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2 氧化和燃烧
【例 1】 灭火时,常采用以下措施:①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 点;②移开可燃物;③隔绝空气。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草原着火时,常在燃烧草场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2)锅里的油着火时,加上锅盖盖灭。 ( ) (3)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 (4)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 )
【解析】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并根据燃烧条件确定灭火 的方法、原理,以及根据提供的信息对实验装置进行选择,体现环 保的理念。 (1)由提示信息可知, 图 A 中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 温度又达 到它的着火点,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白烟;水中的白磷虽 然温度达到了它的着火点, 但与氧气隔绝, 故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故不能 燃烧。图 B 中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时,热 水中的白磷燃烧。 (2)图 A 中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 有毒的偏磷酸,污染空气;而图 B 中的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与水反应,不会逸散到空气中,故符合环保要求的是图 B。
人为什么不能呼吸纯氧 事实证明,人不能长时间呼吸纯氧。首先,人体各组织均 不能承受过多的氧, 这是因为氧本身不靠酶催化就能与不饱和 脂肪酸反应,并能破坏贮存这些酸的磷脂,磷脂又是构成细胞 的主要成分,从而造成细胞死亡,这个过程叫做脂质过氧化。 其次, 过量氧对细胞的破坏还在于它可产生自由基, 诱发癌症。 此外,从地球的历史角度看,人适应现在的大气成分是生物长 期进化的结果。
5.灭火:可燃物燃烧时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助燃剂和温度达到 着火点),故灭火的措施只要使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成立即可。灭 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②将可燃物的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 6.火灾自救的方法 (1)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然后拨 打“119”报警求助。 (2)楼内失火时,要关好门窗,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 (3)发现是因电造成失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4)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口鼻。 (5)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6)打开窗户,在窗口呼救。 7.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时,伴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 表现为吸收或放出热量。化学能与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可以相 互转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 定义: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 食物腐败
金属生锈
酒的酿造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白磷的自燃 缓慢氧化和自燃
四、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共同点
都是氧化反应
五、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
不同点:燃烧反应剧烈、快速、发光放热
缓慢氧化反应慢、产生热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发光
六、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常见易燃物、易爆物:
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 氢气
End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
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二、燃烧的现象
影响现象的因素
(1) 可燃物的性质 (2)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氧气的浓度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入伏前夕出奇事 一大树当街起火
大树起火
消防人员正在灭火
据媒体报道:一辆行驶在某乡村102国道上运送镁粉 的罐车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 灭.看到这篇报道某同学产生疑问:消防队员为什么 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 料,得到如下信息: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 气;燃烧的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 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炭.请你利用已学知识和查 阅信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覆盖沙土灭火的原理是 隔绝空气(或氧气) (2)解释镁粉着火不能用水灭火的原因 :镁能与水 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够燃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易 发生爆炸. (3)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由镁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事实,你对燃烧、 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燃烧 灭火
如图所示:若用凸透镜将太阳光 会聚到红磷上时,能发生的现象
是?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现象:(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2)气球胀大 原因:(1)凸透镜聚光产生高温使红磷的 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瓶内的氧气消耗,气压减小, 外部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中。
1.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 碳气体中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思考
你能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 分析给养船起火的原因吗?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B 缓慢氧化不一定放出热量 C 自然就是自发的燃烧起来 D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考点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和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的新能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11O27CO2+8H2O,推断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和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的新能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综合利用和新能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的新能,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
下面进行详细释疑。
1、燃烧常见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
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些,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爆炸可燃物的燃烧现象还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火药在鞭炮内(空间有限)燃烧而发生爆炸。
若把一个鞭炮剖开,点燃其中的火药,则不发生爆炸。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物的气体或灰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得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在发生缓慢氧化。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
例如,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和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4、自燃某些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越积越多,引起可燃物温度升高,若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白磷放置空气中,很短时间发生自燃,再如,在秋冬季常出现由柴草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导致发生山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较注意:爆炸现象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如: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则是物理变化。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纯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改变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最终必引起自燃解析:A是错误的,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B是正确的,因为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
中考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
中考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
化学讲座
一. 教学内容:
燃烧和缓慢氧化
(一)燃烧和缓慢氧化
1.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 燃烧的现象和爆炸
3. 缓慢氧化和自燃
4.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绪言和第一章的复习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
3. 空气的组成
4.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5. 氧气的制法
6. 燃烧和缓慢氧化
二. 重点、难点:
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燃烧、自燃、爆炸和缓慢氧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对绪言和第一章内容的总结和进一步研究。
三. 教学过程:
1. 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⑴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
[板书]:二.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讨论]:第四节后习题第2题,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会熄灭?
