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导学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学科必修三编号:01 (A)班级: 姓名:学习小组:层级编码:组内评价:教师评价:主备人:丁健康审核:年级主任:使用时间:2018.09
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
【学习目标】
1、说出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分析他们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搜集孔子、老子相关的史料、图片,对比分析两圣人思想内涵及异同之处。
3、领悟孔子、老子的思想,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地位。
难点:孔子、老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
1、课前收集两位思想家的生平事迹和名言,课中由各组学科小先生指定本组成员进行展示。
2、勾画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列表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
3、从积极、局限两方面分析孔子、老子思想的影响。
【问题导学】
注意在课本P2-P3页进行仔细勾画,请学科小先生在课后对本组成员进行引导或检查。一、孔子的学说
(一)想一想:
1、孔子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哪些?
3、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分别是什么?
4、分析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如何?
利用课余时间请教语文老师或者通过网络查询文言文的翻译,提取有效信息。
(二)做一做:
1、右图是2011年西安市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
六变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
A.《春秋》
B. 《道德经》
C. 《论语》
D. 《诗经》
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在课本P3-P4页进行仔细勾画,请二、老子的思想
(一)想一想:
1、老子的哲学思想、治国思想分别是什么?
学科小先生在
课后对本组成
员进行引导或
检查。
2、老子作为哲学家有哪些贡献?
3、分析老子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想一想这
些名言分别与
老子的哪些思
想有关。试着
把一道题当多
道题来做,你
会发现自己收
获的不止一点
点。
(二)做一做:
3、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是()
A. 祸兮,福之所倚
B. 以无事取天下
C. 天法道,道法自然
D. 天道自然无为
4、“绝胜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
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 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 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 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
D. 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道德经》
材料四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
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本题需要根据材
料一的内容来归
纳。
(1)(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并
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注意从题干的落
脚点来思考。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结合两者思想中
的合理、积极的因
素,探究其为构建
和谐社会所起的
推动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孔子、老子的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
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哪些合理成分。
【我的困惑】
【知识拓展】
1、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四点理解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2)“仁”的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于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和谐社会也有借鉴作用。
(3)“礼”的主要内容是“克己复礼”,其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4)“仁”和“礼”的关系:“仁”和“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仁”和“礼”的关系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孔子主张礼、仁结合,纳仁与礼,用仁来充实礼。他认为礼乐只能由仁人来实行,不仁的人是无法奉行礼乐的。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仁是礼的最高境界,礼是实现仁的途径。就仁和礼的本质来说,仁,归根到底,反映的是根源于血缘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礼,主要是规范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制度。孔子的思想体系注重仁和礼的结合,实质上是注重了人道与政治的结合,从而对周礼作了重大修改。仁与礼并不矛盾,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二者的结合才是一种制度的完善。
3、孔子政治主张的现实意义
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论,对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对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民主法制是近代社会的政治文明,这一点与孔子“礼”的观念有相通之处。孔子的“德治”思想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孔子“德治”思想中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教育为先、利民富民、取信于民、举贤用贤、身正令行的主张以及反对暴政,反对苛政的思想。孔子的“德治”就是主张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知识和认识水平,实行自律化的管理,以达到社会的治理。“德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对老子思想的三点认识
(1)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
(2)老子的思想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
(3)在治国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后世统治者在王朝建立之初往往会采取这一思想。
5、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有何主要不同
(1)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以德治国”;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2)哲学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考虑实际问题;老子确立了自己的本体论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并且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研究的重心不同:孔子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伦理学;老子更加侧重人与自然之间的
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本体论。
【堂清训练】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
A.(1)(2)(3)(4)
B.(1)(3)(4)
C.(2)(3)(4)
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A.“仁”和“礼”
B. “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 “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5、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孔子和老子阶级立场的是()
A.“仁者爱人”“无为而治”
B.“克己复礼”“小国寡民”
C.“为政以德”“以弱胜强”
D.“克己复礼”“无为而治”
6、老子和孔子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严刑酷法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