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切片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组织细胞的取材、固定、切片操作方法及要点

免疫组化组织细胞的取材、固定、切片操作方法及要点

免疫组化组织细胞的取材、固定、切⽚操作⽅法及要点从⼤体标本上切除适量的组织材料进⾏研究就是取材。

取材不仅在免疫组化⽽且在常规病理检查中也⼗分重要。

⽤于免疫组化的组织⼀般取材⼤⼩为1.OcmXl.OcmX0.2cra。

取材时应剔除脂肪和钙化,否则会影响切⽚,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组织标本包括动物标本、⼿术活检标本、⼫体解剖标本及细胞标本等,有关各种标本的取材⽅法分述如下。

⼀、动物的致死法及取材(⼀)致死法(1)空⽓栓塞法向动物静脉内注⼊⼀定量的空⽓,使动物很快死亡。

⼀般适⽤⼤动物,例如兔、⽝、猫等动物。

(2)⿇醉法可将浸有⼄醚或氯仿(三氯甲烷)的棉球连同动物⼀起放⼈密闭容器内进⾏⿇醉,也可⽤4%戊巴⽐妥作静脉注射,或⽤20%氨基甲酸⼄酯做腹腔注射。

适⽤于⿏等⼩动物。

(3)断头法⽤剪⼑剪去动物的头部,待⾎液流出后⽴即取材。

适⽤于⼩动物。

(4)去头法⽤重物猛击头后部或将动物头后部猛撞桌沿。

(5)股动脉放⾎法动物⿇醉后,切开股动脉放⾎致死。

(⼆)取材注意事项(1)最好在动物⼼脏还在跳动时⽴即取材,并迅速投⼊环保组织固定液内。

脏器的上⽪组织易变质,争取在死后半⼩时内取材完毕,否则免疫组化染⾊时会产⽣背景染⾊。

(2)切取组织使⽤的⼑、剪要求锋利,避免来回挫动组织。

因动物组织质脆,因此夹取组织时切勿⽤⼒过重,以免挤压损伤组织。

⼆、⼫体解剖的取材⼫体解剖的取材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般取材部位和数量如下。

(1)⼼和⼤⾎管右⼼室⼀块,左⼼室⼀块,主动脉⼀块,取材部位可在距主动脉瓣5cm处。

(2)肺右下叶⼀块,切成正⽅形;左下叶⼀块,可切成长⽅形。

(3)肝右叶⼀块,切成正⽅形;左叶⼀块,切成长⽅形。

(3)脾⼀块。

(4)胰⼀块。

(6)肾两肾各⼀块,包括⽪质、髓质和肾盂。

右肾⼀块切成正⽅形,左肾⼀块切成长(7)膀胱⼀块。

(8)肾上腺左、右各取⼀块。

(9)消化道⾷管⼀块,胃窦部⼀块,⼩肠⼀块,淋巴结⼀块,直肠⼀块。

(10)⾻脊椎⾻⼀块。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抗原或蛋白质,并进一步定位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下面是免疫组化的一般操作流程:1.样本制备:a.细胞培养:对于体外培养的细胞,将其定植在培养皿中,使其附着在载玻片上。

b.组织切片:将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后,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小片。

2.抗原修复:a.细胞:用4%的甲醛或冰醋酸将细胞固定,然后用PBS(磷酸缓冲盐溶液)进行洗涤。

b. 组织: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用xylene去除石蜡,并通过一系列浓度递减的酒精进行洗涤。

3.抗体选择和制备:a.选择合适的一抗体与待检测的目标蛋白或抗原有特异性结合。

b.对于小分子抗原,可以直接用抗体进行染色。

对于较大的蛋白质抗原,需要通过特殊方法将抗体标记。

4.抗体染色:a.细胞:将细胞孵育在含有一抗体的PBS中,并进行特定时间的孵育,然后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b.组织:将抗体加到待检的组织切片上,经过适当的孵育时间,然后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5.反应显色:a.一抗染色:根据抗体的结合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如发光、颜色显现等。

b.二抗染色:对于无法直接检测的一抗染色结果,需要加入二抗,二抗可以与一抗特定的Fc部分结合,形成复合物。

二抗通常被标记为酶,可以与底物反应产生颜色或发光。

6.显微镜观察:a.细胞:将染好的细胞载玻片通常先底片固定,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

b.组织:将染好的组织切片在载玻片上,然后将其加入显微镜下观察,并通过摄影或记录图像。

7.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a.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对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b.根据染色的结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或组织分布情况,对目标蛋白或抗原的表达进行解读。

