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课堂教学社会学..共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教育社会学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实证性,解释性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策性(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之间的合作(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4)全方位的研究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状态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世界研究水平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实验法,资料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a结构功能主义:(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合作,相关性以及共同的规范和价值标准,强调制度和角色的功能发挥,以及各部门对社会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

教育社会学讲稿

教育社会学讲稿
育问题与实践的关注与探究,并使“教育研究”不再划地为牢地限制在贴着教育学家标 签的狭小圈子
韦伯(Marx.Weber1864-1920德国)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Sects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 形式合理性(如科层制,受程序规则与章程支配) 实质合理性(非纯粹手段-目的的计算理性,而是关联过去、现 在、未来的价值预设,如共产主义、快乐主义、平等主义 价值合理性(始终依循诫命、信念与动机行事,不管结果如何) 目的合理性:重计后果得失 理性化消极方面:去除思想中神秘成分 理性化积极方面:使现代生活各领域具系统性、一贯性、可计 算性。 “这个时代的命运是:一切终极及崇高的价值从公众生活中隐 退——或遁入神秘生活的超越领域,或流于直接人际关系的博 爱,1948:155”
伯恩斯坦
教育知识三大信息系统: 课程:界定什么是合法知识 教学:界定什么是知识的合法传递 评量:界定受教育者实现了哪些合法知识 教学活动内部逻辑的三种重要规则:等级、 进度、标准,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冲突,制 度与权力关系的基本原则
教育之目的——社会化 教育制度的作用——创造道德共同体 教育之功能——智识、政治、社会、经济
《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道德教育论》 (1902~1906)、《教育与社会学》(1922) 《教育与社会学》
选自《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P51
西方教育社会学
韦伯:理性化时代的社会诊断者与预言家。专家的培养超越了“有教养的人” 帕森斯:和谐理论的代表人物 杜威: 1889年美国教育学家J.杜威《学校与社会》:将学校视为一种社会制度,论 述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1916年《民主与教育》中进一步肯定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学 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经验的继续 改造,也是社会改造的唯一方法。 伯恩斯坦:毕生工作的目标是防止工人阶层教育潜能的浪费。 (1961)他认为应该通过对系统中结构的阶级与权力关系和学 校中互动的教育过程的整合来理解教育系统。“有效的知识”。 试图 将社会、制度、互动、内心四个领域整合起来。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他的研究凝聚着一个杰出社会科学家对教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教育社会学》是教育管理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旨在通过本门课程的研究,使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的产和发展、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其发展动态有个系统的了解。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研究和解释常见的教育社会现象,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研究、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同时,注重应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要结合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自己身边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培养,加强教学的教育性,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

面授环节可以精选与工作要求相一致以及与课程考试相关的内容重点讲授,以提高教学效果。

2.小组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设计8-10个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交流掌握重点、难点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3.课外作业研究是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省电大作业要求,学生可以在作业研究中掌握和理解课程理论知识。

4.个别化研究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教学方式,包括阅读文字材料、上网浏览、参加BBS讨论、用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教师交流,这些记录也是考核学生个别化研究的依据。

六、课程考核本课程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两部分构成。

考试成绩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其中小组活动成绩占8%。

省电大自主命题和布置作业,共四次,每次占3%。

同时各地电大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小组活动,做好记录工作,并评定成绩。

第一讲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与教育行为论本章重点是根据省电大历年考试复要求,掌握以下内容:1.认识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

《教学社会学概论》课件

《教学社会学概论》课件

教育全球化与本土化
教育全球化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育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教育全球化意味着各国教育体系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教育本土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教育的本土特色和文化传承成为重要议题。教育本土化强调在吸收国际 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适应本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体系。
的教育新生态。
THANK YOU
现状
目前,教学社会学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学科领域,在国内外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和学术期刊。同时,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教学社会学的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跨文 化教育等问题,需要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02
教学社会学的基本理 论
功能理论
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各个组成部分都对整体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冲突理论还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权力关 系,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 对于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心理发展都有 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冲突理论关注教育资源的 不平等分配和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认 为这些问题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个体之间的相 互理解和沟通,认为符号和语言 是人们互动和影响,研究校园文化和社会环境的
关系,有助于优化学生个体社会化的环境。
03
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方面,研究学生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问题和对策,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质量。
05
教学社会学的未来发 展
跨文化研究与比较教育
跨文化研究
在教学中,符号互动理论关注师 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认为教师 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反馈都对教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
间接

