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2
4第四章城市及村镇规划法律制度
2012-2-11
18
乡规划、 乡规划、村庄规划
住宅、道路 公益事业 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范围
供水、供电
生活服务设施
垃圾收集
2012-2-11
畜禽养殖场所
19
三、城乡规划的编制及审批权限
1 .编制: 编制: 编制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村规划: 乡、村规划:
乡、村庄: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 村庄: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 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镇: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 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和 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 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 2012-2-11 26 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2012-2-11 25
2.城市、镇、乡和村庄发展的原则 城市、 城市
城市: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城市: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 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 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 生活的需要。 生活的需要。
2012-2-11
27
4.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原则 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雷毅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2级城市规划,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到底体现在哪?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工作者,该如何理解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呢?城市规划的价值观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能够设计出满足市民生活、工作、游憩的城市。
通过两个实际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首先是贵阳市彭家湾旧区改造项目花果园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其次是对小区不再有围墙,街区制道路等焦点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
关键词:城市规划;价值观;旧区改造;围墙;街区制引言城市规划作为国家的一级学科,对城市的设计肩负的责任自然是重大的,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是什么,它该怎么体现,又体现在哪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肩负的是是巨大的,在当今金钱时代与科技时代的冲击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效的”工作效率,价值观被许多人抛在脑后,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对他人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遵循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不仅仅能给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存环境,同时将会开启世界的“光辉岁月”,名垂青史,反之,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城市病,留下千古骂名。
做好一个好的城市规划设计,于人于己都是有利的,所以作为一个城市工作者,应该恪尽职守,准守职业操守,尽最大的努力把一个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做好。
这就是为什么要讨论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的原因。
永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毋庸置疑,永续发展就是能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恒古不变的,所以持续发展是必然的要求,也是城市规划价值观的体现。
当然,永续发展是一个梦,它不是不能实现,只是可能有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城市工作者必须坚守这样的价值观,尽力做到永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作用并不是要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针对于“市场失效”而建立起来的,是为了保障市场能够克服其自发运作过程中所可能带来的、对其自身机制产生破坏性的不利方面,因此,规划是保障市场运行长期有效的一种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版-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1.1城市的定义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居民点就是城市1.2城市化城市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1)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2)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由比较分散、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1.3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并且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市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补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2.1我国城市规划思想来源(两个)阴阳五行堪舆学(风水学)2.2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太阳城(康帕内拉)新协和村(罗伯特·欧文)法郎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傅立叶)2.3现代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雅典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思想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3.1城乡规划下的四大体系法规系统、行政系统、技术系统、运作系统3.2法规体系有哪几大类的法律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3.3法规系统(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干法: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的主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简称《城乡规划法》3.4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是通过引导和控制来实现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并保持城市发展的整体连续性城市规划行政体系:从国家中央政府到地方城镇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理解概括: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分级审批)城市规划技术体系:城市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开发控制)工作程序(三段式):调查、分析、规划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4.1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
第四章 目标、指标和标准
目标、 目标、指标和标准
第一节 政策目标 第二节 政策指标 第三节 评估标准
第一节 政策目标
一、澄清目标的重要性
如同问题一样,政策目标也并非给定的,也不是一清二楚的。或者 目标是多方面的,甚至彼此是冲突的。 决策者往往以一般的方式或抽象的语言来陈述目标,分析者需要使 政策目标清晰化。 在许多重要政策问题的分析中,不能将目标看作既定的、现成的东 西,政策分析的一个功能活动及任务是规划方案之前帮助决策者澄 清并最终确定解决政策问题的目标。
第二节 政策指标
一、政策指标的含义
政策指标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它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 说明。 政策指标包含价值因素,原因在于: 1. 指标是政策目标的具体化,而目标是决策者认为应该追求的东西。 2. 指标的选择和确定也受价值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评价性指标涉及 好坏、善恶,是明确以价值为取向的。
四、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及方法
1. 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政治因素也在目标形成 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定政策目标就必须考虑价值因素和政 治因素,即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分析:
假定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或行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 确认某种目标或目的是否值得争取,争取的手段能否被接受 为澄清目标而作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 关群体的利益等问题。弄清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谁的利益得到了 反映。