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的目标蛋白或抗原。

操作流程包括样本制备、抗原修复、抗体选择和制备、抗体染色、反应显色、显微镜观察、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一、原理及应用免疫组化,简单说是用标记的抗体对组织中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部分定量的分析。

二、操作步骤:(1)将石蜡组织切片置于65°C恒温箱,烤片1h左右。

(2)脱蜡:二甲苯I 10min→二甲苯II 10min →梯度酒精(由高到低)各5min。

(3)1×PBS 洗涤3次,每次 5min。

(4)0.5% Triton X-100通透(PBS配制),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结合反应。

Triton X-100 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

当然了,如果检测的是膜抗原无需通透,忽略该步骤。

(4)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 3min,之后转成低火 15-30min。

注: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会导致蛋白交联,而解交联的过程称为抗原修复。

所以冰冻切片不需要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方法有多种,一般包括两大类:酶抗原修复(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 热抗原修复(高压蒸汽法、微波法、水浴加热法)。

微波法最为常用。

(5)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6)3% H2O2,室温孵育30min,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7)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8)使用1% BSA 进行室温封闭30min,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9)根据抗体说明书使用合适浓度的特异性一抗,4°C 湿盒中静置过夜孵育。

(10)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30min。

(11)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12)按照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DAB 显色:DAB 显色液按说明书配制,使用时滴加到血管组织上,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时,待目的蛋白显色呈棕黄色时结束显色。

(14)苏木素染细胞核:苏木素染液5-10min(根据苏木素染液使用时间的长短,来调整染色时间)→ 流水清洗1min→ 1%盐酸酒精分化瞬时→ 流水清洗1 min→1%氨水反蓝瞬时→流水清洗1min。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一、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技术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是一种流行的染色技术,它利用抗原特异性抗
体结合抗原将一种特定蛋白质标记出来,然后对组织交叉剥离切片进行染色,得到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染色,进而可以测定组织中其中一蛋白质的
分布情况及其表达水平。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方法主要分为热稳定抗原抗体
保护法、热稳定化学法和抗原保护法三种。

1.热稳定抗原抗体保护法
热稳定抗原抗体保护法又称抗原连接法,它是最常用的一种免疫组化
技术,依赖高温对抗原的特殊保护作用。

其原理是经过化学固定的组织切片,在石蜡上产生隆起;然后用高温阳性抗体(双抗体)将抗原完全覆盖,并产生痕迹,这样便可清楚地观察抗原的分布情况;此外,在有抗原保护
的条件下,抗原保护的组织切片可以用客体抗体染色。

2.热稳定化学法
热稳定化学法是一种特殊的抗原保护法,也是最常用的石蜡免疫染色
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病理诊断成为了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组织切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手段,可以通过镜下观察组织的结构和形态,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免疫组化技术则是在病理组织切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利用特定的抗体对组织中的特定分子进行标记,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文将从应用价值的角度对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对组织中的特定分子进行标记,如细胞膜标记物、细胞核标记物、细胞质标记物等,通过观察这些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癌症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肿瘤的来源、类型和分化程度,对于一些难以鉴别的疾病,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二、指导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除了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的预后进行评估,这对于指导疾病的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在肿瘤的治疗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对肿瘤的分子表达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指导精准治疗的制定,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通过对疾病治疗的指导,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加有效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的不必要性和副作用。

三、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预测免疫组化技术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预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特定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为新药研发和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对于一些预后不明确的疾病,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患者的分子表达情况进行评估,为临床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四、开启个性化医疗的新时代随着精准医学的不断发展,个性化医疗成为了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而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试验步骤