作为文化负荷体的人:教师与

学生
水 平
文化水平对教 育水平的制约
直接


教材与其他教育手段

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循环
(二)、文化的传递、传播与教育
文化传递:文化的世代相接,是文化在时间上的 延续
文化传播: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扩散 ,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作用: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个人社会化
收集资料:普查法,抽样法,个案法,典型 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法,二次分析, 实验法,区位法,社会测量法,功能探究法 ,系统工程法,数学法
普查法:
全面调查法,对调查对象的总体的 全部单位逐一不漏的进行调查,以 收集某一教育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 全部情况的资料。公共机构采用, 最接近真实。
抽样法:按一定方式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部 分做样本进行调查,将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 上去,从而得出总的结论。关键是保证样本
的代表性,缩小抽样误差。 偶遇抽样
非机率抽样 判断抽样
配额抽样
简单几率抽样
机率抽样
分层几率抽样 整群几率抽样
系统几率抽样
用于横剖式比较研究和追踪式研究
个案法:将某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 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的、深入的、长 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运 用广泛,定性研究,结果不宜推论。
实验法:在尽可能严密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 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的科学方法,用 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较 小范围内进行,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 然实验。避免危害被试身心健康的做 法。
区位法:将某一区域作为一个体系,从其全部 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区域与外界 的关系中综合考察区域生活、区域结 构、功能、价值体系、社会问题、区 域发展变化的趋势等等情况的一种方 法。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教育社会学发展;教育社会学理论基础;社会化与教育;社会结构与教育;社会问题与教育;社区与学校;教育组织社会学;教育知识社会学;教学社会学;社会变迁与教育等。

其主题涉及到了教育与社会系统之间几乎所有层面的问题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可为教育活动、教育理论提供社会学依据,是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关系◆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一般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定义: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第二节教育社会学历史与发展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成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取得了迅速发展可分为:理论奠基时期,学科成形时期,范式转换时期,学派争鸣时期,取向修正时期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背景:工业化促进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全新发展•教育学体系中与“个体本位论”相对的“社会本位论”的形成•社会学家对于教育在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重视•代表人物:涂尔干、斯宾塞、杜威等二、学科成型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学科制度的成形•有三个主要标志:一是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二是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三是出版学术刊物•研究范式成形。

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战结束至60年代中期•实证性研究确立。

功能主义研究盛行(p32)四、学派争鸣时期(60年代后至80年代中)•冲突论学派。

解释论学派五、取向修正时期•不同观点、不同取向的研究者之间交流。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理论与应用研究并存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22-1949创建时期•1949-1979停滞时期;1979到至今恢复重建时期•创建时期:翻译介绍国外,出版著作,开设课程•停滞时期:学习苏联,取消社会学及相关研究•重建时期:成产“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开设课程;建立学校团体,刊物等教育社会学发展趋势◆研究领域上,表现为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结合(社会发展的高龄化、信息化、国际化、学习化、价值多元化,社会问题增多,研究焦点突出学校教育范畴,拓展至社会教育领域◆重视国际比较研究及交流与理解(文化碰撞、文化冲突等导致新教育问题)◆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社会外部环境急变,导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产生新变化,如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人与人直接交流减少,不安、孤独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一、教育的功能理论•基本观点:首先,认为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相对持久的结构;社会结构中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整体生存发挥各自的功能。

