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方向始终向下,跟种子放置的方向无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且在水面上做好标记。
7、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8、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首先长出来的是子叶,子叶没有明显叶脉,叶子边缘圆滑,无锯齿状;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因为叶子能为植物提供“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光合作用:阳光二氧化碳 + 水氧气 + 养料1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了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2、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来个果实,每个果实可以有十七八粒种子。
14、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现花蕾→开花→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湘教版)三年级上期科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多感官、多角度的结合: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手摸冷热、光滑程度,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的配合,使我们的观察更仔细、更全面。
2、观察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精确、细致、清楚。
对观察物体的适当的处理可以使观察更深入,发现更多秘密。
不断地思考,能让我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观察更深入。
3、观察过程中注意找物体的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
分类前要注意先定标准(共同特征),记住每一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4、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
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5、达尔文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于1859年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1、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型、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2、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历经27年对药物的鉴别考证,著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内容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
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主要有手捏法、搓条法、沉淀法等。
用“手捏法”鉴别土壤的方法是: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是壤土。
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1)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准备单元1.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时可以尝试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原因等角度进行思考。
2.我们的猜想和假设要以我们已有的经验和所学知识为依据,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3.在小丑的两个手臂上,各粘上两个相同的磁铁,就可以降低小丑的重心。
延长手臂和降低重心都可以让小丑稳定的倒立。
第一单元1.人体感官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冷热的感觉通常是不准确的,需要科学仪器来帮助进行测量。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科学仪器。
知道右侧气温计各部分的位置与结构名称。
3.观察气温计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液面。
4.测量气温时,一般选择室外没有阳光直射、通风的地方。
5.观察下面的校园气温变化图,一天中出现温度最高的时间是14 时,最高温度是23℃(注意填上单位)。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通常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来表示风向。
比如,北风是从向吹的风。
7.测定风向时,要用一段时间内出现最多的风向作为观测结果。
8.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科学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9.在制作简易风向标时,大头针在穿过吸管时要从吸管的平衡点穿过。
(熟悉简易风力计的制作方法,课本P8。
)10.风力是指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的大小,我们一般根据风速的大小把风力的大小分为18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7级。
11.气象台用风力计来测量风力的大小。
12.熟悉课本第9页“风力级别对照表”。
13.生活中,我们常通过观察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风力的大小。
14.在制作简易风力计时,一定要把连接乒乓球的棉线另一端固定在量角器的中心点。
(熟悉简易风力计的制作方法,课本P10。
)15.云块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多少叫云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晴的云量不超过二成,少云的云量不超过四成,多云的云量不超过八成,阴天的云量超过八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单元复习提纲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复习提纲1/2/3/41、水有三种形态,它们是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这三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图见右图: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①湿布擦桌子后变干;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3、水蒸气变为水的过程叫凝结,水蒸气凝结时会放出热量。
生活中的凝结现象: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5、水沸腾: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
2)酒精灯的使用:①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②熄火用灯帽盖灭;③用外焰加热;④酒精倒翻燃烧,用湿抹布或者沙子盖灭。
4)水加热实验现象:①加热过程中,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凝结产生大量水汽。
5)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升至100℃时,继续加热,水沸腾,但是水温保持100℃不变化。
温度计上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所以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会发现塑料袋鼓起来。
6、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降到0℃的时候,就开始凝固成冰,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在盛满碎冰的试管中加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7、冰化成水的过程叫做融化,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高到0℃的时候就开始融化,冰融化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8、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9、比较水、冰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不同点:5/6/710、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小苏打、味精、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纲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全册基础知识提纲
