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金企业生产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原天津铁厂)成立于1969年8月5日,现有职工2.6万人,2009年共生产铁583万吨,生产钢555万吨,生产材550万吨,营业收入605亿元,在全国500强中列第111位。

炼钢厂成立于1994年8月5日,是天铁集团直属主体生产厂,现有两座600吨混铁炉,三座45吨氧气顶吹转炉,三座45吨双工位LF钢包精炼炉,一座45吨VD真空精炼炉,五台钢坯连铸机,其中:五机五流方矩坯连铸机两台、四机四流方矩坯连铸机一台、五机五流方圆坯连铸机一台、直结晶器弧形单流板坯连铸机一台,一条年产70万吨的窄带钢生产线、一条年产50万吨的高档中厚板生产线。

一、生产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的背景

(一)产业链延伸及新项目建设,造成缺员严重

天铁集团公司由于地处河北省涉县境内偏远的太行山区,距天津市800多公里,在企业成立之初走的就是一条“企业办社会”的路子,商店、医院、学校等都是公司的一部分。近几年来,天铁集团公司通过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不让一名职工下岗”,通过企业自身跨越式发展吸纳企业冗员,使员工相对人数逐年减少,员工队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工成本得到控制,劳动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之前,炼钢厂各车间、科室人员配备比较齐全,生产和检修均单独管理,检修区域和检修人员也分属于不同的车间,除大中修以外,所有检修项目都是由不同的检修车间单独完成。但随着公司热轧板卷生产线等新项目的不断投产,炼钢厂已经经过了两次人员分流:

1、天铁热轧板公司筹建

2003年9月,天铁热轧板公司筹建。由于当时炼钢厂是公司唯一具有炼钢、连铸、轧钢(带钢)工序的生产厂,与热轧板公司工序基本相同,为保证这一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利投产,主要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重点岗

位操作人员、检修人员等均由原炼钢厂人员担任。炼钢厂先后支援热轧板公司392人,大量生产、检修人员中的骨干被调往热轧板公司,有的车间甚至被整工段抽走,给炼钢厂的生产、检修造成了较大冲击。

2、炼钢厂新增0#板坯连铸机投产

2004年9月,炼钢厂新增0#板坯连铸机投产,包括检修人员在内的117人全部由炼钢厂从各车间科室抽调组成,使板坯能够顺利投产并当年达产。板坯生产线的投产也给炼钢厂增加了大量的检修任务,如板坯本身机械、电气的使用、操作、维护、检修等,而扇形段、结晶器等的维修、装配则分配给了机装车间,由机装车间专门抽调一个班组来具体负责;由于人员不足,检修任务相当繁重。

在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之后,随着公司新项目投产及炼钢厂设备技术改造、产业链的延伸,又增加了新的人员难题。

3、金牛天铁公司投产

2007年4月,金牛天铁公司投产,这是与天铁热轧板公司配套建设的2800立高炉及铁前系统,公司要求该子公司人员组成以炼铁厂和铁前工序为主,其它各单位支援,其中炼钢厂抽调82人。

4、LF钢包精炼炉、VD真空精炼炉与2#连铸机配套投产

2008年10月,两座双工位45吨LF钢包精炼炉、一座VD真空精炼炉与2#连铸机配套投产。炼钢厂2#机由方、矩坯(互换)改造为方、圆坯(互换),该项目是由天津钢管有限公司与天铁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由原2#机人员来维护、操作。但与之配套的设备新增了两座LF炉和一座VD炉,检修任务可以由原检修部门承担,相应的操作人员仍需配备41人,实际配备了24人。

5、炼钢厂中厚板生产线投产

2009年8月,炼钢厂中厚板生产线投产。按兄弟单位同等规模人员配置,定员应为440人左右。公司将当年新招聘大学毕业生中的34人分配给炼钢厂,其余所有人员要求由炼钢厂自行解决。炼钢厂没有能力配备所有人员,最后只抽调了最精干的146人,加上新来大学生34人,共180人组成了包括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在内的高效团队,使中板生产线正常运转了起来。

炼钢厂经过上述人员分流,各条生产线虽然都运转了起来,但检修队伍和人员已经分流严重,再也无法维系原来的检修模式,生产岗位也严重缺员,生产和检修的一体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计划检修存在的问题

炼钢厂基本上每年中修一次,每次10-15天,小修按月安排。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都要检修。这种检修管理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责任主体难清晰

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就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设备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设备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设备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设备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2、设备寿命难延长

在原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经济效益难保障

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生产与检修之间存在的问题

1、检修与生产协调上存在矛盾

设备部门虽然制定有小的检修计划,但有时因生产停不下来而不能执行,小的设备问题能拖就拖,设备经常带病作业;维修不能及时,不能彻底,重复的故障多次发生而得不到解决,而小故障又拖成了大毛病,从而更加影响生产;由于计划检修经常不能到位,日常的检修模式演变为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设备出了大的问题就临时组织检修,临时组织人员、工具、材料、备件;设备部门每天在抢修设备故障,成为“救火队”,从而设备故障更多,检修时间更长,更加影响正常生产。种种因素造成设备故障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