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导学案 (附答案)

合集下载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主题2、熟练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诗歌主旨。

【重点难点】1、字词理解2、主旨把握【学习方法】合作探究【预习检测】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修葺.()2、潺.湲.()3、薜.荔.()4、遗余褋.兮澧浦()5、搴.汀洲兮杜若()骞.举()命运多蹇.()謇.耿()二、推测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目眇眇兮愁.予()2、洞庭波.兮木叶下()3、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4、将以.遗兮远者()5、时不可兮骤.得(有些书籍解“骤”为“多次、屡次”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6、聊.逍遥兮容与()三、合作探究1、概括诗歌每节的大意。

2、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4、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5、“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6、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阐释你的理由。

【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

诗人为何说“满船星辉压星河”?【课后反思】。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命题人:王迎春时间:2012年2月8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学习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学习难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自主梳理】1、了解课文内容,给下列字注音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 )潺湲( ) 葺( ) 荪( ) 楣薜荔()擗( ) 櫋( ) 庑( ) 嶷()袂( ) 遗( ) 褋( ) 搴( ) 汀( ) 橑( ) 2、一词多义荪壁兮紫坛坛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遗余褋兮澧浦遗小学而大遗将腾驾兮偕逝逝时不利兮骓不逝予为斯序,既痛逝者疏石兰兮为芳疏王怒而疏屈平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3、词类活用①洞庭波兮木叶下②罔薜荔兮为帷③合百草兮实庭④目眇眇兮愁予【自主探究】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湘君等待湘夫人赴约,都做了哪些准备?有何作用?3、湘君从始至终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表现了他对湘夫人什么样的感情?【总结归纳】1、本文的主题思想:2、本文的艺术特色:【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瀟瀟,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病愈。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2、诗人在三章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答案: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基本内容渚(zhǔ) 眇(miǎo )薠(fán) 罾(zēng) 蘋(pín)芷(zhǐ) 澧(lǐ) 澨(shì)潺湲(chányuán) 葺(qì) 荪(sūn) 楣薜荔(bì lì)擗(pǐ) 櫋(mián) 庑(wǔ)嶷(yí)袂(mèi) 遗(wèi) 褋(dié) 搴(qiān) 汀(tīng) 橑(lǎo)2、一词多义荪壁兮紫坛庭院坛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土筑的高台遗余褋兮澧浦赠送遗小学而大遗遗漏、忽略将腾驾兮偕逝往,去逝时不利兮骓不逝跑予为斯序,既痛逝者死疏石兰兮为芳散布疏王怒而疏屈平疏远以金龙进上,细疏其能分条陈述3、词类活用①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起波②罔薜荔兮为帷名词活用作动词编织③合百草兮实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充满④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愁【问题探究】1、整体感知,《湘夫人》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作品概述《湘夫人》是张爱玲的小说,曾经是影响彼岸文学的经典之作,现在已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峰之一。

该小说以女性为主题,刻画了一个女人的悲情和苦闷,也表现了张爱玲对大时代下女性处境所产生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传递的是对中国社会现实和生存处境的思考和反思。

二、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1.小说的背景2.小说的地点3.小说的情节4.小说的人物5.小说的主题三、课堂教学1.引言了解张爱玲在当时的文学界的地位,分析她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小说的价值;简单介绍小说的背景和地点,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情节解析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小说动人的核心之一,因此情节的解析是了解小说内涵的重要渠道之一。

具体方法为先梳理小说的大致情节,然后找出小说的几个关键点进行深入分析。

3.人物塑造人物是小说最重要的元素,因此学生需掌握小说中关键人物的特征、性格、形象等方面,从而了解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以及张爱玲对女性处境的关注。

同时,还可以探讨张爱玲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创新点,让学生体会其独特的文学技法。

4.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是学生掌握小说内涵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具体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小说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度,分析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说明小说中的哪些主题和华人文学理论存在关联等。

4.思考拓展除了课上的内容外,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研讨,探讨小说中的重要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探讨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有哪些,以及如何才能走出传统婚姻观念的限制等。