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概念1.《植物》单元。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动物》单元·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要会画蚯蚓的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3对足。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金属的特点: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重、硬。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4.《水和空气》单元。
·油比水轻,所以油滴在水里会浮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沉入到杯底。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量筒是测量液体的多少的工具,单位用毫升、升来表示。
·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量筒放平;眼睛与液面平视;读凹液面的最低处刻度。
·空气占据空间,占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概念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鄂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食物与消化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1、我们一日三餐要吃多种(食物)。
2、这些食物来自哪里:米饭来自(水稻)、酱牛肉来自(牛)、炒白菜来自(白菜)。
3、米饭是怎样来到餐桌上的:①(育秧);②(插秧);③(稻谷);④(收割稻谷);⑤(晒稻谷);⑥(加工成大米);⑦(做成米饭)。
4、食物有(植物类)食物、(动物类)食物。
第二课食物的营养1、人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矿物质)。
2、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
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后通常会变(蓝)。
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气味。
3、使用酒精灯注意事项:①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④不要碰倒酒精灯。
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4、(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5、(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物质;7、(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8、(铁)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9、(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
10、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大豆、虾米、海带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钙);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第三课食物的消化1、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示意图,说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过程。
2、人体的不同消化器官能分泌不同的消化液:口腔分泌(唾液),胃分泌(胃酸),肝脏分泌(胆汁),小肠分泌(肠液)……这些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3、大块食物在口腔经过(咀嚼)被(磨碎)。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习提纲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复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6)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分课时知识点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玻璃泡)和(玻璃管)组成,玻璃管上有(刻度),玻璃管内有(液柱)。
3、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三个问题:①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4、普通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5、正确读取温度的方法:观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上端,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6、零上温度自℃以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零下温度自℃以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
第二课《测量水的温度》7、按照分歧的丈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分歧的温度计。
丈量物体温度时要按照分歧丈量对象,选择符合的温度计。
8、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9、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第三课《水结冰了》10、冰的特征:无色、无味、透亮,坚固,很平滑,温度低,会消融,有固定的外形,不会活动,是固体。
11、当情况温度低于(℃),水的温度下降到()时,入手下手结冰,从液体状况变成了(固体)状况。
水在结冰过程当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2、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第四课《冰消融了》13、当环境温度高于(℃),冰的温度升至(℃)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整理提纲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科学活动与我们也有关系。
2.你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①观察蚂蚁②拆玩具③看影子④看小鸡出壳3.当听到科学这词,你想到了什么? 科学研究、做实验。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从而拯救了许多生命。
5.写出你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牛顿,爱迪生,琴纳,李时珍,达尔文。
6.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提出问题——做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人的眼睛具有暂时记忆的能力,电影就是根据这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在物体下面加重物就稳定。
物体上轻下重不容易倒。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相同之处,五个都):①都会呼吸②都会生长③都会繁殖④都需要营养⑤对刺激都有反应。
2.动物会运动,会吃东西。
植物不能改变位置,一般生长在土中,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些器官。
用根吸水水分和养料。
3.在下面圆圈里的适当位置填写:人、动物、植物、有生命的物体。
4.科学家珍妮获得的有关黑猩猩的研究成果为灵长类行为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5.向日葵和桃树的3个相同点:都会生长,都会呼吸,都会繁殖。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1.人体65%是水,鸡蛋76%是水,鱼85%是水,蔬菜90%是水。
2.小草每天喝水的实验中,试管中滴几滴油的作用是防止水分蒸发。
试管中水面下降,说明了小草的生长需要水。
