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21女娲造人》教案
第23课《女娲造人》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帮助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通过对女娲形象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女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光辉和母性伟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2.探究女娲形象的神性、人性和母性,理解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图。
3.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解释方式,体会神话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神话故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对塑造人物和构建情节的重要作用,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
2.让学生理解女娲形象所体现的人性和神性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传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神话文化的深入探究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神话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投影出示一些与神话相关的图片,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并请学生简要讲述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女娲还有什么其他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女娲造人》。
(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介绍作者袁珂,投影出示相关信息:袁珂,生于 1916 年,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字词积累女娲(wā)、开辟(pì)、荒凉(huānɡ)、寂寞(mò)、神通广大(tōnɡ)、莽莽榛榛(zhēn)、蓬勃(pénɡ)、澄澈(chéng chè)、灵机一动(línɡ)、掘起(jué)、掺和(chān)、揉(róu)眉开眼笑(méi)、非凡(fán)、气概(gài)、幽光(yōu)、灵敏(mǐn)、疲倦不堪(kān)、泥潭(tán)、搅混(jiǎo)、溅落(jiàn)、踪迹(zōnɡ)、绵延(yán)(三)课文教学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体会神话大胆而新奇的想像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感受,分析女娲具有的仁爱、伟大等母亲的形象。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感情调节图片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猜图片中所代表的故事名字。
引出“神话”,2.预习检测1学生对字词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测。
学生单个读,全班齐读,解决字词。
3.预习检测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进行检测。
学生对老师给出了两个问题进行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个达到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老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故事情节描写的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引人,但是在《风俗通》里,《女娲造人》却不是这样记载的。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课本164页。
4.自学提示一:自学内容:看课本164页《风俗通》节选译文,对比阅读回答问题:哪些地方丰富了课文内容,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想象力?(目的是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像力的作用)自学方法:与课文内容对比阅读,圈点勾画,小组内交流并讨论,选派代表汇报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出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而且把女娲的样子也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接下来,同学们请运用你聪明的大脑,找一找、划一划,我们一起深入分析一下女娲。
5.自学提示二:自学内容:(1)造人过程中女娲有怎样的感受?(2)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娲?自学方法:阅读课文,思考、概括性回答问题互帮:小组内讨论,选派代表汇报(1)找出文中能表现女娲感受的语句。
(目的:体会这则神话丰富、生动的情节和语言,进一步感受想像的作用。
)学生讨论(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满意、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教师小结:全文洋溢着一种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想象特征,掌握想象方法。
3、运用想象的方法,展开写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想象特征,掌握想象方法。
运用想象的方法,展开写作。
教学过程一、看图识故事1、看图识故事。
看看大家能不能答得又快又好!【显屏:图片】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2、那我们说一说神话和其他故事不一样的地方呢?总结神话的特点:展开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故事虚构。
有神通广大的形象、离奇的情节,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试。
(和日月有关)3、今天我们就学习《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并进行神话的创作。
二、速读,概括文章1、这篇《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改编的。
请同学们齐读《风俗通》中对于《女娲造人》情节的叙述。
【显屏:《风俗通》】2、为什么袁珂的神话更加丰富?他增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2分钟内速读文章例:女娲造人原因女娲造人具体过程女娲人造出后欢乐的场面女娲心理活动与情绪袁珂笔下的女娲对造人原因和过程有自己的心理活动。
请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有哪些心理活动?(添点什么东西才好呢?添点生物?怎么布满大地?有考虑人死亡,再创造?)在神话故事的推进中,袁珂利用一个一个疑问,发挥想象,产生自己的思考,推进故事,使得故事更加完整。
3、请同学们串联这些疑问,概述文章内容,请前后讨论。
例:很久以前大地上没有人,女神女娲觉得很孤独,她想造出和她一样的生物来布满大地。
她分别用黄泥捏人、用藤条甩人、让男女婚配的办法,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那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课文呢?例:女娲抟土造人。
所以,一个一个的疑问是这是神话的灵感来源,让作者展开想象,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板书:灵感促想象)三、精读,赏析人物形象(总结想象的方法)(一)剖析神性,点明想象神奇性1、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一共给了3个批注。
我们看看第2个批注。
【显屏】“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
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并把握《女娲造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分析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内涵:《女娲造人》是一则中国古代神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学生可能需要引导和分析,才能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感受情感冲突:故事中存在人类的创造、生命和自由意志等情节,要求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情感冲突,并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判断。
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表达个人观点: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应提供充分的讨论和表达机会,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阅读过和了解过《女娲造人》这个故事吗?”学生1:是的,我听说过《女娲造人》这个故事。
学生2:我也听说过,它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
学生3:我曾经阅读过《女娲造人》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
学生4:我对《女娲造人》有一些了解,知道它是关于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并继续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感受。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提供一些关于《女娲造人》的简要背景和相关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简要背景与相关知识:《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
故事中,女娲用黄土塑造了人类的形象,赋予了他们生命和智慧。
《女娲造人》这个故事传达了对人类起源的想象和探索,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和创造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激发学生对《女娲造人》这个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分发或投影《女娲造人》的故事文本给学生,并要求他们默读一遍。
