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思考调查报告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思考调查报告汇报人:2023-12-08CATALOGUE目录•引言•两型社会建设现状分析•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思考•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案例•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成效评估•未来展望与对策建议引言01CATALOGUE报告背景与目的背景介绍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包括政策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目的明确调查报告的目的,即为制定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范围与方法范围说明调查的范围,包括办事处辖区内的社区、企业、居民等。
方法介绍调查采用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收集等。
同时,需要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两型社会建设现状分析02CATALOGUE政策支持政府对两型社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体制机制创新政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模式逐步推广,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体制机制障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制约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
技术支撑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制约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
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投入不足,影响了两型社会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办事处两型社会建设思考03CATALOGUE优化空间布局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建筑,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建筑能耗。
湖南省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综合评价
[3]湖南省统计局《资泺环境对湖南城市化 进程的约束效应厦其对策研究》(决策咨询36
期),2009年6月30日
业的无序布局,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三废”
排放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
[43湖南省统计局《湖南能源供需现状、问 题厦对策研究》(决幕咨询30期)2008年11月
】7日
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和交通干线两侧,水污
水质下降,特别是枯水期,工业和城市集中
的河段水环境明显恶化。全省Ⅳ、V类及 劣V类超标断面占13.6%,Ⅳ、V类及劣 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河长的26%,污染河 段主要是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挥发酚、 石油类、溶解氧等因子超标。 2.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不足,供需形势 严峻。 湖南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的潜在价 值仅1.2万亿元,居全国第16位,地均列
有共伴生组份的矿床多,给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增加了难度,对湖南省经济和社会 发展需求的保证程度总体较低。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浪费 严重。
到30%;农业方面,由于采用传统的灌溉
方式,跑水、漏水损失严重.加之灌溉区病 险水库多,汛期不能充分蓄水,弃水较多, 造成灌溉水利用率低。多年来,农业灌溉 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8以下,一半以上 的水被白自浪费。因此,在加大投资增加 供给的同时,应努力控制需求,节约用水,
湖南全省有矿产地6000余处,矿山数
量较多,规模过小。湖北省共发现非油气 类矿产地1534处,其中大型矿床数13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水质污染严重,缺乏可持续水资源 管理意识。
个,占总数的8.54%;中型矿床数300个,
占总数的19.56%;小型矿床数1103个,
占总数的71.9%。从资源开发现状来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消耗量巨 大,但资源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集体、个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25•【字号】长政发[2011]6号•【施行日期】2011.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长政发〔2011〕6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长沙市第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
请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做好本区、县(市)及单位、行业的专项规划,并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第三节总体要求第四节主要目标第二章实施全域功能分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第一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三节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第三章坚持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一节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第二节促进投资合理增长第三节积极扩大对外贸易第四章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节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五节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第五章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第一节推进城市功能现代化第二节加快建设“数字长沙”第三节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第四节提高城市开放水平第六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第一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第二节推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第三节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第七章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节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第二节推进资源节约第三节改善生态环境第八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节推进科技创新第二节推进教育强市第三节建设人才强市第四节优化创新环境第九章大力推进文化发展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第一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二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三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十章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一节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第十一章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体系第二节加强社会法治化建设第三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第十二章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构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第二节加快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第三节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和团结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两型社会”建设动态趋势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统计与信息论坛
综合评价。基于此 , 本文创造性地将突变理论 与模 糊数学结合起来 , 运用突变级数法定量评价了 20 05
-
解不 超过 4 [ 引。 个 n
2 确定评 价 标体 系各层 次 的 突变 系统类 型 .
