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麻杏甘石汤与葛根芩连汤理论及应用

合集下载

葛根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加葛根)方正表达

葛根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加葛根)方正表达

葛根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加葛根)方正表达
葛根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加葛根)
这个方子不是麻黄汤加葛根。

记得北京第一届经方论坛,山西名医马文辉老师讲三部六病,其中讲到这张方子。

但是不以为然,2011年参加了山西三部六病培训班,对于三部六病的方子开始注意。

刘老认为这个方子代替麻黄汤更好,而且反复试验。

其实就是麻杏甘石汤加葛根。

第一次使用是给女儿,就是典型的伤寒,可以用麻黄汤,但是出于试验方子的目的,还是给孩子吃了葛根麻黄汤,效果出奇的好!有点对不起女儿呀,我的很多治疗感冒经验来自女儿的试验后来推荐给网友,反馈均好。

说到这里,想说说温病和伤寒,温病的主方,曹颖甫认为是葛根汤,张锡纯认为是麻杏石甘汤,我更倾向于张锡纯的说法。

那么这张方子可以治疗伤寒,当然也可以治疗温病===就是发烧不怕冷那种。

葛根麻黄汤的使用经验:伤寒初期,或者变为温病===发热怕热,或者兼有口渴。

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内在联系

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内在联系

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内在联系伤寒杂病:麻杏石甘汤和葛根芩连汤的内在联系中医书籍大全中医经典教程中医论坛麻杏石甘汤在太阳症汗后,表邪未彻,里热迫肺。

或下后,热陷于里,因有喘症,故均需要用(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石甘汤。

而“喘而汗出者,用葛根芩连汤”因为热陷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热陷得机理相同,部位不同。

脉促为正气向外而力量不足,故用葛根解表升津。

上两证,虽表解未彻,但因里有热,故不能用桂枝汤助热。

表实症的喘无汗,表虚症的汗,无喘。

阳明症的汗粘稠量多而臭味重,太阳症的汗淡薄量少而臭味轻。

与上症类似的一证是,寒邪由表直袭入肺,肺之气机被邪阻遏,肺主皮毛,故外恶寒,肺受邪传于所胜,故有胸胁痛的症状,此时误用辛温,必激发内热,故只能用肃肺疏肝法,如三拗汤加旋复花、前胡、桔梗、丝瓜络、桑白皮、款冬花等。

-----------谢谢分享,有点感觉了。

-----------白云阁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9.43】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发汗则谵语、遗尿,下之,则手足逆冷、额上出汗;若自汗者,宜白虎汤;自利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宋本伤寒论:二一九、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上一篇文章:请教版主白芍川芎的应用下一篇文章:请教一下前辈们,水气、湿、饮有什么区别?中医理论最新热点正舌膏(《御药院方》卷十一)阳明病证实肠散(《回春》卷三。

)蛊症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玄参升麻汤(《济生》卷五)国学堂之黄帝内经揩齿丹砂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花曲散(《赤水玄珠》卷十二)呕血、吐血八仙藕粉(《仙拈集》卷三)民间中医最新推荐五运六气诊疗法实战案例分析《中藏经》到底中医核心理论源头-----“易”为何物?信不信由您:农历五月九毒日内经里哪一篇讲望闻问切了?中西古代文明的相似之处初学者应该读那个版本的黄帝内经比较好。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

伤寒论讲义试题及答案(二)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五、简答题1、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太阳病提纲证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表,气血浮盛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

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3、桂枝汤证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桂枝汤证出现“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是属药汗。

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4、“荣弱卫强”的含义是什么?“荣弱卫强”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

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盛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正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影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

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

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两者皆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之伤寒表实证,证候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麻黄汤证为风寒外束,肺气不宣,故见表实而喘,虽有头项强痛而无项背强几几;葛根汤证为风寒外束,经气不利,故见表实证兼项背强几几而无喘。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

奇方之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在后世医者的简单化以后,又叫“葛根芩连汤”,方中只有葛根、黄芩和黄连,以及国佬药物甘草所组成。

原方仲圣是治疗桂枝汤误下以后所出现的太阳阳明病变症状!这么说是特别复杂的,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治疗有个人感冒了,然后医生开错药,把邪气引到肠胃,然后出现腹泻,喘气汗出,脉跳很快的现象。