[小结]: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的足量空气(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不会使温度低于着火点,炉火持续燃烧,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所以一扇就会熄灭。
[教师活动]:由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而引出爆炸。
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自发燃烧的现象。
【化学课件】燃烧和缓慢氧化
第四节 燃烧和缓慢氧化
二、燃烧的现象
1、影响现象的因素
(1) 可燃物的性质
(2)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氧气的浓度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1、缓慢氧化 定义: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 食物腐败 金属生锈 酒的酿造
2、自燃:由缓慢氧化习,天天向上。
四、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共同点
都 是 氧化反应
五、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 不同点:燃烧反应剧烈、快速、发光放热 缓慢氧化反应慢、产生热量、 不发光
六、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常见易燃物、易爆物:
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 氢气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2023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攻略第14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条件与灭火
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
步。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
原理;
科学态度与责任
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
件和灭火的原则、学会利
易燃易爆物的安
科学探究与实践
污染较小的燃料。
用燃烧和灭火为生活服务
全常识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
是基本的科学素养。这部
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
分试题在中考中是必考的
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或空气) 1
清除可燃物
1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____降__温__至__可__燃__物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_隔__绝__氧__气__(_或__空__气__)__ _1
中考化学精讲本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返回目录
4.发生火灾时的自救 (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 (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 119 火警电话,并采取必 要的自救措施,如用 湿毛巾 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快速跑离着火区 域等。
名师点拨 通过降温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着火点。
中考化学精讲本
知识点 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的比较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返回目录
燃烧
缓慢氧化 自燃
爆炸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 进行得比 概念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较缓慢的
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内容
中考化学精讲本
第一部分 考点攻略
教材知识通关—基础过关
返回目录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缓慢氧化d
[ 解题指导 ]
2. 在家中厨房里锅内的菜油不慎着火了, 将油锅端离炉火后仍继续燃烧,此时灭火 的最好方法是( ) A.立即泼水 B.将锅内的油倒掉 C.盖严锅盖 D.向锅内撒入沙子 [ 分析 ] 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应 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 绝,二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 以下。二者有其一即可。对于生活实际中 的着火现象,采取的灭火措施不仅要考虑 到灭火目的,还要考虑措施的可行性和实 效性。
三.缓慢氧化和自燃:
• 1.缓慢氧化:物质跟氧发生的比较 缓慢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进行的 缓慢不易察觉,不发光,但放热, 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 缓慢氧化能引起自燃
• “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热量聚积温 度升高,达到燃点引起自燃”。
版权所有-
实验:白磷自燃
• 2.自燃:由于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 燃烧。
版权所有-
[ 解题指导 ]
• [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可燃 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可 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2)使可 燃物达到着火点。 • [ 答案 ]1 )燃烧并产生白烟;不燃烧; 不燃烧。 2 )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水中 白磷温度达到并超过了其燃点,又与氧气 接触,同时具备燃烧的两个条件。 • [ 点拨 ]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可燃物燃 烧条件的应用——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 备两个条件。
版权所有-
一.通常的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 3 .灭火的原理 —— 根据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脱离接触(隔绝空气); 例: 熄灭酒精灯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例:用水灭火、风力灭火 • 综合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面粉爆炸
【考点集训】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word版,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来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来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z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X+11O27CO2+8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源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来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源.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与区别26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联系 与区别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中考总复习化学1-第15讲 燃烧与灭火 (2)
8
9
10
11
返回命题点导航
9.(2021·河北10题,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C ) A.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B.将霉变食物高温蒸熟后食用 C.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两名同学玩跷跷板时,质量小的同学离支点近些
8
9
10
11
返回命题点导航
10.(2015·河北12题,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要不接触带电体就不会触电 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中毒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可以超期使用
8
9
10
11
返回命题点导航
11.(2013·河北1题,2分)下列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 是( B )
8
9
10
11
2 数据聚焦 考点梳理
可燃物
与氧气(或 空气)接触
温度达到 着火点
定义 燃烧的 条件
燃烧条件 的探究
燃烧条件 的探究
燃烧与 灭火
防火、防爆 安全常识与
自救措施
原理及方法 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
【温馨提示】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蒸汽锅炉爆炸等。
易错点速判
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 )
2.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
3.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 ×)
4.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烧杯中的水只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5
6
7
返回命题点导航
命题点 3 安全知识(10年4考)
8.(2022·河北10题,2分)树立安全意识,掌握科学知识,做到“加强 防范,守护生命”。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加油站、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更换灯泡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在高速公路上,汽车超速行驶
化学教案-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
化学教案-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2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3.缓慢氧化和自燃。
4.爆炸。
5.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重难疑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
2.难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区别与联系。
3.疑点:燃烧能否引起爆炸,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其关键取决于什么?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常识性介绍常见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整体感知元素化合物知识从存在、性质、用途到制法已是一个完整的模式。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编入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
(强调实验室制法为化学变化过程,工业制法为物理变化过程)[新课引入]:写出铁、碳、石蜡、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书写情况,打开课本第一页彩图,学生描述现象,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从而归纳出燃烧的概念。
