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学复习题讲解学习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美、德、法、英等国颁布了许多关于学校体 育的法案,标志着学校体育体制的确立。
⑤20 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a.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 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 b.内容 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 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c.评价 第一,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 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第二,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 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⑤奥地利教育家高尔霍菲尔和其助手施特莱歇尔在战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较为 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实践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改革。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 1923 年规定各中学开设体育必修课。1927 年又制定了第 一个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校体育逐渐转而注重对运动技术和体力增长的研究与教育。学 校体育出现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和游戏内容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b.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男女分班教学和分组教学等已成为各国的普、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 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孩子在 7 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如跳、跑、 游戏以及站、走、坐的姿势的训练。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目标(1)、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
(2)、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3)、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一、学校体育的地位(学校教育、体育中123)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本身包含着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全面教育任务我国体育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构成。
学校体育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
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的关系:1.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的基础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3.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指挥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竞技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学校体育需要竞技运动的内容和形式,竞技运动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形式。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1.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信念2.学校体育能有效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的具体的道德行为3.学校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第四学校体育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的关系: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一.身体功能1.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技能水平。
2.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3.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教育功能1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1)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范的习惯(2 )培养学生具有竞争精神和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学校体育的目标概念: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指在学校教育的整体,在一定范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1 社会需要 2 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3 学校体育的功能)我国的学校体育的目标1、增强体质,增进健康2、掌握和运动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3、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和个体社会化4、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基本途径: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外体育运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答:一、名词解释1、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终身教育:就是一个人一生都必须接受教育。
3、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4、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它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简答题1、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答:1、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2、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3、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4、社区体育促使学校体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2、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答: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质评价。
3、学校体育的结构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部分?答:按照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个部分。
4、试述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答: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三、问答题1、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答:(一)就学校体育而言,如何利用竞技运动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能无视学校教育的目标和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状况而直接照搬竞技运动,而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运动作“教材化”的处理。
(二)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简化性原则、普及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6
论述题:1、结合当前的体育改革,谈谈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1)高尚的思想品德 A、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B、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C、全面关心学生,热爱学生、D、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E、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A、运动能力、B、教学能力、C、教育能力、 D、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能力、E、其他方面的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2、请根据自己的专项和爱好,编写一份竞赛规程。
答:应包括如下要点:(1)竞赛的名称;(2)竞赛的目的任务;(3)竞赛的时间和地点;(4)参加单位及各单位运动员的人数、分组办法;(5)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6)竞赛办法;(7)报名办法;(8)奖励办法;(9)注意事项等。
3、一堂中学体育课(45分钟)的教材内容为支撑跳跃(新授)、篮球(复习),请为其准备部分选编一则活动性游戏。
答:应包括如下要点:(1)游戏名称、(2)游戏作用、(3)游戏规则、(4)游戏组织、(5)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6)适用的范围。
4、论述体育课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
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
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
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
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
学校体育学的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体育课程的编制:除包含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课程实施诸因素,平衡体育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的系列关系,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体育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循环训练法:是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变换训练法: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的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的组合)的情况下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形,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28页)(一)、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二)、全面发展体能(三)、提高机能水平(四)、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3、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35)(一)、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52):(一)、体育与健康课;(二)、课外体育活动;(三)、其他体育健身活动5、体育课程的特点(64)(一)、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的课程(二)、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三)、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四)、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6、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65)(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7、体育课程编制的三个阶段(68):(一)、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二)、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三)、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第一篇:学校体育学完整复习资料体育教学: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体育教学目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育学的统一活动,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存在于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过程。
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
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体能: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持续法: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比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个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的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综合法: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学校体育学的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概述、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与管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体育教师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等十章。
2:终身体育:人能在一生中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和受到的体育教育的总和。
3:健康:4:六艺:礼、乐、射、御、书和数,其中射,御,乐是体育。
5:学生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学生体能的发展6: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3)、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7:学校体育结构的三大要素:一)、运动教育:1、体育与健康课程 2、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3、课余体育训练4、课余体育竞赛二)、健康教育(营养、卫生、保健)三)、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8: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1)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3)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体育竞赛目标、课余体育训练目标等。