3.水的特点: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没有味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4.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水的表面有一种相互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6.水的毛细现象有哪些?①纸巾吸水②潮湿的墙根③粉笔吸墨水④毛巾、布、海面都能吸水7.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有哪些?①装满水的杯中加入回形针不溢出来②圆形的水滴,露珠③水黾在水面上爬④硬币上能容纳很多滴水为什么水滴,露珠是圆形的?这是因为水的表面有张力。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提纲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P3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会产生弹力.P33、向气球中吹气,气球会越来越大,这说明空气占据空间.P34、压缩空气的应用:充气城堡、足球、充气床垫、喷水壶、充气轮胎、射钉枪.P45、杯底的纸巾不会被浸湿的原因是空气占据空间.P26、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空气有质量,可以用电子秤称瘪皮球和充气以后皮球的质量来证明.P67、最早证明空气有质量的科学家是伽利略.P68、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P89、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10、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P911、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P1012、在海边,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第二单元: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水和空气.P132、证明土壤中有水的方法:用纸巾包住土,握一握,发现纸巾湿了.P133、证明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法:把土壤放进水中,发现有气泡.P134、把土壤放进水中有气泡,搅拌几下,气泡消失,静置一分钟,土壤和水出现分层.P135、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P146、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P147、保水性最差的是沙质土,渗水性最差的是黏质土,保水性、渗水性都较好的是壤土.P168、比较沙质土和黏质土的方法有哪些?P14-15答:(1)用放大镜看:沙质土颗粒大,黏质土颗粒小.(2)用手捻一捻:沙质土颗粒硬,黏质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沙质土握不成团,黏质土能握成团.(4)比较渗水性:沙质土渗水性最强,黏质土渗水性最弱.9、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土壤越肥沃.P1710、改良土壤贫瘠的方法:①种植绿肥②多施农家肥③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P1811、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水分.P2012、土壤对人类的贡献:①植物生长②动物安家③生产粮食④种植蔬菜.P2013、如今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P2114、水土流失模拟实验:P21现象:无植被的土壤,水流得快且多;有植被的土壤,水流得慢且少.结论:植被能够防止水土流失.15、保护土壤的建议:①修筑梯田②植树造林③轮作或休耕④减少使用化肥.P22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质量.P252、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P26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P284、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叫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保持水平.P285、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P296、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大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小.P307、搅拌和水温是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P328、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P339、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P3310、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P3411、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P34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P362、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如:鲫鱼、青蛙、河虾等P373、河流与湖泊的主要区别:湖泊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河流是线性流动的水体.4、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P395、实验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形成.P37实验器材:适量油泥、水、塑料盆、喷水壶.实验步骤:(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块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拟地形“降水”选择低洼处筑坝,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实验小结: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流动的水,有低洼处的“槽”.6、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如: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P397、实验探究:水井中的水是哪里来的?P38实验步骤:(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2)将圆筒竖直放入管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3)在碎石上铺约1厘米厚的沙子.(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位的变化.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8、P39可渗透层土壤不可渗透层岩石层10、保护地下水的其他方法:(1)植树造林,增加土地的蓄水能力,进而增加地下水的水量.(2)淡化海水资源.(3)少开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的损失.(4)节约用水,一水多用.P3911、海洋中的盐类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P4012、地球上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97.2%,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还有许多生物生活在海岸边.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P4113、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我们要节约用水.节约用水的方法:农田滴灌、循环用水、使用节水产品.家庭节水措施:刷牙时关水龙头、用大桶收集废水.P44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1、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P472、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器官.P463、认识呼吸器官P464、实验:如何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P47过程:在收集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塑料袋里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一下.结论:空气遇澄清石灰水没有变化;呼出的气体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不一样,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休息后减慢并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P486、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略慢,老师比学生呼吸略慢.P487、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就是肺活量.