这里的着重点实际是在汗出、腹泻,说明有表证,同时所病变的重心在肠胃。

葛根和原方“喘而汗出”差不多字眼的方子还有“麻杏石甘汤”,而这个方子重点在肺,因为即便他有出现腹泻症状,那也是轻症腹泻——我们要想到肺与大肠的联系,它们是相表里的,能互相影响,所以在葛根芩连汤里面的喘,这个属于大肠湿热循经迫肺所致,而重心还在肠胃。

相比之下,“参苏饮”也是一个特别有对比性的方子,参苏饮和葛根芩连汤可以说只有一点不同:寒热。

前者治疗寒夹虚,如果出汗怕冷,大便稀泻而不臭,不黄,没有肛门灼热,那么用参苏饮即可;如果热喘出汗,大便泻而发臭,粘而发黄,或肛门灼热,那么就用葛根芩连汤。

所以它们是寒热的对比?为什么不是虚实了?因为葛根芩连汤也可以补虚。

葛根葛根可以益津补阴,也通过激励脾胃气机升阳清热,这种属于间接性补充,我们想一下,方热邪逼迫身体,那么是不是首先要想到人体的阴气够不够?因为热肯定先伤阴,所以我们临床上对于没有特殊原因的发热病人医嘱上,肯定得有“补充水分”这一条,即便发热后期的恢复,也要提倡巩固阴液,所以葛根芩连汤为什么要用葛根?就是这么个道理,它不单单可以解表,可以升阳止泻,还可以补充水分。

黄芩为什么要升而止泻了?因为原方是治疗邪气从外被引导式的进入内部的一个特殊机制!所以在治疗上也最好要一个引导,把内部的东西引导到外部。

这里说的不是把邪气引导到外部,这里说的是人体的“正气”,我们打个比方,比如敌人攻城,从正面攻不进,但是有内奸把敌人从侧面放进来,这时候正面的守军为了保护皇帝,认为中了“调虎离山”,所以全部返回去保护皇帝,这时候就会发现,正面可能要失守,而里面有乱成一团!黄芩葛根芩连汤的葛根作用在于把返回来的士兵有序的调回去正面守城,同时用黄芩黄连帮助城里的士兵打败已经侵入的敌兵。

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

临床金鉴2021年第6期(总第235期)麻杏石甘汤方药解析及临床应用周 跃1,吕秀琼2,廖振芸3,阳明香4,赵 蓉5(1.桂林市临桂区黄沙瑶族乡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451113;2.来宾市兴宾区良江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来宾 546108;3.桂林市临桂区中庸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114;4.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桂林 541104;5.桂林市临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桂林 541100)摘要:利用中医辨证理论,对中医古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进行加味应用,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猪、牛羊等家畜具有发热、喘气、咳嗽等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独使用中药方治疗均效果显著,表明中药组方治疗畜禽疾病的可行性。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减;中西医结合;家禽上呼吸道疾病中图分类号:S85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1)06-0023-02中草药的应用已有一万多年历史,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开始懂得应用单味药材治疗人及动物疾病。

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发现单味药对许多复杂疾病已不能胜任,于是多味药物的组合便应运而生,俗称“方剂”’。

药物经过组合后具有相互促进,增强疗效,照顾全面,彼此制约,减轻不良反应等优点[1]。

方剂组合在家畜家禽的应用也有很悠久的历史。

中医学家留下的成方很多。

明代朱橚撰写的《普济方》收载了方剂61739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部方剂大典,很多方剂在畜禽养殖中广泛应用。

1 方药组成及加减和使用方法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为后汉张仲景所著,药物组成为麻黄12 g、杏仁15 g、甘草9 g、石膏60 g,以上为1头100 kg 猪或牛1天的药量。

根据发病症状轻重、体温高低、病程长短及对机体津液损耗不同,可以加大石膏药量,或加入适量麦冬、生地、知母、金银花、连翘等药,研碎拌料投喂或煮水饲喂、灌服。

2 适应症候本方具有辛凉泄热、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用于外感风热重症,凡是体温升高、咳逆气急或张口喘气、鼻镜或鼻盘干燥、呼吸急促或腹式呼吸,甚至鼻煽、口渴、烦躁等热盛于内的病症,均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经方课堂》——麻杏石甘汤