9: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使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10:学校体育总目标: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第二章:1: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3)、身体健康目标4)、心理健康目标 5)、社会适应目标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
《学校体育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一思想演变——体育教育化问题1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克认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但体育活动的人文教化作用更重要,从而推动了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进一步发展。
2、对当时绅士们来说教育只是使他们的思想和言语行为能与其绅士身份相称的最好准备,体育人文教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因此,体育人文价值而非单纯的增强体质或者健康是绅士教育的基本取向。
从而体育成为培养绅士的基本内容,推动了体育教育化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几位推进体育课程化的人物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认为“身体不独是推理的灵魂的住所,而且也是灵魂的工具”。
他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仿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的是以巴赛多等人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德意志博爱学校的德绍五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
裴斯泰洛齐是19 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使体育课程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
他的要素主义课程思想可以认为是科学主义课程论的先驱,但他的体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为他的体育教育却格守着卢梭以来的自然体育传统。
三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迹发展得重要基础。
意大利安.维萨里在1543 逐步形成发表的《人体的构造》中指出男人并不比女人少一根肋骨;1680 年阿.波雷利在《论动物的运动》中,详细讨论了行走、跑、跳、滑冰、举重等运动时所发生的机械运动;《教育论:体育》说细讨论了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内容等。
这些学科基础为体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1909 年,哥本哈根大学开设了解剖、生理与体操原理课程。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浮现。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一章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其中“骑士七艺”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相似;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2、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与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3、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的标志是由德国的德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等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史称德绍五项4、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5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二简答题1、简述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特点答: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教学原则上采用凯洛夫的五大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2、简述21世纪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答:1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额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之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心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二、填空题1、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答:1促进智力和能力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好;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答: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即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二、填空题1运动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型目标取向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目标和目的的特征答:1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设计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2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现了国家队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周四hi、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二、填空题1、认知分为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运动认知;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运动认知..2体育课程的特点1运动认知性课程2生活教育课程3情意类课程4综合性课程3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3体能发展的适应规律三、简答题1、体育课要做热身运动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答::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有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最后逐步下降的阶段性特征..上体育课做热身运动目的是克服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通过热身运动可以给肌肉预热、促进血液重新分配;克服肌肉自身的粘稠度和阻力;以克服物理惰性..通过热身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以克服生理惰性..2、简述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当身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身体进入工作阶段;当身体休息和调整之时体内的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入相对恢复阶段;当进一步经过调整和休息之时体内的能量超过原来水平;进入超量恢复阶段..3、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答:1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填空题1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体育课程调适和体育课程应用三个环节..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第六章体育教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是在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2、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和学方式的总称..3、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薛恒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4、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二、填空题1、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梯性..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和科学性..3、新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学习领域..4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评价等..6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条件等..7探究式教学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8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及领会学习法..9、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实施应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三、简答题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事项答:1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2有教育价值3目标描述要准确4充分考虑学生实际5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6合理的目标分类..2、简述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答:1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2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3选择运动项目4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5可行性分析..3运用游戏法应注意的事项答: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做好裁判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包括胜负;以及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4、探究式学习法的注意事项答:1合理设置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内容的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给与应有的包容与理解3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4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解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同时注意安全..5、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答:1确定课的目标2根据单元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洁明了..6、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答:1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2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一、名词解释1、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二、填空题1、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心理激活策略、制定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2、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练习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3、体育学习策略构成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4、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熟练阶段..三简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后不易遗忘的主要原因答:第一运动技能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的..第二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第三运动技能保持主要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比大脑可能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2、如何进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答: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体育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四、论述题1、论述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28-29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31——34。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一、不定项选择题1.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和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2.“三基”的内容包括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知识3.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是由下列学校体育功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等因素决定的。
4.学校体育可为终身体育打下体质、意识、思想、习惯、方法、学历等方面的基础。
5.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学计划所开设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过程。
6、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
7.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体育教师自我评价。
8. 体育课教学的概念具有双边性、教育性、技能传授,体育教学的阶梯性不在涵盖范围内。