城市
433
766
1464
4634
6800
12319
农村
218
493
884
2457
3595
5276
二、确定评估标准的活动及其困难
评估标准的确定必须考虑决策者或决策团体的情况,并在他们的参 与下来进行,因为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的实现尺度。 确定评估标准困难的原因: 1. 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目 标不明确,也就难以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2. 被提出的每个政策方案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有多个目标。每 个目标有几个评估标准,每个标准又有几个相关尺度,这样评估 标准问题就很复杂。 3. 决策者和政策分析者需要共同协作以确定评估标准。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和步骤。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优缺点,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合理性。
3. 帮助学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了解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能提出合理的规划建议。
2.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会在规划项目中与他人沟通、协作,形成有效的规划方案。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城市规划分析,提高空间思维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城市规划领域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规划观念,关注生态环境和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形成积极的城市规划态度,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包括城市规划的定义、发展历程、规划体系与法律法规。
重点讲解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以及不同类型城市规划的特点和联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城市规划概述2. 城市空间布局:介绍城市空间布局的类型、特点及规划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各类城市空间布局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城市空间布局3. 城市交通规划: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分析不同类型交通规划对城市交通状况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城市交通规划4. 城市规划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掌握规划方案的制定、评估和调整方法。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2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6
2、城市商业街的布局方式
中小城市、小城镇,公共设施用地的布局通常以线状形式 展开,即通常的商业街
国外:商业街 步行街(Mall) 两侧商业集中,规模小,以不行交通为主,道路中间有铺地、 花坛、咖啡座等,是人们休息的场所,以游玩为主、购物次之。 我国:目前的商业街的开发有两个目的 通过商业街开发带动旧城改建 形象工程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8
3、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多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将仓库按性质加以分类后形成不同性质、功能的仓库区 根据各仓库区的性质并结合城市其它用地的布局呈分散 的仓库区的形式布局
4、城市中的流通中心:把仓储和批发、销售、加工等结合 起来的综合区 日用品的流通中心:国内——仓储式销售(超市) 国外——郊外超市 工业品的流通中心:仓储、批发、加工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0
3、按服务范围分
1)市级 2)区级或居住区级 3)小区级或街坊级 1)商业系统 2)教育系统 3)卫生系统 4)体委系统 ……
4、按不同的管理体系分
如:小学:直接相关的、小区级的、教委系统的 大学:非直接相关的,市级的、教委系统的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如:金安徽——美菱大道与芜湖路上的空缺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25
(三)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的主要形式
1、城市中心的布局方法 大城市:点、线、面 大、中城市 城市中心区(CBD) 城市次中心
如合肥市:城市的CBD,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城市次中心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介绍
新的定义补充: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空间资源、指导城乡 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 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城市规划编制办法》06版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任务
1、城市规划的概念(P64)
城市规划的语义要素: ①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 城市规划区; ②作为实现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技术手段; ③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是发展目标的空间落实; ④包含政策性因素和社会价值判断。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任务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新旧定义的对比 □ 解决了原定义中的以下问题:
一是过度强调由政府统一配置资源的原则; 二是体现了较强的城乡二元特点; 三是缺乏基本的公共政策概念; 四是缺少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
□ 新定义的特色:
一是城市规划的组织方式:调控、指导与公众参与; 二是规划范围:城乡; 三是规划的重点内容:空间资源的综合部署与调控; 四是技术文件 公共政策。
规划要件:
□ 基于既定(特定)目标;
□ 包含一系列有助目标实现的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
□ 决策或行动存在向后传递的内在逻辑性。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任务
1、城市规划的概念(P64)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 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 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任务
2、城市规划的任务
城市规划的作用:
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的综合性的公共政策。
□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8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二十万的城市。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
第六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国家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一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思维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思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和基本原则。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布局,并分析其优缺点。
3. 学生能够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评估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城市规划思维,分析城市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研究,学会使用城市规划工具和技术,进行城市空间设计和规划。
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与协作技巧,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城市规划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和需求,树立公平、公正的城市规划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环境科学和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城市规划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城市规划素养。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规划的定义、功能、分类和基本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规划概述”2. 城市空间布局:介绍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布局,如网格型、放射型、环状型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空间布局”3. 城市交通规划:讲解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探讨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交通规划”4. 城市规划工具与技术:介绍常用的城市规划工具和技术,如GIS、CAD等,并实践操作。