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40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P498、增加肺活量的方式:①坚持慢跑、跳绳等运动.②坚持做一些扩胸运动.③采用调节呼吸法.9、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①空气不良时,出门戴口罩;②不吸烟,远离二手烟;③经常开窗通气;④经常用淡盐水漱口;⑤积极参加体育运动.P5010、人体的消化器官由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肝脏组成.P5211、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P52(1)口腔: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2)咽部:吞咽食物;(3)食道:传送食物至胃;(4)胃: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5)肝脏:产生胆汁;(6)小肠:完成消化和吸收;(7)大肠: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12、胆囊的作用是储存胆汁,不属于消化器官.P5213、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人体的消化道.14、消化道是通过蠕动的方式使食物前进的.P531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P5416、米饭、面条、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P5417、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不能多吃.P5418、鱼、肉、蛋、奶、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它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P5419、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P5420、水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吸收营养、排出废物都需要它的帮助.P5521、粗粮、蔬菜、豆类食物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P5522、碘酒是淀粉探测器,它滴到含淀粉的食物上会变蓝.P5523、滴几滴碘酒到土豆和萝卜切面上,土豆会变蓝,萝卜不会.P5524、检测花生中是否有油脂的方法:花生种子在白纸上捻碎,如果纸上留有油迹,说明花生中有油脂.P55。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科学家工作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3、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是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5、根据英国人罗杰特对纸片上的小人“活动”起来的现象的解释,后来人们发明了电影。
6、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7、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8、物体上轻下重或上小下大就不容易倒。
9、让纸鹦鹉“站”起来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都是先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作出猜想,再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生物共同的特征有:能长大、会死亡、需要营养、能繁殖后代、要呼吸、对刺激有反应。
2、植物的共同特征有:都要阳光和空气,都有根吸收水分和养料,都能开花结果,都能繁殖后代。
3、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三种形式。
生长叶子的地方称为“节”。
如桂花的叶子是对生,枊树叶子是互生,银杏叶子是轮生。
4、蜗牛有一个螺旋形的硬壳、身体柔软、头部有触角;当蜗牛受到惊吓或被触到会蜷缩到壳里,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喜欢在夜间活动。
在蜗牛的面前放上酒、醋等刺激物时,它会收缩触角。
蜗牛由头、胸、腹、壳四部分组成。
5、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的黏液对它的爬行部分起保护作用,蜗牛靠齿舌吃食物。
要让蜗牛跑得快可以用苹果引诱6、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蚂蚁是动物中的大力士。
它通过触角和分泌物的气体传递信息。
7、把不是“一家”的蚂蚁放在一起,尤其是数目不等时,它们会立刻咬起来,同窝的蚂蚁不但不咬,还会互相喂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有答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闻)、(量)、(画简图)、(拓印树皮图案)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书P6关注拓片方法)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图案)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书P9, 会区分木质茎和草质茎,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 都生长在(土壤)中, 都有(根、茎、叶)的结构, 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都会(繁殖和死亡)。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也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同样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7、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葫芦), (金鱼藻), (水花生), (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和死亡);都是(草本植物)。
9、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判断是否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形状、气味、叶脉的纹路是否一致。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叶片上有(叶脉)。
11.树叶是有(生命)的, 叶从(叶芽)开始生长, 再到(嫩叶、老叶、枯叶), 直到最后衰老(死亡), 完成了一生。
12.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3.用(测量)叶片长和宽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 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 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 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 (阳光), (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科学三年级下复提纲单元一1.运动和位置一.填空题1.相对于地面来说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地面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就是静止的。
2.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例影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运动的。
3有首词写道。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是船行”是以河岸为参照物,4.两位同学并肩向前走,以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
二、XXX答题1.让两位同学并肩在教室里行走,怎样判断他们各自的运动情况?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两位同学都是运动的;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位同学是静止的2.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词是这么描述的“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里的“竹排”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吗?它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答:竹排相对河岸是运动的,是以河岸(青山)为参照物。
青山相对竹排是运动的,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2.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填空题1.我们喜欢玩的秋千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2.玻璃弹珠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3.把乒乓球垂直扔在地上会跳动。