20 0 9年 中 国“ 型 社 会 ” 设 重 点试 验 区— — 长 两 建
收稿 日期 :O 1 8 8 2 1 —0 —1 ;修复 日期 :O 1 1 8 2 1 —1 一O
准确 , 能够更为科学 、 合理地对“ 两型社会” 建设进行
基金项 目: 长沙市科技计 划项 目《 长株潭城市群“ 两型社会” 建设政策与评价方法研究) k 9 2 5 -4 ) ) 0 0 2 0 1 ( 作者简介 : 曹玮, , 男 天津塘沽人 , 博士生 , 高级调查分析师 , 信息处理技术员 , 研究方 向: 经济统计 与综合评价 。
— —
以长 株 潭城 市群 为例
曹 玮 日 l
(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 0 7 ) 10 9 摘要 : 结合“ 型社 会” 两 的内涵 , 经济发展 、 从 社会和谐 、 技创新 和资源环境等 四个方 面设 计出一套 目标 科 清晰、 层次分 明的“ 型社会” 两 评价指标体系 , 采用 突变级数法对长株潭城市群“ 型社会” 并 两 建设水平 (0 5 20 — 20 0 9年) 进行 了定量评估 和动 态趋势分析 , 该方法将 突变理 论和模糊 数学有 机结合 , 按指标 间的内在逻辑关 系确定指标 的相对 重要性 , 减少 了指标权重确定 的主观性。实证结果表 明 : 长株潭 城市群 2 0 - 20 0 5 0 9年“ 两 型社会 ” 建设水平总体形势较优且呈现 出逐年提高 的趋势 。 关键 词 : 突变级数法 ; 两型社会 ; 指标体系 ; 长株潭城市群
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前 瞻 视 角·校长三人谈·4·2020/12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五唯”。
《基础教育论坛》特邀三位嘉宾,就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评价,畅谈交流。
主持人:请您站在新时代立足点、立德树人视角,就《总体方案》的制定,谈谈是如何理解党中央对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的?王华斌:评价具有鉴定、导向、激励、诊断、调节等作用,“五唯”是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是功利主义、简化主义、行政逻辑导致的异化的外部评价,这种评价其最大的弊端在于评价的片面、简化与刚性,与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理念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教育评价是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评价直接影响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同时,评价还深刻影响全社会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塑造了一个时代的教育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党中央对教育评价的高度重视、《总体方案》的落实,将从根本上扭转深化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主持人:张维丽访谈嘉宾:王华斌、刘 欣、黄文明▲王华斌,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校长兼书记,中学高级教师,福田区十佳校长;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校长培训中心兼职讲师;参与国家、市、区级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三部。
▲刘欣,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长沙市优秀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级课题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黄文明,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安徽省“国培计划”指导专家,安徽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阜阳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曾先后获得阜阳市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模范教师等荣誉。
基于SWOT分析的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评价
基于SWOT分析的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评价【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两型”社会建设的高要求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使科技产业园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节点和推动力。
岳麓区科技产业园作为该区内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对产业园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SWOT法,对园区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较全面的分析,从而对园区的发展做出综合性评价。
【关键词】长沙岳麓区;科技产业园区;SWOT分析法0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工业化进程使城市的产业发展出现集群的大趋势。
多种产业聚集形成的产业园,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以科技产业为主要特征的科技产业园,成为地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重要节点。
本文基于SWOT研究法,分析岳麓产业科技园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所面临的挑战,对岳麓区内唯一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园区进行综合评价。
1 岳麓科技产业园的SWOT分析1.1 科技产业园优势因素分析(Strength)科教人才优势长沙岳麓区是湖南省的人才聚集地和科教创新高地。
区域内有多所高校以及省级、国家级科研机构。
大批在读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多所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区内形成了院士、教授等创新群体。
借助岳麓区的科教优势,将岳麓科技产业园发展为岳麓大学城的孵化器和产业化基地。
区位交通优势长沙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社会经济发达,对外联系频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条件较为优越,这为园区的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园区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地带,有多条高速公路通过,学士大道等干道也已经建成,在规划建设中的长沙地铁中3号和9号线在园区内贯穿而过。
政策优势一是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
2007年,长株潭获批全国“两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
2008年,长沙市提出大河西发展战略,岳麓区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岳麓科技产业园作为先导区的核心区和起步区,在用地、产业、融资等方面享有一定优惠。
《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091231
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长沙市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2006年6月1日国家建设部颁发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大量调研与实践表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在长沙地区实施时,存在部分指标要求较宏观、部分条文不适合长沙地区地域特点、未考虑设计阶段绿色建筑的评价和对创新鼓励不足等问题。
基于长沙市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推广绿色建筑的要求,需及时建立更适合长沙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更好地指导长沙市绿色建筑评价工作。
本标准是参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科[2007]205号)等标准,严格遵循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分析国内外大量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规范,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和长沙市建设委员会的组织下,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认真总结长沙地区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而制定。
本标准由长沙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10楼。