免疫组化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一免疫组化的原理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二免疫组化的实验步骤固定1.浸入式:将组织样本直接放入固定液(4%的多聚甲醛等固定液)内,4℃浸泡2小时,不超过12小时2. 灌注式:主要适用于脑部组织,用从心室灌注生理盐水排空血管中血液后灌注固定液切片1.石蜡切片:(1) 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使组织脱水;(2)将组织浸入二甲苯中透明;(3)在溶蜡箱中,组织被石蜡包埋;(4)将包埋好的蜡块冷却后固定于切片机上,切成薄片,并将薄片贴于玻片上;(5)用二甲苯脱蜡并重新从高到底浸泡乙醇;注意:石蜡切片制备好后还需要进行抗原修复以解开被甲醛交联的抗原决定簇上的氨基或羧基,常用方法有微波热修复,煮沸热修复,酶消化方法2. 冰冻切片:将固定的组织放入液氮或干冰-丙酮中迅速冷却,然后切片机切片,并将片贴于玻片上封固1.防止脱片,可以使用树脂胶或多聚赖氨酸进行黏附。

2.避免内源性过氧化酶的影响,可以用3%双氧水处理15min,(针对用过氧化酶标记的抗体)3.避免内源生物素的影响,可以鸡蛋清或卵白素进行封闭;4.避免非特异性染色,可以用二抗来源的血清进行封闭染色1.滴加稀释后的一抗,4℃过夜,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2.滴加稀释后的二抗,37℃孵育30min,PBS或者脱脂牛奶洗5min 3次;显色:选择与二抗配套的显色系统,进行反应,PBS终止反应后,用苏木素村然胞核,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7℃干燥48小时,显微镜下观察。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一、原理及应用免疫组化,简单说是用标记的抗体对组织中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部分定量的分析。

二、操作步骤:(1)将石蜡组织切片置于65°C恒温箱,烤片1h左右。

(2)脱蜡:二甲苯I 10min→二甲苯II 10min →梯度酒精(由高到低)各5min。

(3)1×PBS 洗涤3次,每次 5min。

(4)0.5% Triton X-100通透(PBS配制),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结合反应。

Triton X-100 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

当然了,如果检测的是膜抗原无需通透,忽略该步骤。

(4)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 3min,之后转成低火 15-30min。

注: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会导致蛋白交联,而解交联的过程称为抗原修复。

所以冰冻切片不需要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方法有多种,一般包括两大类:酶抗原修复(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 热抗原修复(高压蒸汽法、微波法、水浴加热法)。

微波法最为常用。

(5)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6)3% H2O2,室温孵育30min,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7)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8)使用1% BSA 进行室温封闭30min,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9)根据抗体说明书使用合适浓度的特异性一抗,4°C 湿盒中静置过夜孵育。

(10)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30min。

(11)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12)按照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DAB 显色:DAB 显色液按说明书配制,使用时滴加到血管组织上,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时,待目的蛋白显色呈棕黄色时结束显色。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实验技术,其主要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特定蛋白表达情况。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标准:1.染色效果染色效果是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良的染色效果应该具有颜色鲜艳、对比度适中、背景清晰等特点。

如果染色效果不佳,会导致蛋白表达的信号弱或者无法区分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

2.定位准确性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定位准确性。

通过对特定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可以了解其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

如果定位不准确,会使得对蛋白分布和作用的判断产生误差。

3.细胞形态完整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对于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良的切片应该具有清晰的细胞轮廓和完整的细胞结构,这有助于对蛋白的表达进行准确的判断。

4.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重要基础。

优良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应该具有高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即只有目标蛋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非其他蛋白。

5.切片制备质量切片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

优良的切片应该具有厚度适宜、边缘整齐、无裂痕等特点。

切片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对蛋白表达的判断。

6.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是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估切片优良率的重要标准之一。

阳性对照应该显示出预期的蛋白表达信号,而阴性对照应该没有蛋白表达信号。

如果阳性对照或阴性对照不符合预期,说明实验存在误差,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或重新进行实验。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对染色效果、定位准确性、细胞形态完整、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切片制备质量和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展开全文1.组织处理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

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步,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h内,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2.5cm× 0.2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宁可面积大,千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cm×5cm,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超过0.2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

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

从而完好的保存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

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液,但除非是专项科研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HE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聚甲醛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l2h 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

