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诗词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最新】
默写常考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出诗人闲适、 淡泊的心境。
“见”字写出了 诗人无意为之、 悠然忘我的心境, 营造了一种物我 合一的境界。
赏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穆、淡远的画面,表
析 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
(遵义中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 字用得好,为什么? 考点 品析诗歌炼字
[答题思路] ①释含义: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 修辞手法角度
[唐]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
考点 描绘诗歌画面
[答题思路]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 出事物名词即可;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④绘画面,发挥想 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然存在,春天的都城草木丛生。
译 文
感伤时事,恨别家人,看到鲜花反而流泪,听到鸟啼反而心
惊。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指战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插不住簪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种别住发髻
简直 能够承受、 的长条状首饰。 禁得起。
25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背景链接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后不为五斗米折腰, 弃官归隐。归隐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 之后诗兴大发,陆续写成组诗《饮酒》20首。 这些诗歌大多直抒胸臆,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本诗是其中最为闲雅有致的一首。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课件
诗 歌 赏 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 戟,虽然历时久远,但 并未完全锈蚀。我把它 拣起来磨洗干净,还能 认出是三国赤壁之战的 遗物。 写实 写实
铜东 雀风 春不 深与 锁周 二郎 乔便 。,
如果不是东风帮助 周瑜获得火烧曹军 的胜利,恐怕吴国 的国色大乔、小乔 就要被幽禁在曹操 的铜雀台上了。 感慨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用典
辛酸、愤懑
悲痛、怅惘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积极、昂扬
辛 酸 愤 懑 、 坚 定 乐 观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 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诗 歌 赏 析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 发议论。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意志坚强
诗 歌 赏 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 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 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襟怀豁达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 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古代诗歌五首《饮酒》陶渊明一、思想感情: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
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
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
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25课_诗词曲五首》
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感慨万分)
阅读理解
3.颈联写的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 自己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
——这两句诗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 规律,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 发展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自己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 抑郁不平之气, 借史事以吐其 怀才不遇之感 的意思。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 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 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 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 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 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 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 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 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 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 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 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 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 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 象?
“如聚”写出了山峰的密集雄伟。
“如怒”写出了黄河之水的汹涌澎湃。
3.“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写作者远望长安,顿生悲哀伤感之情。 往日辉煌繁 华的长安,如今却是一片荒凉。
4.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25课《诗词五首》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诗词五首》,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总结。
首先,关于诗词朗读的教学。我注意到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在朗读诗词时仍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节奏把握不准确、情感表达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多给他们一些示范和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内涵。
2.教学难点
(1)诗词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中的抽象意境,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词意境。
举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教师可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清冷意境。
(2)诗词背景与作者情感的关联:学生往往难以将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与作者情感有效结合。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古典诗词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感受诗词之美,理解作者情感;强化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提高思维品质,通过诗词的比较阅读和创意解读,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这些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契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诗词朗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词的价值、分析诗词的意义并探讨如何将诗词融入生活。
课件4: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1.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gēliáo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 频繁战斗了四年。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1. 请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参 考: 巴郡的山楚地的水好凄凉的地方, 我被扔到那里二十三年确实久长。 怀念老朋友时徒然把“思旧赋”吟唱, 回家来反而像烂了斧柄的人一样。 千只帆船已驶过沉没船只的近旁, 万株树木展春容就在病树的前方。 今日初逢听你唱赠诗歌在筵席上, 暂凭杯中酒引出振奋精神的力量。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中秋词,
自东坡《水调歌 苏
头》一出,余词
尽废。”
轼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曲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 “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谢谢!