邮政编码:518049,EMAIL:keylab16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3)4 住宅建筑 (6)4.1节地与室外环境 (6)4.2节能与能源利用 (9)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0)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2)4.5室内环境质量 (14)4.6运营管理 (15)5 公共建筑 (17)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7)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9)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1)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3)5.5室内环境质量 (25)5.6运营管理 (27)条文说明 (29)1 总则1.0.1为促进长沙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进长沙市绿色建筑的发展,规范长沙市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专项1“两型社会”环境指标体系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环境保护专项一“两型社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编制单位:湖南大学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价证书类别:甲级评价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704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01号2010年11月专项1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两型社会”环境指标评价体系2007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新特区)。
随后,长沙市委市政府开始在长沙市河西的大片区域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导区。
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文化社会的客观要求。
但是,目前“两型社会”的建设正处于实验阶段,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才能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综合试点工作,因而建立“两型社会”指标体系刻不容缓。
1“两型社会”的主要内涵“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围绕着“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因此,在制定“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时,必须准确把握“两型社会”的深刻内涵,“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才能够对“两型社会”的综合试点和建设做出科学、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
对“两型社会”的理解应该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发展的角度,既有重点又有整体地去理解,切忌片面化,唯有这样才能构建一套全面科学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张春贤书记明确指出,“两型社会”的核心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最基本的要求。
长株潭_两型社会_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析
一、“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构建“两型社会”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1)循环经济理论。
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人为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从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更大系统来分析经济问题,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物,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进步的“共赢”。
因而,循环经济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
循环经济又称后工业经济,是指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实质就是在资源投入和产品消费过程中,将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置于一个协调系统,尊重生态规律,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和谐循环。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关键点是把传统的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的污染排放用再生资源有效替换。
循环经济要求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其核心是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行动准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4R原则。
要求我们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生产领域要改变单纯依赖外延发展,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社会生活领域,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培养居民的节约意识,减少浪费,杜绝攀比之风,引导适度消费;教育领域,要求学校课程建构应立足于现实条件,注重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非再生性资源的适度开发,充分而不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有序进行课程建设。
因此,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开采环节中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情况;二是资源消耗环节中的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废弃物产生环节中的资源循环回收和综合利用情况;四是社会消费环节中的绿色消费的实施情况。
长沙市城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长沙市城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调查与分析楚芳芳1,2,黄顺江 3(1.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长沙 410004;2.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4;3.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005)摘要: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从吴良镛的人居环境构成提出了城市人居环境的五个子系统,从每个子系统选取七个因子进行分析,对长沙市城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调查比较,第一方面比较了长沙市城区子系统的人居环境,调查结果为人居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是人文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居住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子系统;第二方面是对长沙市五城区进行比较,结果为人居环境满意度综合评价指标是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雨花区>开福区。
对这个调查统计数据的结果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试图找到长沙市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总结出提高人居环境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长沙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人居环境;满意度;调研;长沙市城区中图分类号: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in Changsha Urban areaChu Fang-fang Huang Shun-jiang(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410004,China;2.Changsh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lege , Changsha 410004, China;3.Institute for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5, 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five subsystems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are proposed from Wu LiangYong’s constitu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and seven factors from every subsystem are selected, then analyse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in Changsha, from two aspects, were researched and compared. The first aspect of the research compared the subsystem human settlements in Changsha urban area.