2)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

掌握的原则是脱水透明要充分但不能过,浸蜡时间要够,温度不能高,否则造成组织的硬脆使组织切片困难,即使能切片,由于组织的硬脆,也使切片不能完好平整,染色过程中极易脱片,对免疫组化染色抗原的定位及背景都不利,所以无水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的时间不宜过长,正常大小的组织无水酒精脱水lh×3次,二甲苯透明lh×2次即可,浸蜡及包埋石蜡温度不要超过65℃。

免疫组化切片步骤

免疫组化切片步骤

免疫组化切片步骤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组织中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通过染色反应来观察和定位抗原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它在病理学诊断、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切片的步骤。

1. 标本固定免疫组化切片的第一步是对组织标本进行固定。

通常使用10%的缓冲福尔马林(formalin)溶液进行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形态和结构,同时保护抗原的完整性。

2. 组织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和石蜡包埋处理。

首先,将组织标本从福尔马林中取出,用流动水冲洗去除福尔马林。

然后,将组织置于逐渐升级的酒精溶液中进行脱水,通常是从低浓度(例如70%)的酒精开始,逐渐升级到高浓度(例如100%)的酒精。

脱水的目的是去除水分,使组织与石蜡相容。

3. 石蜡浸渍和包埋脱水后,组织标本需要进行石蜡浸渍和包埋处理。

将组织放入石蜡中,使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以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

然后,将组织置于石蜡中,用石蜡包裹组织标本,使其固定在切片时保持完整。

石蜡的目的是提供支撑和保护组织结构。

4. 切片制备经过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需要切片制备。

使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切成薄片,通常为4-5微米厚。

切片的目的是将组织标本切割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

5. 切片烘干和质控切片制备后,将切片放在烘箱中进行烘干,以去除切片中的水分。

然后,对切片进行质控,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完整性。

质控包括切片染色前的切片检查和评估。

6. 抗原修复切片染色前,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抗原修复的目的是恢复组织中抗原的空间结构和形状,以便抗体能够有效地与其结合。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热诱导抗原修复(heat-induced antigen retrieval)和酶诱导抗原修复(enzyme-induced antigen retrieval)。

7. 抗体染色抗原修复后,进行抗体染色。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免疫组化(法)操作步骤:1.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如需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2. 缓冲液洗 32 次。

3. 为了降低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造成的非特异性背景染色 , 将切片放在中孵育 10-15 分钟。

4. 缓冲液洗 52 次。

5. 滴加 V ,在室温下孵育 5 分钟以封闭非特异性的背景染色。

(注:孵育不要超过 10 分钟,否则会导致特异性染色降低。

如果一抗的稀释液中含有 5 - 10% 正常羊血清,这一步可以省略。

)6. 缓冲液洗 52 次。

7. 滴加一抗工作液 37 ℃孵育 1 - 2 小时。

(具体孵育时间和温度由试验者最终决定)8. 缓冲液洗 52 次。

9 .滴加 ( 增强子 ) , 在室温下孵育 20 分钟。

10 .缓冲液洗 52 次。

11 .滴加 ( 酶标二抗 ) ,在室温下孵育 30 分钟。

(注:对光敏感,应避免不必要的光暴露并储存在不透明的小瓶中。

)12 .缓冲液洗 52 次。

13 .向 1 ( 或 ) 中滴加 1-2 滴(或) , 混匀后滴加到切片上,孵育 3 - 15 分钟。

(具体时间由染色深浅决定。

)14 .自来水充分冲洗 , 复染,脱水 , 透明 , 封片。

二.免疫组化 ( 三步法 ) 操作步骤:( 1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 2 )、 3 2 O 2 室温孵育 5-10 分钟,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 3 )、蒸馏水冲洗,浸泡 5 分钟 x2 (如需抗原修复,可在此步后进行)。

( 4 )、 5-10% 正常山羊血清(稀释)封闭,室温孵育 10 分钟,倾去血清,勿洗。

滴加一抗工作液, 37 ℃孵育 1-2 小时或 4 ℃过夜。

( 5 )、冲洗, 5 分钟 x3 次。

( 6 )、滴加适量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 37 ℃孵育 10-30 分钟。

( 7 )、冲洗, 5 分钟 x3 次。

( 8 )、滴加适量的辣根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 ℃孵育 10-30 分钟。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病理组织学方法,用于确定特定的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以下是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实验的具体步骤:
1.组织处理。