- 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规划工具与技术”5.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五章“城市规划案例分析”6. 城市规划实践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城市规划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城市规划条例》 [1]在1984年1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
1990年4月1日废止。
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3第三章旧城区的改建.4第四章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5第五章城市各项建设的规划管理.6第六章处罚.7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编辑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国家领导和管理城市建设的规定,为了合理地、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把我国的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城市,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是指国家行政区域划分设立的直辖市、市、镇,以及未设镇的县城。
城市按照其市区和郊区的非农业人口总数,划分为三级:大城市,是指人口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人口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人口不足二十万的城市。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城市,都必须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城市规划,按照规划实施管理。
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与城市规划管理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并服从城市规划和管理。
第四条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镇体系,合理地确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及战备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生产与生活、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平时与战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并且考虑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因素,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第六条城市规划必须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应当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少占耕地、菜地、园地和林地。
地下街课程设计
地下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地下街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下街布局与城市地面空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地下街对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研究地下街案例,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利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展示地下街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提升表达和展示技巧。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兴趣,激发对城市规划的好奇心。
2. 学生通过学习地下街的成功案例,增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规划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密切关系,形成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地理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下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地下街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空间构成”中的第四节“地下空间的利用”2. 地下街布局与城市规划:讲解地下街布局的特点,探讨其与城市地面空间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规划”中的第二节“城市空间布局”3. 地下街功能与城市经济:分析地下街的商业功能,以及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城市经济”中的第三节“商业布局与城市发展”4. 地下街环境问题及对策:探讨地下街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六章“城市环境”中的第四节“城市地下空间环境问题”5. 地下街案例研究: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地下街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 教材章节:附录“典型案例分析”中的“地下街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地下街的实际应用。
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详细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详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交通布局、公共设施配套等内容。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城市详细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城市规划方法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绘制城市详细规划图纸的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尊重和遵守城市规划相关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城市详细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基础,思维活跃,对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详细规划基本概念:包括城市规划的定义、分类、作用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第一节2. 城市详细规划原则:介绍规划过程中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宜居性等原则。
教材章节:第一章 第二节3. 城市详细规划方法:讲解城市用地分类、规划布局、设施配套等规划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城市详细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详细规划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教材章节:第三章5. 我国城市详细规划政策法规:解读相关法规,如《城市规划法》、《城市详细规划编制办法》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规划图纸绘制。
教材章节:第五章7. 课堂讨论与展示:针对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人、人地、当代与未来第1节城市规划的任务1.规划【概念】: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与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属性】: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既定的,特定的目标: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实现目标有贡献的决策或行动: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于后向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定目标的实现。
2.城市规划2。
1城市规划职业的起源城市规划泛指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有意识地管理与干预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活动.城市规划学科从其诞生之曰起就致力于化解城市矛盾与危机,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解决方案。
进入20世纪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矛盾层出不穷,城市规划学科始终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基本方针。
2.2 城市规划的任务【一般】: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投资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效地和公正地创透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
这项任务包括实现社会政治经济的决策意志及实頑这种意志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同时也包括实现这种意志的工程技术、生态保护、文化传统保护和空间美学设计,以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中国】: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保护创造和修复人居环境,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达到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稳定地永续、和谐发展。
