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案

高中生物教学案
高中生物教学案

课题:其他植物激素

版本: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

细胞合成的具有调控代谢功能的

究最早的是。最早用实验证实该物质确

(1)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

植物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

【】

“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节重点,但学生对该内容普遍体会不多。因此,课前要求学生做催熟香蕉的简单实验,课堂上给学生传看植物激素制制剂或相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物,并展示施用不同植物激素后的效果对照图片,使学生对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产生真实的

感受,而不是停留在文字描述和分析上。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是本节难点。课前需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的信息,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切身体会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以一个公民的身份探究解决矛盾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业答案:

1、D

2、A

3、B

4、B

5、C

6、C

7、D

8、C

9、(1)短日(2)叶叶顶端(3)短日照可诱导菊花的叶产生开花激素,进而影响开花(4)将长日照植物条件下的菊花枝条切口,再将含开花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开花将长日照条件下的另一株菊花枝条切口,再将不含激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口上不开

共享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

共享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钱留华 (江苏省泰兴中学 225400)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在迅速加快,许多中学生物学教师对上网技能学习的热情特别高。但是, Internet上大量的垃圾信息浪费了教师的宝贵时间,要在浩如烟海的网站中快速寻找到那少得可怜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令许多生物学教师颇为头痛,本文对网上中学生物学教学网站资源作一简介,帮助教师迅速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资料。 1 综合资源 1.1 K12生物教学(http://WWW.k1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 teacher/subedu/biology) 这是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一部分,分为教学资源、教改实验、实验实习、考试专栏、漫话生物、教师书屋、网上投稿等栏目。教学资源中有学科教案、教研论文和试题3个库;考试专栏中有高考、中考、有关竞赛和会考4个栏目;漫话生物中有科学常识和生物趣闻2个专题。 1.2 中基网—生物(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sub2 ject/biology) 该站是中国基础教育网生物部分,设有教学参考、教学习题、教学研究、动物世界、植物世界、镜下世界、课件展示等栏目,目前有文章654篇,图片1636幅,课件24个。 2 课件资源 2.1 生物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jx.htm) 提供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Direct等软件制作的初、高中生物课件46个。 2.2 中学生物CAI(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提供用Au2 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所做的高中生物课件28个。 3 试题资源 3.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 许多省市已进行3+X高考改革,该网站提供理科综合试题10套,供师生下载使用。另外,该站还设有3+X专题讲座,既可浏览也可下载,下载的专题不仅有内容,而且还有许多跨学科综合试题,让考生进行高考前的演练。 3.2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go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swjx/test.htm) 提供1981~2000年生物学高考试题和广东省1993~2000年会考试题以及1996~1999年福建省生物会考试题的下载。 3.3 中学生物教学与研究(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zxswjxyyj) 提供1981~2000年生物高考试题和广东省1993~2000会考试题的下载。 3.4 生物新世纪(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duhd) 提供初中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试题。 4 图片资源 4.1 现代生物图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 包含丰富的生物图片,你如果嫌图片浏览速度太慢的话,还可下载压缩文件。 4.2 生物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jx/pkj. htm) 有植物、动物、人体、微生物、细胞等学科的大量精彩图片。 4.3 中学生物课件下载(http://gol.163com/~zhonghuan/midb2.htm) 图片库中提供初一上册、初一下册、初二和高中4部分丰富图片。 4.4 中学生物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 生物天地栏目中有许多图片。 4.5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swjx/bmp.htm) 提供36种动物图片。 4.6 中学生物教学园地(http://biology.easthome. net.cai/ind.htm) CAI素材库中有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微生物等方面制作课件的图片。 5 论文资源 5.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xjx.home.sohu. com//lwxz.htm) 该网站的生物学论文写作指导栏目从确定专题、检索资料、精心写作、投稿发表等方面详细介绍论文的写作过程。另外,该站提供了《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通报》等5家杂志的投稿地址、邮政编码、电子信箱,征稿启事等内容,为生物学教师投稿提供方便。 5.2 中学生物教学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swjx/jylw.htm) 有教研论文13篇、教学资料12篇。6 竞赛资源 6.1 生物学教学探讨(http://swxjx.home.sohu. com//swos.htm) 有生物学奥赛大纲、全国生物学竞赛大纲、IBO(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全国生物学竞赛试题、竞赛经验介绍和试题分析等。 6.2 我的生物天地(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i2 bol.htm) 这是一个曾参加生物学奥赛的学生制作的网页,其内容包括IBO的试题及分析。 7 资料资源 7.1 生物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7801566.html,) 介绍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名师优秀资料