9. 体育教学五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目标、传播媒介、体育教材。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11.西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其中礼、御、射、乐体现了体育的内容。
12.是心理特点组成因素的是气质、性格、才能。
1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有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14.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1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16,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一句话评价”是一种口头评定成绩的语言法形式17.构成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有语言,器材设备、运动动作。
18.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包含郊游,远足:体育舞蹈、健美操:旅游登山 ;攀岩。
19: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包括确立制度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制定实施计划。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校体育目标能否在学校体育中起到核心的指导作用,关键在于学校体育的目标对外界的敏感性与开放性,即学校体育目标能否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2、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须经历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3、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努力提高政治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课外体育工作,协助学校和教研组做好各项工作。
4、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体育课程设计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学习五大领域,他们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习领域。
6、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分为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制度化阶段)。
7、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小团体活动和个人体育锻炼活动等五种。
8、我国学校体育的组织结构包含三个部分,他们是运动教育、健康教育和一般教育活动及家庭中的体育。
9、影响体育学习策略的获得和应用的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学生已有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术的基础五个方面的内容。
10、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家长、学生和社区成员五种。
11、根据存在形态来划分,体育课程资源可分为课程内容资源、场地器材资源、人力资源三种类型。
1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途径是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两种。
13、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热爱本职工作、谦虚好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
14、课外体育是在体育课程以外,以健身、保健、娱乐为目的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为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而举办的课余体育竞赛等的总称。
《学校体育学》复习要点[试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点考试题型:单选、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设计、论述小知识点:1、斯巴达—“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此外还有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
2、雅典——体育教育内容除“(斯巴达)五项竞技”而外,还有走、跑、跳、游泳、舞蹈、骑马、驾车等内容。
并注重文法、修辞和哲学的学习。
3、奴隶社会时期(夏、商、西周)——学校体育萌芽。
4、唐朝——学校体育得到一定的复兴(实行武举制,选体育人才)。
5、洋务运动——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清政府于1903年)——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均开设“体操科”,标志着我国结束了我国学校教育没有体育运动的历史。
学校体育思想受日本“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影响。
内容为兵式体操和普通体操。
7、《课程纲要草案》的颁布(北洋政府于1923年)——正式将“体操科”改为“体育科”,学校体育思想受“自然体育思想”影响。
教学内容为近代项目。
学校体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8、德国近代学校体育之父古茨穆茨——体操体系的八项运动(跑、跳跃、投掷、角力、悬垂、平衡、游戏性运动、有秩序的运动)。
9、体育课程的编制包括三个阶段:设计、实施和评价阶段。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检查和评价阶段名词解释:1、体能——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
包括人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2、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过程。
3、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健康)——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4、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5、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编制和审定的统一课程,体现国家得意志,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6、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得前提下,有本校或校级之间得体育教师通过对本校学省得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得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得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构成得课程,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宗旨。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的功能指学校体育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它与学校体育的过程结构和学校体育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校体育的目标指一定时期内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空间范围内体育应达到的期望要求、结果和标准。
它是学校体育决策和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应达到的结果。
3、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4、综合密度指一节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和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5、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6、完整练习法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连续的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7、分解练习法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8、动作示范法指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9、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指以体育课程的学习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10、体育教学过程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二、填空1、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六艺”,其中______射____和___御________具有体育的性质,_______乐____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
2、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_____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_______四个学习领域,并确定了相应的目标要求。
3、学校体育目标是通过____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_________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
4、一个规范、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__行为主体___、____行为动词____、__情景或条件__和__表现水平或标准_。
考研《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校体育发展概况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趋势1、学校体育目标多元化2、学校体育价值观趋向化2、学校课余运动训练逐步加强 4、学校体育手段的科学化、多样化特征1、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2、发展不平衡性特征2、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1、留学生的派出2、英美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学校3、外来学者来中国讲学中国体育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初建阶段曲折发展阶段文化灾难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简述“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教育、“运动教育”之间的主要区别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身心(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上,“身体教育”重视身体发展,“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
而“运动教育”注重身心健全发展。
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二是在内容上,即体育手段的选择,“身体教育”以体操为主,“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都是以经济运动为主。
第二章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学校体育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信念,如:公平、法律、规则、纪律、尊重、合作、民主、竞争等:2:~能有效的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
3:~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如:勇敢、顽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困难的忍受力等。
4:~还能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学校体育与智育1、智育定义2、学校体育为智力开发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3、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组织结构功能;而且能使人的感知能力(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及反应能力等智力活动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完善智力活动能力。
4、人的智力发展不是学校阶段所能完成的,而是要依靠终身努力、不断进取学校体育与美育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态美、心灵美,以及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学校体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2.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4.《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5.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动作技能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达到动力定型阶段 (也可称之为动作自动化阶段)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7.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与定向、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
8.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二是在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时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10.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运用。
11.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12.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强制规定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
1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的特点14.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15.课余体育竞赛有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
16.体育教师要从职业型的“教书匠”转变为事业型“教育家”。
17.学校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环节18.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要素,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
19.体能人们通常也称之为体力,反映这种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部分。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全面