4.汽车相对空中是在平动。
5.指尖陀螺的运动方式是转动。
6.尺子是上下振动,溜溜球是快速扭转并上下运动,玩具车是车轮扭转带动车子前后运动,弹簧木马是前后动摇。
二、问答题1.糊口中的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见课文第4页)答:秋千是前后摆动:手表是转动:车轮是滚动:雨刷是左右滑动,跷跷板是上下运动。
2.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动形式?(见课文第6页)答:木块、书籍能够移动;各种轮子能够滚动;风车在转动;桂钟会摆动;尺子会振动等。
3.一位小女孩在玩滑板,说说滑板、小女孩、轮子属于哪种运动体式格局?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滑板和小女孩是水平移动,轮子是滚动。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物体的形状- 定义常见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描述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1.2 物体的比较- 比较物体的重量、体积、高度等。
- 排序物体:按照重量、大小、高度等。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 认识常见食物:蔬菜、水果、肉类、粮食等。
- 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2.2 生活中的能量- 理解能量的概念:动能、势能、热能等。
- 探索能量的转化:摩擦生热、水力发电等。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3.1 天气与季节- 认识天气现象:晴、雨、风、雪等。
- 了解季节变化:春、夏、秋、冬的特点。
3.2 保护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污染、资源浪费等。
- 研究环保知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第四单元:科学探索4.1 观察与实验- 研究观察方法:仔细观察、记录数据等。
- 进行简单实验: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4.2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 研究创新思维:提出新想法、尝试新方法等。
第五单元:我们与自然5.1 动植物的世界- 认识常见动植物:动物、植物的特点。
- 了解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5.2 自然界的规律- 研究自然规律:地球自转、季节变化等。
- 探索自然现象:彩虹、地震等。
希望这份复提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本学期的科学知识。
祝研究进步!。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1.科学在我们身边一、填空1、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二、应用1.找一找书包里的科学,写下来。
我所用的书、本等纸张都是用木材造成的;我的小盒有磁铁,可以控制小盒的开合。
2.玩具里的科学一、填空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解决问题、走向创新的起点。
二、判断(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2)树叶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3)汽车做成流线形主要是为了美观。
(√)(4)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将它拆开研究。
(×)三、应用1.万吨货轮为什么能在海上航行?说说其中的道理。
因为水有浮力,货轮可以借助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航行。
2.生活中有好多玩具是充气的,如果放了气或充气不足,还能玩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不能,因为充气玩具是依靠空气的特点来制造的。
如皮球,充入气体有弹性,如果没有空气了,就没有弹性,无法玩了。
3、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填空1、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2、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二、应用说一说你了解的一种植物的特点柳树的叶子是长条形的,树皮开裂,树枝也很软。
4.怎样认识物体一、填空1、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
2、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周围的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
3.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物体的形状;用鼻子可以闻到物体的气味;用舌可以知道物体的味道;用手可以了解物体的软硬。
二、选择:你是用什么感觉器官观察到小溪水的下列特征的?(1)小溪水清澈见底。
( A )(2)水哗哗的响。
( B )(3)溪水真凉啊。
( E )(4)小溪水甜甜地。
( D )(5)小溪水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
( C )A眼 B耳 C鼻 D舌 E手二、应用:有5杯液体,分别是糖水、盐水、酱油、白醋、可乐,怎样把它们辨别出来?用眼睛看,酱油的颜色深;用鼻子闻,白醋酸;用舌头尝,糖水甜,盐水咸。
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期中)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冰是固态的水,无色、透明,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水在达到100℃时沸腾(水的沸点为100℃)。
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水中)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上看见热气(或叫白气)产生。
这“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过程要吸热。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
自然界中的水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蒸发。
加热蒸发变快。
水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快。
我们可以用加热、通风、增大表面积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水沸腾时一定会蒸发,但水蒸发时不一定会沸腾。
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湿的衣服干了、湿的黑板干了等。
4、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水结冰的过程叫凝固。
水的凝固点为0℃。
结冰过程中温度保持00C不变。
(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保持不变(在 0℃))。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冰飘浮在水面。
5、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固态的冰开始融化成液态的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或者说冰在融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给冰块加热,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冰融化成水之后,体积会变小。
冰激凌比冰容易融化。
6、在试管外面的碎冰里加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7、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但冰、水、水蒸气是不同的物体。
8、冬季下的雪、结的霜、冰都是固态的水,雨、露和雾都是液态的水,它们都是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变化来的。
冰冷的窗户上形成的水滴是水蒸气受冷(00C以上)形成的,冰冷的窗户上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受冷(00C以下)凝结的。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
纲
一、生活中的科学
-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现象和事件
- 辨别物体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体的来源和变化
- 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二、物体的性质