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几种课型模式 目前,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在全省已全面铺开,为了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教与学的高效性,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我们务必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基于此,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提升,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构建积极高效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上来,加强教与学过程的研究和落实,加强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有效指导、把握和衔接,加强课堂中“精讲、精练、精点拨”的落实,注重过程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巩固落实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中三种课型做以说明: 新授课 一、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学案导学、合作交流——展示思维、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课堂总结——达标检测、作业布置 二、操作要义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1、教师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引入新知识的获取当中,借助有效的情景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利用情景导入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积极主动的接受课题的探究。 在情景创设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1)课题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新课学习的主要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题学习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3)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水平实际。(4)创设的情景要有探究空间、少而精,呈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可望也可及。 2、明确课时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后,可以先说明本课时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他们在这一节课上应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来说,也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到最后进行课堂总结时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第一章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知识梳理】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 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在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果断地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提出了如下假说: (1)性状是由_________ 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_____存在。 纯合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纯种高茎豌豆:DD;纯种矮茎豌豆:dd 纯合子表现出来的性状能稳定遗传,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指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如:F1高茎豌豆:Dd 杂合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不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______)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观察遗传分析图解图1-5 思考: F1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值都相等。两种雌配子和两种雄配子结合机会______,因此F2便有了____、_____、_____三种基因组合,比例为_______ ,在性状上则近于高:矮=________。 [记忆节节清] 性状: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不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篇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培养策略 伴随着教育模式的需求,国内的教育模式不断在改革,教育也从以前的以知识为本走向了以人为本的时代。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分析 所谓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即通过生命观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帮助人类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引导人类对生命规律实施深度探究,并改善问题解决效率;同时,在生命规律的解释中利用推理、演绎、总结等思维方法完成辩证,实现对生物学难题的解答;核心素养可以察觉世界上存在的生物学矛盾,可以依据生物学规律来观察、设计、提问、解决问题,并参与辩论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结合生态资源进行科学实践,有效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相联系的矛盾性问题。 二、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1.高中生问题性生成生物教学策略。 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问是思考的源头。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有效的结合生物知识,合理的设计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有助于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生物学知识,能够为学

生赋予生命责任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中知名的新闻事件,吸引了学生目光,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提供指引后,有助于学生快速的找到探究突破口,对学生掌握分子水平基础上的生物生长特点、功能具有帮助,也有助于为学生树立科学生命观。 2. 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策略 在开展生物学科教学时,教师主要在课堂中讲授生物学科研究相关理论,而课堂中由浅入深,由教师辅助到学生自主实验的探究过程,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在开展《走进细胞》一章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借助显微镜,小组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变化情况,学生在小组实验分析过程中,不仅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组成部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结合教师课堂中讲授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理论,对洋葱表皮细胞的构成情况作出了相应分析,从而实现了借助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知识总结、分析的能力。 3. 利用热门事件,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可过热门的时事与一轮复习当中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在各领域所承担角色和地位,明确自身肩上的社会责任,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联系目前国家实行的二胎政策,结合必修二人类选传病的相关知识点,在引导学生学会传病法传方式和发病本调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学习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阅读教材P2-P6 预习案 自主学习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细胞生物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完成一系列___________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________→组织→器官→______→个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圈 2.一定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_______;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______ 3.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梳理】 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单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多细胞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1、下列对于细胞与生物体生命活动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是生物体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B 、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是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 C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无细胞结构的病毒 探 究 案 探究1:草履虫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它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吗? 探究2:每个人的个体发育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 你和你父母之间是什么细胞充当了“桥梁”? 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完整的新生儿的? 探究3:当手被烫到的时候完成缩手反射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