1、现代体育的雏形:11-15世纪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类容和形式。
2、中国古代六艺:礼、乐、射、御、数、书。
3、学校体育学的四个分支: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4、巴塞等是把卢梭和洛克的用自然方法对儿童进行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的思想变教育现实的博爱教育家5、德绍学校的德绍五项是指: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
6、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7、1901年,清廷下令将全国的书院改为学堂;1094年1月清政府颁布并实施《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各学堂一体联系兵式体操以肄武事”。
这标志着中国现代体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8、各项体能自然发展的敏感期:绝对力量:10—13岁,相对力量:14—17岁,速度力量:7—13岁,反应速度:7—11岁。
动作速度:7—-9岁,最高速度:7—12岁,短时耐力:10—15岁,长时耐力:14—16岁。
平衡能力:6—8岁,模仿能力:7—12岁,协调性:10—12岁,灵敏性:10—12岁。
9、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及定义:A,体成分:和非脂肪物质相对的体脂含量,用百分比表示B,心肺耐受力:心肺系统保持最大肌肉群持续一定时间工作或进行身体活动的最大能力C,柔韧性:一处关节或关节纽所能运动的范围D,肌肉力量:肌肉或肌肉群在一次收缩克服阻力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E,肌肉耐力:肌肉或肌肉群在克服阻力时重复收缩或长时间收缩的能力10、与技能相关的体能及定义:A,灵敏性:快速控制改变方向的能力B,平衡性:在静止或运动时保持均衡的能力C,协调性:平稳高效运动的能力D,爆发力:快速产生力量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通常在短时间内产生E,反应时:开始刺激和身体对刺激做出反应所用的时间F,速度:快速移动身体的能力11、学校体育的概念: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一章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其中“骑士七艺”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相似,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
2、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与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3、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的标志是由德国的德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等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史称德绍五项4、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5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二简答题1、简述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特点答: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教学原则上采用凯洛夫的五大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
2、简述21世纪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答:(1)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额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之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心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二、填空题1、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发展和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答:1)促进智力和能力发展;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4)锻炼意志好,增强进取心;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答: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即抵抗挫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一、名词解释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活动空间和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目的的具体化。
二、填空题1运动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课外体育活动目标、课余运动竞赛目标、课余运动训练目标。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型目标取向三、简答题1、学校体育目标和目的的特征答:1)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4)具有一定的曲折性。
第四章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一、名词解释1体育课程设计:体育课程设计工作者根据学校教育和体育目标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体育课程方案、制定体育课程标准的过程2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布的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它体现了国家队不同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周四hi、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填空题1、认知分为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运动认知,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运动认知。
2体育课程的特点1)运动认知性课程2)生活教育课程3)情意类课程4)综合性课程3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1)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2)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3)体能发展的适应规律三、简答题1、体育课要做热身运动的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答::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有逐步上升,达到一定高度,最后逐步下降的阶段性特征。
上体育课做热身运动目的是克服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通过热身运动可以给肌肉预热、促进血液重新分配,克服肌肉自身的粘稠度和阻力,以克服物理惰性。
通过热身运动可以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以克服生理惰性。
2、简述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答: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是根据生理学新陈代谢规律提出的。
当身体承受运动负荷时,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下降,身体进入工作阶段;当身体休息和调整之时体内的同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上升,进入相对恢复阶段;当进一步经过调整和休息之时体内的能量超过原来水平,进入超量恢复阶段。
3、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答:1)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4)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第五章体育课程的实施填空题1从体育课程实施内部看,包括体育课程采用,体育课程调适和体育课程应用三个环节。
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
第六章体育教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是在学生和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认知、身体练习、情感和交往活动。
2、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和学方式的总称。
3、自主学习法: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薛恒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目标、选择内容、规划学习步骤,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学习模式。
4、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
二、填空题1、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身体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梯性。
2、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和科学性。
3、新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学习领域。
4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与竞赛法。
5、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评价等。
6体育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条件等。
7探究式教学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
8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发现学习法、合作学习法以及领会学习法。
9、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实施应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三、简答题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应注意事项答:1)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2)有教育价值3)目标描述要准确4)充分考虑学生实际5)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6)合理的目标分类。
2、简述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答:1)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2)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3)选择运动项目4)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5)可行性分析。
3)运用游戏法应注意的事项答: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与形式,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在教育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认真做好裁判的评判工作,要客观公正评价游戏的结果,包括胜负,以及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
4、探究式学习法的注意事项答:1)合理设置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内容的特点,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应给与应有的包容与理解3)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4)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解决学生会不会的问题,同时注意安全。
5、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答:(1)确定课的目标(2)根据单元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步骤(4)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5)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6)教案力求简洁明了。
6、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答:1)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2)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4)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第七章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一、名词解释1、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而主动采取的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和技能。
二、填空题1、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心理激活策略、制定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2、体育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选择性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练习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
3、体育学习策略构成体育学习的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形成策略、体育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
4、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包括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动化熟练阶段。
三简答题1、运动技能形成后不易遗忘的主要原因答:第一运动技能是经过大量练习之后获得的。
第二连续性的运动技能不易遗忘。
第三运动技能保持主要依靠小脑和脑低级中枢,比大脑可能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
2、如何进行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答:1)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2)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体育学习和运用的兴趣3)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4)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5)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6)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1、论述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28-29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P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