[板书]:一.燃烧:指的就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那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就可以燃烧起来呢?[板书]:二.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物质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教师活动]:介绍红磷与白磷性质上的差异,演示[实验1—10],边实验、边讲解,指导学生观察的重点。
[观察]: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开始燃烧,产生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提问]: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为什么也不能燃烧,[分析]:因为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
下面进行详细释疑。
1、燃烧常见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
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些,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爆炸可燃物的燃烧现象还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火药在鞭炮内(空间有限)燃烧而发生爆炸。
若把一个鞭炮剖开,点燃其中的火药,则不发生爆炸。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物的气体或灰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得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在发生缓慢氧化。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
例如,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和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4、自燃某些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越积越多,引起可燃物温度升高,若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白磷放置空气中,很短时间发生自燃,再如,在秋冬季常出现由柴草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导致发生山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较物理变化。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丝在纯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改变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最终必引起自燃解析:A是错误的,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B是正确的,因为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
2016年中考化学真题考点集训+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含解析)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知识点的认识】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如图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和爆炸实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氢气的爆鸣实验、甲烷(或一氧化碳、氢气等可溶性气体)的验纯及燃烧”等相关知识联系起,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不同点是剧烈程度不同;按照缓慢氧化、自燃、燃烧、爆炸的顺序,可以说是越越剧烈.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的相同点有两个:(1)都属于氧化反应;(2)都放热.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8.环境、能和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的新能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12.食品腐败是由于细菌或霉菌在潮湿、有氧、适温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地结果.若要抑制食品中菌类的生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干燥B.密封后高温或低温冷藏C.用盐腌渍D.加浓盐酸13.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A.剧毒品B.爆炸品C.禁止放易燃物D.禁止吸烟14.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遗漏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5.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A.氮气B.水蒸气C.氧气D.稀有气体16.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A.木炭燃烧B.食物腐败C.蜡烛燃烧D.汽油燃烧17.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18.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做法都蕴含化学知识的运用.其中,运用不正确的是()A.低温冷藏有助于减缓食品腐败B.保鲜膜可保持水果水分、隔离空气,延长保质期C.烹调绿叶蔬菜焖烂煮透,营养更加丰富D.食用碱可消除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9.日本311大地震引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引起核泄露.(1)爆炸是因为可燃物在.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之前要.发生爆炸的氢气自反应堆燃料棒用作包壳的金属锆(r)与水的反应,该反应在高温下生成+4价锆的氧化物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核事故释放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原子序数为53号碘元素的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l31是一种金属元素B.碘l31的放射性会对人体产生危害C.碘l31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78 D.碘l31的放射性是化学性质(3)我国于3月中旬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现象,用于防护核辐射.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碘酸钾,由于碘盐中碘含量相对较低,根本起不到预防辐射的作用.碘盐中的“碘”指的是(选“分子”“原子”或“元素”),如果人体内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适量摄入等含碘的产品.20.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1.2011年1月17日,某市发生天然气爆炸事故.(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因为天然气具有性,所以泄漏后与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22.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23.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如图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请回答.(1)图1是可燃性气体的洗气改进装置,检查它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向导管a处,若则气密性好,若在导管a处通入可燃性气体,在导管b处连上尖嘴管并松开止水夹,点燃,即使气体不纯也不会爆炸,可见此装置的作用是用图2尖嘴管导出可燃性气体并点燃,也不会使管中气体爆炸,其原理是铜丝或水可以.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24.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附近有较浓的汽油气味,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扑灭.依据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附近有较浓汽油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汽油燃烧过程中有多个化学反应,其中有如下反应:+11O27CO2+8H2O,推断的化学式为.(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25.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的现象:混合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2.0% 4.0% 5.0% 6.0% 9.0% 10.0% 15.0% 16.0% 18.0%点燃时的现象不爆炸不爆炸爆炸爆炸强烈爆炸爆炸爆炸燃烧燃烧(1)写出甲烷爆炸的化学方程式;若在有限的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1:6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3)煤矿的矿井里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6.我省两淮地区煤炭资丰富,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甲烷.(1)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煤矿瓦斯爆炸有两个必要条件:①瓦斯含量在爆炸极限的范围内;②.(3)下表是常见三种气体的爆炸极限,请你据此判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H2 4.0%~74.2%CH4 5%~15%CO 12.5%~74.2%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是.(4)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5)某现代化的矿井采用了“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有效解决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照明用电.这种既采煤又发电联合生产的优点是.【考点训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氢气B.一氧化碳C.甲烷D.氦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爆炸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氢气、一氧化碳、甲烷都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氮气不是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是否爆炸的内容.只要该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就可能发生爆炸.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蔗糖的溶解C.酒和醋的酿造D.食物的腐烂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考虑本题.解答:解: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 正确;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B.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B.用焚烧法可以处理塑料垃圾C.用过滤的方法能使硬水软化D.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硬水与软水;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煤气泄漏要禁止打开电的开关,避免电火花引燃;故选项错误;B、塑料垃圾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错误;C、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选项错误;D、羊毛中含有蛋白质,因此羊毛和合成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环境问题、燃烧的条件、白色污染和化学材料,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4.