五、结语通过本次学习,学生需要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小说背后所反映出的社会变迁,深刻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第一篇:《湘夫人》导学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知识链接】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重难点回顾】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沅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罾何()九嶷()擗蕙櫋()荪壁()兰橑()罔薜荔()搴汀洲()()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2)目眇眇兮愁予使发愁(3)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4)登白薠兮骋望(5)与佳期兮夕张(6)荒忽兮远望(7)观流水兮潺湲(8)疏石兰兮为芳(9)遗余褋兮醴浦(10)聊逍遥兮容与(11)罔薜荔兮为帷(12)擗蕙櫋兮既张3、默写下列句子袅袅兮秋风,沅有芷兮澧有兰,时不可兮骤得,鸟何萃兮苹中,长太息以掩涕兮伏清白以死直兮4、翻译下列句子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分析赏读课文】1、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而其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2、“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的情况?表现了湘君怎样的情感?唉!鸟雀为何群集在蘋泽之中,鱼网又为何张挂在高高的树梢?麋鹿觅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又为何困在水际浅滩?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也有把这种理解为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湘君又看到事物错位,担心心愿不可能实现3、第三段详细描写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的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诗中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著、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很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教参P5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四句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湘君怎样复杂的心情?把您赠给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我却又来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聊表我的柔情蜜意表现湘君因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但仍流露了藕断丝连、依依不舍的心情湘君在绝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样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探讨诗歌主题】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学过的知识,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理由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知识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湖,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星辉压星河注:①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题目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1)作者在诗中运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展开了哪些奇妙的想象?(8分)1)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开头一句用一“老”字,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青春易逝,并进一步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后两句写自己在银河上荡桨,船舷周围是一片灿烂的星河,这一想象更加瑰丽奇妙此篇是晚唐诗人唐温如唯一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这首诗倒很象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因为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今日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这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象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第二篇:《湘夫人》导学案教师版《湘夫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含答案)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首诗歌,描写了XXX为自己心爱的XXX建造爱巢的故事。

在诗歌中,作者XXX运用了XXX的手法来描绘XXX的美貌和爱情,同时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水神的情绪。

在研究本课时,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了解作者的背景和诗歌的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并能够单独翻译和背诵。

同时,我们还需要分析比兴的用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在描绘XXX的爱巢时,诗歌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比如“XXX摇曳,珠翠交辉”,“红藕香残玉簟秋”,这些描写突出了爱巢的美丽和华丽。

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XXX的容貌和仪态,表现了主人公的爱情和情感。

在装饰爱巢的过程中,作者表现了主人公的欣喜和幸福,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热情。

除了描绘XXX的爱情和美丽,诗歌中还运用了XXX的手法,比如“XXX,蒲柳烟烟”,这些比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敬畏。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到了“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XXX的诗歌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洞庭湖以其独特的美景和神话传说,以及文人XXX等对其的赞美和歌颂而闻名。

在历代文人中,与洞庭湖关系最密切、影响最早的是XXX所创作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中的君山,又称洞庭山,是XXX的两个女儿即XXX的两位妻子娥皇、XXX的墓和湘妃的所在地。

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这些竹子上长满了泪痕似的斑点,据说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通过研究,学生应该掌握重点字音和诗句,熟读课文,能够单独翻译课文并背诵。

同时,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据《山海经》、《尚书》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XXX考察他的接班人XXX,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XXX和XXX嫁给XXX。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湘夫人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湘夫人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3、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4、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问题一:作者介绍: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之一。

问题二:文体介绍: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

问题三:《湘夫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问题四: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怎样?问题五:译诗问题六:解析文本问题七:你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拓展延伸:主题思想《湘夫人》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第一位爱国浪漫主义楚辞四大文化名人问题二答案:屈原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楚辞》浪漫主义诗歌问题三答案: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写湘君约湘夫人相聚但最终未得见面的悲剧。

问题四答案:幽怨、哀婉问题五答案:第一段译文: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

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第二段译文: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君啊无法讲。