说一说全诗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 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 念和乐观精神。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赏析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⑤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上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化静为动。一个“聚”
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⑤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诗词曲五首: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优质课件(共152张PPT)
“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 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 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 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借日 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未及 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 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 激烈残酷。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谨记:
1)情景交融的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傍晚时山中的美丽景色: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总结句(主旨句)(富含哲理的名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采菊”是俯,“见南山” 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 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相合,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 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 超脱于世俗之外的情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 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 什么真意呢?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八上25课诗词五首语文版
25课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吹过江,洒在江边,高的挂在长林树梢,低的飘沉池塘、洼地。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狠心地当着我的面作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口唇干燥也不能呼喊,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渐渐黑暗。
多年的布被像铁一样冰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地方,密集的雨点像麻杆一样没有间断。
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就很少,长夜漫漫,湿淋淋的如何挨到天亮?怎样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破烂,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译词三:不定数,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公然:公开地。
俄顷:不久。
漠漠:灰蒙蒙的。
布衾:布被。
恶卧:睡相不好。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丧乱:战乱(安史之乱)。
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用两个方位词借指整个屋子。
雨脚:雨点。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全诗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八…塘: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2.…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3.…彻: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4.…足: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们在诗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段运用“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茅屋受害之重,刻画出作者愁苦、无奈的神情。
2.赏析第二段“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顽童顽皮之状跃然纸上,诗人无可奈何之态也形象生动。
一老一少构成画面。
说明诗人生活的穷困。
3.赏析第三段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八上语文书25课五首古诗是什么
八上语文书25课五首古诗是什么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作者: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作者: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自称少陵野老。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思想主旨《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学习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目的要求: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唐敬宗宝历二(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注释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见赠:送给(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6.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zhé)。
7.怀旧:怀念故友。
8.吟:吟唱。
9.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达。
11.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1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课件3: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 号文山、浮修道人,吉州吉水人。此 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正月 过零丁洋,而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 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 杰等人时所作。此诗是他的代表作。
合作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 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首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 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 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 人的英气。
首联: “巴山楚水”是泛指贬地。
“凄凉地”、“弃置身”几个字句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心情? 这些字句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 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懑心情和无 限的辛酸。
颔联: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 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颈联:感叹生世的愤激之语,显出慷慨激昂的气概。后人用 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势必发 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谢谢!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Leabharlann 上见赠 刘禹锡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写作背景: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 改革,失败后被贬谪到外地做官二 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席中白 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刘禹锡做此诗答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语文版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西北边地的秋天,风景和内地 大不相同,这里的大雁到了秋 季即向南展翅飞去,毫不留恋 寒冷荒凉的边塞,傍晚时分, 四面带有边地特色的声音随着 军中的号角声都响了起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处在重重山岭环抱之中的延州孤城, 也随着升腾起很高的烽烟和沉沉下 落的夕阳紧紧在关闭了城门。
2.并理清诗歌层次。
拟
抓
写试情
各抓节
段关
小键入
标词情
听 读 课 文
题
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 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他 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 因而写了这首诗。诗中描写了山村风 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景,像一幅田 园风景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具:备;置办。 • 鸡黍:泛指饭菜。 • 至:到。
此诗句意思: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
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合:聚。 • 郭:城。 • 斜:这里是立的意思。
此诗句意思是: 村外有绿树环绕,
远处有青山。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轩:檐廊。 • 面场圃:对着打谷场和菜园。 • 话:说,闲谈的意思。 此诗句意思是:
打开窗户面对着 打谷场和菜园。端着 酒杯边喝酒边谈论庄 稼的长势。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25.诗五首【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
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
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
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
授国子四门博士。
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
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
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