社会学 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 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课程介绍了解社会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理解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1.2 社会与个体探讨社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3 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回顾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了解社会学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学派1.4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学习社会调查和观察等研究技巧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概念与类型理解社会结构的概念和功能分析社会结构的类型和层次2.2 社会组织的类型与功能探讨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及其功能2.3 社会阶层与社会流动了解社会阶层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流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2.4 家庭与性别角色研究家庭的社会功能和变迁分析性别角色的形成和社会影响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发展3.1 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理解社会化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学习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技巧分析社会化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3.3 社会认同与自我意识探讨社会认同的概念和形成分析自我意识的社会化过程3.4 社会角色与人格发展研究社会角色的概念和类型探讨人格发展与社会角色的关系第四章:社会互动与沟通4.1 社会互动的概念与类型理解社会互动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社会互动的类型和特点4.2 沟通与语言的作用探讨沟通的概念和要素研究语言在社交互动中的作用4.3 非言语沟通与社会行为了解非言语沟通的类型和特点分析非言语沟通在社会行为中的影响4.4 网络社交与新媒体影响探讨网络社交的兴起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对社会互动的影响和挑战第五章:社会群体与集体行为5.1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类型理解社会群体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群体及其特点5.2 群体行为与群体动力探讨群体行为的概念和类型研究群体动力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5.3 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了解集体行动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社会运动的形成和发展5.4 虚拟社群与网络集体行动探讨虚拟社群的概念和特点研究网络集体行动的兴起和影响第六章:社会制度与政策分析6.1 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类型理解社会制度的定义和功能分析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及其特点6.2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制定探讨社会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学习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原则6.3 社会政策分析与评估研究社会政策的分析方法和指标探讨社会政策的评估机制和效果6.4 社会政策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社会政策案例评估社会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和反馈第七章:社会变迁与现代化7.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理解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社会变迁的类型和动力7.2 现代化的概念与特征探讨现代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现代化的特征和影响因素7.3 社会变迁与现代性问题研究社会变迁中的现代性问题探讨解决现代性问题的策略和方法7.4 社会变迁与个体适应分析社会变迁对个体的影响探讨个体适应社会变迁的策略和途径第八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8.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理解社会问题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社会问题的分类和成因8.2 社会问题的解决机制探讨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学习社会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技巧8.3 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研究公共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分析社会问题对公共政策的需求8.4 社会问题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社会问题案例评估社会问题的解决效果和反馈第九章:文化与社会9.1 文化的概念与类型理解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化及其特点9.2 社会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探讨社会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学习社会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9.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冲突研究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意义分析文化冲突的原因和解决途径9.4 全球化与文化传播探讨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研究全球化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第十章:社会学与现代社会10.1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了解社会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社会学对现代社会的贡献10.2 社会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探讨社会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展望社会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10.3 社会学家的角色与责任学习社会学家的职业角色和责任分析社会学家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10.4 社会学研究与终身学习强调社会学研究的持续性和深度提倡终身学习和社会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社会学基础概念和理论框架的构建重点关注社会与个体、社会结构与组织、社会化与个体发展、社会互动与沟通、社会群体与集体行为的理论和概念。

第六章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

第六章课堂教学的社会学分析ppt课件
还存在从“提问”、“要求”、“评价” 等言语行为的具体内容来区分的18种课堂角 色分项类型。
12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二、学生角色 1、学生课堂角色研究的主要缺陷。 2、国外对学生课堂角色的片面化 研究:弗兰德斯、解释论学者、高 尔顿等的研究。 3、国外对课堂学生的角色定位:1) 受抑性角色论;2)适应角色论。
6、从具体观察结果来看:1、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的 类型:师生互动独占型;师生互动主导型;混合型。2、 师生互动时间构成来看:师个主导型、师班主导型、师班 与师个组合型。3、学生互动时间构成来看:个班独占型、 个班主导型、个个与个班组合型。
7、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特征:1)师生互动主 导,忽视学生互动;2)学生小组并没有成为有意义的功 能群体
8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的时空构成
5、从课堂教学时间构成的“平均状况”及与英国的对比 来看我国课堂教学时间构成:
就教师而言:1、总体时间构成差异不大;2、互动时间 构成上有明显差异; 就学生而言:1、中国学生课堂互 动时间远远多于英国学生;2、中国学生互动主要发生在 师生之间,英国学生之间互动时间多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10
第四节 课堂教学中的角色
三种角色概念的区分:1、受托承担的角色。2、相 对角色。3、实际扮演的角色。课堂教学中主要探讨 的是实扮角色。 一、教师角色:主要集中于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分 析来进行。 1、弗兰德斯的研究:教师的课堂讲话可以分为: 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直接教学包括讲授,指导、批 评或权威维护。他通过观察发现,教师的课堂讲话大 部分属于“直接教学”中的“讲授”。间接教学包括 接纳感受、表扬或鼓励、同意或运用学生的观点,提 问等。教师运用的最多的是“提问”。总之,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主要是“课堂控制者”与“知识 传递者”的角色。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一、本文概述《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社会学因素及其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课堂教学的基本社会结构,包括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以及课堂规则与制度等方面。

随后,文章将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权力关系,包括教师的权威地位以及学生的参与和抵抗行为。

本文还将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不平等现象,如性别、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如何影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成果。

通过社会学视角的剖析,本文旨在揭示课堂教学背后的复杂社会动态,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二、课堂教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课堂教学社会学是一门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社会因素、社会互动以及社会结构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主要源自社会学、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课堂教学社会学强调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

这种互动过程受到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社会学关注课堂中的社会结构。

课堂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结构特征,如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等。

