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8
岭南灸法大家
2020/3/28
妙就 手地 回取 春材 虬红 隐艾 山古 房井 传出 医奇 术方
2020/3/28
仙医 迹名 在播 罗南 浮海 遗越 履岗 燕井 翱艾 传永 史留 话芳
灸法的材料
艾叶
2020/3/28
艾绒
艾制品
艾炷
2020/3/28
艾条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2020/3/28
4.《普济方》记载:“目赤肿瘤,红眼起星 ,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 发泡,揭去。”
5.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椎碎 ,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 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 之天疚,尚能愈症。”
2020/3/28
6.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 了精辟的论述:
2020/3/28
8.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 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 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 、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 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 喘之功。
2020/3/28
四、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 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 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020/3/28
灸法的种类
2020/3/28
二、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 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 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 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 ,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 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 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2020/3/28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 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 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 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 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 喉痹等。
2020源自文库3/28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 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 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 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 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 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 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2020/3/28
➢ 药物本身具有治疗的作用。《本草经疏》记载: “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 膈寒痰,冷涎雍塞者殊效”。其他诸细辛、附子 、麝香等药,性亦多温,具有温补的作用。
➢ 药物本身具有引经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理瀹骈文》强调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 ,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2020/3/28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 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 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 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出。”
2020/3/28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 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 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 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2020/3/28
一、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 音。”“焫 ”即烧。《素问·宜法方异论》云:“ 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 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 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 ,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正可谓“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 ,无沾滞。”
➢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 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 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 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2020/3/28
五、作用机理(中医)
➢ 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之效。
➢ 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之效。
➢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 202通0/3/2即8 是补,不药补亦可”。
7.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各种外科疾 患,还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症,临发 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面黄,全 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烂如泥,缚寸口 ,俟发泡,挑去黄水,净帛裹护。”
➢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 “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 帛束之。俣发泡弃之。”
➢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穴位或皮肤以治疗疾病。如《 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 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 络、脏腑联系密切,天灸通过作用于皮部激发人体经 络,进而内达脏腑,外至肢节,治疗全身病变。
2020/3/28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 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 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 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 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2020/3/28
岭南灸法大家
2020/3/28
妙就 手地 回取 春材 虬红 隐艾 山古 房井 传出 医奇 术方
2020/3/28
仙医 迹名 在播 罗南 浮海 遗越 履岗 燕井 翱艾 传永 史留 话芳
灸法的材料
艾叶
2020/3/28
艾绒
艾制品
艾炷
2020/3/28
艾条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2020/3/28
4.《普济方》记载:“目赤肿瘤,红眼起星 ,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 发泡,揭去。”
5.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椎碎 ,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 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 之天疚,尚能愈症。”
2020/3/28
6.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 了精辟的论述:
2020/3/28
8.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 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 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 、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 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 喘之功。
2020/3/28
四、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 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 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2020/3/28
灸法的种类
2020/3/28
二、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 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 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 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 ,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 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 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2020/3/28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 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 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 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 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 喉痹等。
2020源自文库3/28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 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 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 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 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 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 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2020/3/28
➢ 药物本身具有治疗的作用。《本草经疏》记载: “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 膈寒痰,冷涎雍塞者殊效”。其他诸细辛、附子 、麝香等药,性亦多温,具有温补的作用。
➢ 药物本身具有引经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理瀹骈文》强调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 ,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2020/3/28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 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 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 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出。”
2020/3/28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 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 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 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2020/3/28
一、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 音。”“焫 ”即烧。《素问·宜法方异论》云:“ 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 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 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 ,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正可谓“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 ,无沾滞。”
➢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 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 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 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2020/3/28
五、作用机理(中医)
➢ 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之效。
➢ 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之效。
➢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 202通0/3/2即8 是补,不药补亦可”。
7.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各种外科疾 患,还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症,临发 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面黄,全 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烂如泥,缚寸口 ,俟发泡,挑去黄水,净帛裹护。”
➢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 “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 帛束之。俣发泡弃之。”
➢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穴位或皮肤以治疗疾病。如《 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 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 络、脏腑联系密切,天灸通过作用于皮部激发人体经 络,进而内达脏腑,外至肢节,治疗全身病变。
2020/3/28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 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 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 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 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20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