎发育第4 w时,原始口腔向上凸起,形成Rathke囊袋。
妊娠第7 w时,除颅内部分外,其他部分退化消失,残余囊腔前壁发育成垂体前叶和结节部,后壁发育为中间部[1]。
两者之间残留的Rathke囊袋在胚胎12 w时未正常消失,并逐渐扩大,直径超过10 mm时即称为Rathke囊肿。
但也有学者认为Rathke囊肿来源于发生间变的垂体前叶细胞、神经上皮或内胚叶[2]。
Rathke囊肿壁大多为单层柱状上皮或单纯纤毛立方上皮组成,但少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组成,与颅咽管瘤病理相似[3]。
囊液为无色清亮液体,也可以为含有胆固醇结晶的棕色或白色胶冻样液体。
2流行病学特点Rathke囊肿是鞍区较为常见的良性病变,仅次于垂体腺瘤。
尸检报告13%~33%的正常垂体可发现Rathke囊肿[4]。
Famini,P[5]等人回顾性分析2598例行鞍区MRI检查患者中,非腺瘤性病变占总体的18%,其中Rathke囊肿最多,占19%。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40~60岁为高峰[6-8],在儿童中少有报道[9]。
Teramoto,A[10]等报道44例儿童尸检中,未发现>2 mm的Rathke囊肿。
Takanashi,J[9]等报道341例2 cm、向鞍上侵及周围结构时,亦应手术治疗[29]。
因目前对头痛的发生机制存在争议,且有文献报道以头痛为主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故单纯头痛是否需手术治疗,仍无定论[27]。
大多数囊肿位于鞍内,所以经鼻蝶入路为首选手术入路[7,21]。
鞍区病变的CT及MRI诊断
CT正常垂体
14
常见垂体形态改变
空蝶鞍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
空蝶鞍
空蝶鞍是指垂体窝内CT不能显示垂体组织,MRI垂体 明显受压变扁,呈薄纸样位于垂体窝周围;部分性 空蝶鞍垂体窝内垂体高度明显缩小,小于4mm。
空蝶鞍与年龄有关,可引起空蝶鞍综合症,主要是 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
可能的机理:鞍隔孔生理缺陷-过大,鞍上脑脊液 搏动使鞍上池脑脊液从扩大的鞍隔孔下疝,压迫垂 体至萎缩、变薄。
影像学表现
CT示鞍上池内类圆形肿物,压迫视交叉和第 三脑室前部,可出现脑积水。肿物呈不均匀低 密度为主的囊实性占位,囊壁的壳形钙化和实 性部分的不规则钙化呈高密度。
MRI上肿瘤信号依成分而不同,T1WI可为高、 等、低或混杂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囊壁和实性部分呈环形均匀或不 均匀强化。
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
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起源于胚胎时期的Rathke囊的残余鳞状上 皮。有两个发病高峰:8-12岁及40-60岁。
临床主要表现头痛伴视力障碍、中枢性尿崩症。 病理为鞍区的囊实性肿块,囊内有胆固醇结晶、角
蛋白脱屑及正铁血红蛋白。 肿瘤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和实性,囊性多见。
垂体微腺瘤
增强早期: 垂体内MRI低信号。
垂体微腺瘤
Rathke囊肿
正常人的垂体前后叶之间,约有13%~22%存 在着直径1~5mm的小囊肿,是发生于鞍区 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疾 病,囊壁由单层或假复层上皮构成。
临床表现:大多数囊肿很小,并不引起症状。 少数囊肿逐渐扩大,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引 起临床症状,此时成为症状性Rathke囊肿,主 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障碍及视功能障 碍。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
医 学 影像 学 杂 志 2 1 0 0年第 2 0卷 第 9期
—
J M 璺 n ! g :
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
鞍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关键词】鞍区;,,囊肿;,,运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摘要: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辨别诊断水平。
方式:搜集经手术病理与临床证明的鞍区囊性病变的CT和/或MRI资料72例,其中囊性垂体瘤12例,囊性颅咽管瘤25例,Rathke囊肿16例,蛛网膜囊肿4例,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4例,鞍旁表皮样囊肿4例,鞍旁皮样囊肿3例,垂体脓肿4例。
全数病例均行CT和/或MRI平扫,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58例行MRI增强检查。
72例中65例经手术病理证明,7例经临床证明。
结果:12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8例,微腺瘤4例。
6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内显现囊变区,2例瘤卒中囊变区内可见液平。
4例囊性垂体微腺瘤显示垂体饱满,内部显现异样信号/密度,伴有化验室检查异样。
25例囊性颅咽管瘤以囊性表现为主,发觉囊壁钙化及强化的垂体对辨别诊断成心义。
16例Rathke囊肿信号多样,但以形态饱满,呈短T一、长T2信号为较具特点性的改变。
4例蛛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网膜囊肿均表现为脑脊液信号,而后者囊壁显现持续或不持续薄壁环形强化,为其特点性表现。
3例皮样囊肿密度/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列对二者辨别诊断有帮忙。
4例垂体脓肿增强均显示环形强化,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术前诊断。