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s the satisfac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humane subsystem > residential subsystem > supporting subsystem > social subsystem > natural subsystem; the second aspect compared the satisfac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five districts of Changsha. The result is that the satisfacti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human settlements is Yuelu district > Furong district> Tianxin district>Yuhua district > Kaifu distri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the paper analyses reasons for the result, tries to find out specific issues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Changsha and summarizes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f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human settlements in Changsha. Hopefully, the research will provide a policy-making basis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for human settlements development in Changsha urban area.Keywords:human settlements; satisfaction; research; Changsha urban area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汽车、摩天大楼、繁华街区等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物质生活享受,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理念和思潮给人们呈现文化多元格局的面貌。
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评价研究
O. 2 ・ 1 2
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 与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 、 社会、 文化、 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 都息息相关。 由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的复杂
性 , 标 体 系设 计过 程 中 , 求 在众 多 的指 标 中选 择 那 些灵 敏 的 , 在指 要 可度 量 且 内涵 丰 富 的主 导性 指 标 , 特 征 性 、 局 性 、 感 性和 可 操 作性 四个 原 结合 全 敏
X2 c o C t c H f 0. 3 P n oT l【 l 7 2 S .2 a ldJ ( t i e
N
l 0 0 0 . 8 0l
5
0 53 一 5 4 . }十 0. 8 -0 6 2 2 . 01 0
5
05 — 65 . 92 0. 7 .x 2 【】
N
表 1 资源 节 约 度初 选 指 标相 关 系数 表
Xl
X I Pcl鲫 I r L Co ̄da ”“ 1 ( m t- L .x
X2
0. 3 7 2
X3
0. 6  ̄ 9 2 *
X1
0. 5 7 4
X3
0 64 .9
X6
O 6 4 . 3
N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概论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
两型社会含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
那么这样的“综改区”,也就是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区。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
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约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国家经济结构要面临转型,即从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变。
中部地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出地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全国来说显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中部的改革试验区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是一种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考虑。
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2009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的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为全面展示近年来长沙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市政府研究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市直相关部门和有关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编写了2009年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我们将根据长沙宜居城市建设最新发展情况,不断推出新的《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一、城市概况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地处洞庭湖平原,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省东北部,长三角、珠三角与中部地区在此交汇,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株潭城市群及“3+5”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图1、2)。
现辖5区4县(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54.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9.29平方公里(图3)。
湘江自南向北贯图1 中部地区城镇群分布图 图2 “3+5”城市群结构图穿长沙城区,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河东以商业经济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为主。
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
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以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各约占四分之一。
图3 长沙市2005-2009年市区面积和建成区发展情况数据来源:长沙市规划管理局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
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
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农村地区为例
作 者简 介 : 周栋 良 (92 )男 , 17 一 , 湖南 泪 罗 人 , 士 研 究 生 , 教 授 , 究方 向为 农 业 经 济 理 论 博 副 研
与政 策 。
极 意 义上 保证 农 村 资源 与城 市 资 源 同等 重 要 . 止 “ 型社 防 两
重 视 农 村 地 区 “ 型 社会 ” 设 。 两 建
一
、
农 村地 区“ 两型 社会 ” 建设 的意 义
( ) 一 有利 于城 乡经 济社会 一体化 发展 , 逐步 消除二 元经 济结构
十 七 届 三 中 全会 公 布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推进 农 村 改 革 发 展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指 中 出 . 加 快 建 立 城 乡经 济 社 会 发展 一 体 化 格 局 , 步 消 除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 22 要 逐 到 0 0年 农 民人
础 , 循 自然 规 律 , 实保 护 和 合理 利 用 各种 自然 资源 , 高资 源 利 用 效 率 , 遵 切 提 以最 少 的 资源 消 耗 和 环境 代 价取 得 最 大 的经 济 效益 、 社会 效 益 和生 态 效 益 , 人类 的生 产 和 消 费 活动 与 自然 使