然后,教师可以逐段地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或默读。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本事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我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我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趣味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进取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本事。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终教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应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经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之后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到达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女娲()澄澈()()莽莽榛榛()掺合()2.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⑴人的身体小,据说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
⑴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还没有终止。
⑴这世间,怎样说吧,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4.读课文回答:⑴女娲为什么要造人?⑴女娲是怎样造人的?5.根据提供的语境,扩展语段。
要求:从颜色、香气、体态三个方面状写普通的花;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这是一种普通的花,普通得谁也记不清它的名字,只知道春天开花的日子,日埂和塘堤四处可见它的踪影。
花的颜色;花的香气;花的形状。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弟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
c.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d.鉴于动物有上述特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战争舞台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动物兵”出现。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一)黄帝的臣子里面,有个叫仓颉的人,长着四个眼睛,炯炯有神,闪闪发亮。
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喜欢察看天上的星象,考察乌龟背上的花纹,鸟雀羽毛的文采,以及山川起伏的曲折线条。
他往往一看就是老半天,而且还在手心里或者地上指指画画。
长大后,根据对大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仓颉悟出了怎样用书写的方法表达脑子里各种想法的道理,又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尝试,终于创造出了文字。
人类有了文字,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内容。
2. 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故事结构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语文课文的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神话故事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女娲造人》的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4. 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逐步过渡到本课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哪个神话故事?你还记得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吗?”步骤二: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女娲造人》的动画或视频。
让学生观看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步骤三:讲解与分析(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和分析。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
比如:“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你们知道她有哪些特点和能力?她为什么要造人?”步骤四:读与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女娲造人》,并附上适当的注释和解释。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步骤五: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比如:“你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情节和人物形象?你认为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步骤六:练习与写作(1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揉泥造人怎样造人挥藤造人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课型课时】自主阅读课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体会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感受女娲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
”通过想象,我们在安徒生的童话里看到了皇帝的荒唐可笑;在郭沫若的诗中见证了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在《西游记》中看到了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想象在文学作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跟随袁珂一起去看看女娲造人的神奇吧!二、出示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重点)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
(重点)3.感受女娲朴实、勤劳、富有创造力的形象,激发想象力和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难点)三、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粗的字注音女娲(wā)莽莽(mǎng)榛榛(zhēn)澄澈(chéng chè)掺和(chān huo)蓬勃(péng bó)揉(róu)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绵延:延续不断。
澄澈:清澈透明。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原是佛教用语,指神奇的法术,今指无所不能的本领。
3.作者简介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
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板块连缀,明晰主线出示整体流程图——看奇事、话奇人、说妙想【设计意图】课文围绕神话的“奇”全面展开,设计“看奇事、话奇人、说妙想”三个学习任务,一线串珠,环环相扣,让学生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妙处。
任务一:看奇事1.“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在第六段中就出现了这样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你认为本文的哪些地方还可以加入“说也奇怪?”速读课文,在文中标注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该页是作者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3.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莽莽榛榛澄澈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二、理解探究:本文处处洋溢着因人类诞生而产生的喜悦感,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
(1)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三、合作释疑: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写法的?四、课内精读: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
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
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蜗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能复述故事大意;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对女朔造人的故事进行想像加工;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感受体味两种主要情感: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2、进行想像力训练,激发学生想象力。
【教学设想】《女炳造人》是新课改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首次教学这篇新课文,拟作如下设想:第一,注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既从神话方而文学角度欣赏揣摩,又以科学眼光审视思考“人类起源"这一重要话题。
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第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注意营造知识性的、愉快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激活思维,引导学生不断生成、探究、解决问题。
并使其充分发挥想像创造能力,品尝想像带来的喜悦。