这些社会结构不仅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还对学生的社会认知、情感发展和人格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课堂教学社会学还重视社会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社会因素如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课堂教学社会学致力于揭示这些社会因素如何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来减少社会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课堂教学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涵盖了社会互动、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思路。

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在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中,师生互动是一个核心议题。

这一环节不仅关乎知识的传递,更涉及到社会关系的构建、学生角色的定位以及权力与互动的动态平衡。

教育社会学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教育社会学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 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1
课堂教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课堂教学自身社 会系统;课堂教学的社会制约因素;课堂教学的社会功 能;课堂教学的社会学模式。
4
第一节 课堂教学中的时空构成
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似乎只是教师的某些“技术倾 向性”的反映,但从根本上来看,它受制于教师的 价值取向,体现着特定的课堂教学的某些形态。
11
最早研究课堂教学空间构成的教育社会学家是华勒,他从 “课堂生态学”(ecology of classroom)的角度出发,指出 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对教师依赖性 过强者与学习积极性高者通常选择前排座位,喜欢捣乱者往 往坐在后排,希望引起教师注意者一般就坐于中排,胆怯者 则贴墙而坐。华勒认为,由此而出现的课堂空间构成对课堂 人际关系具有很大影响。
(2)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与教师互动最多的是坐在正对面的学生,坐在最前 面的学生互动最少。
(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
与教师互动的情形较为复杂,而学生之间的互动最
14
多。
由于在西方国家的学校中,课堂座位大多是学生选择 的结果,因此,他们的研究结果所示学生参与课堂互 动的差异既可能因座位不同所致,也可能是因为选择 不同座位的学生之间本来就在课堂互动积极性方面存 在差异,他们往往是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参与互动或 避开互动的座位的。
9
总体而言,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构成大致可分为 三类:
一是师生互动独占型 即全部时间都用于师生互动; 二是师生互动主导型 即师生互动时间占总时间的70%以上; 三是混合型 即师生互动(也占60%以上)、学生互动及无互动时
间均占一定比例;
10
二、空间构成
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空间构成可理解为课堂内整个物理环境。

教育社会学PPT

教育社会学PPT

01总体结构第一编学科元论第一部分学科论:事物共性研究第二部分问题论:事件专项研究第二编学科本论第三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生境论第四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结构论第五部分教育社会生态运行论第六部分教育社会生态功能论第七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存在形态第八部分教育社会生态的非生态化02学科范式第一部分学科论教育社会学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性质1,实质:结构框架构件构式2,本质:理念构想观念价值3,全质:范式思路方法模式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的基本内容框架:思维对象的边界轮廓和结构关系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结构、运行和功能理念:质性判断:实能应怎是:生存生产生活思路:思维的起点、进程和顺序从教育社会生态的生境考察到、结构、运行和功能分析教育社会学科学习-研究范式性质根本特征实质本位的研究1,客观反映范式:教育社会生态2,研究者价值祛除3,对应反映,超越性设计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本质理念教育社会生命形态的能动延续、再造和创新与教育社会的公平生活与有效生产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全质思路教育社会生态形态四是研究按着教育社会生态形态的环境、结构、运行和功能顺序,进行实是面目、能是猜想、应是建构和怎是设计的系统研究。

教育社会生态学习-研究范式基本特征1,对应真实性:主客观一致性2,全质综合性:实质本质有机统一3,形态完整性:结构性:形式内容4,理论系统性:逻辑性:辩证形式5,行动个体性:整体性、复合性学习-研究要求●行动参与性学习:个体性、共行性●实践反思性学习:目的性、批判性●展示内化性学习:外化性、内烁性●互动协商性学习:博弈性、自主性第一章研究学习主体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二、研究学习主体的立场三、研究学习主体的职责四、研究学习主体的权能五、研究学习主体的行为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1,实质:个人身份:自己私人2,本质:法人身份:角色身份代表者3,全质:完整身份:自己私人代表者(1)国民公民(2)他人家庭族群国家(3)人类:公共知识分子一、研究学习主体的身份准公共知识分子1立场2职责3权能4行为二、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1,研究学习者的基本立场无立场暗立场灰立场明立场2,准公共知识分子立场:明立场(1)全人类总体(2)全人类整体(3)全人类总体整体形态:个体三、准公共知识分子职责研究弘扬通识共识坚持维护公益公利发起参与公共行动尊重个体理念实践四、准公共知识分子权能研究认识权反思批判权表达辩论权自主行动权五、准公共知识分子行动坚持独立人格行动坚持批判反思行动创新设计建构行动本质形态:四是研究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应是研究怎是研究四是研究的基本内涵实是研究:实然、实证、真实:完整能是研究:性质、猜想、价值:充分应是研究:规范、建构、模型:完备怎是研究:操作、设计、举措:可行四是研究的逻辑关系从实是研究、能是研究到应是研究再到怎是研究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依据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实践性要求四是研究逻辑关系的意义实现主客观世界的科学统一实现科学认识与能动实践的统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复合生态系统)教育社会生态人(元生态系统)●定义:生命形态人: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以教育生命的客观律动为基础和依托,能动地参与、创造和享有有效生产和公平生活,自主地谋求更好生存与发展的教育生命有机体形态。