结论:鞍区不同性质的囊性病变具有必然的影像学特点,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可对其中多数病变做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关键词:鞍区;囊肿;运算机体层扫描;磁共振成像Imaging Diagnosis of Rathke’s Cleft Cyst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CT and MRI findings of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region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these diseases. Method: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in 72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and clinically proved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region were all patients, cystic pituitary adenoma was found in 12 cases,cystic craniopharyngioma in 25 cases,Rathke’s cleft cyst in 16 cases , arachnoid cyst in 4 cases, suprasellar cistern hernia and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cyst in 4 cases, parasellar epidermoid cyst in 4 cases , parasellar dermoid cysts in 3 cases, Abscess of pituitary in 4 cases. All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plain MRI and CT scan ,among which 58 cases were examined by MRI contrast enhanced scan,14 cases by CT contrasted enhanced scan cases were prov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7cases were proved by clinical data. Result:There were 12 cases cystic pituitary adenoma, in which macroadenoma 8 cases, microadenoma 4 cases. Mutiple cystic region could be found within the bodyof 6 cases pituitary macroadenoma with necrosis or cystogenesis. Fluid-level could be seen in 2 cases pituitary apoplexy. 4 cases cystic pituitary microadenoma showed abnormal signal intensity or density within well-stacked pituitary gland,accompanied with abnormality of laboratory main imaging manifestation of 25 cases cystic craniopharyngioma mainly showed cystic lesions , calcification of the capsule wall and the viewing of enhanced pituitary have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 16 cases Rathke’s cleft cyst showed diverse signal short T1,long T2 signal intensity and well-stacked shape have feature to Rathke’s cleft cyst relatively .All arachnoid cyst and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cyst demonstrated CSF signal intensity. Continuous or discontinuous thin ring-like enhancement could be seen in secondary pseudo-arachnoid sequence was helpful in diagnosis of 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 The relatively thick ring-like enhancement and clinical history were helpful in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bscess before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re were many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for differential category cystic lesions in sella is possible to make accuracy diagnosis in majority of these lesions through detailed imaging examinations.Key words: Sella region; Cystic lesion; CT; MRI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成病理特点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不同疾病其病理性质、生物学行为不同,采取的手术方式亦不同,因此术前诊断超级重要。
蝶鞍区囊性病变
蝶鞍区囊性病变
陈士华;夏佃喜;宋涛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4(044)003
【摘要】@@ 蝶鞍区囊性病变在病理解剖中常见到,但临床报道较少,多在经蝶手术时发现,因其与无功能性腺瘤及颅咽管瘤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征象很相似,故鉴别困难,术前易误诊.现将常见的蝶鞍区囊性病变简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陈士华;夏佃喜;宋涛
【作者单位】临朐县中医院,262603;临朐县人民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J], 沈小程;李丹丹;付泉水;陈洪;杨国庆;
2.鞍区囊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 [J], 沈小程;李丹丹;付泉水;陈洪;杨国庆