第2节城市规划的目标与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目标【本质层面】: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或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专家认知】:利维(J。
4.2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值观
利维对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总结 1、健康:土地利用要有助于保证公共健康 2、公共安全:在城市的各个层面全方位地保障市 民的安全 3、交通:为社区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4、公共设施的提供:为社区提供诸如公园、学校、 医院等公共设施 5、财政健康:城市开发要考虑社区的财政状况 6、经济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或维持现有经济水平 7、环境保护:限制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对城市造 成的压力 8、再分配的目标:将城市规划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价 值观
201112040128 目标
2 价值观影响城市规划目标的形成
3
城市规划价值观的确立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城市规划的目标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建构城市规划活动的相关环节,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将直接影响后 续的一系列决策和结果。 从本质来看,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消除与抑制发 展的消极影响,增进积极影响。
返回目录
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1.权威—专家的意见将影响目标的确定。 2.洞察力—某些人群对于特定问题具有良好的直觉和判断力,对于目标的 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 3.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的创新有助于目标的确定。 4.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解释是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 5.动机—特定群体的动机和目标将决定总体目标的确立。 6.类似事件—其他国家和城市的类似经验是目标形成的重要参照。 7.类推—不同问题的共通之处是政策目标的又一来源。 8.价值体系—人类沉淀的思想和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最为基础、直接和本质的、是政策目标形成的基石。
L/O/G/O
返回目录
价值观影响规划目标的形成 价值观: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 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 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 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准则、 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反映人 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 。 价值观的作用:决定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 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 的性质。 价值观的作用体现:1、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 2、 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化1 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2 城市的形成: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来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3 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4 城市的发展(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中西的区别):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制,各朝代都城规模都很大、布局严整,这些都城都是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以超经济的手段,役使人民在短期内建成的。
除了都城外,府、州、县就是不同行政管辖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间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至17世纪建立君权专制国家,都城才有较大的发展。
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5 城镇化(一节)——结合课本看1)城市化: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结果。
3)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农业发展(原始动力)、工业化(根本动力)和第三产业崛起(后续动力)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
5)中国已经步入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6)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
正确思想:大城市有一个适度规模问题,积极发展小城镇应尽快使其达到适度规模,而不是遍地开花。
这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形成的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的基本方针。
城市规划思想史
1、英国革命——建立起了代议制立宪政体。 1649年《人民公约》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 法”, 被公认为是一个民主立宪国家的基础。 2、 美国革命——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1776年《独立宣言》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 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3、 法国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胜利,而且标 志着广大民众的充分觉醒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自由、平等、博爱”
二、城市规划思想史概论
城市规划思想史研究的主题是: • 如何认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 演变。 • 如何处理学科的对象及其演变,为什么会这样 演变。 • 学科自身是如何演变的,为什么会这样演变。
城市规划
规划城市
城市:城市规划的对象 人居形态之一。 社会系统:经济、政治、交通通讯、空间。 规划:城市规划的本质所在 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预先安排行动步骤并不 断付诸实践的过程。
直接关注的内容:
• 对城市发展的认识:直接面对的问题,希望解决的问
时代特征、社会经济水平、 题;——时代特征、社会经济水平、城市问题等
• 对城市发展进行干预的可应用手段:对城市社会各方 面可应用手段的界定,城市规划可应用的手段;——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及行政能力, 社会制度、法律法规及行政能力,学科发展水平
2、理性思想 ——城市规划的方法论 基础
理性就是正确判断、辨别真假的能力。 理性主义是近代哲学的起点,是近代科学形成和 发展的基石,同时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产生 了决定性的影响,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基础。
理性主义与理性思想的区别
理性思想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态度,它要求 每一个研究者运用科学的、合乎逻辑的方法对 事物进行全面的、透彻的研究,因此,同样可 以对非理性的内容进行理性的思考与研究。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则只承认理性的正确 性,一切从理性出发,将非理性的因素排除在 外。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1981年建筑师协会发表“华沙宣言”, 即《人类.建筑与环境》 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WCED),以永续发展为基本纲领, 制定“全球变革日程”。 1987年WCED向联合国提交《我们共 同的未来》,正式阐述永续发展的理念。 1992年联合国召开“地球峰会”,通 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标志着世界各 国普遍接收了永续发展观念。本次还通过 《全球21世纪议程》
在《全球21世纪议程》中,把人类住 区的发展目标总结为改善人类住区的社 会、经济和环境质量和所有人,特别是 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包括8个领域: (1)向所有人提供适当的住房; (2)改善人类住区的管理; (3)促进永续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管理; (4)促进综合供应环境基础设施; (5)促进人类住区永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 统; (6)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 理; (7)促进永续的建筑业活动; (8)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以促进人 类住区发展。
3)规划的基本属性 第一,既定目标,即规划必定是基于 既定的、特定的目标; 第二,行动或决策集合或序列,即规 划必定包含一系列对于现实目标有贡 献的决策或行动; 第三,这些决策或行动的内在逻辑在 于向后传递性,即上一项决策或行动 引发下一项决策或行动,最终导致既 定目标的实现。
思考:大学生对您人生的规划?如何 实现?