将取得的组织标本固定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并进行脱水、浸透及包埋处理,以确保组织样本可以与石蜡相容。

2.石蜡切片制备。

将包埋好的组织样本切成4-5um厚的薄片,并贴附到玻片上,以备后续免疫组化处理。

3.抗原复性。

将石蜡切片置于解离液中,均匀受热数分钟,使样本中的链状分子断裂,恢复抗原的免疫活性。

4.抗体处理。

将待检测的抗体加入到样本中,充分混合并孵育一段时间,以实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

这里要注意,不同的抗体使用的孵育时间和检测温度也不同。

5.二次抗体处理。

在完成抗体处理后,将与一级抗体相结合的二级抗体(比如HRP等)加入样本中,进一步实现免疫反应并标记待测抗原。

6.染色处理。

将待检测的免疫活性抗原染色,可以用一些特定的染料,比如DAB染料等。

7.显微镜观察。

最后,将石蜡切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抗原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染色结果分析样本中目标抗原的表达、分布和数量。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和染色方法,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检测蛋白质表达的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病理诊断、预后预测、分子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中的应用价值。

免疫组化技术能够帮助诊断病理,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特定蛋白标记进行染色,可以明确肿瘤组织的发生来源,判断是否存在异位组织或转移性瘤,并对肿瘤类型、分级、分期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选择和预后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通过检测一些与肿瘤生长、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的蛋白标记,如Ki-67、p53、HER2等,可以评估肿瘤的增殖指数、转移潜力和预后,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组化技术在肿瘤治疗的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对药物的靶点表达情况,如EGFR、HER2等,可以指导靶向治疗的选择和监测疗效。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免疫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如PD-1、PD-L1等,判断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

免疫组化技术在研究肿瘤发生机制、调控机制以及新靶点的发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一些与肿瘤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蛋白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分析,可以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肿瘤的精准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免疫组化技术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蛋白标记的定位和分析,可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和调整,以及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价值将会进一步体现。

免疫组化怎么做

免疫组化怎么做

免疫组化怎么做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在组织切片中使用抗体标记的方法,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下面是免疫组化的一般步骤:
1. 固定组织:采集组织样本后,使用适当的组织固定剂将组织固定,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2. 切片制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蜡块包埋或冷冻切片,并进行切片制备,以获得薄片。

3. 抗原恢复:在切片上进行抗原修复,以恢复抗原的免疫活性。

这通常通过热处理(如在高压锅或微波炉中加热样本)或酶消化来实现。

4.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一定的阻断剂,如动物血清或蛋白质阻断剂,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5. 一抗反应:将待检测的一抗加入切片中,使其与靶蛋白结合。

一抗通常是通过小鼠或兔子产生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6. 二抗反应:加入与一抗同种动物种属产生的二抗,如小鼠或兔子抗小鼠或兔子的二抗。

这些二抗可以与一抗结合,从而形成复合物。

7. 可视化:使用适当的检测系统(如酶标法、荧光法或金标法)来对二抗进行可视化,以显示靶蛋白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8. 盖玻片:将切片洗涤并用透明包玻片覆盖。

9.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检查靶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定量分析。

以上是免疫组化的一般步骤,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试剂的不同进行一些微调和优化。

免疫组化脱蜡至水步骤

免疫组化脱蜡至水步骤

免疫组化脱蜡至水步骤
1. 将切片放入烘箱或加热板上,温度设置为60℃,保温20分钟左右,使切片完全脱蜡。

2. 将切片浸入二次蒸馏水中,轻轻摇晃数次,使切片完全浸湿。

3. 将切片依次浸入100%乙醇、95%乙醇、85%乙醇、75%乙醇溶液中各2分钟,逐步脱水。

4. 用蒸馏水冲洗切片2-3次,每次2-3分钟,以彻底去除乙醇。

5. 用PBS(pH7.4)冲洗切片2-3次,每次2-3分钟,平衡切片的pH值。

6. 此时切片已完全脱蜡至水,可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切片。

2. 乙醇和PBS应及时更换,避免污染。

3. 时间掌控要适当,不能过短或过长。

4. 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免疫组化-小鼠脑切片 protocol(改正)

免疫组化-小鼠脑切片 protocol(改正)

