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成功之处】有教育机智。

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

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

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六年级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

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不足之处】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

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

尤其当下课铃响起,而学生课本剧的表演正浓,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也正听得如痴如醉时,我却因为是公开课而打断学生的表演。

后来虽然又让学生继续表演,但已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没有很好贯彻“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观念。

2、课堂评价不到位。

如有学生提出“女娲到哪去了?”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对以神话形式解答的学生,我没能给予肯定,只对一位回答“女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学生极其赞赏。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相关推荐《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简短,欢迎阅读与收藏。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1本文是一篇神话,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做到了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学习本文,学生明白了课文丰富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内容。

从而理解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

在授课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相关的文句中。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2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1、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入。

特别是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深入挖掘。

2、教学细节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如“想象”的规范写法、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查一查”的理解等。

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还及待提高。

因为这也制约了我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克服不足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能在不断聆听专家的斧正中提升自己!《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312月8日,我完成了“合格课”的教学。

这次活动,从准备到完成过程都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整个过程比较忙碌、辛苦,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如课件的制作及运用,网络资源的搜集和筛选等环节都让我得到很大提高。

经过这次锻炼,我对以后的多媒体教学更有信心了,相信下次再上这样的公开课,我一定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

从教学过程来看,总体而言进行顺利。

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不错、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大家一致认为本课的导入很有新意,通过一首关于神话的优美歌曲引出本课——《女娲造人》,这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并且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

女娲造人课堂反思(精选3篇)

女娲造人课堂反思(精选3篇)

女娲造人课堂反思(精选3篇)女娲造人课堂反思篇11.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

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

课文中说她“感到非常孤独。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并非一个神。

2.人来到这个世间是文章重点描写的内容。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地就具有了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女娲不知疲倦地造人,为了加快速度,她就藤条一挥;为了解决人类延续的问题,女娲“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作者娓娓道来,如同一条不断流淌的小溪,一路唱着欢歌不断前进,使人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悦。

3.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

《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作者又进一步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做了丰富的想像。

想像是大胆的,也是真实而合情合理的。

女娲造人课堂反思篇2女娲是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的处理上,作者又赋予了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想像内容既显“神威”,又合人情事理。

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像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

“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2)能够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3)能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读写“女娲、造人、神话”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女娲造人》的故事;(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理解神话传说的象征意义;(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2)理解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分析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2)运用汉语拼音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神话传说,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和差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女娲造人》的故事内容,了解相关背景知识;2. 学生准备:预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解神话传说的基本概念;3. 教学资源: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神话传说的兴趣;(3)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女娲造人》的故事,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

《女娲造人》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2)能够分析并概括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文化、历史角度分析神话故事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意义;2. 女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1. 如何从文化、历史角度分析神话故事的价值;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话故事的基本情节,阐述其文化内涵;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女娲造人的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3. 案例分析法:分析女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展示其他相关神话故事;4. 小组合作法:分组探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思考女娲造人的意义;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神话意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探讨女娲造人对后世的影响;5. 案例分析:分析女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展示其他相关神话故事;6. 小组合作:分组探讨,让学生从文化、历史角度分析神话故事的价值;7.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反思:1. 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及意义掌握情况;2. 学生对女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互动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收获;4.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及改进措施;5.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范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1本文是一篇神话,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做到了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学习本文,学生明白了课文丰富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详细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内容。

从而理解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

在授课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相关的文句中。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2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很多缺乏之处,如:1、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化。

特别是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展深化挖掘。

2、教学细节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如“想象”的标准写法、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查一查”的理解等。

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普通话程度还及待进步。

因为这也制约了我在课堂上进展有效的朗读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克制缺乏的过程中进步自己,能在不断聆听专家的斧正中提升自己!《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312月8日,我完成了“合格课”的教学。

这次活动,从准备到完成过程都使我受益匪浅。

虽然整个过程比拟繁忙、辛苦,但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比方课件的制作及运用,网络资的搜集和挑选等环节都让我得到很大进步。