(完整word)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学案,推荐文档

必修② 遗 传 与 进 化

问题探究: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的后代开的花,会是什么颜色? 知识目标: 1. 杂交常识: ①杂交的操作方法:P3 图1-2. ②孟德尔选豌豆做遗传实验的原因:豌豆是传粉受粉的植物,还具有易于 区分的。 ③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P4 左上角图1-4):你从杂交实验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有 什么规律吗?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请完成下列假说的内容并用遗传图解释) ①假说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 子中。配子中只含有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②.遗传图解:(能力目标)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细胞中,控制着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作业: 1. 请列举出你在本节内容中所见到的新的专业术语并加以理解。 2.P8 基础题及资料上相关试题。

问题探讨:观察P9 左上角的奶牛场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 知识目标: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①.画出遗传图并作出分析,首先看该现象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②.该现象是否有其他规律存在?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用棋盘法画出遗传分析图): 3.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请用测交图解说明): 4.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自己总结):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遗传因子=基因 ②.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A 和a。 能力目标: 总结计算杂交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方法;灵活掌握运用自由组合定律。 作业: P12-13 基础题和拓展题.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1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半年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进步。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初到有色一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第2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科学史可以展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发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会“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正是这样一个很好地展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发展过程中的素材。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问题引导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 ^ 1、教材分析与处理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实验、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教材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知识作了适当调整(含顺序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分析、评价实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 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一定的思考方法基础,且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实验设计的各种能力(语言表达、实验分析、深入思考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学习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长素发现的过程,更要掌握对简单实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感悟科学发现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 《 对于以上的教学分析,需达到的教学三维目标(见表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学习目标】 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模型名称: 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 (1)DNA 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 (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表明DNA 分子呈 结构。 (3)查哥夫测定DNA 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 在DNA 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 (A 、G 、C 、T ),因此,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它们的名称是: 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构建3:DNA 双链(平面结构) 模型构建4:DNA 双螺旋结构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1>、 2>、 3>、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NA 分子中A=T G=C (3)DNA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 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 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4n ,n 是碱基对的数目)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 =T ,C =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 )/(T+C )=(A+C )/(T+G )=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 )%=(T+G )%=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C+ G )= a ,(A+ C )/(T+ G )=b ,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 和1/b 。 A T G C A T G C 1是: 1 2 2是: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6.1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细胞增殖是必修一的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细胞周期的认识和图像的识别。主要弄明白细胞为什么要增殖?细胞怎样增殖?细胞增殖的意义为何?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基本上不学习生物学,对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不甚了解,而且缺乏一定的空间感,故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要借助一些模型来帮助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识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特点,加深理解细胞分裂过程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 程。 2、通过绘图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生物体生长规律,培养学生严谨、仔细的学习态度。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 五、教学思路: 这节内容是本册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内容直观化,静态图像动态化,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将需学生记忆的内容进行强调,并利用少而精的习题进行巩固,在讲分裂过程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

几个重要概念,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着丝点,在强调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特征时,要结合这一时期的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两种分裂过程的区别应在学生掌握某一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找出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小结:(顺口溜)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间期:DNA复制数加倍,染色体复制数不变,单体形成在里面。前期:前期显三体,膜仁消失去。 中期:三体形成最明显,着丝点排在赤道板。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一) 本届生物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许多学生基础不好,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系统性。由于只有一个生物班,所以没有更多的教师参与生物备考活动。 1.整体划分为二个阶段: 阶段一: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时间安排: 复习方式:以教师讲授和学生阅读为主,章节练习为辅。 能力培养:以识记和理解为主。 复习重点: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 2.阶段二:专题复习,培养生物学科内综合能力 时间安排: 复习方式:专题复习,解题方法指导,综合训练 能力培养:以提高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联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 复习重点:以综合训练为主。 1.重视课本知识的复习。要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不搞“重做题、轻课本”的舍本求末之举;对各章节中易混淆或有联