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导入:我们学过的出自屈原的名句有哪些?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九歌·东君》)△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九章·哀郢》)△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二、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湘夫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湘夫人》导学和答案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湘夫人》导学和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湘夫人》导学与答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字。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他创造的“ ”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并称“ ”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写作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3.关于“楚辞”你知道多少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楚辞”在诗歌体制方面的创新“楚辞”的地位:三、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学生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澧( ) 澨()潺湲( ) 葺( ì) 荪( )橑( ) 楣()薜荔()擗()櫋( ) 庑( ) 嶷()袂( ) 遗( i) 褋( ) 搴( ) 汀(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4.学生自由诵读。

四、熟读全诗,初步感知学生认知朗读全诗后感知诗歌大致内容1.《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3.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五、讲解第一节(一)赏析第一节1. 第一段重点词句九歌:帝子:眇眇(miǎo):愁予:袅袅(niǎo):波:下:薠(fán):骋望:佳:期:张:萃:罾(zēng):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 湘夫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 湘夫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课时一、整体把握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答案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

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

2.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为什么不能说本诗是一首写景诗呢?答案《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

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评价湘君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

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

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

在湘君的心目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渚)等待过自己。

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

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忧伤万分。

“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从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

二、细部探微1.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答案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_0

《湘夫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习内容和过程:一、课前独学(A级)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知人论世:(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屈原的生平以及《九歌》、《楚辞》的介绍见教材58页。

屈原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疏远,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楚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课件展示放逐行程图)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相传于公元前278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汩罗江中。

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

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其它特点见58页教材“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其它介绍见注释和相关链接)。

湘夫人导学案3

湘夫人导学案3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推测主旨2.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3.了解楚辞等文化常识4.背诵诗歌第三课时习题课【识记部分】一、楚辞体的特点:(1)是________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______言、_________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______”,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_____________和广阔的___________。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多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笔法(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________________的新纪元的开始。

二、屈原作品(1)______________是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_________风格的政治抒情诗。

(2)_____________是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共九篇。

(3)_____________ 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共十一篇。

(4)_____________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

此外,其代表作还有《招魂》《大招》等。

《_________》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名句鉴赏】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鉴赏: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秋水的绝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写景如画,仿佛一幅_______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___、__________,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

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湘夫人导学案(2)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2)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第二课时高二语文备课组一、合作探究1.本文作者在悲伤迷惘之余,看到了一些错乱现象,请问是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现象?这些句子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呢?参考答案:这些问句都是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倒,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2.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同意。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有崇高的理想。

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

他的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精神。

这一切,都体现在《湘夫人》中。

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著,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

但在失望多于希望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惆怅、焦虑之情。

这一切,不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吗?3.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请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

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

二、知识链接楚辞的特点: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

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

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 《湘夫人》 导学案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 《湘夫人》 导学案1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屈原和“楚辞”。

2。

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3.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解读文本,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方法。

2。

通过合作学习,概括要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

通过探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2。

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通过解读文本,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作者及背景(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附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积累1、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

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

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

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

《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

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

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

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

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

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之为斑竹,又称湘妃竹)。

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发追念湘夫人的情怀,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屈原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屈原精彩语言辑录△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及答案

(选修)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及答案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基础积累作者介绍、背景资料及文体知识见《学习指导》p5页自学引导一、【字音】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沅水()骋望()余褋()潺湲()西澨()九嶷()擗蕙櫋()荪壁()三、【合作探究】1、《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2、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情?4、此诗为我们塑造的湘君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人认为这里的湘君就是屈原自己,你同意吗?为什么?补充资料1、朗读指导:《湘夫人》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故朗读时以男女对读效果为佳。

②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

在句中,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2、内容导读《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

《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湘夫人》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思念深切、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从而更显得他们的爱情缠绵哀怨、深挚执著。

这是一首爱情的绝唱。

以下是《湘夫人》各段的大意及其内容简析: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

湘夫人导学案(教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习目标】1.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能够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歌;2.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重点难点】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2.学会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对诗歌进行准确解读,从而窥见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避免望文生义。

3.在欣赏和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鸣。

湘夫人【学习目标】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欣赏诗歌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所说的:“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具体而言,就是我们在解读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2.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检测反馈】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一届中国政府将致力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将改善民生,为民谋利,努力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眼下炙手可热的目标。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拉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B.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大本营,科研院所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关系。

