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3.25实行在贷款浮息制度.,在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加点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2004.11.18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利率档次,有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
199.10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方法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一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和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了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1996.6.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3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9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9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评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以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金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该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贷款双方自行协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注入了新内容
2006.9.6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06.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适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2006.2.9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2007.1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被动接受者。第二,借贷双方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借方或贷方,任何一方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立即会做出有利于其边际效益的理性反映。第三,借贷双方对信息的占有是充分的。
(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动因。①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国际化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带动了国际贸易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应进一Baidu Nhomakorabea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接轨,而条件之一就是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②迎接网络经济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银行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网络银行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带来服务的价格优势。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遇到的问题1.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2.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3.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4.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2005.3.17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修改和完善人民币存贷款计息和结息规则,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款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息和结息规则
2005.5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规定
2005.5.16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7.21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浮动汇率以后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性是指始于1978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直至1996年6月,才真正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直至2000年9月21日,才迈出具有真正实质性的第一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到目前为止才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和破解阶段,这不仅与激进式改革相差甚远,与中国经济其它领域的渐进改革比较,利率体制改革也是滞后的。利率市场化的多样性是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模式、体系内涵、程度范围、次序安排等是层多面广、不一而同的,既有利率市场化内涵的多样化,包括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和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也有利率市场化体系的多样化,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上部分均得以实现市场化,才是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复杂性是指衍生于融资活动的利率制度与金融产权制度、金融市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错综交杂,相伴相随,无论是对宏观经济社会,还是对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由于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相符合的金融产权制度约束的弱化、金融市场机制及结构的不完善、中国企业和银行的不完全市场化、金融救援机制的不健全等障碍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利率市场化未来的改革增添了变数和难度。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1.国际环境因素分析。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2.加入WTO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3.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但城乡信用社除外,允许其上限可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仍然为0.9倍
2004.11.18放开小额外币存款2年期的利率档次,有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
199.10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方法
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一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和客户协商确定
2002.1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了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体系
1996.6.1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6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3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9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9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评析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实现利率定价机制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管制向市场决定的转变过程,是一个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深化,整个利率体系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的比例越来越多,由政府或货币当局直接干预的成分越来越小。从范围过程来看,即是从部分利率市场化向全部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从程度过程来看,即是从较低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向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从阶段过程来看,完整的利率市场化过程包括利率市场化准备、利率市场化进展和利率市场化成熟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利率市场化从时间上观察,在短期内利率可能会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但从长期来看,其变动由市场货币供求决定。同时,利率市场化又是一种状态,是一种金融生态的可持续状态,在理论上是指利率能否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其衡量标志主要是金融机构有没有确定利率的自主权;作为其阶段性目标,利率调整频度以及浮动幅度,也是衡量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指标,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资金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002.3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该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4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贷款双方自行协定
2003.6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注入了新内容
2006.9.6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06.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适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2006.2.9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2007.1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被动接受者。第二,借贷双方都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借方或贷方,任何一方影响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立即会做出有利于其边际效益的理性反映。第三,借贷双方对信息的占有是充分的。
(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率市场化动因。①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国际化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带动了国际贸易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业应进一Baidu Nhomakorabea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与国际金融接轨,而条件之一就是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金融商品价格形成市场化。②迎接网络经济的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无疑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网络银行是银行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一项创新。网络银行迅猛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它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带来服务的价格优势。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遇到的问题1.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2.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3.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4.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2005.3.17放开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修改和完善人民币存贷款计息和结息规则,允许金融机构自行确定除活期和定期整存款取存款外的其他存款种类的计息和结息规则
2005.5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规定
2005.5.16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7.21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浮动汇率以后
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利率市场化的长期性是指始于1978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直至1996年6月,才真正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幕,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直至2000年9月21日,才迈出具有真正实质性的第一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到目前为止才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和破解阶段,这不仅与激进式改革相差甚远,与中国经济其它领域的渐进改革比较,利率体制改革也是滞后的。利率市场化的多样性是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模式、体系内涵、程度范围、次序安排等是层多面广、不一而同的,既有利率市场化内涵的多样化,包括利率决定的市场化、利率传导的市场化和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也有利率市场化体系的多样化,包括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市场化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只有以上部分均得以实现市场化,才是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复杂性是指衍生于融资活动的利率制度与金融产权制度、金融市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错综交杂,相伴相随,无论是对宏观经济社会,还是对银行、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由于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相符合的金融产权制度约束的弱化、金融市场机制及结构的不完善、中国企业和银行的不完全市场化、金融救援机制的不健全等障碍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给中国利率市场化未来的改革增添了变数和难度。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1.国际环境因素分析。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2.加入WTO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3.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