- 分辨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
- 分辨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 了解常见物体的浮沉现象
三、物体的变化
- 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 观察物体的变形、断裂等变化
- 了解物体的燃烧和融化现象
四、天气现象
- 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特征
- 了解不同天气对人和物的影响- 掌握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五、动物的特征
- 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掌握一些动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六、植物的特征
- 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习性- 掌握一些植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七、健康与生活
- 了解保持健康的重要性
- 掌握个人卫生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 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以上为【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提纲,希望能帮助同学们进行科学知识的复习。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土壤与岩石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土壤与岩石第1课土壤的成分一、填空题1.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很漫长。
2.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3.把土块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4.抓一把土壤,我发现土壤有点湿,说明土壤里有水。
5.土壤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土壤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细粒的黏土,下层是粗粒的沙子。
6.土壤放在铁盘上烧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或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
7.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物质,主要是由土壤里的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8.土壤中的腐殖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准,土壤中含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9.蚯蚓可以疏松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容易抵达植物的根部。
同时他们也吃动植物残体,经消化排出后成为有机肥料,使土壤更肥沃。
10.在加热土壤实验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反思。
11.关于酒精灯的相关知识:1.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2.将含有土壤的水沉淀过滤后,用吸管取一点水放在玻璃片上加热,当水烧干后,玻璃片上会有些痕迹留下,这说明土壤中还含有盐分。
(√)3.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4.土壤中死的和活的动植物越多,土壤越肥沃。
(√)5.分析土壤中是不是含有腐殖质,应将土壤放在玻璃片上加热,然后研究。
(×)三、科学问答1.土壤与动植物有什么关系?答:一是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提供了栖息地;二是土壤提供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养料;三是生物使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四是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2.土壤与人类有什么关系?答: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必需的养料,此外,他还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3.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是什么?答:能腐烂的垃圾可以使土壤松软,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增加肥力;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绿色有机肥料和易吸收的氮、磷、钾等各种营养成分。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资料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都是小科学家1、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什么?答:我想到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和我们的学习有关,还想到很多科学家等。
2、袁隆平是一位农业专家,他进行的是(杂交水稻)研究。
3、(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4、18世纪初,科学家(爱德华.琴纳)发现给人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5、科学家李时珍编著了医学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居里夫人发现了( 镭 )。
6、科学家工作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7、科学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万有引力的发现者是(牛顿)。
8、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人眼有暂时记忆的能力,人们后来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了电影。
第一单元第二课做一名小科学家1.小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保持平衡)。
2.我知道的科学家有(牛顿)、(爱迪生)、(亚里士多德)、(居里夫人)。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有生命的物体1.我见过的有生命的物体有()、()、()、()。
2.我们知道的有生命的物体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3.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4.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有生命)(会死亡)(会繁殖)(需要养料)。
第二单元第二课校园里的植物1.校园里的植物有(桂花)(狗尾草)(杉树)(银杏)。
2.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对生)(互生)(轮生)。
第二单元第三课校园里的小动物1.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如:鱼生活在(水里),蚂蚁生活在(土壤),老虎生活在(森林)里。
2.蜗牛是用(腹足)爬行的,它喜欢吃(白菜叶)。
3.昆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蚂蚁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4.给下列动物分类:家鸽斑马乌龟娃娃鱼蜻蜓青蛙大象螳螂蝴蝶答:分类标准:按生活环境分(1)天上飞的:家鸽、蜻蜓、螳螂、蝴蝶(2)地上走的:斑马、大象、青蛙(3)、水里游的:娃娃鱼、乌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一、选择题1、腐殖质是由( 2 )变成的。
1、泥土2、动植物遗体3、朔料袋2、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中发挥作用的是( 3 )。
1、蜗牛2、蚂蚁3、蚯蚓3、能保护家乡土壤的活动是( 2 )。
1、挖土烧砖2、植树造林3、过量喷洒农药二、判断题1、落叶在土壤里变成了成肥。
(√)2、所有的土壤都适合庄稼生长。
(×)3、含沙量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
(√)4、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能变成腐殖质。
(×)三、把能观察到得土壤中得动物、植物有那些。
