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优质课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说出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探究。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
②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细菌发现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探索精神,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日寇侵华时曾对中国平民百姓实施细菌战的历史事件,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学生观看录像,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学习细菌知识的兴趣。
日本侵略华战争,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目标引领,学有方向出示目标,学生朗读,做到目标引领,学有方向。
学习任务(一)细菌的发现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学生自行解决 1、2 两个小题,谁发现了细菌?怎样发现的?关于肉汤腐败变质,科学家有哪几种不同的观点?同时对细菌的由来产生好奇。
接着观察 flash 动画比较自然法发生论和巴斯德关于细菌由来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变量,并让学生讨论巴斯德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既让学生明白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又让学生领悟了科学的发现技术进步密不可分;科学地发现离不开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以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接着让学生说出巴斯德除了典型的鹅颈瓶实验,还有那些贡献,学生进一步认识巴斯德,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巴斯消毒法,走进生活,学生更加感兴趣。
学习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细菌的形态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菌的个体大小。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秀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细菌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基本结构
2. 细菌的功能
3. 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和特点。
2. 学习:通过PPT或实物模型展示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菌的细胞壁、质膜、胞质等组成部分。
3. 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微生物镜下的细菌样本,来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对细菌的结构和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5. 拓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包括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功能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
6. 结语:通过课程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细菌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性。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增加对生物的兴趣和了解。
《细菌》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细菌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细菌,可以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生命特性,理解细菌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菌的分类和生活习性,掌握与细菌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引入案例、实验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掌握细菌的基本概念、结构与功能;2. 技能与能力:学生能够进行与细菌相关的科学实验,并能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细菌的科学兴趣和保护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和实验守则。
三、教学内容1. 细菌的概念与特点a. 细菌的定义与分类;b. 细菌的结构与功能;c. 细菌的生活习性与繁殖方式。
2. 细菌实验a. 实验一:细菌培养观察i. 准备材料与设备:物品清单如试管、琼脂、细菌培养基、滴管等;ii. 实验步骤:包括制备培养基、取细菌样品、接种培养、观察和记录结果等;iii. 实验总结:呈现实验结论与进一步思考。
b. 实验二: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i. 准备材料与设备:物品清单如琼脂平板、细菌培养基、细菌培养物、抗生素等;ii. 实验步骤:包括制备琼脂平板、涂抹细菌样品、点加抗生素、观察对比生长等;iii. 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和讨论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细菌的理解。
2. 实验表演法:让学生亲自参与细菌实验,在实践中感受细菌的特点和规律。
3. 提问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细菌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动的细菌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描述某种细菌感染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板书等形式,讲解细菌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结构与功能等。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
年级: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理解细菌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性;
3.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细菌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
3. 细菌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
4. 细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细菌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细菌的好奇和求知欲。
二、认识细菌:
1.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细菌与其他微生物的区别;
2. 讨论细菌在生活和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了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影响:
1. 分析细菌的繁殖方式,引导学生探讨细菌的快速增长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讨论细菌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类,引导学生掌握细菌感染的预防措施。
四、梳理总结:
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细菌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感染。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与细菌相关的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知识,并写出对细菌的感想和见解。
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调整,灵活地引导学生探索细菌的奥秘,提高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模板

初中生物细菌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1.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初中生物教科书》;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片、盖玻片、牛奶、石蜡、高温灭菌器、培养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细菌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是什么,有何特点。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15分钟)
1. 介绍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讲解细菌的形态、大小、生长条件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制作细菌实验制片;
2.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四、讨论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10分钟)
1. 分类细菌的依据;
2. 讨论细菌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五、探讨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0分钟)
1. 讨论细菌在土壤、水中、人体等环境中的作用;
2. 思考细菌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六、巩固和拓展(5分钟)
通过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细菌相关的作业,如制作相关实验报告或撰写小论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细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并且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细菌的奥秘。
全国初中生物优质课一等奖《细菌》教学设计