经过这次锻炼,我对以后的多媒体教学更有信心了,相信下次再上这样的公开课,我一定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

从教学过程来看,总体而言进展顺利。

课堂构造合理、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效果不错、得到老师们的肯定。

大家一致认为本课的导入很有新意,通过一首关于神话的优美歌曲引出本课——《女娲造人》,这使学生们耳目一新,并且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

这也是本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

让学生复述故事和评价复述的环节也处理得不错。

尤其是复述的环节,学生表现非常出色,可见作了充分的准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与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与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童话、神话与寓言一般称作想像与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不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与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她们的发散性与创造性思维、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讲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与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因此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与联想、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考虑,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确实特别希望学生能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感受比较流畅。

然而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受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特别好的体会、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她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精选5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精选5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精选5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精选5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本文是一篇神话,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点,做到了对照课文故事情节,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学习本文,学生明白了课文丰富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详细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等内容。

从而理解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

在授课中,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独特的认识、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相关的文句中。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2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很多缺乏之处,如:1、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化。

特别是在第四个教学环节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展深化挖掘。

2、教学细节的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如“想象”的标准写法、第二个教学环节的“查一查”的理解等。

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的普通话程度还及待进步。

因为这也制约了我在课堂上进展有效的朗读指导。

课堂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克制缺乏的过程中进步自己,能在不断聆听专家的斧正中提升自己!《女娲造人》教学反思3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下面我就这节课各环节的得与失进展一下分析^p 。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努力地方向。

课堂上用一组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课堂气氛。

其次,通过比拟阅读〔课文内容和课后一那么写《女娲造人》的简短文章《风俗通》〕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

让学生把自己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

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才能,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尤其对女娲造人的动机做了大胆的想象,闪现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火花,如“人间混乱,女娲造人是为了管理这个世界”;“和盘古比赛,盘古造出了各种兽,女娲造出了人”;“女娲无意间造出了人”……学生思维活泼,想象力得到了训练。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5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5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5篇《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我设计了一个拓展训练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从《夸父追日》中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把自己扩写好的故事与大家分享,这一点我很欣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口头语较多、肢体动作不自然。

最重要的是对于大胆合理的想象把握、运用的不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而我又没能及时正确的进行指导,不免存有遗憾。

不足之处:1、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在处理环节板块之间的衔接上做的不到位。

2、读的不够,因为文章长度的原因,只能利用早自习时让学生提前阅读,课上没有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朗读。

3、课堂评价不到位。

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2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读来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生学习本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女娲补天》,然后叫学生讲述影片中女娲造人部分的故事情节,并与课文有关内容进行对比,这一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

我让学生将课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学生阅读后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通过析读这些相关语段,学生明确了作者是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的。

同时学生还感知到女娲不仅是一个神,她无所不能;女娲还是一个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娲更是一个母亲,有母爱的情怀,有勤劳的品格。

最后的拓展延伸: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作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

这一训练环节的设计,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2024年女娲造人教案反思大班语言女娲造人教案

2024年女娲造人教案反思大班语言女娲造人教案

2024年女娲造人教案反思大班语言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神话寓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并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神话故事。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女娲造人》2.纸质道具:泥人、水、火等3.画纸、画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泥人、水、火等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与今天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教师简要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激发幼儿兴趣。

(二)故事讲述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

2.讲述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故事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她造人的过程是怎样的?2.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神话创作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创作一个自己的神话故事。

2.教师提供创作素材,如:神话人物、场景、道具等。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幼儿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五)成果展示1.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神话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2.教师邀请幼儿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神话故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应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让幼儿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2.在神话创作环节,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教师和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女娲造人的故事,还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有益的教学活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女娲是谁吗?她为什么要造人呢?”幼儿:“女娲是神话里的一个神,她觉得世界上孤单,所以想要造人。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