(最少五种)动物:蚯蚓、屎壳郎、青蛙、蚂蚁、蜗牛植物:花、草、白菜、胡萝卜、小树1、增施有机肥2、秸秆还田3、合理轮作4、种草肥田5、合理调整农、林、牧用地比例六、把你对土壤的保护写出来(最少写五个)1、少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它们会引起白色污染,详细请参阅《白色污染》2、不随意取土:我们如果到路边、山坡、草场等野地3、不乱抛弃电池4、不滥用化肥:过多使用化肥,除了会污染水资源,还会使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对水和养分还有氧气的吸收。
5、多多植树造林七、土壤的种类1、土壤中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
人们根据三种土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贴特别多的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土壤。
八、我们周围的土壤十、小草的根有多长,小草的跟为什么这么长十三、古人将雨后采集的块茎植物带泥放入大火中烧烤,块茎植物的中间部分被陶食后,外面的剩余部分就成了不定型的初始陶器。
十四、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多。
岩床逐渐增多。
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底层。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他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须养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和收集落叶、粪便沤肥。
第二单元一、填空题1、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3、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4、有(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二、判断题1、花开了。
就会结出果实。
(×)2、种子需要水才能发芽,把种子完全泡在水里,发芽的速度会更快(×)3、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可口的食物,有些植物的种子不能吃。
(√)4、根有固定置物盒吸收养料的作用。
(√)5、花粉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花蕊有可能会结出果实。
(×)三、连线题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那部分,请你用线连起来西红柿根甘薯茎马铃薯种子花生果实四、举例题种子的传播途径有很多,你能举几个种子传播的例子吗(写出植物的名称及传播的途径,最少五个)1、椰子:靠水来传播的,椰子成熟后,椰果便随海水飘到远方。
2、睡莲:睡莲的种子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壮外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飘到其他地方。
3、樱桃、野山参、野葡萄:靠小鸟或其他动物吧种子吞到肚子里,后经粪便排出,种子就可以传播到新的地方去了。
4、松子:是靠松鼠过冬时带走的。
5、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6、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植弹向四方,只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五、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你是怎样做试验证明的。
请把你做实验的方法和过程表达出来。
种子的萌发: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水。
最后是温度,温度过低,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降低,种子内部营养物质的分解和其它一系列生理活动,都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
过程:1、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直立向上生长,如松、柏、杨、柳等。
2、缠绕茎有效时期较为柔软,不能直立,用茎干缠绕支持物上升。
给类植物有一定的缠绕方向,有的是左旋,即依反时针方向旋转,如菜豆、牵牛花、马铃薯等,有的是右旋;即依针方向旋转;如忍冬、律草等,此外,有的茎即可右旋也可左旋称为·中性缠绕茎,如何首乌的茎。
3、攀缘茎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按攀援结构的性质,又可分为五种;以卷须攀援、如南瓜、葡萄、豌豆的茎,以气生根攀援;如常春藤的茎,以叶柄攀援;如旱金莲、铁线莲的茎,以钩刺攀援;如白藤、猪殃殃的茎;以吸盘攀缘;如爬山虎的茎。
4.匍匐茎茎细长,而又软弱,蔓延生长在地面上,如甘薯、草莓等茎。
七、茎的作用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练成一个整体,他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从根部运输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八、树叶的分类1、椭圆形:形如椭圆,中部最宽,尖端和基部都是圆形,如樟树、橡皮树、木犀、茶树、黑枣树、樱草的叶。
2、心形: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如甘薯、牵牛、紫荆、麻的叶。
如果是心形倒转,叫做倒心形,如酢浆草的小叶。
3、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树、梧桐的叶。
4、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如银杏的叶。
5、菱形:叶片成等边的叙方形,如菱、乌桕的叶。
6、披针形:也叫枪峰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4 倍,如桃、柳、竹的叶,如果是披针形倒转,叫做倒披针形,如小蘖的叶。
7、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如桑、向日葵的叶。
如果是卵形倒转,叫做倒卵形,如玉兰、花生的小叶。
8、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如,旱金莲的叶。
9、针形:叶片细长如针,如油松,马尾松,白皮松,仙人掌的叶。
10、鳞形:形如鳞片,如侧柏的叶。
11、匙形:形如汤匙,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狭,如白菜、车前叶。
12、三角形:基部宽平,三个边接近相等,如荞麦的叶。
九、植物的一生雄蕊和雌蕊时植物的繁殖器官。
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
1、昆虫传粉宏观物体,除一些特殊的低温物理学的现象如超导现象、超液现象外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示量子力学的现象。
固体的膨胀和收缩:固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食盐、白糖这些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都叫晶体四、你知道有那些固体混合或分离的例子混合:玻璃、朔料、水泥中混合黄沙和水、分离:沙里淘金、粗盐的提纯五、比较各种不同液体的性质名称油水牛奶蜂蜜性质透明度透明透明不透明不透明颜色淡黄透明乳白淡黄气味无无有味有味五、把下列物品放到水里后,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铅笔、苹果、树叶、勺、水瓶、玻璃球、木块、木塞、土豆)会沉:回浮:六、第四单元一、填空题1、我们可以从(气温)、(湿度)、(降水量)、(风力)、(风向)等方面来描述天气。
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假如我们即看到了三级风的现象有看到了四级风的现象,这是的风力应该是(四级)。
4、在天气符号下填写他们所表达的含义。
(多云)(小雨)(雪)(晴)5、根据温度的读法或写法进行转换。
37摄氏度写作(37℃) 0摄氏度写作(0℃)零下5摄氏度写作(—5℃)4℃读作( 4摄氏度) 12℃读作( 12摄氏度) 35摄氏度读作( 35摄氏度)二、判断题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2、一天之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地。
(×)4、雨量器的大侠、形状不同,测得结果不可能一致。
(×)三、连线题寒暑表风速湿度计降水量雨量器风向风向标空气的湿度风力计气温四、把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温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教室 ?阳光下 ?背阴处( ? ? ? )五、写出三条春季的气候特征1、气温变化幅度大2、空气干燥多大风3、北方多沙尘天气六、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生活谚语1、一朝蒙雾,三朝雪2、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七、从哪里可以得到关于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聪哪些方面说天气1、从电视上、网上、手机上、报纸上,动物的行为上都可以。
2、国家级的专业气象预报网站上面有常有的知识、7日内预报主要有:最低最高气温、风向、风力、相对湿度和气象(风、雨、雷电、雾、雪、雹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