3.CT、MRI诊断鞍区囊性病变 [J], 刘长林;周辉;洪汛宁
4.鞍区囊性病变诊断及手术疗效分析 [J], 赵思任;李忠民
5.CT、MRI技术在鞍区囊性病变诊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J], 陈首名; 李光纪; 何志兵; 马方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鞍区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49
.临床一线中的实践好伙伴.
鞍区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朱惠娟
鞍区是蝶鞍及周嗣解剖区域的总称,蝶鞍为颅中窝正中 部、蝶骨体上部的马鞍状结构。垂体位于前床突和后床突之 间的垂体窝内,垂体柄穿过上方的鞍隔与下丘脑相连。垂体 窝两侧为海绵窦,其中有重要的颅神经及颈内动脉穿过,因 此无论是鞍内、鞍上或鞍旁的病变均可导致相应的临床表 现。鞍区病变由于病变部位深、病变性质复杂多样,其鉴别 诊断和治疗成为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的难点。 一、鞍区病变的病因 鞍区病变的性质复杂,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差异巨大, 有效地治疗取决于正确的病因学诊断。鞍区常见的病变包 括垂体腺瘤、垂体增生、各种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囊性病变、 炎性病变以及自身免疫相关的病变等。 1.垂体腺瘤:垂体腺瘤是特指腺垂体细胞来源的良性肿 瘤,为最常见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 发现人群垂体腺瘤患病率高达10%~25%,但是具有临床 治疗意义的垂体腺瘤很少¨。J。垂体腺瘤根据是否具有分泌 功能分为无功能垂体腺瘤和功能性垂体腺瘤.后者包括催乳 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 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根据垂体腺瘤的大小分为大腺瘤 (直径≥10 mm)和微腺瘤(直径<10 mm);而根据生长方式 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2.垂体增生:青春期的青少年和妊娠期女性常伴有不同 程度的生理性垂体增生。此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的患 者常出现垂体增生,易被误诊为垂体腺瘤。分泌异位生长激 素释放激素(GH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 的肿瘤是极罕见的导致垂体增生的病因。 3.鞍区良性肿瘤:包括颅咽管瘤、脑膜瘤、血管瘤以及较 为少见的垂体细胞瘤。颅咽管瘤是起源于Rathke囊遗迹的 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常为儿童青少年发生的 囊实性、实性或囊性鞍区占位性病变,病理学可分为釉状上 皮瘤和乳头状瘤。 4.鞍区恶性肿瘤:鞍区恶性肿瘤并不常见,包括原发于 鞍区的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转移至鞍区。原发于鞍区的恶 性肿瘤包括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垂体腺癌、脊索瘤、中枢神 经系统的淋巴瘤、胶质瘤、纤维肉瘤等。其中生殖细胞来源 肿瘤最为常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儿童青少年,根 据病理类型分为生殖细胞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胚胎癌、 畸胎瘤等,不同病理类型的生殖细胞瘤能够分泌B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13hCG)、甲胎蛋白(AFP)和胎盘碱性磷酸酶 (PALP)等标记物,不同病理类型的患者预后不同。肺癌、乳 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转移至鞍区表现为占位性病变。 5.鞍区囊性病变:鞍区囊性病变包括Rathke裂囊肿、颅 咽管瘤、蛛网膜囊肿‘5j、皮样囊肿等良性病变,亦可见于垂体 腺瘤坏死囊变或脓肿。Rathke裂囊肿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常 因囊肿较大,压迫、影响了正常的垂体或垂体柄功能就诊。 6.其他:自身免疫相关炎性病变或浸润性病变也可表现 为鞍区的病变。淋巴细胞垂体炎常发生在妊娠晚期和产后 女性,男性患者较为罕见。近年发现部分使用抗恶性肿瘤药 物抗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部分患者发生淋 巴细胞垂体炎[61。IgG。相关疾病(IgG。一RD)是一类新定义 的可引起多器官纤维化的全身性炎性疾病,它以弥漫性或局 灶性器官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血清IgG。水平升 高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垂体病变是其可能表现之一,表现 为垂体功能障碍及垂体弥漫性增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 组起源于组织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的多器官受累的疾病,以 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较为常见,其常见病变部位 在肺、肝脏、骨骼和甲状腺,也可累及垂体,儿童青少年及青 年患者多见,常累及垂体柄并可侵袭性生长甚至影响下丘脑 功能。而Erdheim—Chester病(ECD)是少见的非Langerhans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可以累及骨骼、肺及垂体柄。 另外,结节病、肉芽肿病变也可合并鞍区病变并导致相应的 临床表现。 二、鞍区病变的临床表现 1.垂体前叶功能障碍相关临床表现:鞍内病变最常影响 垂体前叶功能,分泌型垂体腺瘤无论大腺瘤还是微腺瘤均会 出现相应激素高分泌的临床表现,如催乳素腺瘤患者出现闭 经、泌乳和体重增加;生长激素腺瘤患者出现巨人症或肢端 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库欣综 合征。而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或其他鞍区病变常常还表现出 垂体前叶功能低减的临床表现,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垂体一靶 腺轴的功能。对于大腺瘤的患者还可能因肿瘤突然出血出 现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如剧烈头疼、视功能障碍等。鞍上 病变由于累及垂体柄甚至下丘脑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垂体 前叶功能低减的临床表现。 2.中枢性尿崩症:病变累及垂体柄和下丘脑的患者常会 出现多尿、烦渴、多饮的中枢性尿崩症临床表现。如果下丘 脑的El渴中枢受累患者可出现渴感缺失;若不能及时补充水
