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一、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呐喊》小说集中的名篇,为我们描述了晚清末年一位贫困潦倒、自命清高、迂腐不堪、命运悲惨而又心地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深刻、形象的描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读书人,以此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并通过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
二、设计理念通过有感情、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感悟小说的主题,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4.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5.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如闰土、杨二嫂、祥林嫂等等,但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却是这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孔乙己。
一位知名的日本作家也曾称赞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我们就走进《孔乙己》这部小说,去感受这位不朽的人物典型。
(二)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勾画重点字、词、句。
2.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明学生认读、理解。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明确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人物。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4.大屏幕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熟悉内容。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及时提示,使学生重点理解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来感悟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体会人物思想、性格。
(四)精读课文,梳理小说结构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中的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被人取笑。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小说主题。
(2)难点:把握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修辞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和阅读欣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4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小说主题。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阅读欣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2.2 教学亮点(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讨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阅读欣赏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教学不足在课堂讲解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理解小说主题。
今后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
2.4 改进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2)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语句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注重分析。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讲解,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强调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及《孔乙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描写,阐述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分析、评价等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背景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阅读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析、评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孔乙己》这篇课文,包括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6篇《孔乙己》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篇一设计目的:《孔乙己》一文的对话描写在全文中占很大的比重,理解文中有关人物的对话,对把握全文、领会主旨有着特殊的作用。
本设计拟从人物的对话切入,以对话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领悟鲁迅先生“画眼睛”“勾灵魂”之白描手法及其作用。
进而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及当时社会世态之凉薄。
设想及步骤:一.以师生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教师举例阿累的《一面》引发学生回忆文章里面有关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指导学生得出感受:每处笔墨均极为简省,可描写的人物形态特点却逼真感人。
让学生体会到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由此引出鲁迅先生描写人物时常用的“白描手法”(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同时向学生进一步介绍:在鲁迅看来,一位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还有“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感情,便是连面目身体也表示着(《鲁迅全集》第4卷第466页)”的另一高超手法,从而将话题由外貌描写方面自然过渡到语言描写方面。
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入手,去分析其对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从而导入对新课《孔乙己》语言描写这一成功范例的探究性学习。
二.明确人物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对话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对话的概念广义的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话,主要指两个人之间的口语交流,即“会话”,但也包括一个人有时的“独白”。
“言为心声”,对话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是人物袒露内心世界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2.由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话的段落,并指出其中哪些段落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让学生在文中用序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标出。
三.师生讨论,共同分析文中的对话1.学生找出文中的七个对话段,并明确其中有五个是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学生回答,教师必要时加以指点)。
2.师生先就找出的五个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的对话,依次展开讨论。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本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课文《孔乙己》的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品析文本。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时代的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作品背后的社会意义。
2.课文精读: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关注关键情节和语言特色,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和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精读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细节,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注重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3.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
2.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行仿写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小说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的情节,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孔乙己》2. 教学科目:语文3. 教学年级:八年级4. 教学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2)认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魅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魅力。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为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分析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使用的讽刺手法,举例说明。