免疫组化实验材料:需要进行观察的脑片存放位置:一抗、二抗、DAPI放在冰箱一层;山羊血清放于冰箱二层。

所用试剂:10%山羊血清;PBST(PBS+%Triton);一抗(1:1000);二抗(1:500);PBS(配制方法:将一个1L的烧杯洗净晾干,称量8g NaCl,KCl, Na2HPO4, KH2PO4放至烧杯中,向烧杯中添加800ml ddwater,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调PH至,后定容至1L);DAPI(用PBS配制,1:10000);抗荧光淬灭封片液仪器或器皿:24孔板(洗净晾干,为了便于后续操作,要将24孔板盖子和板子上画一条横线以防止盖子盖错,在盖子上划线对24孔板按照其作用(如:装有洗一抗用的PBST的孔,则标明PBST(洗一抗用))进行分区);室温摇床实验步骤:1、封闭:将冷冻切片所得的脑片进行封闭,封闭用1ml山羊血清+9ml PBST,每孔加800微升,将脑片用玻璃钩取出放入24孔板中,放于4℃过夜。

2、封闭完成后,用玻璃钩将脑片取出放于添加了一抗(1:1000,一抗用封闭液配制)(rabbit or mouse or chicken)的24孔板中进行孵育,置于室温摇床,8h(记得计时),之后放于4℃过夜。

(一抗有两种,即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但亲和性较弱;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弱,但亲和性较强)3、用一抗孵育后,将脑片用玻璃钩取出,放于添加了800微升PBST 的24孔板中进行洗涤,洗3次,每次15分钟,每次洗涤后都要将脑片重新用玻璃钩取出放于添加了新的PBS的24孔板中,放于室温摇床。

4、之后,将脑片从含PBST的24孔板中取出,放入添加了二抗(1:500,一般用封闭液配)的24孔板中,放在室温摇床上孵育2h,每孔加800微升。

(二抗一般根据一抗来选择,如一抗为鼠源的,二抗就选择抗鼠的;一抗为兔源的,二抗就选择抗兔的)5、二抗孵育后,将脑片用玻璃钩取出,放于装有PBST的24孔板中洗5次,每次洗涤都要将脑片取出放于呈有新的PBST的24孔板中,每次15分钟,放于室温摇床。

免疫组化基本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基本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基本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定位以及相互作用。

以下是免疫组化基本的操作流程:1.组织固定首先,需要对待检测的组织进行固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置于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通常时间为24-48小时。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维持蛋白质的空间位置。

2.制作切片将固定的组织切成5-10微米厚度的切片。

通常使用旋转切片机或者冰冻切片技术来进行切片。

切片后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通常是带有阳离子的载玻片,如聚胺脂涂层载玻片。

3.抗原恢复固定的组织样本通常会导致部分蛋白质的变性,从而减少抗体的结合能力。

为了恢复这些变性蛋白质的免疫原性,可以进行抗原恢复步骤。

这个步骤通常涉及将切片加热到一定温度,使用酶处理或者盐溶液处理。

常用的抗原恢复方法包括热蒸汽煮沸法、酶消化法等。

4.阻断非特异结合在进行抗体结合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非特异结合的阻断。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防止抗体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从而降低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通常使用牛血清蛋白(BSA)、奶粉或者干酪蛋白等蛋白质来进行非特异结合的阻断。

5.抗体染色接下来,将切片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的一抗体一起孵育。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具体使用什么抗体取决于试验的目的。

抗体与样本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6.检测与显色为了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需要进行二次抗体结合。

二抗与一抗结合,并且经常标记有荧光素或着色剂,用以可视化抗原-抗体复合物。

常用的二抗有荧光标记物(如荧光素、荧光染料等)或酵素标记物(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

7.盖片封装在检测和显色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使用透明封装剂将玻片封装,以保护样本不受污染和光照损伤。

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它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能力来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定位和相互作用。

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判断标准

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判断标准

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判断标准一、引言在现代医学领域,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用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组化切片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观察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医生可以帮助诊断疾病、判断肿瘤的类型和预后,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然而,要准确判断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需要符合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判断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挑战。