生 态 系统 相协 调 . 实现 人 与 自然 和谐 相 处 , 实现 人 口 、 资源 、 环境 的 良性循 环 和可 持 续发 展 [ 1 ] 。 领 会 文 件 精 神 。两 型 社 会 ” “ 建设 应 该 是 在 试 验 区 内 全 面 推 进 , 不 是 “ 城 市 而 轻 农 而 厚
【 键 词 】农 村 地 区 ; 两型 社 会 ”指 标 体 系 关 “ ;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
长沙城市化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建议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综合过程。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动力,城市化则是工业化的载体,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实现现代化的两大驱动力量。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挥动,城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长沙的城市化率达65.0%,长沙城市化发展将进入城市发展的成熟期,对于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长沙城镇化发展现状城市化是从产业结构相对松散的、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向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结构相对复杂的中高级阶段发展过程。
城市化发展既有节奏性,又有连贯性,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长沙城镇人口达到455.55万人,城镇化率为65.0%,比2000年“五普”提高了10.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长沙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多年来,全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近几年发展更为迅速。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5619.33亿元,十年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4位跃升到第7位,科学发展为长沙经济加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2、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长沙按照“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构想,以湘江为轴,一江两岸、互动共进、两翼齐飞的长沙城市新格局正变得更加清晰。
2003-2011年,长沙城区面积由2002年的556.33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909.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129平方公里扩展到306.39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595.46万人提高到709.07万人;城市房屋建筑面积由6132.40万平方米提高到16619.6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由1150公里提升到2173公里;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11.72平方米提升到32.2平方米。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摘要: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法、调查研究法、量化值加权函数法等方法构建一套含15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做出了合理界定。
拟借助这一指标体系,监测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关键词:两型社会;指标体系;长株潭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长株潭城市群获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6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序幕的拉开,长株潭城市群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承担起了“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者角色。
但令一些政府决策和执行部门困惑的是,目前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像“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那样的量化指标,主要属于定性分析,而定量的论证则很少。
并且对“两型社会”未来要建成什么样子还“智者见智”,以致于政府部门决策缺少依据,执行缺乏方向,考核缺乏标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型社会”,把建立“两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来贯彻执行以来,很多国内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在2007年底,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则更加激烈。
如朱翔教授《在中部崛起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研究》一文中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基本情况和发展定位为前提,提出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组建长株潭大都市圈;又如刘茂松教授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主抓手是创新,应从5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社会创新。
此外,国内学者对“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建设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_以长株潭为例
第4卷第1期2012年1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andPracticeofContemporaryEducation Vol.4No.1Jan.2012“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长株潭为例李 鑫(湖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201)摘 要:在全面理解“两型社会”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归纳演绎法、调查研究法、量化值加权函数法等方法构建一套含15个一级指标、53个二级指标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指标权数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做出了合理界定。
拟借助这一指标体系,监测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
关键词:两型社会;指标体系;长株潭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2)01-0059-03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
长株潭城市群获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6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序幕的拉开,长株潭城市群被赋予了重要使命,承担起了“两型社会”建设先行者角色。
但令一些政府决策和执行部门困惑的是,目前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多集中于理论层面,缺乏像“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那样的量化指标,主要属于定性分析,而定量的论证则很少。
并且对“两型社会”未来要建成什么样子还“智者见智”,以致于政府部门决策缺少依据,执行缺乏方向,考核缺乏标准。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两型社会”,把建立“两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来贯彻执行以来,很多国内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特别是在2007年底,国务院批复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对“两型社会”的讨论则更加激烈。
如朱翔教授《在中部崛起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研究》一文中以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基本情况和发展定位为前提,提出以经济一体化为突破口组建长株潭大都市圈;又如刘茂松教授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提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主抓手是创新,应从5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社会创新。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