《经方课堂》——麻杏石甘汤

《经方课堂》——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

一、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二、功效:清宣肺热、辛凉平喘。

三、主治: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泻白或黄、脉滑而数。

四、方解:本方主要是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五、适应病症:实用于风寒外来,入里化热所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喘而胸高气促腹胀喘满、两肋扇动、鼻窍煽张、神气烦乱、头痛齿痛、烂喉及白喉。

六、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七、加减应用:本方可以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肺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泌尿系统之尿道炎、膀胱炎、五官科的结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慢性鼻炎、风疹、过敏性荨麻疹、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

八、经方多用:可以合用很多方子,现今也大大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

例:与小承气汤和用,上能清宣肺气,下能泻热,治疗失眠多梦、便秘、发斑、吐血、口齿咽喉肿痛,疮疡,以及糖尿病、瘀血症等等。

麻杏石甘汤张某,女,8岁。

2011年7月24日初诊:发烧2天,体温39.5℃,畏冷,无汗,前额痛,渴饮,时吐,手足时冷时热。

舌胖润苔白,脉沉数。

白细胞17.54×10的9次方/L,中性粒细胞80%。

打滴流消炎,热退复热,无奈求治于中医。

来我院治疗,察此证由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所致,治宜外散表邪,内清里热,麻杏石甘汤主之,服药后汗出,未再发热。

李女士,58岁,电话自诉感冒一天,低热,汗出,咳嗽,痰少,麻杏石甘汤一剂近愈,续服一剂,症状消失。

哈尔滨绿色春天中医院成立于2008年是一所纯正的哈尔滨人创办的综合性中医医院,创始人李桂林夫妇均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是国家首批中医世家传承人。

以案说理,浅谈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

以案说理,浅谈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

以案说理,浅谈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以案说理——浅谈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作者:毛线 2020.1.6)先看有关葛根芩连汤的四个医案:(一)葛根芩连汤治疗肩背不适、失眠案。

患者男,24岁,因肩背部不适,失眠一周前来就诊。

症状:易上火,耳朵疼痛,口渴想喝水,大便溏,秽臭难解,3次/日。

小便黄,失眠,易自汗。

舌质红,苔黄腻,左脉滑,右脉弱。

处方:葛根6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

反馈:此方服一剂,诸证皆消。

辩证:(1)自汗、肩背部不适,太阳病,葛根证;(2)大便秽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左脉滑为阳明证,故用葛根芩连汤。

(二)葛根芩连汤治疗大便粘腻案。

患者男,23岁,大便粘腻1周前来就诊。

症状:平素大便稀溏,因食狗肉后出现大便秽臭,粘腻难解,易矢气;口唇干燥,口渴欲饮水,颜面部多发痤疮,色鲜红;颈椎不适,眠差;舌质红,苔薄白,双寸脉浮紧有力,双关尺沉细弱。

处方:葛根60克、黄连15克、黄芩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30克。

反馈:服药1剂后,大便恢复生病之前状态,虽稀溏,但顺畅、气味不再秽臭;颈椎不适明显缓解,睡眠状况良好。

辩证:(1)颈椎不适,太阳病,葛根证。

(2)大便秽臭,粘腻难解,易矢气;口唇干燥,口渴欲饮水,颜面部多发痤疮,色鲜红;舌质红,阳明证,故用葛根芩连汤。

(三)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案。

患者男,23岁。

腹泻1日,前来就诊。

症状:前两日出现全身酸痛,肩背部不适等症状,服用布洛芬后症状消失,就诊前晚出现腹泻,至就诊时已大便7次,除第一次大便明显秽臭滚烫外,其余均为水样便,夹杂不消化食物。

颈背部轻微不适,口渴欲饮水,轻微咽痛,精神佳;舌红舌根部苔薄黄,双寸关脉浮滑。

处方:葛根60克、黄连20克、黄芩20克、炙甘草15克、苍术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猪苓15克、桂枝15克。

反馈:上方服用1剂,患者恢复正常。

辩证:(1)患者自述饮食清淡,与平素无甚差别,考虑近期,流感肆虐,患者得流感后,出现全身酸痛,肩背部不适等太阳证,经布落芬发汗治疗后,病邪未驱逐干净,邪热内陷,表现为典型的“协热下利”,即葛根芩连汤证。

