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我国铁路运输制度现象及改革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小陈在网上购票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在支付了车票价款后即与铁路运输企业订立了铁路运输合同关系,《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七条规定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订立的铁路运输合同中双方都负有一定的义务,其中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服务义务和旅客支付车票价款的义务是主给付义务,立于对等的地位。旅客有妥善保管车票的义务,但旅客妥善保管车票的义务是附随义务,通俗的说只是一个轻微的义务,违反这个义务只是给铁路部门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即违反附随义务本质上不会导致主给付义务的灭失。且从《合同法》同时履行抗辩权分析,如果一方既有主给付义务又有附随义务,在其履行主给付义务而未履行附随义务,且该附随义务与合同目的的实现没有直接关联的情况下,相对方没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即旅客在遗失火车票后铁路运输企业不提供运输服务而要求补票的规定不合理,所以旅客仍有权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提供负有给付义务的运输服务。

从旅客能够以多种购票信息证明已购车票分析

在实名制下纸质火车票已不再是证明旅客已购车票的唯一凭证,其他的购票信息如手机收到的12306网站关于购票成功的信息或者邮件也可以证明旅客已经有效购买了车票,即除纸质车票外的其他的有效购票信息凭证都可以证明已购买车票,并能够保障运输合同目的的实现,反之,铁路局对旅客规定的关于补票的霸王条款实属不合

理。所以,旅客在遗失火车票的情况下仍应当有权要求铁路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旅客对火车安全、舒适、票价合理等依赖形成了庞大的旅客客流量,这其中难免出现逃票乘车的不法行为,铁路部门为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制定了针对逃票乘车行为的《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其中的一些条款,但是火车票实行实名制以后规程中的某些条款已不能完全的适用解决目前的某些购票乘车中出现的问题,适用性远远滞后于目前的实名制购票情况。

二、对我国铁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解决机制的完善

进行相关的机制改革

旅客乘坐火车要经过购票身份信息检查、然后安检、进站检票、上车检票以及列车员车上检票五个程序,这充分反映了我国铁路运输过程中对旅客乘车的严格监控,虽然这能够避免某些逃票不法行为的发生,但同时也给旅客乘车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方便。比如,旅客在购买车票后上车前这过程中因保管不善而不慎遗失了车票,在这样客流量庞大的火车站从买票到进站再到坐上火车是一个比较紧张的过程,火车票遗失也在所难免,这时候如果铁路运输部门偏执的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的规定要求旅客重新补票,则会出现旅客必须再次补票或者甚至没有时间补票而错过了当日的车次,给旅客的利益造成损失。所以铁路部门应当改进关于旅客购票信息系统查询机制,无论旅客在哪个环节遗失车票铁路部门也可以通过查询相关信息来证明旅客是否确实购买了车票。

完善铁路部门的义务规定

铁路部门应当对《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43条做变通规定,旅客在遗失车票后能够以多方面的购票信息合理有效的证明自己确实已购

买车票,并经铁路部门系统查证属实的,铁路运输部门仍有提供运输服务的义务。

三、结论

旅客起诉铁路部门的案件不只一次的发生,每个案件都暴露出了铁路运输过程中管理的疏漏和相关法律的不明确,一些现行的规则和旧条例的矛盾急需解决。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落后难免不发生矛盾,对于铁路部门现仍然采取过去滞后的管理方式对待乘客,无疑会在问题产生时损害乘客的利益。铁路部门应当进一步进行机制改革,做到与时俱进,在旅客丢失火车票情况发生时应当根据旅客提供的有关购票信息凭证进行系统查证,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旅客的利益着想,也才能更好的服务旅客,方便旅客。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因其地理因素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击平原,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以秦岭为界,南北差异较为显著;南部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北部主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陕北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陕南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省年平均气温1

3.7℃,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气温水量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区内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陕西省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21个土类,50个亚类,400多个土种。主要土类有栗钙土、黑垆土、棕壤、褐土、黄棕壤、黄褐土、风沙土、黄绵土、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沼泽土和盐碱土。多样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壤类型,为陕西省粮食生产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陕西省粮食生产的土地资源条件

陕西省土地面积205

7.946万hm

2,其中山地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高原总面积92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平原39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9%。受地势地貌、气候类型、经济水平等影响,全省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201X年全省耕地总面积285

5千hm

2,人均耕地面积0.113hm

2,水田占总面积的1%,旱地占总面积的6

7.33%,水浇地占总面积的3

1.56%,全省耕地以旱地和坡地为主。201X-201X陕西省总耕地面积波动变化,总量缓慢增加。从陕西省的三大区域来看,陕北黄土高原区土地面积81

6.07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

9.65%,其中耕地占全省的3

4.3%。该区域沟壑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脆弱,耕地瘠薄,农作物复种指数低,土地生产水平较低;关中平原土地面积48

1.17万hm

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

3.38%,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

45%,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水浇地面积占全省的8

8.59%,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果生产基地;陕南地区土地面积760.71万hm

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

6.97%,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的2

3.25%,该区域林区面积大,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全省灌溉水田主要分布区。

二、陕西省粮食生产变化分析

1、陕西省粮食总产量变化分析

陕西省粮食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较好。近二十多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量扩张,大量耕地被占用,加之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对粮食生产带来了挑战。1980-201X年陕西省粮食总产量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757万吨,上升到了201X年的119

4.70万吨,上涨了5

7.82%。分析增长过程可以发现,经历了跨速上涨明显下降缓慢恢复的演变过程。从地区结构来看,产销区特点更加明显。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保持了较大的比重,陕南、陕北粮食产量占总产的比重逐年减少。1980-201X年,三大区域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关中由54%上升到70.12%,陕南由31%下降到1

5.75%,陕北由15%变为1

4.86%。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比重上升较大,陕北地区几乎没有变化,陕南地区下降最多。

2、陕西省粮食生产结构变化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