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器乐曲《喜洋洋》课件
民族器乐曲《喜洋洋》
![民族器乐曲《喜洋洋》](https://img.taocdn.com/s3/m/bbe735d7a1c7aa00b52acbb4.png)
民族器乐曲《喜洋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乐曲欣赏,使学生体验感觉民乐合奏的情绪以及风格。
2、技能目标:掌握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教学重点:听赏乐曲《喜洋洋》,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以及熟悉它的主题节奏形式,感受打击乐器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轻松地进行欣赏并积极参与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
教学准备:1、打击乐器实物,笛子、二胡、板胡、木鱼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礼仪。
师生问好。
二、走近民乐经典。
1、初听乐曲,感知基本情绪。
①、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乐器的名称。
②、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2、介绍民族乐器:用多媒体展示丝竹乐器、打击乐器等。
3、认识打击乐器:鼓、大锣、小锣、钹、木鱼等。
4、教师演示一些民间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
5、讨论锣鼓音乐的特点及用途:①、渲染欢快,热烈的气氛,表现节日的喜庆。
②、用于指挥,统一步伐。
③、常用于戏曲中的伴奏。
设计意图:在乐曲的初听之后,让学生通过认识中国的民族乐器而去了解民乐合奏,并结合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初听后自主把握乐曲的情绪和风格,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
三、享受探究乐趣。
1、深入欣赏乐曲主题,多媒体出示主题曲谱。
学生表现,形式如下:①、口念。
②、击拍:肢体语言表现。
③、用笔敲桌子,表现节奏。
2、师生互动。
只求节奏相同,不拘发音形式,体验一领众和,一问一答的演奏形式。
师(问)、生(答)。
四、体验成功喜悦。
1、再次欣赏《喜洋洋》全曲。
有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感知基础,运用我们所学的音乐基础知识,大家合作,体验一下打击乐器合奏。
2、小组活动,配合练习。
①、节奏:2/4。
②、单项乐器,重点辅导。
③、各组分别推选五名选手参加合练。
④、合练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3、动一动,走一走。
①、教师按节奏走动,号召学生起立,走动,配合动作,体验锣鼓音乐的指挥作用。
②、和着锣鼓音乐有序地走出教室。
(优选)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喜洋洋PPT课件1苏少版
![(优选)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喜洋洋PPT课件1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765d0e76eeaeaad0f3306d.png)
85.人生是短暂的,是美丽的,在短暂美丽的人生中,不要让那个魔影缠绕。 66.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你无法找到捷径。 9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33.我命由我,不由天! 13.其实根本没有高冷的人,只是人家暖的不是你。 53.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 25.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得更好,乃是为你自己。
《喜洋洋》
节奏
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
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桔子│ 吃.
桔子│吃桔 子 │啦
─║
节奏
吃桔子 吃.
吃桔子 桔子
速度
快 慢
情绪
最新湘教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11喜洋洋》PPT课件 (1)
![最新湘教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11喜洋洋》PPT课件 (1)](https://img.taocdn.com/s3/m/9482c9bb482fb4daa48d4b75.png)
1. 通过民歌得学习和演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歌得地 方特色,音乐得美和简练而又多样得手法,培养学生 对民族音乐得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
2. 在前两个单元感受得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旋律、旋律 线得概念和它们在音乐作品中得表现作用。
发声练习:
1、1 3 2 4 3 5 4 2 1— mi ma mi ma mi
旋律线得进行: • 上行:2 5 6 i——
(从低音进行到高音。)
•下行: 6 5 0 •到低得音。)
32
1— (从高得音进行
•平行:5—— 5—— (相同音得进行)
分析民歌特点:
• 陕北民歌《脚夫调》
(粗犷、豪放)
• 内蒙民歌《牧洋洋》
(简洁明快、节奏 跳跃有力。
(要求:气息平稳而有支持,声音圆润连贯)
▼
▼
▼
▼
2、▼3 0 2 ▼0 1 0 3 0 2 0 1 0
mi mi mi ma ma
ma
(要求:声音集中、富有弹性。)
1
12 32 21 60 ﹒
12 32 12 32
哎1 21
60 ﹒
60
﹒