系的知识点要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2.重视中档题的训练。中档题是指涉及知识点在4—5个,拐弯在3—4个的题。这类题即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归纳。不搞题海战术,与其盲目地做100道题,不如仔细回味10道题,做完每一道题应要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谈多做题的事。 4.要讲究复习效率,要对复习进行科学的安排。 (1)要保证固定的活动和娱乐时间。尤其要保证课间10分钟的充分休息。娱乐和活动是手段,目的是让大脑“轻装上阵”; (2)要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复习要有计划,计划要做到文理搭配,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要根据复习效果及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5.做好心态调整。高考成绩的决定因素有二:一是实力,二是心态。因此,在复习中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对外界干扰要有“免疫力”,以保证在考试两天内充分发挥水平。 (二) 以教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通过高三三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一章重点介绍了有关细胞对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本章顺理成章的介绍能量是如何输入细胞以及细胞是怎样利用这些能量的。知识点承上启下,符合认知规律。 本章第1节主要涵盖3个知识点,分别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酶的三个特性。 本节课的教学将围绕前两个知识点展开,设计为1课时,同时也遵照了教材本身的安排。 根据《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是理解水平的具体内容标准。教材安排学生做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切身体会到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关于酶的化学本质,教材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自行归纳、总结、完善并能阐明和解释酶的定义。 在教材分析过程中,教学设计中我认为主要要解决一下几个问题: 1.教材本身呈现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如何合理删减和调整部分教学内容,强调并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2.同学们在初三化学课上对无机催化剂作用的认识是比较成熟和完整的,本课能否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举一反三,理解催化剂共性? 3.高中新课程标准比较初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怎样在本课中体现和养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消化酶,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实验,基本掌握了一般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跨学科而言,学生在初三化学课上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认识了无机催化剂的作用; 学生通过初中新课改的训练,已经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态度、研究精神以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相关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正确使用相关实验器具,分析相关讨论问题,从而知道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及其生理意义; 2.学生通过阅读并分析资料“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归纳、总结、完善并理解酶的定义,体会并养成科学探究在艰难中以及争论中不断继承、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3.学生通过联系初三化学课知识,从现实生活中举例子等方法,了解活化能的概念,理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其他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特征和作用,掌握跨学科、跨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的技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本质; (2)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 (1)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学生小组实验的教学指导,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效率。 五、思想策略 在综合分析教材、学情的基础上,我提出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14-07-15T17:28:19.497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张丽佳[导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中学张丽佳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的学习,同时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关键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学习生物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效率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宗旨的。它倡导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要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能轻松快乐地收获知识,能循序渐进地提高能力。而生物教师面对的是“学生对生物学习激情不高,课堂学习气氛不浓”的局面。所以寻求一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生物新课程标准摸索出的一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方法。 教师需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处理,有些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些甚至可以点而不讲,指导学生自学完成;有些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建构模型,进行深化练习,使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提高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要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实现从有兴趣到学习的动力,从学习的动力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沟通学生情感,用爱抚的动作,赞美的短语给学生力量,从而搭建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平台。将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少讲、精讲。课堂上哪些不该讲,哪些该讲,讲到什么程度,要有原则。易错的、易遗漏的、易混淆的要讲,学生已会的、自己能学会的、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要讲。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时间。 二、课前对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为了能在有限的40min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生物知识,教师在进入课堂前要先研究教材,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解读,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把课文中的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科学家的故事、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等读透,吃透教材的精神,认真研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学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做出一些适度、合理的个性化处理。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重视生物事实的发现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让学生领略生物科学的发现过程是生物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根据课文的叙述,教师应首先在课前列出表格,帮助学生理清科学史的发展过程。对生物发现史等教学内容进行列表处理,这种表格处理方法能明显地体现出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传统教学方法同新的教法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势,例如,传统教学讲求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对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新课改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像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活动课等,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倘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取其精华,这样对于生物教学工作的改善、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可以说是我的得力助手,它可以辅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将画面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于课本的知识了解得更加直观。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化,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关键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性充分吸引到生物学科上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在享受快乐中轻松学习生物知识。 五、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和研究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应放在研究学生的生物学习上,作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题。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使新旧内容得到深化和重构。其次,要向其他多听组内其他老师的课,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实践,尽可能发挥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就一定能不断的提高。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册)教学案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 册)教学案汇总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及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2.以转基因技术为例, 说出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3.概述科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教材梳理] 一、粮食问题 1.二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状况 国别内容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占世界人口1/4 占世界人口3/4 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2 占世界的1/2 特点人均产粮多、消费少人均产粮少、消费多