3. 结合课文,谈谈对鲁迅先生文学魅力的感悟。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反应如何等等。
《孔乙己》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版本: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课《孔乙己》一、教材分析:《孔乙己》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该单元是小说单元, 以体悟所折射的社会生活为主题, 通过小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映, 使读者对讽刺的人、事进行反思, “小”人物、“小”事件是该单元文选特征。
鲁迅笔下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反映, 这篇文章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探求, 学习小说解读方法。
二、学情分析:经过八年级的语文阅读训练,九年级的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但对作品的主题和社会意义的认知还比较浅显。
三、导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以及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分析文中写“笑”的句子,理解孔乙己和“看客”的人物形象。
2.了解孔乙己生存环境的残酷,认识鲁迅先生鞭挞国民冷漠麻木劣根性的主题。
四、导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对于鲁迅先生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鲁迅先生一生一共写了33篇小说。
但他曾对好友孙伏园先生说:“在他创作的所有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还把它译成了外国文。
”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
(二)初识孔乙己: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假如我们让时光倒流,让我们回到孔乙己那个年代,你能在咸亨酒店众多的酒客中,一眼就认出哪个是孔乙己吗?请根据文中的话说说理由。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提问:为什么说他是唯一的人?明确:“靠柜外站着,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站着喝酒的是哪一类人——短衣帮,劳动者。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形象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5 总结要点: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视频资料:可以播放相关的小说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4 讨论话题: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摘要〕《孔乙己》一直都是鲁迅最喜欢的一个小说,鲁迅用孔乙己这一个故事对于弱者表达了同情,将人间冷漠进行了揭示,完成了关于封建社会中国知识分子命运际遇以及生存状况深刻的寓言。
咸亨酒店是我国清朝末年封建社会的一个真实缩影,这样一个虚伪、冷酷以及势利的社会环境中,处处都透露除了冷漠社会的气氛,预示出了任务悲剧自身所具有的必然性。
孔乙己在自身的笑声中出场,同时又在别人的笑声中走向了死亡,这些笑声都对当时社会的残酷以及当时社会的病态进行了揭露。
课文的结尾阐明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孔乙己究竟怎么死的,谁也没看见,谁也不会关心,但是,教师却可以引导学生来对这样可怜的读书人进行关注,做到读写互动,开拓出一片全新的语文天地,提升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中,笔者就对《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孔乙己笑声教学设计教学感悟探讨《孔乙己》不仅仅是鲁迅先生最爱,同样是读者的最爱,孔乙己是一个矛盾个体,在孔乙己身上有很多矛盾特征。
孔乙己具有独特的悲剧色彩,这一形象不仅仅是鲁镇的咸亨酒店充满了很多快活空气,这么多年至今,孔乙己成为了读者们进行不断谈笑的对象。
唯一站着喝酒而穿着长衫的穷老头也具有排出九文大钱这样的阔气,他满口之乎者也,身为科举的牺牲品,他竟然做了一些偷书的勾当。
总而言之,在孔乙己的身上充满了很多矛盾,孔乙己是一个具有悲剧性的人物,但是他却带有“喜剧”的色彩,下面,笔者就分析和探讨《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1 《孔乙己》教材分析在鲁迅先生《呐喊》这一小说集中,《孔乙己》是其名篇,《孔乙己》为人们描述我国晚清末年命运悲惨、迂腐不堪、自命清高、贫困潦倒而又心地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其形象以及深刻的描述,为读者塑造可悲可叹、可怜可笑的读书人,以此来讲封建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所产生的毒害进行了揭示,并且通过孔乙己自身不幸的遭遇来对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世态炎凉进行了反映。
部编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教学设计含反思【课标要求】《新课标》在小说学习中指出:学习小说就是通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赏析人物性格,品味人生百态。
引导学生欣赏小说,感受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据此确定行为动词为“粗读”“研读”“品读”“延读”“回读”。
【教材依据】本单元学习小说,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赏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所要揭露的深层含义。
《孔乙己》是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作家以极省俭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生活潦倒终被黑暗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的“出场、上台与落幕”均是在笑声中,“笑”贯穿了全文始末,也贯穿着孔乙己在鲁镇的一生。
“喜”与“悲”的强烈对比,产生了巨大的悲剧张力。
【学情依据】九年级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把握小说这一体裁,特别是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但学生之前对小说的学习可能仅仅聚焦于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
对小说深层次内涵的探讨还比较薄弱。
《孔乙己》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反映人物命运和社会生活,所以学生需要先理清贯穿全文的线索“笑”,在情节发展中体会“含着笑意的恶毒”,在此基础上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
所以我会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成为行为条件,归纳出起到的作用成为行为标准,借以体验小说的语言魅力和课文所传达的主题。
【学习目标】1.归纳小说描写的几件事,抓住人物外貌描写和关键动词,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找出揭示“社会环境”的段落,说出造成孔乙己命运悲剧的双重性。
3.画出文中写“笑”字的句段,简述小说是如何以笑写悲的。
【教学重点】1.归纳小说描写的几件事,抓住人物外貌描写和关键动词,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找出揭示“社会环境”的段落,说出造成孔乙己命运悲剧的双重性。
【教学难点】画出文中写“笑”字的句段,简述小说是如何以笑写悲的。
【评价任务】1.能够分析人物变化,剖析人物命运。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下面是我收集的《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供大家参阅。
《孔乙己》教学反思1《孔乙己》是鲁迅的名篇,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鲁迅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许多困难,如果不让学生真正走进《孔乙己》,而是硬塞给学生许多分析与讲解,那样的做法显然有悖于阅读的真正意义。
理解小说,先要走进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中去。
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上演。
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出场的、未出场的,从这里可见证那个社会,影射那个社会。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咸亨酒店。
接着我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典型的环境描写的语句,字斟句酌,揣摩研究: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开始活动,谈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一个丑恶的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官的为富不仁,可以任意宰割社会上的弱小生灵,以致让孔乙己一步步走入坟墓。
一个虚伪的社会,一个十二的孩子就把潺水当作寻常事。
一个冷漠的社会,人人都可以嘲笑孔乙己,甚至连没有社会地位的短衣帮都可以这么做,笑声的背后是无情的现实。
一个病态的社会,短衣帮连坐的资格也没有,同样被人们看不起,但他们却以嘲笑孔乙己换得片刻的心里轻松……在学生谈了自己的认识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小结: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折射出社会的全貌,我们通过咸亨酒店这个小舞台,了解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这个大舞台,文章取材虽小,文章的立意却不小,这就是小说中所谓的通过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课时以感受人物为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爬不上去又不愿甘居底层的另类二、四体不勤,好喝成性的懒汉。
五十多岁的一个高大男子,就是替别人做做小工也足以活下去了,但孔乙己自命清高,怎么能做一些体力活呢?甚而至于胡子不剃,衣服不洗,惰性酒性已深入孔乙己的骨髓,但他不以为耻,总拿“读书人的事”来掩盖,可悲可叹!三、心地善良也做不了好人的可怜人。
孔乙己总算是个心地特善良的好人,守信用,不赊账,但他偷也偷不好,经常被逮,他根本不是做流氓痞子的料,所以这个社会最终接纳不了他。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学习目标】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
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
孔乙己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 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生遭遇。