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

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

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Secord,在这一课上,我最想让学生多花时间的就是对女娲造人的改编,但时间上还是有点紧。

其实,一节课能让学生学到一点东西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我们老师往往都很急,巴不得把自己的所有都掏出来给学生,我也不例外。

在取舍上没有做到更大胆。

第三,忽视了字词。

这是评委杨校长给的建议,我深以为然。

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重要的但却容易被忽视,一直以来我都是让学生读读写写就算了,而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生字词。

这是我以后要努力改进的一点。

最后,还有一个困惑,听课文朗读时究竟是单纯的听录音好还是配上动画好一点?是不是配上动画就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压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希望同事们能指点迷津。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2一.成功之处:有教育机智。

当天,全年级学生都欢欢喜喜去财大看话剧,仅留下上课的这个班不能去,学生们老大不高兴,又加上突然下雨,天气很冷,学生冒雨跑到阶梯教室。

我一下想到学生昨天刚兴高采烈地学习吟唱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即让语文科代表黄伊伊领唱。

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1、点击了学生的兴奋点。

首先,选的文章是神话传说,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

其次,课前唱歌让学生情绪由阴转晴,进而让学生讲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课堂上晴朗起来,再由师以“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我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几个问题将学生阅读欲望撩拨到极致。

2、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以讲故事,创编神话故事等比赛形式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学生主动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点带面,全体参与,让学生在竞争中各有所得。

3、联想、想象能力的迁移。

最后环节让学生创编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热火朝天,七嘴八舌,更有几个小组提出创编课本剧,并当堂表演,将整个课堂气氛拉向高潮,学生潜能得到极大挖掘。

二.不足之处:1、没有真正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

几个教学环节皆在老师主观引导下进行。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实用10份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实用10份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实用10份《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1《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读来很容易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教学本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会运用想象去丰富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有关神话的幻灯片,让学生猜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并归纳有关神话的特点。

这一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又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缩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同时也是一种导入课文的方式。

其次,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第三,通过预设的问题总体把握本文的故事情节,感受女娲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对课文整体把握的目的。

让学生感受到女娲不仅是一个神,神通广大,无所不能;还是一个人,是一个母亲,有母亲的情怀,有勤劳的品质。

第四,在讲课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将课文与《风俗通》里的原文作了对比阅读,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最后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了想象的方法和要求。

第五,学以致用。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后,我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神话知识和想象的方法去改写《嫦娥奔月》的故事,这既是对文本的一个拓展,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再次巩固。

总之,五个环节的设置,有一定的梯度,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知道再什么时间学*什么,知道该怎么学。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2《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文字通俗易懂,读来很容易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中,感受着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教学本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会运用想象去丰富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

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有关神话的幻灯片,让学生猜出相应的神话故事,并归纳有关神话的特点。

这一环节既能激发学生学*本文的兴趣,又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调节,缩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同时也是一种导入课文的方式。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总结词
教学内容趣味性不足
详细描述
在《女娲造人》的教学中,我意识到我在课 程内容的趣味性方面还有所欠缺。部分学生 在课堂上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课程 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为了改进这一状况,我 计划在下次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图片、视频等 多媒体素材,以及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的互
动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03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安排?
总结词
环节设置合理,但需进一步完善
详细描述
教学环节涵盖了知识讲解、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但部分环节的衔接不够自然,需要 进一步优化。
教师与学生互动是否良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互动良好,但需提高提问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课堂氛围较 为活跃。但在提问环节,部分问题设计不够精准,导致学 生回答偏离主题。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词
培养思维能力
详细描述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 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同时, 角色扮演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04 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总结词
整体流畅,但存在部分细节问题
详细描述
整个教学过程按照预设的流程进 行,但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 部分环节未能充分展开。
《女娲造人》教学反 思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反思 • 教学内容反思 • 教学方法反思 • 教学过程反思 • 教学评价反思 • 教学效果反思
01 教总结词:基本达到
详细描述:通过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 事情节和主题,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知识目标。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