二、深度评估1. 样本质量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首先要求样本的质量优良。

只有样本质量良好,才能确保切片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对组织样本的获取、固定、包埋和切片等操作必须严格规范,确保样本完整、清晰无污染。

2. 标记抗体的选择免疫组化切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标记抗体。

优质的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准确地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抗体,并进行严格的验证实验。

3. 良好的显色和染色良好的显色和染色是判断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的重要指标。

合适的染色时间、显色剂和显微镜下的观察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只有进行适当的染色操作,才能保证图像清晰、对比度适当,便于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4. 数据分析和解读正确的数据分析和解读是判断一张好的免疫组化切片的关键。

医生需要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切片中的阳性和阴性信号,评估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广度评估1. 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了确保免疫组化切片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在临床实验室中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从样本处理、抗体选择、染色操作到数据分析,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差异的干扰。

2.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免疫组化切片作为临床诊断和研究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质量的保证至关重要。

实验室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监测各个环节的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切片的质量稳定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切片
包埋
1、剪取小鼠的整个耳部组织放入1XHBSS中,解剖出颞骨,放入4%PFA中固定(1ml
16%PFA+3ml 1XPBS),在颞骨的顶端打孔,用注射器分别从圆窗、椭圆窗处注射4%的PFA,shake 1-2h,4°过夜
2、如果小鼠大于8天,把颞骨放入0.5M EDTA中脱钙1-3天
P8-P15,1天
P15-P30,2天
大于P30,3天
3、1X PBST洗3次,每次3分钟
4、把颞骨转入15%的蔗糖溶液中,真空1h,4°过夜
5、把颞骨放入20%蔗糖溶液中,真空1h,之后转入30%蔗糖溶液中,真空1h,4°过夜
6、把颞骨放入50% 30%蔗糖溶液+50% OCT中,真空1h,4°过夜
7、把颞骨放入30% 30%蔗糖溶液+70% OCT中,真空1h,把颞骨放入15% 30%蔗糖溶液+85%
OCT中,真空1h,把颞骨放入100% OCT中,调整位置,圆窗、椭圆窗着地,真空1h,4°过夜
8、把放入100%OCT的颞骨继续真空1h,调整位置,放入冰冻切片机中速冻20min,再放入-80°
冰箱。

9、切片,切好的片子先放入-20°,过夜,再放入4°
实验前一天准备好玻片:用10%的多聚赖氨酸涂玻片,放在实验桌上晾干。

提前半小时调冰冻切片机:刀片温度和机内温度调至-20°,切片子时刀片要用新的,切好的片子在切片机的玻璃上烤30min-1h.当天切的片子一般第二天才可以用。

染色
1、挑选切好的片子,在staining box中用PBST洗涤3次(为防止sample脱落,每次都是先倒入PBST再放片子,洗完片子,用无纸屑的纸巾擦干玻片之后再加试剂)
2、用液体蜡画方格,先画出整体轮廓,再分成每个小格,每个小方格内加blocking medium
约50μl,RT,封闭1-2h(为了防止blocking medium挥发,湿盒里加有水)
4、把一抗加入PBT-1中vortex,每个sample 50ul ,4°overnight(蜡笔画的方格容易脱落,
每次加入试剂之前都要再重新画方格,玻片放在湿盒里,湿盒中加有水,以防一抗挥发)
3、PBST洗涤3次/5min
4、把二抗加入PBT-2中,每个sample 50ul ,1h(此步骤在黑暗的环境下操作,以防荧光淬
灭,玻片放在加有水的湿盒中)
5、PBST洗3次/5min,擦干(不要让sample过于干燥)
6、每个sample加半滴DAKO
7、盖上盖玻片,用指甲油封片。

1、100ml 16%PFA配制:称取
16g PFA加到84ml的1X PBS中
2、1L 0.5M EDTA的配制:186.1g EDTA溶于ddH2O中,调节PH至8.0,定容至1L
3、1000ml PBST的配制:10ml 10%Triton-100+990ml 1XPBS
4、300ml 30%蔗糖配制:90g蔗糖+210ml ddH20
5、10%Triton-10配制:500ml 1XPBS+56ml Triton-100 一抗:
SOX2 1:200
GATA3 1:1000
MYO7A 1:1000
二抗:
Cy5 1:200
FITC 1:400
TRIC 1: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