伤寒论有关麻杏石甘汤条文的论述

伤寒论有关麻杏石甘汤条文的论述

伤寒论有关麻杏石甘汤条文的论述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的麻杏石甘汤是治疗伤寒的常见方剂。

本文将针对伤寒论中有关麻杏石甘汤的条文进行论述。

伤寒论中,麻杏石甘汤的第一次提及是在“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九”中,其中提到:“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头痛,项背强痛,鼻塞不通,呕吐清水,心烦,不欲食,饮热,欲饮冷,或腹中痛,或腹中坚,或泄利下痢,小便不利,时有潮热,或身不恶寒而热者,麻杏石甘汤主之。

”可见,麻杏石甘汤主要用于治疗太阳病的多种症状,如头痛、恶风、项背强痛、鼻塞不通等。

在同一篇章节中,还提到了麻杏石甘汤的配方,其中包括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

这四味药物的组合能够起到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平和胃气、润燥止渴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太阳病的目的。

此外,在“伤寒论·太阳病解第二”中,还提到了麻杏石甘汤的适应症,包括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等。

这表明,麻杏石甘汤不仅适用于太阳病,还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伤寒病。

总之,伤寒论中关于麻杏石甘汤的条文较为详细,包括了其适应症、配方和主治等内容。

在临床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用此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1 -。

葛根汤、麻杏石甘汤

葛根汤、麻杏石甘汤

葛根汤、麻杏石甘汤来说说我的经历:6月初一天晨起,发现咽喉微痛,自知是感冒了,思考可能是前天天气凉,穿得少还打了几个寒战。

白天上班思考应服哪味药,感觉有点怕风,有汗出,也许是受风教轻,应是桂枝汤证。

入夜,在睡前煎服桂枝汤一剂,然后泡脚,泡至微汗出,突然发现咽喉痛感加剧,咽口水有如刀割,怎么经方越吃越病越重啊,难道辩证错了?带着疑惑入睡第二天,晨起,咽痛如故,鼻塞出现了,思考桂枝汤完全没有起作用,病症在加剧,肯定是辩证错了,停药(还剩一碗,不敢再喝,倒掉),茫然中~~第三天,晨起,咽痛鼻塞如故,开始流清涕,说话声音全变了,同事一听就问“你得重感冒了”自知感冒还在加剧,它是不会自己好的。

同事的一句话,突然让我想起“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我不正是语言难出吗,是温病。

伤寒论第6条的原文。

温病服了桂枝汤,当然会加剧呀,热病用热药,都要变风温了~~还好知道曹颖蒲和倪师都提到温病主方是葛根汤,下班后,遂抓煎葛根汤,晚饭前服一剂,睡前服一剂。

容我详细说说服药后的感受:捂被后,渐发热,出微汗,不停的咽口水,颈部的涨满感渐消,自己呵呵几声好像声音明亮了,咽喉滋润,鼻孔时而通,时而塞,通时爽利,犹如病瘥。

第四天,晨起,咽痛已无,鼻塞如故,人清爽不少。

自知对症了,继续服药。

每次服药后,鼻孔时而通,时而塞,通时爽利,犹如病瘥第五天,鼻塞如故,无痰,已经服葛根汤2剂。

思考鼻塞仍如故,何为?停药。

第六天,鼻塞如故,无其他不适。

辩证:是不是肺热,温病邪已去,独留肺热,肺开窍于鼻呀,热上炎使鼻孔充血故鼻塞,下班后煎服麻杏石甘汤试试。

第七天,晨起,鼻塞全无,爽利无比,病瘥。

体会:学伤寒唯有熟读条文,烂熟于心,能随手即得。

望学友体之,验之。

切忌,心浮急躁,贪多,去看各家学说到头来,什么也没留下。

另外,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踹而汗出者,葛根苓连汤主之。

即是治热下利,小儿痢疾等。

而且其病偏于血脉热,舌上生疮,目赤,都能治。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运用!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运用!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运用!麻杏石甘汤主要使用基本依据是:发热咳喘,苔薄黄,脉数。

苔薄黄反映了以咳喘为主,痰的因素不是使用这个方的基本根据,临床上治疗外感风寒,邪热壅肺证。

一般来讲,如果痰多,咳喘痰多,黄痰,甚至于难以咳出,像这个方,它清化痰热,作用非常小,既使有石膏和麻黄同用,一清一肃,但清化痰热还必须要配其它的药,或者另择新方。