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
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
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
《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
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课件2:第25课 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作者温 庭筠(晚唐人)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 之称。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 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 特色的一篇。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文章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写边塞黄昏的苍凉 景色:“边声连角起” 表明战事紧,“孤城 闭”暗示敌强我弱。
浊酒一杯家万里
“浊酒”表明边塞生活的艰苦, “家万里”表现了思乡之切。
燕然未勒归无计
慨叹功业未建,边患未除,归乡无期。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浓白霜,更使 人惆怅难眠。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鬓间虽已染白霜, 那又有何妨!手持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 (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 状,朝着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 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 这种愿望在词中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梦回吹角连营……赢得生前身后名。
3、 这几句写了哪些内容? A、军营生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几句,从分食牛肉、翻奏战歌、检阅军队具体描绘渲染了军 中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官兵们昂扬的斗志。
B、战斗场面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生动地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 敌报国的抗战英雄形象。使读者对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 前的英勇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译文:在东边篱笆下采 摘菊花,不经意间看见 了庐山。 •赏析:展现诗人悠然自 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 界的千古名句。
诗中“见”字用得好,为什 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不 经意间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 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能否把“见”字改为“望” 字?为什么? ➢不能。“见”表现的不是诗 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 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 眼帘的状态。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
陶渊明,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被合称为“陶谢”。
陶渊明(365-427)名 潜,字 渊明, 一字 元亮 , 东晋 时期著名 的山水田园诗人 、辞赋家、散文家。曾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
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
第七、八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傍晚山色秀丽,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赏析:南山暮景图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万物自由自在,随 性而动,正如诗人摆脱官场世俗的束缚, 回归田园,悠然自得。 •借飞鸟知倦而归喻自己
的辞官归隐。
第九、十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 正意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 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散文首推《 桃花源记 》
写作背景
•《饮酒》诗共20首,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 这组诗都是诗人酒后偶然的题咏,借以寄 兴抒怀,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 的喜爱,并非单咏饮酒。
•课文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是历来传诵 的名篇,写作时间大约是诗人归田后十二 年(417)。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赏析
指上层士人 之间的交往。
第一、二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译文: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 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赏析:诗人虽身处尘世之中,却能 免于尘世的烦扰。
第三、四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译文: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 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 安静。 •赏析:设问,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 闹,是因为内心闲适高远。
古人曾言:“诗言志,歌永言。”优秀的 诗歌作品都是真心话语,字字关情。本课所选 的五首诗词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文人对 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 理想追求,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很多启发。今 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25、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田园诗: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 退居山野,避入乡村。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译文: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 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 胆寒。
所感:移情花鸟,表达感时伤世的复杂 情怀。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文:战事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家 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所盼:战火连天,家书难觅。
•《春望》写于“安史 之乱”时期,当时, 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 军安禄山占领,唐玄 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 妃偷偷向四川逃去, 叛军焚烧宫室,杀戮 无辜,人民朝不保夕,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月,春天又来 到了长安城,然 而,昔日繁华的 都城,却已被叛 军践踏得破败不 堪。因为战乱, 诗人被迫只身留 居在沦陷的都城, 目睹破碎衰败的 祖国,黯然神伤。
•赏析:总结全篇、点明主旨。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 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 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 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探究: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诗 人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 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 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 心归隐自洁,超脱尘俗 的人生追求。
春望 杜甫
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人称: 诗圣 诗被称为: 诗史 诗风: 沉郁顿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格律上:五言律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文: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 的都城草木丛生。 所见:国破家亡,都城满目萧然,一片萧瑟悲凉。
唐代“三李”: 李白 、 李商隐 、 李贺 。
唐代中期,各地藩镇拥兵自 重,不服从朝廷。于是朝廷派兵 讨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诸镇为 祸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节度使 王承宗祖孙三代拥兵割据39年之 长。此诗写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镇 之间的战争状况。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
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
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பைடு நூலகம்甲光向日金鳞开。
译文:敌军似乌云压城,城墙仿佛要坍塌, 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 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显示了守城将士戒备森严、雄 姿英发。
军中所吹 的号角
这里指战场上 的血迹
凝聚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译文: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 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 悲壮。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白头发越抓越少了,简直连簪子也插不
住了。 所思: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中心思想 • 《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诗人被困 长安的所见、所感,集中表达了他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 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 事。
李贺(790~816),字 长吉 , 唐 代 著名诗人,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 在写诗上。 27岁病卒,人称 “奇才”“鬼 才”,被人称为“诗鬼 ” ,著有《李长吉 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