2.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及产生原因 3.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 (1)作用 在彻底解决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疾病肆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2)转基因技术发展历史 诞生→1983年, 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 ↓ 发展→世界首例转基因产品——延熟保鲜番茄, 1993年在美国批准上市二、科学思维的过程[连线]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发达国家人口少、人均粮食多、消费少。(√) (2)我国虽然人口众多, 但地大物博, 粮食问题并不严峻。(×) (3)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诞生的标志是延熟保鲜番茄的成功上市。(×)

(4)水稻耐寒、耐盐碱基因是我国获得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5)脊索动物和脊椎动物可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 2.选择正确答案 (1)粮食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重要问题是( ) A.粮食生产过多 B.粮食供应与消耗不平衡 C.人口增长过快, 缺粮问题日益严重 D.开垦森林过少, 致使农田减少 解析:选C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的7%, 由于人口迅速增长, 使我国面临粮食短缺这一严重问题。 (2)下列关于推理研究的有关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推理是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设过程 B.通过推理所得结论必须是完全正确的 C.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基本的逻辑关系 D.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种结论 解析:选B 推理是对观察到的现象所作出的解释, 即是一种合理的假设, 由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既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重难突破] 一、粮食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DNA的复制》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 科学的本质是探究,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因此,通过探究活动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是我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指导思想。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科学研究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得出结论)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以求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全一册必修本第五章第一节。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是遗传学的基本理论。“DNA的复制”一课时,在联系DNA 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DNA通过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具体内容有:复制的概念、时间、场所、条件、过程、特点、意义。学好这一课时,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遗传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2、前后联系 DNA的复制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基因突变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重点难点 DNA复制过程完成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对DNA复制过程的研究,蕴含着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育;DNA复制的过程具有微观、动态、连续、抽象的特点。因此,DNA复制的过程既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DNA双螺旋结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将要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的本质,属于肉眼看不到的抽象知识。高中学生的认知体系基本形成,认知结构迅速发展,认知能力不断完善。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认知活动的自觉性,认知系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由于本课时内容具有较深的抽象性,学生们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以外,还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普通高中2017级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前言 (5)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6) (一)课程性质 (6) (二)基本理念 (6)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7) (一)学科核心素养 (7) (二)课程目标 (8) 三、课程内容 (9) (一)必修课程 (9) 模块1 分子与细胞 (9) 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0)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0) 1.2 细胞的结构 (10) 1.3 细胞的物质交换 (11) 1.4 细胞的代谢 (11) 1.5 细胞的生命进程 (11) 教学提示 (12) 学业要求 (12) 模块2 遗传与进化 (12) 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3)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13)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13) 2.3 遗传的基本规律 (14) 2.4 生物的变异 (14) 2.5 生物的进化 (14) 教学提示 (15) 学业要求 (15) (二)选修课程 (16)

选修Ⅰ课程 (16) 模块I-1 稳态与调节 (16) 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7) 1.1 植物的激素调节 (17) 1.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7) 1.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7) 教学提示 (18) 学业要求 (18) 模块I-2 生物与环境 (18) 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9) 2.1 种群和群落 (19) 2.2 生态系统 (19) 2.3 生态环境的保护 (19) 教学提示 (190) 学业要求 (200) 模块I-3 生物技术与工程 (200) 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211) 3.1发酵工程 (21) 3.2 基因工程 (21) 3.3细胞工程 (21) 3.4 胚胎工程 (22) 3.5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22) 教学提示 (22) 学业要求 (22) 选修Ⅱ课程 (23) 现实生活应用 (23) 职业规划前瞻 (23) 学业发展基础 (24) 四、学业质量标准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