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政府报告工作是法定的重要内容,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篇1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科学应对,积极作为,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胜利收官。
——经济基础更为坚实。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3230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6363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1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113.48亿元,增长1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95亿元,增长13.61%。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长沙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更具活力。
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上海大众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仅长沙高新区就新增58到家等移动互联网企业1083家、总数达1693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分别增长30%、13.2%;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5万户。
——交通体系更趋完善。
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轨通,2号线西延线一期试运营,磁浮工程试运行,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竣工通车,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
——城市管理更富成效。
坚决落实省委“五高”要求,城市管理措施和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市容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特别是集中开展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中心城区违法建筑两年“基本清零”目标一年实现,创造了城市管理新经验。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会 建设 的根本保证 。 指标体 系应反映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
会 发展 客观规律 , 从而保证评价结果能客观 、 准确地反映 实 际情况 。 在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 , 所设 计的 指标应科学 、完整 、全面地反映和体现两型社会的内涵 , 科 学 、准确地 把握两 型社会建设 的实质 。【党的十七大要 1 】 求 加大 自然 资源特别是生 物能源节约 和生态环境保 护力 度, 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 。 在设计两型社会建设评价 指标体 系时 ,必须 紧紧抓住两型社会的 内在特征和要求 , 指标体 系应 能准确反 映两型社会的 内涵 。
经 费 占G P比重 、 D 人均教育经费 、 科技三项经费 占 G财
政 收入 比重 、科创新成果 :技进步对 GD P贡献率 、高新
级指标包括 :资源节约 、 环境友好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和社会 和谐等 。
( )资源节约 一
技术产值 占 G P比重 ;创新成果二级指标下的三级 指标 D
基金 项 目 :湖南 省 2 1年 软科 学计 划立项 课题 ( 0 1 K 05) 01 2 1Z 3 1
作者简介:刘艳 (9 3 ) ,湖南益阳人 ,教授,主要从事城市管理研究。 16 .,女
第3 2卷
,
刘 艳等 :长株 潭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 系研 究
4 1
数字是最通俗易懂 、 便于比较的 , 不能量化 的指标应尽可
( )整 体 性原 则 二
长株潭城市群是一个动态的 、 发展 的系统 , 内部和外
部环境是不断发生变化 的。 对这样一个系统进行评价 , 就 要求评价指标能动态地反映 内部影响 因素 , 这样才能适应 不 断变化 的客观 晴况 。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新事物 , 很多 事物需要我们去探索 ,去总结 ,因此 , 评价指标体系 的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报告前言 (3)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综合评价 (4)(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完成度 (4)(二)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分析 (7)二、湘江新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 (11)(一)湘江新区及其主要定位与规划 (11)(二)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 (12)(三)科技创新能力强,后劲大 (12)(四)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大,效果显著 (13)(五)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管理水平高 (14)三、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 (15)(一)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 (15)(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指数比较分析 (20)(二)长沙市各区市县两型社会建设一级指数比较分析 (21)四、加快推进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33)(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与远期建设目标对比 (33)(二)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36)(三)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38)(四)资源利用率亟待提升 (39)(五)居民幸福指数仍需提高 (40)(六)城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 (41)六、推进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43)(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考核评估 (43)(二)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 (44)(三)打造幸福生活,实现和谐发展 (45)(四)强化统计监测和宣传,传播和巩固两型理念 (46)前言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后,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将“绿色化”作为“政治任务”融入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形成了“新五化”发展目标,将两型社会建设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率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先河。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长沙市两型办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的统一部署,依托市统计局、湖南商学院对长沙市两型社会进程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旨在找出两型社会建设的制约瓶颈,探寻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对策,为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战略推进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省内外相关地区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综合评价(一)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指标完成度1.经济发展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增长了171%,年度增速为8.15%,高于全省增长速度。
人均财政收入增速比GDP要快,比2007年增长245.47%,年度增速为13.48%。
二是服务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淘汰落后服务业,加快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恢复上升态势,增加值占GDP 比重比2007年下降14.41%,但比上年增长了2.4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比2007年增长129.31%,年度增速达36.1%,体现了近年来调结构、转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成果。
三是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较2007年增长127.98%,较上年增长9.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较2007年增长228.49%,较上年增长10.2%,均比GDP增速显著要快。
