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底气”导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作文“底气”导写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底气,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等都能成为你的底,并产生底气。有了底气,就会不畏山高路遥,就会唱出嘹亮的歌声,就会有生活

的方向与动力,就会有了希望……

但底气需要积淀,也需要正确对待。

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要正确审好命意性命题作文题(导语加标题要求的命题作文),就必须认真解读导

语材料。本题也不例外,审题时须仔细品读导语材料,以此捕捉关键信息,把握题意

指向,寻找审题突破口,进而促发联想和想象,产生情感共鸣,激发理性思辨。

从导语材料可以看出“底气”的基本的含义,产生的本源、作用,以及对待它的

正确方式。这些信息,对正确审题立意、选材行文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必须注意

的是,“底气”不完全等同于“信心”,立意行文时若不注重联系“底”,而孤立地

谈“气”,势必给人片面、肤浅的感觉。材料中的关键句“底气需要积淀”也暗示了

这一立意指向。

同时,材料还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底气”,正确地体现“底气”。换句话说,就是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底”,并由此产生什么样的“气”。如,是通过自我奋斗

并经由继承与发展而产生的厚实的“底”,还是一味啃着的老人的“底”,抑或是通

过投机取巧甚至徇私枉法而获得的“底”?产生的“气”是正气,是霸气,还是邪气?

等等。如此思考,才能使思维不断深化,立意趋向深刻,视野越发开阔,联想愈加丰富……

其实,该题的命制是源于当下的社会现实。“我爸是李刚”代表了现代人尤其是

年青人对“底气”的误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国人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底气”观,这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放眼生活,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底

气”。因此,无论是写记叙类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都应有事可述,有理可言,有情可抒。

佳作示例

底气

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差生”。

她的眼睛很大,很漂亮,可是每当有人跟她说话时,她就会低垂着双眼,目光直视地面。而回答别人的问题时,她也总是结巴无力。平日里,她总是沉默寡言。

她每天的任务就是浑浑噩噩地坐在教室里神游天外。不幸的是,她有我这样一个被公认为好学生的同桌。每每老师批评她时,总要加上一句:“你看看你自己,再看看你的同桌,人家不知比你强了多少倍!”这时她总会沉默地低下头,如同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对自己的卑微已然失去了悲哀的情绪。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正进行着一场考试。中途时她突然偏过头对我低声说:“能不能借我一支钢笔?”似是哀求我,目光中带着胆怯。我刚准备递笔给她,老师突然从讲台上冲到她面前,一把夺过她的卷子,厉声呵斥道:“考试作弊倒有本事,平时干什么去了!”她瞪大双眼,眸子里满是惊恐与委屈,焦急地解释道:“我没有作弊,我只是向她借支笔。”老师根本不相信:“那你靠她那么近干什么?分明是想偷看人家卷子。你要借笔可以向我举手示意啊。”她的脸涨得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师得意地说:“承认了吧。这场试你也不用考了,明天写一份一千字的检查交给我!”说罢又回到讲台上。她低下头,默不作声,长长的睫毛围起来的只是一团漆黑,那双乌黑眸子的深处,掩映着孤独的悲哀与沉默。

第二天早上我迟到了,到教室时早读课已接近尾声,老师什么也没有说便让我坐下了,而她却因迟到了三分钟而站在教室后面。下课后我问她有没有向老师解释昨天发生的事。她依旧低着头,轻轻地说没有。我问她为什么,她几乎是以一种消弥了喜悲的语调说:“我是个差生,没有你那样的底气。”我不知道我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我能说些什么。我对她感到同情和一丝怜悯,那位老师能否一视同仁,这些都不重要。真正让我感到难过的是,她失去了一样可贵的东西,一种让她觉得自己可以挺着腰板说话的底气。

后来我写了一张卡片给她,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你的底气不是来自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认同与敢作敢为。”她看后一怔,旋即便有

晶莹的泪从眼眶溢出,她抬头看着我,我第一次觉得那双灵动的瞳仁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如同高悬的北极星,明亮得让人一瞬间感到眩目。

这时的窗外,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

【点评】

作者记述了缺乏“底气”的“她”的故事,从反面阐述底气的重要性,也揭示出教育中的存在的误区。从教育与成长的角度行文,情感深沉,引人共鸣,催人反思。“你的底气不是来自于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而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认同与敢作敢为。”这一句话新颖深刻,令人警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