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

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我的自传:季羡林》这本书已经放在书桌上一个月了,但是我只翻过一点点。昨晚

想着今天要去还书,所以就乖乖的没开电脑看完了这本书。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而又丰富多彩。用季先生自己的话说:“在这一条十

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我看这本书,最主要的是看季羡林大师一生的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他留学期间。“明

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这两句他提到的唐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可以想象那种场景。看这段经历时,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已其老师的深刻感情。师之爱才,皆可看出。

而季本身也因此感激不已。

我关注的第二个阶段是文化革命时期。他说他是一个没有政治细胞的人。在政治上他

的分辨能力不强。但是他对于国家是特别地忠实的。但是,他也一样没能逃过文化革命这场浩劫。他曾经想过自杀,就在他准备实施自己计划的时候,红卫兵赶来又带他到一个地方进行了一场折磨式的。这反而使他放弃了他的计划。既然这都能挺过来,还有什么过不

去的呢?就这样,他继续生活了下去。

(看这段经历的时候,我对文化革命总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我可以理解为什么

当时那么多人受不了而选择自杀。生命失去了尊严,生活失去了希望,生存也就没有意义了。但是勇敢的选择不是结束自己生命,而是敢于面对。)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这段时间他的创作最多,他的学术研究也达到了顶峰。说实在,我对他的那些关于梵文之类的着作并不敢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他是如何创作出来这些作品,又是选择了何种生活态度的。大师果然就是不一样,在耄耋之年仍这样专注于学术。他把学术都置于一切之上了。就是在晚年生病的时候他依然不改他多年来的习惯,

每天四点半起身,开始写作。现在找到一个像他这样勤勉的人真的不容易啊。

总算是看完了这本书了,但是我有一个地方不解。那就是他很少提到自己的家庭。虽

然在留学期间他很表示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但是到后来提及的却越来越少。在我看来,

家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自传中怎么能少了它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

上网查了关于他的家庭。最终,我还是有点失望的。很明显,他和他的家人沟通很少。

他儿子季承认为“父亲道德高尚,情操丰富,勤奋刻苦,朴实无华,爱国爱人,热爱

人生,热爱自然,受人敬仰,生命后期成了一位公众人物。但是,作为一个常人,父亲的

性格同样是复杂的。” “由于他的成长经历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关系,父亲的感情世界有一个

极大的缺陷,那就是他一直和家人保持着的是一种朋友的关系,一种朋友的情感,而缺少亲情。对叔祖母、母亲、儿女都是一样。”“他对外人,不管是谁,一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对家里人,总有点冷若冰霜。对我们,包括孩子们的事情,一律不闻不问。” 对于

这种冷淡,除了季承外,他的姐姐婉如也是有意见的:“虽然,姐姐对父亲的吝啬、自私、充大,以及在家里的许多不近人情的地方很有意见,忍耐不住的时候总想和他摊牌,但还

是克制住了,保持了表面上的和气。父亲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对自己有那么尖锐的意见。

姐姐去世后,父亲写了一篇散文《哭婉如》,知道姐姐对他有意见之后,就没有发表。姐

姐不喜欢父亲写的关于我们家庭的散文,因为她觉得与实际情形相去甚远,又于事无补,

看了只会让人不愉快。” “我们和他可以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可是就是谈不了心里话,交

流不了感情。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可心里却隔着一段墙。”

无疑,看完这个之后,我对季老又有了另一番看法。无疑,在学术方面他是无比优异的,但是在家庭感情上似乎缺少了什么。我觉得家庭很重要,所以我无法认同季老面对家

庭的这种态度。就以卞毓方说说的来结束这篇文吧。卞毓方认为:“一个大师对社会来说

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则可能意味着一种灾难,因为家庭成员都要做很大

的牺牲才能成就一个大师的事业,而且我们也不回避季先生的缺陷,因为这无损于他的光辉,只会让他更真实、亲切。”

读季老先生的自传竟用了一个月之久,自己是一个没有长性之人,常让读书间断而让

自己所做的努力付之东流,掩卷深思,最另我印象深刻地是季先生在德国、以及在文化革

命时期的两段人生经历。

在德国的经历中,让我有一种不自觉地向往之情,不是向往德国的优越生活,我向往

地是德国人对文化的尊崇,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在浩瀚的典籍中寻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让自己一头扎在研究中而自由地游弋,而在中国却很难有这样一

种纯粹的环境,这种厚重的支撑,无疑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没有文化,文明程度低,不得不说与缺乏这种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又怎么会文明?

其实如果中国没有文化革命,我们也会不趋人后,但我们却偏偏经历了文化革命,在

十年浩劫中,一切都被毁掉,它不但毁掉的是物质和文化,更重要是的他毁掉了一个个驿动的学者的灵魂,让思维的火花不再闪耀,让知识成为一种可笑的由头,更让人在那个年代中真正地变成了牛鬼蛇神,每每想到季老先生总是被迫低着头、一声不吭,一天到晚生

活在一种恐怖之中,我的心就难过的不得了,在一种怪兽般地心态中,兽性得到了满足,

以迫害人为乐的行为竟然充斥了十年,谁还能说我们国人现如今的素质低只怪国人本身呢?难道不是更由于那些兽类让我们无法做人开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