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解答;B、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例如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故错误;B、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故错误;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可以隔绝氧气,所以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正确;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故错误;答案:C点评: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要消灭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灭火5.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安全知识B.将抗常识与元素关系C.性质与用途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气体的用途;水资的污染与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白色污染与防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能;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瓦斯、煤气、假盐、假酒的主要成分分析;B、根据锌、钙、铁、硒的作用分析;C、根据氮气、氧气、铁、氢气的特点分析解答;D、根据白色污染、酸雨、水污染的原因分析.解答:解:A、假酒中毒是甲醇引起的,故错误;B、缺锌会引起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硒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是正确的;C、氧气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D、多用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而不是减少水体污染,故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6.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常温下将甲烷与氧气混合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解答:解:A、常温下甲烷与氧气混合不能反应;B、混有可燃性粉尘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火星可能发生爆炸;D、用拇指堵住验纯后的试管,再收集氢气不可能发生爆炸.故选B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爆炸方面的知识,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剧烈地燃烧,放出大量的热.7.下列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是()A.H2和CO B.CO和CO2 C.N2和H2 D.CH4和空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运用可燃性气体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在爆炸极限内即可爆炸解答.解答:解:A、氢气好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不会爆炸.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燃这两种气体不能发生爆炸.C、氮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氢气具有可燃性,故这两种气体点燃不能发生爆炸.D、甲烷具有可燃性,空气中含有氧气,甲烷和空气点燃有可能爆炸.故选D.点评:混合气体点燃爆炸要一种可燃性气体和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才有可能爆炸.8.环境、能和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的新能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资综合利用和新能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分析:A、根据可燃物遇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考虑;B、根据现在能的开发和利用情况考虑;C、根据氢气的优点考虑;D、根据可燃冰的优点考虑.解答:解: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存在大量的可燃物,例如油分子、面粉颗粒等,这些可燃物遇到明火容易燃烧,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就能发生爆炸,故A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故B说法正确;C、由于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可以用水制取,所以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故C说法正确;D、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又因为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所以它可能成为未的新能,故D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可燃物燃烧容易发生爆炸,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氢能和可燃冰属于新能.9.下列气体混合物,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A.H2、CO2 B.CO、O2 C.H2、CO D.CO、N2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爆炸是急剧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就会在短时间里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解:A、H2具有可燃性,CO2不具有助燃性,故A错;B、CO具有可燃性,O2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C、H2、CO都具有可燃性,缺少助燃性物质,故C错;D、CO具有可燃性,N2不具有助燃性,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爆炸的条件,掌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会发生爆炸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解答:解: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例如铁和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故选项正确;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燃烧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一种物质是单质,燃烧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没有氧气参加.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燃烧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发热,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B.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D.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而电灯通电后也能发光发热,却不能属于燃烧,因它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不正确.B、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一定是化学变化;故正确.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不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很多,有的可能是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高锰酸钾就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再根据具体的叙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本单元的学习难点,也是中考的考点。
下面进行详细释疑。
1、燃烧
常见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不同的可燃物燃烧的现象也有所不同,例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火焰(明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保持红热,木材在空气中燃烧既有明火又保持红热。
燃烧现象除了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以外,还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例如,劈碎了木材比大木块燃烧得快些,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2、爆炸
可燃物的燃烧现象还与燃烧空间有关,如果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例如,火药在鞭炮内(空间有限)燃烧而发生爆炸。
若把一个鞭炮剖开,点燃其中的火药,则不发生爆炸。
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物的气体或灰尘,它们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3.、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得进行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都在发生缓慢氧化。
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
例如,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产生热量维持人的体温和提供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4、自燃
某些可燃物发生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失,越积越多,引起可燃物温度升高,若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经点火就自发燃烧。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白磷放置空气中,很短时间发生自燃,再如,在秋冬季常出现由柴草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导致发生山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概念的比较
是物理变化。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在纯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不同物质而
改变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
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
D.缓慢氧化最终必引起自燃
解析:A是错误的,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一个定值;B是正确的,因为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
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氧气浓度越大燃烧也越剧烈;C的说法错误,把爆炸都认为是化学变化,而忽视了生活中的物理变化方面的爆炸;D的错误是没有正确理解自燃与缓慢氧化的关系,自燃一般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但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如钢铁生锈是缓慢氧化,但不会发生自燃现象。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