恩格尔系数较2007年下降26.88%,比上一年降2.86%,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四是城镇化平稳推进。
城镇化水平比2007年提高了20.1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并较上年提升2.46%,平稳增长态势显著。
2.社会和谐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科教文卫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有所增加,但增长乏力。
该项指标较2007年提高13.63%,但较上年下降5.69个百分点,虽然科教文卫支出绝对额度还在增长,但相对比重有所下降,增长乏力。
二是就业率持续提升。
城镇登记失业率自2007年以来平稳下降,较上年下降1.38%。
三是国民预期寿命增长缓慢。
国民预期寿命比2007年有轻微下降,虽近年有所增加,但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条件,提高国民寿命迫在眉睫。
3.科技进步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增长。
该项指标比2007年增长36.88%,年均上升4.59%,但只比上年提高1.86%,有待加强。
二是每万人申请专利数大幅增长。
该项指标比2007年高235.03%,比上年增长9.91%,显示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4.资源节约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有较大进展。
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较2007年增长了210.46%,比上年增长6.53%,挖潜提质成效卓著。
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比2007年下降41.7%,较上年下降5.68%,呈平稳下降态势。
三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显著下降。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自2007年以来下降了82.28%,比上年度下降8.29%,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承载力约束显著下降。
四是循环经济发展步伐趋缓,但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亮点突出。
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自2007年以来呈下降态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基础工业品产能过剩,价格下降的趋势演化而加剧。
2010以来,《长沙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规划》经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等论证并实施以来,长沙经开区着眼于发展静脉产业,构建废物循环代谢链,有效实现园区废气、废水、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和园区内“三废”封闭运行,坚持“循环利用”,实现了“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在全市各个工业园区得到了推广。
同时,长沙作为全国首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之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5年6月,长沙市已成功推广混合动力公交车3145台,占全市公交车67.5%,并将于2015年底前淘汰所有国Ⅱ级以下排放标准车辆。
5.环境友好类指标完成情况一是重要环保指标达标率比较稳定。
工业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2007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00%的水平上。
二是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有显著提高。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自2007年来增长113.37%,目前已逼近100%上限,进步显著。
三是水功能区达标率发出下降警示。
尽管城市污水处理率大幅提高,但水功能区达标率较2007年仅有2个百分点的增长,尤其是较上年下降了23.81%,巨幅下降的态势发出了加强水污染治理的警示。
四是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空气质量优良率比2007年有所增长,尤其是2014年实现了9.97%的年度增长,进步明显。
五是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
森林覆盖率增速过缓,比2007年仅高2.24%,年度增速2.47%,近年来长沙市的城市规模扩张过快,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导致了森林覆盖率增长缓慢。
五是一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引领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近年来,长沙市垃圾增长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但总投资25.86亿元的长沙市生活垃圾清洁焚烧项目在2014年12月底获批建设,项目建成后采用清洁焚烧工艺,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80万吨,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的现状,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生活垃圾清洁焚烧场。
2015年,长沙市继续推进实施一批两型重点工程,持续实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等10类清洁低碳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集中整治破坏绿心的行为,深化“清霾、碧水、净土”行动,加快建设“两型引领之市”。
此外,据《中国绿色建筑新纪元白皮书》显示,在中美主要城市绿色建筑总面积榜单中,长沙以602.8万位列第15位,在中国主要城市人均绿色建筑面积排名中名列第五位。
(二)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分析1.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纵向评价指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7年获批成立,2009年长沙市建设实施方案获批发布,其中包含了2012年的近期建设目标和2020年的远期目标。
本报告以2007年基础数据和2012年建设目标为参照,将近三年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经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综合评价,以2012年目标指数为定基值100,得到各年各指标相对指数值(表1)。
2.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一、二级纵向指数解析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类指标指数加权求和,并以2012年各类指标目标值求和定基为100,求得各年各类指标的相对指数,与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绘图图1。
一是两型指数上升迅速。
从图形来看,长沙市的两型指数在2007—2012年间呈快速上升态势,从51.26升至145.24,远超过作为两型社会建设近期目标值100,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至153.93和162.05,继续稳步增长。
二是分类二级指数进步较显著。
从分类指数来看,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经济发展增长显著,其中2007—2014年社会和谐指数从63.05升至180.37,尽管是长期指标而在层次分析法下不受重视,但从自身纵向对比来看进步较大,说明两型社会建设还是对和谐社会构建发挥了显著作用;2007—2014年资源节约指数从43.71升至164.89,尤其是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单位建设用地国内生产总值产出均有大幅改善,有效减轻了经济增长的资源压力,体现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要义;2007—2014年环境友好类指标指数从69.4提高到103.06,也有较大进步,但近三年趋于平缓的原因在于环保类指标增长空间有限,多数指标在研究时间窗口内均保持了100%的上限值或一个稳定的水平,因而在时间序列上变化不大对两型社会建设总指数的贡献有限;2007—2014年经济发展指数从62.94跃升到168.37,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指标增长超过两倍,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说明两型社会建设并未牺牲经济增长,反而实现了二者的协同并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快速提升。
在分类指标中,增长相对缓慢的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在层次分析法下虽获得较高权重,经过熵值法修正后依然较高,但核心指标R&D投入占GDP等指标有所下降,拖累该类指标指数的增长,仅从112.62提升至122.75,也反映了科技进步是一个长期过程。
尽管如此,在相关指标快速增长及两型社会指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环境友好和社会和谐等指数的稳定间接说明了经济增长和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