在使用当中有汗,或无汗这两种阶段,调整方中的药量,有汗无汗都可以用。

历史上对这个讨论当中也争议过,张仲景说麻杏石甘汤的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柯伯说,这是印书印错了,应该是��不汗出而喘,大热者��,当然这也是他一个看法,所以究竟有汗没汗,历来讨论争论也挺多,应该说无汗阶段是表证还明显的阶段,外邪在入里化热,形成痰热壅肺的过程当中,表现还比较明显地存在,这个时候呢,寒邪束表可以无汗,随着入里,内热迫津外泄,造成有汗。

随着发热的升高,汗还可以较多,尽管由于多少有点外邪情况下,可以汗出不畅,或者内热阻滞气机,在迫津外泄的过程当中,也有这种虽然汗出,身体不舒服,汗出不畅,有这个特点,所以辨证要点涉及到运用的一般情况了。

那么有汗无汗根据肺热的程度多少,调整麻黄石膏的用量比例。

同时现代使用,应该说是多数情况下,不是以有没有表证做为依据,以发热咳喘做为主要依据。

因为一些方子经过伤寒到现代,一千八百年运用,大家习惯了,运用它的侧重点上可以有发展有变化。

我们方剂学呢,它既要讲到原方的当时治疗情况,也更要反应后来,后世直到现在普遍运用的情况。

在使用当中呢,当然这个风寒咳嗽,从整体的证候来说,风寒比较突出。

热像不明显这个方是不适合的,因为石膏量大。

另一方面,痰热明显的,甚至痰热多的,这个方都不适合。

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发热验案2则

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小儿发热验案2则

…★陈林1…肖文萍1…石强2(1.杏林国医研究室…南昌……330006)摘要:麻杏苡甘汤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于手太阴风湿表证引起的小儿发热效果显著,如目合则汗等症提示阳明热邪偏盛的小儿,配合上葛根芩连汤,关键词:麻杏苡甘汤;葛根芩连汤;小儿发热;验案中图分类号:R272.55……文献标识码:A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湿病》篇,是张仲景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有效方剂,原文曰:“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1]。

从上面的条文病机分析,此乃系风湿并重,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卫阳不充,失于防御,风湿之邪乘虚而入,或经脉久有劳伤,复感风湿之邪。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曰:“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芩连汤主之”[2]。

阳明经为两阳合明之经,外感风寒每易化热,这个条文中指示此类疾病开始时为“太阳病,桂枝证”;误下之后,邪气陷里,但患者仍有抵抗力,正气尚可和邪气相争,而转为阳明风热,出现喘而汗出,此时应使用葛根去阳明风热,黄芩、黄连清里热,以防里热下迫,利遂下止。

导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运用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治疗由风湿热犯太阴表兼阳明里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3]。

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去阳明风热,黄芩、黄连清里热。

由于阳明经多气多血,容易形成卫气分的热,卫络通肺,寒风闭表,闭而化热,可以不使用黄连、而只使用黄芩清气分的热,而且导师运用麻杏苡甘汤合葛根芩连汤,治疗因抗生素等的过度使用所导致的感冒诸症、迁延难愈的发热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下面精选病例2则,供大家参考。

病案1:肖某,女,4岁9个月,于2015年11在于苷类和总黄酮中[4-5]。

综上所述,接受以MTX 为基础方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预防性使用垂盆草对减少DILI 的发生并无明显作用,原因可能与肝损伤的个体化差异、药物剂量及次数等因素相关。