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o鼓励学生有目的地去授寻所需信息材料,丰富拓展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对于“女蜗造人”这个神话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那么,你们是怎么来理解神话的呢?【解析】:神话是关于神仙或被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
【提示】:如果有学生对“神话”解释成古人的“胡编乱造”或“胡说八道”时,要加以适当引导。
比如以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使其明白想象是以现实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而神话则是集体的想象成果,不是个体的随心所欲的创作。
是啊,同学们,在人类科技不发达的蒙昧时代,人类却无法解释自己诞生的奥秘,他们会借助各种奇幻的想像来给自己的疑问画个美丽虚幻的圆,来告慰自己渴求的心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神话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和女娲形象的塑造。
学生对神话故事中寓意的理解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和深层文化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神话故事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之一,具体作者不可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的想象与解释。
教学准备:《女娲造人》课文PPT课件,包含神话故事的背景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神话故事中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创世神话”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神话背景介绍:详细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神话氛围的营造。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混沌”、“匍匐”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神话叙事:分析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如使用夸张、想象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寓意分析:讨论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启示。
互动活动(20分钟)1. 神话故事复述: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鼓励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意写作:激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时,教师可着重分析“女娲抟土造人”、“女娲为人类创造夫妻关系”等关键情节,强调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主旨的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和特点可能存在难度。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探讨女娲形象的意义。
4.课文主旨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____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三维)1.看奇事,整体感知故事,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话奇人,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3.说奇妙,试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改编神话。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
难点:尝试运用创造性的想象改编神话。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视频展示法、讲述法、讨论法、写作交流法使用教材构想1.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对于神话故事学习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从而很好地把握文本。
2.这节课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看奇事,通过阅读文本,学生交流女娲造人这件事奇在哪些方面(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其次是看奇人,神话形象女娲奇在哪里;最后是说奇妙,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有必要学习神话故事吗?意义何在?你有更好的造人方法吗?大胆设想一下,50万年后的人类又是怎样的?3.课后看《故事新编》、《山海经》等书并进行摘抄、积累。
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小就接触过很多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辨认一下,它们是什么故事,请大声说出来:(屏显图片,学生辨认)答案参考: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师:关于女娲,还有什么故事?生:女娲造人。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女娲造人》,作者袁珂(师板书)。
二、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一)看奇事快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女娲造人这件事奇在哪些方面?(生齐读课文)生1:我读到了: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明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我觉得它奇在:文章中一开始就说到了,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马上就活了,让我感觉到很惊奇,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呀。
同时“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这些小人的欢呼,可以看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
但是,刚出生的孩子,是不可能马上跳跃和欢呼的,他需要家人放音乐,需要有人逗他、教他,他才有可能开心,而且刚出生的婴儿只会哭,他连爬都爬不起来,更不用说跳跃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课《女娲造人》教案
(3)文化背景的了解:学生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有限,可能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解决方法:适时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如女娲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位,以及其他与女娲相关的传说。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何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3. 分析女娲造人的过程,理解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的美好想象。
4.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如女娲的形象、五彩石等。
5. 比较其他古代神话传说,了解我国神话传说的独特性。
6.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核心素养目标:
1. 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女娲造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女娲造人故事在现代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有很深的感悟。他们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对于难点内容的讲解还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仍然存在疑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女娲造人》,使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
举例: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用藤条搅拌泥浆造人等情节。
(2)词汇积累与应用: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炼、圆、掺、揉、液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举例:女娲炼五彩石中的“炼”字,表示烧制、熔炼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女娲造人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方法指导
反复的作用
反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1)可以强调、突出重点,渲染气氛;(2)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3)可以增强叙述的条理性和生动性;(4)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素材积累
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指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
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想象的方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古代人类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中,盘古的故事广为流传。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一直昏睡在这混沌之中。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下去了。
盘古倒下去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