(3)巴斯德所设置的实验是不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中的设置变量是什么?
(4)根据研究结果,巴斯德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师生讨论归纳: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扩展讨论: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创立了巴氏消毒法;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研制出狂犬疫苗等多种疫苗等。
(2)认识到讲究集体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重点:
(1)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细菌的生殖方式。
2、难点:
(1)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分析;
(2)细菌形态结构与其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策略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播放视频《舒肤佳广告》
提出问题:广告中的舒肤佳有什么作用?
讨论:列文虎克和巴斯德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引导:让学生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注重平时的积累,成功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3、细菌的形态
教师出示钉书针后提问:老师这儿有个钉书针,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课件分别显示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3倍、300倍、1000倍、30000倍的钉书针图片,
学生生观察得出结论殖,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后代;形成芽孢用于抵抗不良环境。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最早观察到细菌的是(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D.巴斯德
2.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的是( )
A.列文虎克 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 D.巴斯德
3.要观察细菌的形态,应该采用下列那种方法 ( )
看不见的细菌优质课教案

看不见的细菌优质课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病菌会传播疾病。
2、尝试根据相关线索推测故事情节。
3、能比较清楚地回答有关故事的问题。
活动准备1、亲子故事《病菌来了》(《病菌拜拜》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9页)。
2、发霉的面包。
活动过程1、老师出示发霉的面包,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病菌”的理解。
2、与幼儿讨论:(1)病菌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关系?(病菌会使我们生病。
)(2)平常我们看得见病菌吗?(只用肉眼是看不到病菌的。
)3、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2-9页,告诉幼儿病菌正举行一个秘密会议,然后讲述亲子故事《病菌来了》夏天来了,病菌王国又在举行“霸占地球大会”,各种病菌纷纷到达会场。
戴着皇冠的病菌大王说:“炎热的夏天到了,你们趁这个时候去传播疾病了吗?”病菌拉拉说:“我们让人类拉肚子了。
”他一边说,一边播放小男孩拉肚子的录像。
(请幼儿推测故事的发展,猜猜小男孩生病的原因。
)病菌拉拉笑着说:“我最喜欢这个孩子,因为他吃东西前不洗手,我们就可以躲在他的手上。
当他吃东西时,我们就沾到食物上,与食物一起跑进他的肚子里。
哈哈!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他的肠子里进行大破坏,最后让他肚子痛、拉肚子。
大王,你看我们的行动多成功!”接着,坐在一角的病菌卡卡说:“大王,我们才厉害呢!只要人类沾上我们,就会咳嗽、流鼻涕、嗓子疼。
”卡卡一边说,一边播放女孩生病的录像。
(请幼儿推测故事的发展,猜猜女孩生病的原因。
)卡卡说:“你们看,这个女孩染上感冒了,她是被一位老爷爷传染的。
我们很喜欢这位老爷爷,因为他生病时不戴口罩,打喷嚏和咳嗽时,正好对着女孩,我们就像飞弹一样,飞到了女孩的身上,让她生病了。
大王,你说我们干得怎么样?”病菌大王高兴地说:“做得好,还有谁要报告好消息?这时候,病菌生生开始播放各种不干净食物的录像,说:“有些人喜欢吃街上不卫生的东西,还有些人不会保存食物,我们就躲在这些食物里,人类吃了这些食物就生病了。
”各种病菌都发完言后,病菌大王问:“那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霸占地球啊?”拉拉、卡卡和生生抢着说出心里的诡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存繁殖方式;
难点:细菌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及相关防范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实验器材和细菌培养物等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细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外形特征,引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包括形状、结构、营养方式等;讲解细菌的生存繁殖方式,包括分裂、孢子等。
3.实验操作(20分钟)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状和数量,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4.讨论互动(15分钟)
带领学生讨论细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和传播。
5.总结复习(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细菌相关知识的掌握。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练习题目或实验报告等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细菌的生存和影响,培养了学生对细菌的感知和预防意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调查,深化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案

细菌初中生物优秀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3. 能够正确使用和处理细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难点: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细菌的图片和实物样本;
2. 讲义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引发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兴趣。
二、讲解细菌基本特征和分类(10分钟)
1. 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单细胞生物;
2. 细菌的分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球形、杆状和螺旋形等。
三、探讨细菌对人类的影响(15分钟)
1. 探讨细菌对人类的影响有哪些,包括害处和益处;
2. 通过实例分析细菌对人类的具体影响。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细菌的分类;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细菌对人类的影响;
3.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课堂作业(5分钟)
1. 学生写下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2. 学生查找关于细菌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细菌的影响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下节课将增加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细菌的知识。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