i 6 ﹒2 i
(2) ﹒
i6 2
﹒ i6 2i
﹒ 噢6 2
﹒ i6 2 i
﹒ i6 2
思考:
1、在《太阳出来喜洋洋》得曲谱中找出旋律中没有 哪几(个4音和?7 )
(4和7)
2、用笔记下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得旋律用了哪 几个音?按高低顺序排列出来。
(共5个音12356)
音乐知识:
• 旋律——高低长短、强弱不同得一 乐音有组织得进行。
连串
旋律线——旋律进行中,音得上行、 下行、平行走向。
第十二课民族器乐曲《喜洋洋》
![第十二课民族器乐曲《喜洋洋》](https://img.taocdn.com/s3/m/e1d04bd1a8956bec0975e3b8.png)
二胡独奏曲《喜洋洋》教学内容:一、欣赏二胡独奏曲《喜洋洋》,体会乐曲欢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感受中国的年文化,有感情地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时间:第十六周教材分析:一、二胡独奏曲《喜洋洋》取材于山西民歌,全曲欢快活泼,突出了喜悦的心情,渲染了热烈的气氛,体现山西民歌的特色,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这首曲子采用我国传统而富有特色的拉弦乐器二胡表现,别具一格,能体现欢乐喜悦的气氛。
全曲分为三段,是ABA的结构。
二、《欢欢喜喜过大年》这首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描绘了过节时的热闹场面和喜庆气氛。
歌曲把我车传统过年的风俗充分地展现出来,唱着这首歌就能够让我们沉浸在过年的欢乐喜庆之中。
全曲热情奔放,旋律优美,D大调,音域适中,在演唱中加入了一些感情色彩比较浓的字、句和拟声词。
曲调中加入了大量修饰音。
教学过程:一、二胡独奏曲《喜洋洋》1、介绍二胡独奏曲《喜洋洋》的背景资料及出处。
2、二胡是中国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人们对此较为了解,教师可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其他二胡曲,对二胡所特有的音乐表现力进行介绍。
3、在欣赏这首独奏曲之前,可将山西的风俗人情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并先引导学生欣赏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以帮助学生体会曲中意境。
4、欣赏中可让学生随着一起哼唱,并能背唱出两个音乐主题。
三、学唱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1、看:播放过年时的情景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国特有的年文化。
2、说:在学生中间展开讨论,根据各自的经历说说过年的情景和感受,让学生进入角色,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
3、听:播放歌曲《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录音,让学生欣赏并跟着哼唱。
4、赏:反复聆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录音,对歌曲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表现和处理。
5、学生根据乐谱自唱旋律,逐步唱会歌曲。
6、在熟练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地,分声部演唱,并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7、再次感知中国的年文化,要求学生有感情志表现出出歌曲的意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喜洋洋PPT课件1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喜洋洋PPT课件1苏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7ba5ca6294dd88d0d26bcc.png)
快
慢
欢快
优美
曲式
A+B+A+B+A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喜洋洋》
节 奏
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吃桔子 吃桔子║ 吃. 桔子│ 吃. 桔子│吃桔 子 │啦 ─ ║
节奏
吃桔子 吃. 吃桔子 桔 子Leabharlann 速度快 慢情绪
欢快 优美
提问:听到这首乐曲你能想到怎样的场景?
乐
段
节 奏 快 慢
速 度
情 绪
剁馅
和面 包饺子
A段 556 532 B段 5. 6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喜洋洋》Aˊ段
第三段完整重复了A的旋律。
歌曲背景:
《喜洋洋》是享有“中国弓弦乐之圣手”美 誉的刘明源先生创作于1958年,这50年来, 可以说是风靡全国,深受听众的普遍欢迎, 被认为是刘明源创作的曲目中最成功的作品 之一。
聆听民族器乐合奏《喜洋洋》
• 思考问题:
• 1)在曲子里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让你联想 到什么场面? • 2)请你用一种颜色来形容表现这首曲子的 情绪。
1、全曲共有几段?
答:全曲共分三段。
2、是么结构?
答:是ABA结构。
聆听《喜洋洋》A段
A段的主题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 作者以两支笛子声部的重叠、顿音和加 花的手法,充分发挥了原曲轻快活泼的 特点,并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聆听《喜洋洋》B段
B段的主题根据另一首山西民歌 《碾糕面》改编,作者保持了原 曲舒展的特点,将上下两句发展 成起承转合的四句;以笛子、二 胡与板胡以及各种技巧来润饰旋 律,木鱼的清脆节奏衬托曲调, 喜悦的歌声犹闻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