Rathke(拉克氏)囊肿
Rathke囊肿与颅咽管瘤的鉴别 Rathke囊肿与颅咽管瘤的鉴别
颅咽管瘤内分泌症状常比Rathke囊肿患者 颅咽管瘤内分泌症状常比Rathke囊肿患者 严重; Rathke囊肿一般较小,平均直径低于 Rathke囊肿一般较小,平均直径低于 10mm,而颅咽管瘤直径一般都>10mm; 10mm,而颅咽管瘤直径一般都>10mm; Rathke囊肿虽然可有向鞍上的蔓延,但主 Rathke囊肿虽然可有向鞍上的蔓延,但主 体在鞍内,而颅咽管瘤的主体在鞍上,常 向更上方扩展,累及第三脑室等; 在CT上颅咽管瘤钙化常见,而Rathke囊肿 CT上颅咽管瘤钙化常见,而Rathke囊肿 则少见。
CT诊断:鞍区囊性占位,考虑 CT诊断:鞍区囊性占位,考虑 Rathke囊肿。 Rathke囊肿。
左眼视物遮挡感2 左眼视物遮挡感2月入院。 眼科检查:左眼颞下侧弧形视野缺损,右眼生理盲点扩大;右眼视力 眼科检查:左眼颞下侧弧形视野缺损,右眼生理盲点扩大;右眼视力 0.4,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0.1,不能矫正。 0.4,矫正视力1.0;左眼视力0.1,不能矫正。 实验室检查:促垂体泌乳素、4PM皮质醇、12MN皮质醇、高敏促甲 实验室检查:促垂体泌乳素、4PM皮质醇、12MN皮质醇、高敏促甲 状腺激素升高。 状腺激素升高。
Rathke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年龄多在 Rathke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年龄多在 20-50岁之间,男女比例各种文献报道不 20-5障碍 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垂体功能障碍 及视功能障碍。头痛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头 及视功能障碍。头痛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头 痛,垂体功能障碍。在男性患者表现为垂 体功能低下,疲劳,性欲减退,妇女表现 为月经不规则,溢乳及疲劳和精神状态改 变。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 视野改变, 变。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视野改变,视 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 野改变多数为双颞侧偏盲, 野改变多数为双颞侧偏盲,其原因为囊肿 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 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Rathke囊肿5例
12 影像 学检 查 行 M I 增 强 扫描 . R及 5例 ,T检查 l 。均 为 鞍 内或 向鞍 上 C 例
发 展 的 圆形 、 圆形 囊 肿 , 中 直 径 l 类 其 ~ 3c , 3Sl 例 。l 行 C I4例 / i l n > l 例 T平 扫 为 鞍 内低 密度 影像 , 明 显增强 , 底 及 无 鞍 前 后 床突 骨 质 无 破 环 。M I 现 : 内 R 表 鞍 4例 , 内并 向前 挤 压 视交 叉 1 。5例 鞍 例
手 术顺 利 , 脑 脊 液 鼻 漏 及 感 染 发 无 生 .病 检 5例 苏 一伊 氏 染 色 为 较 多 无 结 构 的 黏液 样 内 容物 . 衬 柱 状 纤 维 上 内 皮 的 囊壁 、 泌 物 及 纤 维 血 管 。2例 报 分 告 合 并周 同 炎 的 改 变 。 术 后 4例 出 现 过 性尿 崩 , 予 垂 体 后 叶 素 均 好 转 。 给 1 视 力较前 有所 恢 复, 例 l例 术 后 7 d 激素水平较 术 前好 转 , 痛 4例 均 好 头 转 。 随访 1 年囊 肿 未 见 再 次 复发 。
3 4 6 空 泡蝶鞍 综合 征 .. 行 脑 池 造 影
C T扫 描 , 发 现 造 影 剂 进 入 蛛 网 膜 下 可 腔 , 中 可见 鞍 内空腔 。 术 3 4 7 鞍 部 上 皮 样 囊肿 为非 炎性 胆 .. 脂瘤 鞍 不 大 亦 无 钙 化 ,T 显 示 低 ,蝶 C 密度 病 灶 , 变 特 征 为 珍 珠 样 瘤 壁 . 病 牙 膏样 内容 。内 分泌 测 定 多为 正 常 。
T W 为低 信 号 ,2 为 高 或 混 杂 信 号 。 l Tw 注 射造 影 剂 后 薄 壁 强 化 3例 , 无 明 1例 显强化, 1例 有 所 强 化 , 较 垂 体 组 织 但 弱 。术 前 内分 泌 检 查 . 下 降 5例 ,S r 1 TH 下 降 2例 .R P L轻 度 升 高 1 , 降 2 例 T下 例 , 降 1例 。术 前 疑 诊 垂 体 卒 中 2 P下 例 、 体 脓 肿 1例 ,“ 垂 中枢 性 尿 崩 ” 转诊 1 , 内 ^位待 查 l 。 例 鞍 例 13 手 术 方 法 本 组 均 经 单 鼻 孔 蝶窦 . 入 路切 除 。 术 中 见鞍 底 骨 质 正 常 , 硬膜 饱 满 。病 变 4例 位 于 鞍 内 , l例 突 破 蝶 鞍 向上 压 迫 视 交 叉 。术 中 均 先 作 囊 肿 穿刺 , 2例 抽 出 黄 白 色 液 体 。 余 因 内 其 容物 黏 稠 而 未抽 出 。切 开 囊 壁 后 , 白 有 色 、 红色 胶 冻 样组 织 溢 出 。彻 底 清 除 灰 囊 内容 物 , 除部 分囊 壁 , 复 冲洗。 切 反 术后 常 规 NC 监 护 , 正 水 一盐 失 IU 纠 衡 , 素替 代 治 疗 。 激
鞍区囊性病变的MRI鉴别诊断
现为所有序列灰质样 的等 T 等 1 l 1 2信号 , 有对 比增强 。 囊变垂
体 瘤 因 液 体 成 分 不 一 , 出 现 两种 信号 形 成 的界 面 , 现 为囊 常 表
内液一液平 ,亚急性出血在 Tl 上为高信号 , 内壁不 光整欠 囊 规则 , 增强后扫描 , 壁有强化。垂体微腺瘤一般病变 呈长 T 囊 I 长r I ’ 2信号改变 , 局部局限性膨隆 , 垂体柄移位 , 强早期相对 增
洪
楠
北 京人 民 医院放射 科
【 要】 目的: 摘 探讨鞍 区囊性病 变的 MR 表现 , I 以提高对
