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思想

刘勰的思想属于哪一家?

刘勰的“道”为什么“道”?

刘勰与儒释道之关系。

主导倾向:儒家。

人生理想:军国大政。

思想多元,融通。“唯物折中”。

儒学——基本文学价值观念

玄学——审美理想的方法论

佛形成了一门显学。

二十世纪三大显学:

甲骨学、敦煌学、红学。

《文心雕龙》的总体思想倾向

儒家原道思想。

老庄与玄学的自然概念。

“原道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学热”的现状。文学的本源何在?

《周易》“三才”说:天地人。“三文”说:天地人。

刘勰:杂文学观念。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鲁迅:其言汗漫不可识也。宇宙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作为人文的文学来源于天文和地文。大自然是文学创作生生不息的动力。圣人经典的伟大,正是在于其经典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呈现。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纪昀:“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

刘勰对当时文风的批判:讹滥淫

《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所要解决的问题。

与艺术创作有关。

情感的力量:来自于“真”,即自然。

无病呻吟与有感而发的区别。

《文心雕龙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为文造情与为情造文的区别。

形式的意义: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华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彩明矣。”

儒家的教化和道家的自然之道的结合。文质彬彬。基本的价值尺度和批评标准。

1、神思说

以神思为主脉贯通其他篇章。

神思:“神用象通”,精神与艺术形象的关系。

佛学:用心灵去感悟外部事物。将之前的“比兴”、“物色”纳入其中。可以说是探讨艺术想象的理论。

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内心的感悟能否表现外物,文字能否传达出内心的感悟。

刘勰用神思来改造陆机。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艺术活动。

《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译文:古人曾说:“有的人身在江湖,心神却系念着朝廷。”这里说的就是精神上的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也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当作家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而在他的容颜隐隐地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咏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啊!由此可见,构思的妙处,是在使作家的精神与物象融会贯通。

空间的突破。时间的突破。中国的神思与希腊柏拉图迷狂说的区别在于其物感说。

《物色篇》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译文:因此,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作家一想到登山,脑中便充满着山的秀色;一想到观海,心里便洋溢着海的奇景。不管作者才华的多少,他的构思都可以随着流风浮云而任意驰骋。

2、风骨说与体性说

创作个性的问题:体性说

昂扬向上的审美理想:风骨,对体性篇的补充和提升。

作家的个性与审美规范的协调。

布封“风格即是人本身”。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

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葛洪《抱朴子》“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

中国:是否有风格是作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文心雕龙体性》:“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四种因素的影响:才、气、学、习。“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

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刘勰最为推崇先天的要素:“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康德:艺术家的才华主要来自于先天的禀赋。“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

八种体性: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四种相对:“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博雅、清典、绮艳、宏壮、要约、切至,六科

皎然《诗式》:十七格。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种。

风骨说:借用相面说。风虚,骨实。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黄侃。

“《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互文卒意,整个文章写作的关照下,达成一种风骨的统一。风:“风冠其首”,取自《毛诗序》,有教化作用。风教转化为表达人的情志。骨:文明以健之,是一种建安风力,文章的力量。风骨相连,是一种风清骨俊,文明以健的审美理想。借以批判当时厄滥的文风。为文章写作找到“正式”。“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风骨与文采并重。

3、文体论

曹丕:四科八体。

陆机:文赋十种。

刘勰:二十篇文体论。文体分为三十三类,与昭明文选大致差不多。

康德:美就在于形式之中。重视文体,对当时的文坛正本清源。

文学性的区别:有韵(明诗至杂文)与无韵(史传至书记)

学术史和批评史的回顾和总结。

原始以表末:讨论文体的产生。

释名以彰意:为文体下定义。

选文以定篇:选用名篇。

敷理以举统:总结概括特点,提示人们注意点。

定势:即体成势。

情采:文与质落脚至情与采。

时序:时运交易,质文代变。

物色: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江山之助。

“写气图貌,既(心)随物以婉转;属采浮声,亦(物)与心而徘徊。”

通变:唯物折中。

知音: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小结《文心雕龙》

中国古代文论,古典美学的枢纽。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话语。(除戏剧、小说)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是文心雕龙体系的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的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