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细菌教学设计《细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
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初中教案生物细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生物-细菌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掌握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3. 了解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
1. 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细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细菌模型或图片;
3. 细菌培养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入细菌的概念,激发学生对细菌的兴趣。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结构(15分钟)
1. 讲解细菌的基本特征:单细胞、无细胞核、原核生物等;
2. 展示细菌的结构图,介绍细菌的细胞壁、膜、质粒等结构。
三、介绍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20分钟)
1. 简要介绍细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详细讲解细菌的繁殖方式:分裂、孢子等。
四、实验探究细菌的培养(20分钟)
1. 分组进行细菌培养实验;
2. 观察细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
五、综合讨论(10分钟)
1. 总结细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2. 探讨细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了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加深学生对细菌的认识和理解。
细菌优质课教案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细菌得形态结构。
2、举例说明细菌得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与呼吸类型等、
3、列举细菌对人类得益处,说出细菌得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性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与语言这能力以及
总结归纳知识得能力。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得比较, 推测细菌得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得能力。
3、尝试模拟细菌得分裂生殖过程。
情感性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得关系,确立一分为二得观点。
2、培养学生良好得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
二、教学重点
1、细菌得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呼吸类型与生殖特点。
2、细菌与人类得关系、
三、教学难点:
1、细菌得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得比较;
2、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得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细菌》姓名:焦志光
单位: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细菌》优质参考教学教案

第二节细菌【整体设计】〖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菌落特征等,对细菌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
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利用日本731部队在我国进行细菌研究,大搞细菌战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责任感。
然后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可以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结构。
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生活方式为异养的结论。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以及芽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或用课件展示等形式,使之形象化。
本节教学要以观察、讨论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推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细菌(1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细菌一、概述本节课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节。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在第四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并为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这样编写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②了解细菌的形态类型、基本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特点。
③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①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②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③重视搞好个人卫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生物学的部分基础知识,掌握了生物学的基本观察方法,对自然界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旺盛。
在前一节课已看见了细菌的菌落,对于生活中只闻其名,不谋其面的细菌迫切想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生理特点。
若向学生提出“想不想亲自看看细菌的形态”,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细菌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依靠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因此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只能利用图片来完成。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识图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争取多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包括“发现式探究”和“推理式探究”。
细菌优质课教案【可编辑范本】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
2、举例说明细菌的生活特点,如营养方式和呼吸类型等.
3、列举细菌对人类的益处,说出细菌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能力性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这能力以及总
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
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尝试模拟细菌的分裂生殖过程。
情感性目标
1、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一分为二的观点 .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细菌性传染病。
二、教学重点
1、细菌的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呼吸类型和生殖特点。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2、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细菌》
姓名:焦志光
单位: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初中八上生物细菌教案

初中八上生物细菌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掌握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难点: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及生活环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细菌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1.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是一类无细胞核、微小的单细胞生物,通常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部分组成。
2. 细菌的分类:根据形态、营养方式等不同,细菌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不同类型。
三、讨论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探讨细菌在土壤、水体中的作用,如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发酵食品、生产药物等。
四、学习细菌的繁殖方式及对人类的影响
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通过分裂、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2. 细菌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可以引起疾病,如细菌性感染、食源性疾病等,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
五、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课堂延伸
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生长规律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程注重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呈现细菌的形态和生态作用,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延伸环节,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细菌的认识。
初中细菌教案设计

初中细菌教案设计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认识到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2.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细菌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前发的预习作业,收集有关微生物学史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微生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提问:你们对细菌有什么了解?细菌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5分钟)1. 让学生根据预习成果,结合课文内容,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展示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如何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后自学,完成课后作业:绘制一幅细菌的形态结构图。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 强调细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大班《赶走细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大班《赶走细菌》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大班幼儿园中,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细菌是幼儿园中的一种常见病源,所以教授孩子们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变得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幼儿深入了解细菌,掌握预防感染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够主动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理解细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学习细菌传播的途径,并学会预防感染的基本方法。
4.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能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用于呈现细菌的形象和特征。
2. 视频资源,用于展示细菌感染的场景和后果。
3. 清洁用品、洗手液等康复用品。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话题1. 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看图,介绍细菌的外貌和特征。
2. 引导幼儿们思考细菌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步骤二:学习细菌的传播途径1. 教师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细菌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的场景和途径,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等。
2.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讨论细菌如何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步骤三:认识卫生习惯并预防细菌感染1.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导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引导幼儿们主动讲解其他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如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保持环境整洁等。
步骤四:亲身实践1. 分发清洁用品和洗手液,让幼儿们亲自动手洗手。
2. 教师观察并纠正幼儿们洗手的不正确之处。
步骤五:用绘本加深印象1. 选择一本有关细菌预防和卫生习惯的绘本,与幼儿们一起阅读。
2. 引导幼儿们讨论书中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卫生习惯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1. 家长互动:幼儿回家后,可以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保持健康并预防细菌感染。
2. 游戏活动:组织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有关卫生习惯和细菌预防的游戏活动,加深幼儿的学习印象。
六、教学评估:通过幼儿的参与和讨论,观察他们对细菌和卫生习惯的理解程度,完成相应的评估。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教案