C.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D.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散文作家来说,超拔而自在的心态实在是太重要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

可是,这对于一个现时代的写作者来说,谈何容易!①只有具备自由、自在的心态②因为散文是与人的心性距离最近的一种文体③是人类精神与心灵秘密最为自由的显现方式④这是回归文学本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⑤具备不依附于社会功利的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⑥作家自由丰富的心性发育程度、心灵自由的幅度,直接关系到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A.②①⑤⑥④③B.④⑥②③①⑤C.②⑥④③①⑤D.④②①⑤⑥③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编写人:范祥栋审核人:杨彩梅基础细梳理字音字形1.字音罾.( ) 澨.( ) 荪.( ) 嶷.( ) 澧.( ) 潺湲..( ) 庑.( ) 褋.( ) 橑.( ) 葺.( )2.字形北zhǔ( ) 目miǎomiǎo ( )白zhǐ( )联mèi( )通假字罔薜荔兮为帷通,一词多义1.期:与佳期.兮夕张(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余:朝驰余.马兮江皋( )余.勇可估( )3.为:疏石兰兮为芳(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词类活用1.目眇眇兮愁.予()2.与佳期兮夕.张()3.荒忽兮远.望()4.合百草兮实.庭()5.洞庭波兮木叶下.()6.朝.驰余马兮江皋()名句1.袅袅兮秋风,2.沅有芷兮澧有兰,3.鸟何萃兮蘋中,4.时不可兮骤得,课文要点训练目标:鉴赏诗歌的意象目标解读:屈原诗歌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

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如白芷、兰草等等,都有其深刻的意义。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都的客观物象。

“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这一考点常见的设问方式是:一、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二、说一说这首诗(或某些诗句)中意象的特点。

三、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或某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这类问题应注意:一、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或概要地交代所写之象。

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三、描绘景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第三段描绘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有何作用?文本翻译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野花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把我的衣袖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轻易得到,姑且欢乐自在与共。

名题精演练(一)语言运用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处置融化 B.原型处治融化C.原型处置熔化 D.原形处治熔化3.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④①②③B. ②③①④C. ④③②①D. ②④③①(二)阅读理解(天津卷)1.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答:(全国大纲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湖南卷)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湘夫人答案字音字形1.字音Zēng shìsūn yílǐchányuánwǔdiélǎo qì2.字形渚眇芷袂通假字罔通网一词多义1.约会;穿一周年孝服的人2.我的;剩余的3.成为;向词类活用1.名作动,使……发愁2.名词作状语,在晚上3.形容词用作状语,向远处4.形容词用作动词,充满5.名作动,落下6.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句1.洞庭波兮木叶下2.思公子兮未敢言3.罾何为兮木上4.聊逍遥兮容与课文要点训练目标:鉴赏诗歌的意象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

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相会时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

但作者在这里更是进一步用乐景衬哀情,抒写自己陷入相思中的痛苦。

名题精演练(一)语言运用1. AB选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一句,删去“对于”;C选项“原因,主要在于……所致”,删去“所致”;D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后加“力度”。

2. C“原形”有成语“原形毕露”,高思经常说现出“原形”,指本来面目,含贬义,而原型可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放在此处,可认为是专业术语类的名词,必选“原型”;“处置”事件,强调解决问题,而“处治”强调治理、惩罚,在此选项,交通事故属于“事件”,必选“处置”;“融化”,一般只指冰、雪、霜等受热变成水,“熔化”指铁等固体受热到一定程度而变成液体、胶状或粉末,强调条件是固体受热变形。

3. D 2431这道题的逻辑可以通过两种分析得出答案,第一,根据关联词,“如果”、“即使”、“因为”三个关联词给了我们逻辑上的导向,第二,根据内容的“顶针”,“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强电磁波的环境”——“不太强的电磁场环境中”——“较弱的电磁辐射”。

(二)阅读理解(天津卷)【答案】(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全国大纲卷)(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幽静。

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

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氛的,给2分。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

“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

(湖南卷)答案:(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这是一首贺婚诗。

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试题分析: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

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

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

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

桃花开后,自然结果。

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

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

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

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