“对人类自身及其命运的关注,从 来都必须成为一切技术工作的目的”
——爱因斯坦
3)价值观对城市规划目标的影响
城市规划目标的实质就是依据价值观对
目标形成的来源:
城市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设。
权威,专家意见影响目标确定;
洞察力,某些人群对特定问题有良好直觉 和判断;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创新有助于目标确立;
第4章++城市规划价值观
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只有永续发展,人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
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1月13日是伯利兹珊瑚礁峰会的最后一天,人们在伯利兹海边的小岛上摆出 “终点?”字样,呼吁各国领导人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环境。随后的12月,联合国 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第一节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10年7月28日拍摄的漂浮在松花江中的化工厂原料桶。当日10时许,受洪水影响,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1000多只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顺松花江水 流冲往下游。目前化工桶已漂至松花江吉林市段,江面弥漫白色刺鼻烟雾。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10年12月14日,社交网站Facebook的一名实习生保罗-巴特勒(Paul-Butler)展示一 张反映Facebook用户活跃程度的世界地图,希望能反映地理及政治因素对用户之间沟 通的影响。Facebook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站,也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注 册用户已突破5亿人。日前,年仅26岁的创始人马克-扎克博格(Mark-Zuckerberg)荣 膺2010年《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第二节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理想目 标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意味着对待一 切事物适度而平衡的态度。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1、和谐城市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97年《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
2003年世博高层战略思考报告 2004年同济大学将和谐城市作为核心思想落实世博会规划方案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 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 《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 (Harmonious City: The State of World Cities2008/2009)
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选择 自然系统(能源、淡水、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 阳光、空气等) 经济系统(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 社会系统(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 之间的相互关系)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10年昆明市拆迁户周围被挖沟阻路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10年11月18日,湖北宜昌市城郊,行人从共联村委会刷在白色墙壁上的“投资标 语”前经过。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09年12月3日,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一名美国海军士兵从第4轻型装甲侦察连的 轻型装甲车旁走过。赫尔曼德省是这个国家主要的鸦片产区。而眼下,这个塔利班老 巢也是阿富汗战争最激烈的前线。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3、和谐城市的价值观
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
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结
★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理想目标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The end!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作业
2人一组提供一张自己拍摄的照片。准备2分钟的简要说 明。在下次课与大家交流。 主题: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发展必须走向永续。世界各国的规划界都 在努力,并将其确立为专业发展的基本价值 观。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我国城镇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较面临更大 的挑战:
• 资源的瓶颈效应;
• • 农村日益增长的富余劳动力与城镇有限吸纳能力之间 的矛盾;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 需要与相对滞后的城镇功能和物质基础设施之间的矛 盾; 城镇自然和人文资源面临的来自城镇发展的压力。
1、永续发展的概念
生态学
经济学
多领域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当 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既 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永续城市与和谐城市
永续城市:初衷是应对危机,核心是追求人类生存的底线。
和谐城市:在永续城市的基础上,追求更美好、更有意义的人类生 存方式。
和谐城市以永续性(sustainability)为底线,但 又不满足于人类生存的底线,而是追求更高境 界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不仅基本 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人类还可以 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得到高大的愉悦。
•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城乡规划法》规定: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 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 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 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 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 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 安全的需要。
第4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主要内容提要 ★ 永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价值观 ★ “和谐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理想目 标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010年5月14日,青海格尔木市郊外,一股超强沙尘暴突然袭来。今年入春以来,青 海省大风天气屡有发生,为30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大风导致风灾增多、沙尘天气频 繁、干旱加剧以及火灾时有发生
永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逐渐 突破了自然环境的范畴,即生态的永续性,扩 展到社会、文化、经济领域的永续性,生态的 永续是最基本的内涵。
兰州理工大学 城市规划专业
2、城市规划与永续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口在城市,并在继续 增长,未来20年,城市将容纳60%的世界人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