此 类病 变 的鉴 别 诊 断水 平 。 法 :3例 经 病 理 证 实 的 囊 性 病 变 方 l 包括 垂 体 大 腺 瘤 囊 变 1例 、 体 大 腺 瘤 囊 变 伴 出血 3例 、 垂 垂体 微 腺 瘤囊 变伴 出血 2例 、 体 微 腺 瘤 囊 变 2例 、 咽 管 瘤 3例 、 垂 颅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以鞍区病变术后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为标题,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阐述。
一、护理诊断1.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的呼吸功能受限。
2.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3.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感染风险。
4. 术后鞍区病变患者存在疼痛和不适感。
二、护理措施1. 呼吸功能受限的护理措施:a.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活动,促进肺部通气和防止肺部感染。
c. 协助患者进行肺部康复训练,如气管插管拔除后的呼吸功能锻炼。
2. 神经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a. 监测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如视力、听力、肢体活动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b.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c.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神经症状对患者的影响。
3. 感染风险的护理措施:a.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干燥。
b. 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和感染部位情况,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c. 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控制感染的发展。
4. 疼痛和不适感的护理措施:a.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保证患者的舒适。
b. 提供合适的体位和床垫,减轻鞍区病变的压力和摩擦。
c.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总结:对于术后鞍区病变患者的护理,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护理诊断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支持。
鞍区Rathke囊肿诊断与治疗
co e o u g r h o g rn s h n ia rta s rna p o c r n urs r ey t r u hta s p e od lo r n c a ila pra h.Re ut :I 0 o s ls nf U w— u o f e r 8 a e r ee s dfo hedahe n p f ro ey a , c s swe erla e r m a c sa d i
1 p te s wh r ig os d a Csi ta— o e a i ey o a h l g c ly we e r t o p c i ey a a y e . Al t e p te t r r a e t — 2 a int o We e d a n e s RC n r p r tv l fp t o o i al r e r s e tv l n l z d l h a in s we e te t d wi mi h
r e t i a if c o y o t o s i o gan s tsa t r u c me . v
[ ywod]Rah c lf css ig oi;S ria tet n Ke rs tk sc t yt;Da n s e s ugcl ramet
鞍区 Rah e t k 囊肿 是鞍 区占位 中少见疾 病 , 病率 占鞍 区疾 病约 前 疑诊 垂 体 卒 中 2例 、 体 脓 肿 1例 , 中 枢 性 尿 崩 ” 诊 3例 , 内 占 发 垂 “ 转 鞍 7 ~ 8 [ , 鞍 内型 颅 咽 管瘤 。 分 泌 型 垂 体 腺 瘤 , 区 蛛 网 膜 囊 肿 位 待查 3例 。 与 ] 无 鞍
论
著
CeA e健m a hsnog康n l ie中 妇no Ht n 外 i e dr e h F儿 W
鞍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
• MRI上表皮样囊肿的信号特征在T1、T2上与脑脊 液信号大致相同,但rI'2信号常为层状改变,DWI 上呈高信号,无强化且具有不定型境界不清楚的 特点。根据肿瘤内蛋白含量的不同,其Tl信号表 现多样;T2信号一般呈等或高于脑脊液信号,抑 脂序列信号无变化;DWI上因囊内蛋白成分使水 的弥散受限从而表现为高信号。其下方常可看到 被弧形压扁的垂体,增强时垂体明显强化可与其 鉴别。
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徐吉光
• 鞍区囊性病变是以囊变为病理特征的多种 疾病 • 的总称,常见病包括:垂体腺瘤囊变、囊 性颅咽管瘤、Rathke’S • 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蛛网膜囊 肿及垂体脓肿等。鞍区 • 病变大多为良性肿瘤,其中垂体腺瘤是鞍 区最常见的肿瘤。
一:垂体腺瘤囊变
• 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鞍内肿瘤,单纯囊性垂体 瘤较少见,常见囊性垂体瘤一般为实性瘤体内 出现囊变、坏死。垂体腺瘤发生囊变占5—18 % ,大腺瘤向上生长凸入鞍上池,向下压迫 或侵犯鞍底,向两侧侵犯海绵窦,腺瘤体积较 大,更易造成鞍隔附近血管的压迫而致肿瘤缺 血而导致囊变,囊变的垂体腺瘤常反复出血, 囊内出现液平。20—25% 出现视力受损或其 他脑神经麻痹,垂体瘤出血(卒中)临床表现为 突发头痛、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和激素功能失 调。
• MRI表现: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呈 短Tl长T2信号改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在 T2有时可见到毛发团状改变。抑脂像可见 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部分囊壁可见强化。皮样囊肿破裂后,病 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 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可见脂液界 面及化学位移伪影。