初中生物细菌优质教案
主题:细菌
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细菌的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与探索。
二、讲解(15分钟)
1. 细菌的特征和分类:讲解细菌的形态特征、结构特点以及按形态、生活习性等分类,让学生了解细菌的多样性。
2. 细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讲解细菌在食品工业、医药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实验(20分钟)
教师在实验室进行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加深对细菌的理解。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细菌感染,并结合课上所学知识,提出有效的预防方法。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细菌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介绍细菌的特征、分类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并以自己的观点,谈一谈如何预防细菌感染。
六、反馈(5分钟)
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教学提供参考。
备注: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小结及板书设计
• 为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并让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点之间的内 在联系,我让学生小组来完成,为以 后学习奠定基础。
2020/7/17
说课环节
1、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2、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法与学法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2020/7/17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本节课主要讲述细菌的形态与
结构,它不仅可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别细菌的 依据外,还可以对细菌的致病性、传染免疫 、消毒灭菌、预防和诊断畜禽疫病等进一步 理解。这些知识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 的作用,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细菌的大小
• 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细菌的大小极其 生产意义, 我利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 欣赏把细菌放大几千倍,甚至几万倍 的图片使学生获得初步印象。然后学 生分析、归纳、总结达到教学目标 。
2020/7/17
细菌的特殊结构
• 这是本节的第三个重点和难点。 •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由学生讲解“细菌特殊
结构”有关知识; •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适时点评,补充讲授有关知识
,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对细菌特殊结构的理 解与掌握,从而突破本节第三个难点。注意强调 细菌特殊结构的定义和作用,突出重点。
(1)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2)细菌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
2020/和“读议
讲演练”教学法即:读书指导法、讨 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根据 教学目标,进行阅读、思考、交流、 质疑。
球菌
2020/7/17
杆菌
螺旋杆菌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
• 难点: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细菌排列方式,加上 教师点评从而突破第一个难点。
四联球菌
2020/7/17
分支杆菌
弧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2020/7/17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已对细菌 的大小、形态、结构有初步了解,但细 菌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对动物危害性讲 述的不多。学习起来有些困难,本节课 采用多媒体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来完成 本节教学任务。
2020/7/17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020/7/17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细 形细 与细
菌 态菌 功菌
的 与的 能的
大 排基
结
小 列本
构
2020/7/17
殖细 和菌 呼的 吸生 类长 型繁
作细 用菌
的 致 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2020/7/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反馈练习
为检查学生对本 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出示反馈练习题。 •
2020/7/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
重点: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归纳以及观察多媒体 图片,直观得出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 状,从而得出细菌应该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从而突出重点。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这是本节的第二个重点和难点。 •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归纳回答问题。 •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加上教师点评注意和
植物细胞的区分,让学生明白细菌没有成型的细 胞核以及叶绿体,从而突破第二个重点和难点。
2020/7/17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环节
知识 板块 新 细 形细 与细 知 课 菌 态菌 功菌 识 导 的 与的 能的 延 入 大 排基 结 伸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知识延伸
• 在养殖场如何根据细菌的结构特征来消灭有害 菌?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适时点评、说 明,突破本节第四个难点。)
(1)、熟悉细 菌的基本形态 和排列。
(3)、掌握细 菌的结构和功 能。
2020/7/17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及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2)运用分组合 作,培养团队意 识,竞争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 专业学习兴趣, 进行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的思 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小 列本 构
反 设小 课 馈 计结 后 练 及作 习 板业
书
2020/7/17
导入新课
导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播放视 频,让学生了解细菌分布广泛性,种类可分 为有害菌和有益菌两大类型。再以手机上的 细菌为例实例导入本节课。
建立学习目标,分小组自学、讨论,培 养学生自学能力。
2020/7/17
教学过程
2020/7/17
小结
细菌的大小 应用
细菌
细菌的形态与 排列
细菌的结构 与功能
2020/7/17
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大小:微米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拟核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