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

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

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女娲造人》教学反思1《女娲造人》这篇文章是人教版语文书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诗歌,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童话、神话和寓言一般称作想像和幻想类作品,想像力丰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所选诗歌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带有浓厚的想像色彩。

本单元就是在引导学生领略由“想像”创造出来的“别一世界”的魅力的同时,让学生对联想和想像有初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而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这篇文章所塑造的女娲形象又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人类的无所不能的神的形象,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设计完善了女娲的形象,从神的角度把女娲再还原成一个生动充满灵性和饱含母性的人的形象。

所以我总结了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新奇,语言生动有趣,既而定下了文章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神话,解读文章内容;第二,通过听课文看动画,分析感受女娲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第三,了解并初步学习运用想象和联想。

我的教学设想是首先向学生介绍神话这种体裁,然后再听文章让学生感受女娲的神性,第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共同思考,一起解决,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女娲的人性,最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故事进行改编。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我真的很希望学生可以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学生的表现也确实不错。

除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不够完善,但总体环节的安排和设计感觉比较流畅。

但是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感觉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学生对女娲的形象并不能很好的体会。

上完课之后我又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一个上午确实充实,就是太累。

后来还听了几个评委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一课,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两比,丰厚积累
——《女娲造人》教学反思
内江市第四初级中学校邓维羽
《女娲造人》是一篇神话故事,文字通俗易懂,但是,文字的表达效果却又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就准备在语言表达上做文章,通过对比,积累语言表达的感性的方法,再通过对比,把这种方法内化为学生对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我的教学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一、试比较:
比较《女娲造人》与《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学生阅读活动,得出结论:课文丰富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造人以后的喜悦、造人的辛劳、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的内容。

师生研讨:析读相关语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来丰富这些内容的?
二、得出结论:
借助想象来丰富情节,借助描写来丰富细节。

回读课文丰富情节与丰富细节的语句,说说,通过这些丰富了的内容,我们可以感知到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阅读活动,得出结论:女娲是一个神,她无所不能;女娲是一个人,有人的七情六欲;女娲还是一个母亲,有母爱情怀,有勤劳品格。

教师板块小结: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通过神奇的幻想,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想象,是神话的生命,描写,是生动的前提。

三、再比较:
比较《女娲造人》与《圣经故事上帝造人》,就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来看,想想圣经故事中,“上帝造人”可以丰富哪些情节,可以丰富哪些细节?学生阅读,思考,一致认为,《女娲造人》一文中,所丰富的情节与所丰富的细节,都可以移植到“上帝造人”的故事里来。

我追问:女娲造人与上帝造人,在丰富情节与丰富细节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女娲造第一个“人”以后,是继续不辞劳苦地造第二个、第三个……而上帝,造出“亚当”以后,把伊甸园交给他管理,自己就休息去了;女娲利用神力把人直接分为男女,而上帝,却是很细心地为亚
当造了“夏娃”;女娲安排了人类的繁衍,而亚当和夏娃是因为偷吃了禁果受到上帝的严厉惩罚,被逐出了伊甸园,他们相亲相爱,繁衍了后代;女娲身上是母性,而上帝,身上应该带着父性才对……
接着,我就让学生动笔,来改写上帝造人的神化故事,要求采取丰富情节与丰富细节的方法,既写出与女娲造人的“同”,也要写出与女娲造人的“异”。

这个“写”的环节,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把它当作了课外作业。

从学生的改写作业来看,语言表达训练的效果是很显著的。

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改写活动中可以迁移的语言运用“普遍性”方法,通过比较,学生还关注到改写活动中要关注的语言运用“特殊性”要求。

尤其让我高兴的是,有少数几个孩子,居然查阅了古希腊造人神化故事,把三个故事放一起进行比较,他们的比较结论虽然是稚嫩的,但是,这样的“比较”思维的种子,如果好好培植,也许就能开出花,结出果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