鞍区神经节细胞瘤 (极为罕见)
a. 术前MRI增强示鞍区占位病变;b. 病例检查:镜下见大小、 形状不一的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极性紊乱(HE×100); c. NF阳性(免疫组化×200);d. 术后3个月复查MRI:垂 体柄,视交叉明显可见,未见肿瘤残余及复发。
鞍区囊性病变CT及MRI诊断
证 实。结果
1 例 囊性垂体瘤 .其 中垂体大腺瘤 7 .微腺 瘤 3 。2 0 例 例 0例囊性颅咽管瘤 以囊性表现 为主 ,发现囊壁钙化及
强化的垂体对鉴 别诊 断有意义。6例 Ra k t e囊肿信 号 多样 ,但 以形 态饱满 ,呈短 丁1 h 、长 T 2信号为较具特征性的改 变 8
例蛛 网膜囊肿和鞍上池下疝继发假性蛛 网膜囊肿均表现 为脑脊液信号 。3例皮样囊肿密度/ 信号较表皮样囊肿复杂.压脂序
w t a h l gi a l n C i i a l r v d c s i l s o s n s l a r g o e e o l c e . m n l a i n s i h p t o o c l y a d l n c l y p o e y t c e i n i e l e i n w r c l e t d A o g a l p t e t 。
鞍区囊性病变 C 及 M 诊断 T R l
熊 涛 ( 川 省遂 宁 市人 民 医 院 CT 室 四 6 90 2 00)
【 摘
要] 目的
探讨鞍 区囊性病 变的 C T和 MRI 表现 ,提 高对该类疾病的诊 断和鉴 别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与
临床证 实的鞍 区囊性病 变的 C T和/ MRI 或 资料 6 0例 ,囊性颅咽管瘤 2 例 ,其 中囊性垂体瘤 1 0 0例 ,la k 囊肿 6 .蛛  ̄t e h 例
c s i iu t r d nm w s f ud n 0 c s s c s i r n 0 hr n im n 2 a e .R t k y t c p t i ay a e o a a o n i 1 a e . y t c c a i p a y g 0 a i 0 c s s a h e’ S c e t y t l f c s
鞍区病变PPT课件
手术方法包括显微手术、内窥 镜手术、放射外科手术等,具 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和效 果。
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及 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 后遗症。
其他治疗方式
01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可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温热疗法等,可以缓解 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 复。
患者自我管理
病情监测
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CT检查
总结词
快速、无创、易操作
详细描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是鞍区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快速、无创、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提 供鞍区的横断面图像,有助于发现鞍区的占位性病变和骨质异常。CT检查对于颅骨病变和鞍区骨折的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
X线检查
总结词
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详细描述
X线检查是鞍区病变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特点,能够提供鞍区 的骨骼影像,有助于发现颅骨病变和骨折。但由于分辨率较低,X线检查对于鞍区软组织的显示效果 不佳。
超声检查
总结词
实时动态、无创无辐射
VS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可用于鞍区病变的检查。它能够 提供实时动态的影像,有助于观察病变的 血流情况、形态特征和毗邻关系。超声检 查对于鞍区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但受限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病变的 性质。
脑内囊性病变大汇总-一文带你了解脑内17种囊性病变
脑内囊性病变大汇总-一文带你了解脑内17种囊性病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常可以遇到多种多样不同的脑内囊性病变。
对于不同类型的脑内囊性占位,小编为大家整理脑内17种囊性病变,一网打尽脑内囊性病变。
颅内囊性病变分类病因/机制囊性病变生长发育变异/退变脉络丛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膜裂囊肿、神经胶质囊肿、松果体囊肿、血管周围间隙扩张先天/外伤/血管/感染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Rathke囊肿、胶样囊肿、穿通囊肿、脓肿、寄生虫囊肿肿瘤相关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血管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转移瘤01蛛网膜囊肿最常见的颅内囊肿。
•良性先天病变,囊壁为单层蛛网膜细胞。
•脑外。
•多为幕上(中颅窝>60%)、偏侧。
•脑脊液密度。
•单房、光滑,可压迫颅骨变薄•增强无强化。
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形态密度、DWI+)•穿通囊肿(联通脑室)•慢性硬膜下积液(形态、SWI+)02表皮样囊肿•良性先天性病变,囊壁为鳞状上皮细胞。
•内含角质及胆固醇。
•脑外,中线旁。
•多位于幕下(桥小脑角池约占50%)。
•填充脑池,包绕血管神经。
•团块或扁平状,钻缝样生长。
•近似脑脊液密度,略不均匀。
•增强无强化或边缘轻度强化。
鉴别诊断:•蛛网膜囊肿(形态密度,DWI-)•皮样囊肿(幕上近中线,脂肪密度)03皮样囊肿•良性先天性病变。
•含角质、胆固醇、毛发、脂肪(油脂)。
•脑外,幕上近中线。
•青少年少见。
•可破裂,脂滴外溢致脑膜炎。
•含脂肪密度,可伴钙化灶。
•增强扫描无强化。
鉴别诊断:•表皮样囊肿(无脂肪密度)•脂肪瘤(密度均匀)•颅咽管瘤(多房囊性,强化)04脉络丛囊肿•良性先天性或后天性。