《孔乙己》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自命清高又好喝懒做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从一个一心追求功名的读书人变成一个遭人戏弄摧残的乞丐似的可怜人,一方面要想维护读书人的体面,一方面又四体不勤,穷困潦倒。
这一切有关的信息都能在作者的描绘中找到。
抓住外貌描写,等于抓住了阅读这篇小说的纲。
2. 典型片断的描写,具体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中孔乙己在酒店的遭遇,刻画得非常具体细致。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但是其中极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简单勾勒,把孔乙己这个人物写活了,把那些无聊麻木的酒客的嘴脸也刻画得惟妙惟肖。
3. 《孔乙己》是对封建科举罪恶的揭露,是对当时社会人们麻木愚昧的抨击。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最根本原因是封建的科举制度,这个制度毒害了孔乙己,同时也使他成了这个制度的牺牲品。
当时的社会被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驱使着,一旦考上科举便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对那些在考场上终于无所成就者,社会便歧视他们,甚至从精神和肉体上进行折磨。
孔乙己的悲剧所控诉的正是这个社会的黑暗。
(三)教学过程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背景和主题,也是引导学生对鲁迅作品思想脉络的整理。
学习名家作品,最好是点面结合,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种联系,正是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
1. 导入课文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性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呐喊》小说集中的名篇,为我们描述了晚清末年一位贫困潦倒、自命清高、迂腐不堪、命运悲惨而又心地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深刻、形象的描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读书人,以此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并通过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
二、设计理念
通过有感情、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感悟小说的主题,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4.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5.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如闰土、杨二嫂、祥林嫂等等,但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却是这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孔乙己。
一位知名的日本作家也曾称赞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我们就走进《孔乙己》这部小说,去感受这位不朽的人物典型。
(二)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勾画重点字、词、句。
2.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明学生认读、理解。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明确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人物。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
4.大屏幕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熟悉内容。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及时提示,使学生重点理解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来感悟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体会人物思想、性格。
(四)精读课文,梳理小说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中的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被人取笑。
(2)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3)孔乙己名字的由来和生活经历。
(4)众人讥笑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
(5)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
(6)孔乙己给孩子分吃茴香豆。
(7)孔乙己被打折腿。
(8)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3.学生朗读有关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五)研读课文,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孔乙己的思想和性格。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补充明确人物形象,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3.师生共同探究孔乙己性格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走入人物。
(六)揣摩关键语句,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学生在读全文的同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个性刻画的。
2.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3.学生寻找小说中具体的语句,体会个别词语的特殊表达效果,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
(七)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
1.学生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2.教师提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小说中众人的哄笑,体会小说的悲剧效果。
3.学生交流意见,师生归纳总结:这篇小说描述了孔乙己的悲惨生活,塑造了封建末年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八)课堂总结回顾小说情节内容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孔乙己的悲惨画面,鼓励学生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做一个全新的、与时俱进的人。
(九)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完成一篇描写人物的片段。
六、教学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尤其是在分析、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本,直观地感受到了孔乙己是一个贫困潦倒、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追求功名、遭人耻笑而又迂腐不堪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他身上的种种恶习,让人可悲可叹,也是导致他最终悲惨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
能够把握住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其实学生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更可贵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学生能够放飞思维,深刻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积极地挖掘孔乙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亮点。
如有学生认为孔乙己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他不但心地善良,能够把自己盘子中有限的几颗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对待孩子们和蔼亲切,而且在他身上还有许多亮点是值得人赞叹的。
比如他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无人关心,受人嘲笑,但他面对众人的耻笑与责难,却能面带微笑,坦然地应付自如。
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开阔胸怀,也不是任何人所能具备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所以,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孔乙己生活潇洒,品行中有很坚强的忍耐能力。
还有的学生从孔乙己对自己理想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分析得出,孔乙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艰难,但他却顽强、执著地追求着内心深处那渴望却不可及的理想,哪怕为之付出自己的青春,不断受到别人的嘲讽,甚至付出自己的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无怨无悔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信念,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赞叹吗?
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文本中的人物,能够努力去寻找、挖掘人物自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我欣慰无比。
此时,我和学生收获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文本所提供给我们的抽象的目标任务了,而更多的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种种意想不到惊喜了。
所以,借助本课的教学体验,我想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一
种享受。
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能让我们游离出现实的烦恼和羁绊,忘却诸多的纠缠和烦扰;能让我们的身心得以滋补调养,获取心灵的依托和安慰……读书,其实就是在读书中之人,就是我们用心灵与另一个人、另一个时代沟通、交流、感悟的整个过程。
孔乙己真不愧为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