社会学(全套263页PPT课件)

社会学(全套263页PPT课件)
一、调查研究(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 问的方法)
﹡问卷设计 (一)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封面信(简洁中肯短小精悍) ⑴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 ⑵要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 ⑶要说明调查的主要目的 ⑷要说明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
果保密的措施
●(问卷设计时)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⑴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 ⑵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 ⑶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 ⑷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 ⑸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 ⑹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 ⑺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词源 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
孔德 (1798 一 1857年) 首先提出的。(社 会学之父)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战国 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
章太炎 1902 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 太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 一 ) 各种不同的意见 1.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孔德) 2.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或社会制度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6.其他的意见还有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③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以被访者方便为主 要原则。
④访谈时,开场白一定要说好。
⑤开始访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全部资料 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员在这 方面的表现。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学
五、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1)关于意识形式的社会学,如文化社会 学,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科学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等;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教育社会学专题ppt

一、经济与教育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教 教育具有劳动力增值的功能:长效性和高效性 育 的 生 教育具有科学知识增值的功能 产 性 功 全面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能
教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质的规定性相适应



产 力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量的规定性相适应



适 应
教育与生产力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相适应
商品经济与教育



文 化 传
教育是文化传 播的重要途径
系统工程法:分解再组合,大系统测试
数学法: 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找出 一些教育现象在数量上的相对 稳定的关系(正比,反比,开 方等)
研究的具体技术
调查研究的技术:计划制定技术 资料收集技术 资料整理技术 资料分析技术
研究工具使用技术:传统工具和现代化工具
研究程序和步骤
提出研究课题:选题意义和选题可行性
研究课题
1. 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2. 学科理论自身的建设 3. 针对地区热点的研究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研究范围
1. 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相关 2. 研究教育与区域社会之间的相关 3. 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4. 研究班级组织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
研究发展新动向
1. 越来越多参与制订和评价教育政策和教育规 划的活动 2. 越来越重视国际间教育的比较研究,加强与 比较教育的协作 3. 政治学、经济学等也将参与教育社会学的研 究,进行协作 4. 研究领域日趋扩展,从宏观到微观 5.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将日益普及,由美国扩大 到世界各国
二、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传 统
萌生阶段(19c末到20c初) 孔德

教育社会学课件

教育社会学课件

教育社会学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启发学生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教育与社会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教育社会学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社会学分析方法,学会以社会学的视角观察教育现象、研究、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主要内容:教育社会学学科论;教育的社会背景;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教育的社会功能(自学)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3分)一、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佩恩: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

(1928)(美国教育社会学之父)布朗:教育社会学研究整个文化环境对个人影响的过程,个人经由此种过程获得并组织其经验。

(1947)雷通群:教育社会学“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如何生活,尤其要研究个人在团体中得到何种教训及团体生活上所需何种教育”。

(1931)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的“社会化说”教育观:“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个人所持有的教育观往往影响着其对于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确定。

2、相互关系说(1)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2)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3)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二、研究对象界定(一)问题:对象的泛化(如:个体社会化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对象的窄化(如:教育也不仅仅限于个体社会化)(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特点:姓“教”——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必须是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姓“社”——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社会学意味,或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三)研究对象的分类:(3种分类)1、以社会学范畴为基干的分类——如社会体制、过程、变迁,并有相应的社会学分支领域2、以教育领域为基干的分类——学校、家庭、社会,而有学校教育社会学……3、以教育的社会性为基干的分类——教育的社会性体现:受制于社会、形成自身小社会、作用于社会。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教育社会学,讲义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第五章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堂结构第二节课堂中的互动第三节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学习目标了解关于课堂结构的主要研究成果,联系实际,分析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结构形态掌握教师处理课堂冲突的管理技巧,并能够利用相关技巧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实际问题了解课堂互动的研究方法明确课堂控制的概念和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进行良好的课堂控制第一节课堂的结构1932年《教学社会学》贝尔斯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定量分析70年代后,推崇对课堂教学进行定性分析第一方面:课堂教学结构层面的研究第二方面: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分析第三方面:课堂教学和课堂控制问题课堂教学的时空结构,包括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课堂中的角色结构,涉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角色关系形态一、课堂的时空结构(一)课堂的时间结构第一类:课堂互动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以个体互动为分析单位(英国学者高尔顿的研究、吴康宁的研究)我国小学课堂教学时间第一类:师生互动独占型第二类:师生互动主导型第三类:混合型第二类:关于课堂活动类型时间分配结构的研究主要分析教育用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课堂控制时间的分配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非学习活动时间分配结构。