•脑室内,侧脑室三角区。
•通常无症状,偶可致脑积水。
•幕上多见,典型位于额叶脑实质。
•囊内含蛋白成分。
•略高于脑脊液密度,常伴钙化。
•可见血管强化。
•约3/4病例DWI高信号。
鉴别诊断:•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儿童,显著强化) 05胶样囊肿•起源于内胚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像学表现
• 鞍区病灶为囊样,TI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 化。垂体柄增粗。
鉴别诊断
• 鞍区蛛网膜囊肿的MR信号示囊液与脑脊液的信号基本一致壁薄无强 化。 • Rathke囊肿起源于鞍内,常向上延伸。信号较均匀.一般不强化,随诊 病灶变化不大
• 增强: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强化。
•MRI
• 平扫: T1WI绝大部分呈均一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 醇或出血而成高信号。 • T2WI明显、均一的高信号,高于脑脊液信号。 • 肿瘤包膜于T1WI呈中等信号,T2WI高信号。 • DWI病灶呈高信号。 • 增强:无明显强化。
表皮样囊肿
临床症状
• 内分泌症状:垂体功能低下,生长发育障碍、侏儒。尿崩症、肥胖、 嗜睡和精神障碍等
• 视觉症状:视力障碍、颞侧偏盲。 • 颅内压增高症状: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阻塞室间孔。
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病变发生在鞍上和(或)鞍内。有两种类型:囊肿型 (8090%)、实质型(约10%) • 囊壁或实质型肿块钙化占80%-90%,呈斑片状、点状或弧线状、 蛋壳状钙化。 • 肿瘤突入第三脑室,可引起左右侧脑室扩大。 • 增强:环形或团块状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
• 先天性: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继发性:多因外伤、炎症等引起的蛛网膜广泛黏连,在蛛网膜下腔 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好发与小颅凹,也可见与枕大池、四叠体 周围脑池和鞍上池等。
临床表现
• 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 占原发型颅内肿瘤3%-7%
• 好发于鞍上池、鞍区和第三脑室,占鞍上肿瘤的50% • 好发于20岁以下人群,60岁以上第二发病高峰。
• 多数为囊性,少数为实性
• 鞍上多囊性,鞍内多实性 • 囊肿成分复杂,囊壁钙化多见 • 囊性瘤内富含胆固醇结晶和液体,呈暗棕色或柴油状,并有角质斑 块和钙化。
临床症状
• 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达数十年。
• 症状体征与肿瘤部位有关 • 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力减退。
影像学表现 •CT
• 平扫: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CT值0-15HU,边缘清楚。 • 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膜下腔蔓延,“见缝就钻” • 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球形,混杂密度。 • 肿瘤可有钙化,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平片:多无阳性表现 蝶鞍扩大,骨质吸收 鞍区有蛋壳状钙化 血管造影 囊状袋状动脉瘤显影,密度均 内可见血栓 可见造影剂外溢(破裂出血) 血管位移(血肿,或大动脉瘤压迫) 偷漏征象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骨质侵蚀 斑点,线状,点状钙化 平扫多呈等,或稍高密度 边缘光滑锐利,可有脑内及SAH,无出血时,灶周无水肿,有出 血时,可有血肿CT表现 有血栓时,密度可欠均
颅咽管瘤
1.CT表现: ①病变发生在鞍上和(或)鞍内。有两种类型即囊肿型 (占80%-90%)和实质型(占10%左右)。 ②囊壁或实质性肿块钙化占80%-90%,呈斑片状、点状 或弧线状、蛋壳化。 ③囊壁或实质性肿块呈环形或团块状强化,囊性区不强化。 ④肿瘤突入第三脑上,可引起左右侧脑室扩大。 2.MR表现: ①鞍上池圆形或椭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肿块。 ②病变以囊性或囊实相间为主,少数可为实性。 ③T1加权呈低或混杂信号,T2加权以高信号为主,内有 低信号区。 ④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造成双侧侧脑室积水。 ⑤增强检查,瘤体的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的增强,囊 性部分呈蛋壳样增强。
CALENDAR 鞍区囊性病变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黄文起 朱海安
20 14
鞍区解剖
3-III,4-IV,5-V,6-VI 16-V2
鞍区常见囊性病变
• 空蝶鞍 • 蛛网膜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Rathke 囊肿(垂体囊肿) • 颅咽管瘤 • 垂体脓肿
空蝶鞍
鞍隔缺损 鞍内被CSF充填,CT呈脑脊液密度 MR:在各序列中均呈CSF信号 DDX,囊肿,扩大的三脑室
•MRI表现
• 平扫:鞍上池内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少数为不规则肿块。 • 囊性或囊实性相间为主,少数为实性。 • T1WI低或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内含低信号区。 • 压迫视交叉和第三脑室,造成侧脑室积水。
• 增强:实性部分呈均一或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呈蛋壳样增强。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
MRI
35岁女性患者,头晕不适、视物模糊3月余。平 扫图像
