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模组化项目式OBE课程-黑龙江职业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模组化、项目式”“OBE”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报告

成果报告

黑龙江职业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模组化、项目式”

“OBE”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成果报告

一、成果背景

在黑龙江省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黑龙江省“一核四带一环一外”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服务我省“五大规划”、“十大产业”发展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势在必行。

高职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主要包括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主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对该专业群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要满足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养人才的需要,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第二,传统的教育理念、随意的专业群课程设臵、单一的教学模式、落后的课堂形态等无疑给教育质量的提升带来严峻的挑战;第三,国家骨干院校验收结束以后,学校启动了“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确立了“一转、两建、三改”重点工作思路,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如何取得良好效果面临重大决策。

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推行“成果导向+行动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校级-分院级-专业三级人才培养目标,确立学生应具备的“沟通合作(协作力)、学习创新(学习力)、专业技能(专业力)、问题解决(执行力)、责任关怀(责任力)、职业素养(发展力)”六大核心能力,建立了校级-分院级-专业三级核心能力指标。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作率先承担了改革试点任务,以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为着力点,建立了“职群化、模组化、通识化、学程化”的四化课程结构,为实现OBE课程开发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成果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成果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1.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内课程间交叉重复性大,课程体系调整随意性突出,与职业能力培养吻合度不够的问题。

2.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定位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过程缺乏系统设计与系统联动,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问题。

3.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产教融合项目对接不紧密的问题。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 以核心能力权重为坐标,建立了“矩阵创建、课程检核、权重分析、调整建议、调整准备、调整实施”六步课程调整机制,调整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

第一,按着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要求,建立了每门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核心能力指标的联系,采用关联矩阵法,以学分为主要评价对象,以核心能力指标为评价指标,以每门课程教学目标对应核心能力指标的权重为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学生核心能力关联矩阵。

第二,建立专业现有课程与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对应关系,依

托学生核心能力关联矩阵,纵向检查课程教学目标与三级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的一致性、教学活动单元教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与单元活动单元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横向检查课程间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相关性、相关专业间课程的相似性、跨专业类别课程间的相关性,针对纵向的一致性问题及横向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微调,为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分配能力指标权重,将获得的能力指标权重填写到学生核心能力关联矩阵表中。

第三,利用加权平均法,对填制的学生核心能力关联矩阵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标准单项能力指标与实际能力指标的差异,针对范围内、远高于、标准误差、远低于标准误差四种情况,确定不需要调整、存在交叉重叠、需要改进及需要增加内容几种现象。

第四,根据分析权重的结果,专业课程委员会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存在重叠、需要改进及需要增加内容逐一提出修改建议,解决现有三级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差异问题及课程间交叉重叠、需要改进及需要增加内容的问题。

第五,按照“思想准备-方案论证-条件论证-制订策略”的流程,教师从“变”和“转”两个方面、管理人员人“破”的方面做好准备;撰写课程调整方案,呈现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与现行课程的差异;论证现有课程体系是否符合成果导向教学的顶峰成果需求,论证现有教学硬件是否具备成果导向教学的环境需求,论证现有教学管理状态是否满足成果导向教学的管理需求,论证现有师资队伍水平是否具备成果导向教学的队伍需求,论证现有学校生活环境是否具有成果导向教

学的学生中心的需求;提出课程调整方案,提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第六,按着微调、重整的原则,对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微调,对接课程目标与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对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删除部分重叠的内容,删除完全重叠性的课程,完成交叉重叠总分的调整;开发新课程来补强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

对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再次甚至多次调整,最终,形成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有效地解决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目标对应人才培养目标不够、课程之间还有交叉重复的现象。

图1 成果导向课程调整机制的“六步”

2. 以“模组化”为设计路线,构建“统整共用、核心支撑、拓

展共享”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模组化”为设计路线,设计相关专门课程组成一组或多组课程模组,再结合不同的模组形成学程,为学生个体发展提供多元学习和清晰明确的路径。横向统整群内各专业,构建“专业统整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统整课程由通识课程和专业统整课程组成,通识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程、通识应用课程、通识跨域模组,其中,通识基础课程是学校统一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通识应用课程是结合专业需要设臵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跨域模组是以模组为单位的素质通识选修课程,学生选修至少3门跨域课程;专业统整课程是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学生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臵的“平台”课程,共设臵6-7门。统整课程培养学生共同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专业核心课程是针对专业群中的五个专业,根据岗位特点,设臵8-10门课程,支撑学生专业特色岗位能力培养;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拓展通用能力,根据需要设臵为专业选修模组、专业跨域模组、专业应用模组三类,每个专业选修模组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专业跨域模组以创新创业为主拓宽学生职业能力范围,专业应用模组以顶岗实习为主促进学生学习成果达成,群内各专业学生可以共享拓展课程。

解决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人才定位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脱节,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培养过程缺乏系统设计与系统联动,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