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为了忘却的记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后反思
高一语文陈美
回顾本文的教学,教学过程较为顺利,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对整个备课、上课过程作如下反思。
较为成功的做法:
一、课前调查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学生不太愿意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原因是学生感觉鲁迅先生永远站在社会的高处俯视社会百象,对社会的阴暗、人性的丑陋看得那么深那么透,
是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人;鲁迅的文章语言太含蓄,几乎每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让人觉
得难以把握。虽然学生的认识未免有些失之妥当,但我决定以走进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为最初目标,破除学生对鲁迅先生及其文章的心理排斥。亲近文本,为理解文章语言、
走进作者内心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力求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
方面来落实的:
(1)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充分去阅读,去感受。
我在执教本文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探究都尽可能地首先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达到与作者心灵对话交流的目的。不能因为赶
时间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因为学生才是课堂感受的主体。
(2)尊重学生表达的自由。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学生有了阅读感悟、心灵触动后必有表达的需要,我们必须给予他们表达的自由。不管是课堂回答还是片断写作练习,我都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及时作
出合理评价,对分歧较大的观点要提供帮助和引导,尽可能地引向合理方向。
需改进之处:
一、问题设计偏多偏细。
学习本文,设计了几个大问题,为解决这几个大问题,在备课之初我精心设计了几个小问题以备上课时点拨、启发学生之用。但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有时学生已经解决了问题,我又把已准备的小问题提出来,使课堂欠简洁流畅。
二、本课以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学生预习程度有限,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高低不齐,学生可能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不太准确。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三、课件制作有些仓促,“记念”的“记”没有改好,写成了“纪”。以后会更加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