增强图像 Rathke囊肿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 也称胆脂瘤或珍珠瘤,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 • 好发于青壮年,以桥小脑角区最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 颅中窝嵴脑室系统。 • 病理:囊壁薄,有一层表皮组织组成。囊内由上皮碎屑、角蛋白 和胆固醇组成。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病因:血流动力学激发退变性血管损伤 动脉硬化 血管囊样病变(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高血流状态 外伤 感染 吸毒 肿瘤(原发与继发)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发病率 1-5%(血管造影) 部位 90% Willis环,大脑分叉 年龄 40~60岁 症状 无,或SAH,颅神经损害,头痛,癫痫,TIA, 梗塞
• 临床表现 头痛,垂体功能障碍及视功能障碍。
• 头痛大部分表现为慢性头痛。 • 垂体功能障碍 在男性患者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疲劳,性欲减退, 妇女表现为月经不规则,溢乳及疲劳和精神状态改变。
• 视功能障碍包括视力,视野改变,视野改变多数为双颞侧偏盲,其 原因为囊肿直接压迫视神经所致。
影像学表现
• 拉克氏(Rathke)囊肿是发生于鞍区Rathke囊袋残余组织的一种先天 性疾病,囊壁由单层或假复层上皮构成。 • 绝大多数位于鞍内,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达岸上,少数可发生于鞍 旁。
• Rathke囊肿可见于任何年龄段,年龄多在2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 性,比例各种文献报道不一。 • 临床表现:大多数囊肿很小,并不引起症状。少数囊肿逐渐扩大, 压迫鞍内或鞍上结构,引起临床症状,此时成为症状性Rathke囊肿。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CT 增强:无血栓时,全均匀一致强化,与颈动脉强化曲线一致 有血栓时,可见强化部分与颈动脉强化一致,周边有不强化的血 栓 可见密度相反征象 CTA可显示供血动脉及动脉瘤
血管性病变 鞍内动脉瘤 MR 血栓性动脉瘤 呈混合信号,低信号周边有偏心多层血栓 亚急性血栓T1、T2呈高信号,有时隐性血栓呈等信号,不易区别 颅内占位 MRA 可显示3~4mm小动脉瘤(PC、TOF) 大的A瘤,由于湍流,MRA可阴性
• 表皮样囊肿多呈甸行生长,位于鞍上,沿临近蛛网膜下腔塑行发展, 多无增强。 • 颅咽管瘤主体在鞍上.并向更上方扩展.常同时显示几种信号.囊周壁 强化,对比不明显: • 垂体脓肿临床可有发热史.病灶常累及垂体全部,正常垂体影消失;
鞍上的脑膜瘤
•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突及部分蝶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病 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多见。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长较为缓 慢,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的组织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引 起相应的症状。
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 正常的垂体可见,受 压;颈内动脉受推移。
2014-4-8
脑膜瘤影像剖析
诊断依据:
• 1、鞍上软组织信号占位。 2、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正常的垂体可见,受压;颈内 动脉受推移而非包绕;鞍背无扩大而蝶窦气化好。 • 3、矢状位肿瘤前缘贴在颅底脑膜往前面生长,象一只下 破胆的老鼠俯在鞍上,叫“蹲鼠”征。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 化也没有脑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14-4-8 脑膜瘤影像剖析
血管性病变
• 血管性病变 • 颈内动脉接吻 • 多见于老龄人,高血压患者 • 颈内动脉纡曲,扩张,两侧颈内动脉接近靠拢
• 其影像学特点在CT和MR上表现出多样性。
• 在CT上典型的囊肿表现为鞍内鞍上低密度灶,囊液成分不同也可表 现等或高密度。基本无钙化,即使出现也仅为囊壁的曲线样钙化。 • 典型的囊肿为鞍内或鞍上低密度灶,无强化。冠状面可见到正常的垂 体组织。
• 在MR上囊肿的信号多种多样。一般认为典型的Rathke囊肿常表现两 种。(1)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囊液成分类似脑脊液。(2)T1 高信号,T2变化不一。与囊液的蛋白含量等多种成分有关。
血管母细胞瘤
MRI表现 1、大囊小结型:最常见,约占70%-80%,一般直径较大, 囊性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成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 为高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壁结节在T1、T2均为等信 号。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而壁结节显著强化。 2、实质型: 10%-20%,直径较小,T1WI呈等信号, T2WI为稍高信号,血供丰富,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灶 中心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影。 3、单纯囊性:少于10%,直径可较大,T1WI呈稍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信号高于脑脊液,无壁结节,其他与大 囊小结节型相似。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共同特点是良性肿瘤的特征: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 信号均匀,病灶大时有占位效应,但瘤周水肿轻。
鞍上脑膜瘤CT主要表现
• (1)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影,脑组织受压移 失;可合并有脑水肿; • (2)明显的对比增强; • (3)骨质改变不明显; • (4)有时有星状、颗粒状或均匀一致的钙化; 位,脑池变窄甚至消
女性,51岁,头痛20年,加重伴头晕,视力下降半 个月。查:双眼粗测视力下降,以右侧为著,双颞 侧偏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