第三类:课堂学习内容时间分配的研究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科所花费的时间差异以及同一学科不同主题所花费的时间差异。

(二)课堂的空间结构课堂生态学:学生对座位的选择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教室不同座位的学生特征、座位安排与完成任务的行为1、传统形态空间构成2、马蹄形态的课堂空间构成3、分组形态的课堂空间秧田型:有利于教室的系统讲授、有利于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分组型、马蹄型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

二、课堂的角色结构(一)课堂中的学生角色分析教师和研究者对学生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学生自己对课堂角色的认识和理解1.学生自身变量的影响学习成绩好坏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不同;性别对学生课堂参与的影响;探讨男女生参与课堂的不同行为类型。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一、概述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互动和个体社会化的关键环境。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旨在揭示课堂内部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理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何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

本文将对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进行概述,包括其理论背景、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建立在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特别是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

这些理论为分析课堂中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框架和视角,帮助我们理解课堂中的权力关系、角色分配、互动模式等。

研究内容方面,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关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文化、课堂规范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可以揭示它们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

在研究方法上,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通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如观察、访谈、案例研究等。

这些方法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课堂中的具体情境和师生的内心世界,获得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洞见。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对于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课堂中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我们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推动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

1. 阐述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社会学的视角:我们需要解释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和方法论,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结构和文化因素。

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性:接着,我们将探讨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它还涉及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规范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社会学的贡献:这部分将详细阐述社会学如何为理解课堂教学提供独特的视角,例如通过分析权力关系、社会阶层、性别角色等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过程。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

社会学教案完全版第一章: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探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1.2 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社会学的历史背景和创立者概述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和重要学者1.3 社会学的分支和应用介绍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探讨社会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第二章: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2.1 社会结构的类型分析社会结构的种类和特征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2.2 社会组织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社会组织的形成和运行机制2.3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解释社会分层的概念和类型探讨社会流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化与个体社会化3.1 社会化的概念与过程阐述社会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3.2 社会化与社会认同探讨社会化对个体认同的影响研究社会认同的形成和作用3.3 社会化与自我意识分析社会化对个体自我意识的影响探讨自我意识与社会化的关系第四章: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4.1 社会互动的类型与形式解释社会互动的定义和特点探讨社会互动的类型和形式4.2 社会关系的种类与特征研究社会关系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护4.3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探讨社会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研究社会支持的作用和影响因素第五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社会变迁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社会变迁的类型和特征5.2 社会发展的动力与障碍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因素研究社会发展的障碍和挑战5.3 社会变迁与个人适应分析社会变迁对个人适应的影响探讨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策略和方法第六章:文化与社会6.1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解释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6.2 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分析社会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原因探讨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挑战6.3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文化传承的方式和创新机制分析文化传承与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第七章: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7.1 社会问题的概念与分类解释社会问题的定义和分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影响7.2 公共政策与社会问题解决分析公共政策的作用和过程探讨公共政策如何解决社会问题7.3 社会政策案例分析研究具体社会政策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第八章:社会研究与田野调查8.1 社会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解释社会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探讨社会研究的伦理和规范8.2 田野调查的技巧与实践研究田野调查的定义和重要性分析田野调查的技巧和注意事项8.3 社会研究与学术写作探讨社会研究与学术写作的关系分析学术写作的要求和规范第九章:全球化与社会发展9.1 全球化的概念与进程解释全球化的定义和进程探讨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9.2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分析全球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探讨全球化对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冲击9.3 全球化与社会发展策略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策略分析全球化对国家和社会的挑战和机遇第十章:未来社会与展望10.1 未来社会的趋势与预测探讨未来社会的可能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0.2 社会学在未来的角色与使命解释社会学在未来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社会学家的责任和使命探讨个体和社会在实现美好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部分:社会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