浅谈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经验

浅谈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经验

按 《 丹溪 心法 ・ :肺 以清 阳上升之气 ,居五脏之 喘》 “
上, 通荣 卫 , 阴 阳, 降往来 , 合 升 无过不 及 , 淫七情 之所 六
感伤 , 饱食 动 作 , 气 不 和 , 吸之 息 , 脏 呼 不得 宣 畅而 为喘 急。亦有脾。 肾俱虚 , 体弱之人 , 皆能发 喘。又或调摄失宜 , 为风寒暑湿邪 气相 干 , 则肺 气胀满 , 而为喘 。又 因痰 气 发 皆能令人 发 喘。治 疗之法 , 当究 其源 , 如感邪 气 , 则驱 散
浅 谈 麻杏 石 甘 汤 临床 应 用 经 验
姜传 田
( 庄河市妇幼保健 院, 宁 大连, 140) 辽 160
【 摘要】 麻杏石甘汤的理论与I 床应用 临
【 关键词 】 麻杏石甘汤; 经验
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汤 ( 以下 简称 ” 麻杏石 甘汤 ” 见 ) 于《 伤寒 论》 由麻黄 、 , 杏仁 、 石膏 、 炙甘草 4味药组成 , 具 有清热宣肺 , 降气 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热咳喘。笔者临床 多年 , 论成人 还是儿 童 , 是遇 到咳嗽 , 无 凡 临床发 烧等 证 属肺热 咳嗽者 , 用麻杏石甘 汤加减治 疗 , 应 均取得满意 疗 效, 兹将经验 总结如下 :
之, 气郁 则调顺之 , 肾虚者温理 之 , 当各类 而求。” 脾 又 该
患为年老久病 , 肺虚及 肾 , 肾不纳 气肺失宣肃 , 感外邪 , 复 入 里化 热 , 炼液为痰 , 痰热郁肺 , 肺失清肃而致之喘证 。案 中痰热郁 肺 、 肺失 宣肃 症状 较为 明显 , 采取祛 实为 主 , 故
中医 : 喘证 ( 痰热郁 肺兼 肺 肾虚 ) 西 医 : 性支气 管炎 急 ; 慢
性发作。 治疗 : 清热宣肺 , 降气平喘 , 补益肺肾。 药用 : 麻黄

伤寒学考试重点

伤寒学考试重点

伤寒名解1.直中:是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2.合病:是指六经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3.并病:是指一经病症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4.大经病:是病理概念,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对人体感受外邪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归纳与概括的结果。

它既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做既相互间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症候群。

5.六经辩证:是一种辩证论治的方法和体系,是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症候的性质与特征,邪证消失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

6.日脯所:指申时前后,即下午3至5时左右7.目中不了了:指病症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有不适的感觉8.阳微结:轻度的“阳结”“阳结”本指因热(阳邪)结于里而致大便秘结,而热结程度轻的叫做“阳微结”9.往来寒热:指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10.胸胁苦闷: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11.心下支结:即自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三感12.六经:是生理概括,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阙阴的总称,由于每经又分手足二经,因而总领手足十二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

13.啬啬:形容畏缩怕冷之状。

14.翕翕发热:形容热势轻浅。

15.筋惕肉瞤:指筋肉跳动。

16.阴阳俱虚:此处指表里俱虚。

17热结膀胱:膀胱在此代示下焦部位。

热结膀胱,为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部位。

18.少腹急结:指下腹部拘急硬痛。

填空题: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出汗)(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以发热)(或未发热)。

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汤加葛根汤主之6.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腹痛,骨节疼痛,恶风(后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7.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里(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血丑(niu)(宜桂枝汤)8.伤寒若吐,若下反,(心下逆满)(气上冲肠)(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9.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满)(无表征)脉沉微,身大热者,干姜附于汤主之10.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shun)动)振振欲地者真武汤主之11.伤寒脉结代,心悸动(炙甘草汤主之)1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3.问曰;阳明病外证云问?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4.伤寒三日,阳明(脉大)15.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无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6.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17.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18.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19.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0.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基)(肘腹自痛)苦下之,必肠下结硬21.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的痛)(津下得胃气因和)(身濈(ji)然汗出而解)2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严风,太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3.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2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若,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析恶风,赢赢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25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简答论述:1试述大小青龙汤的异同答:大小青龙汤均为表里同病,且表病均属风寒束表,卫闭营郁的伤寒表实证,故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为两者所共有的,在治法上二者都是表里双解,以辛温发汗解表为主,二者主要区别在于里证的不同,大青龙汤证之里证为阳热内郁,故以烦躁为主症,治疗上兼清里热。

葛根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

葛根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

葛根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发热
裴某,女,11岁,2021年11月27日在当地输液一直不退烧,徘徊在38.2℃~39℃之间,12月28日就诊,体温38.6℃,头晕,畏寒怕冷,恶心,便秘(二到三天一次)便干,腹部胀满,微喘,脉浮紧,舌质淡红苔白
方药:葛根3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石膏35克半夏20克苦杏仁13克连翘15克生姜15克大枣3枚三付水煎服。

服药方法一天分四五次喝,喝完药再喝点小米粥,覆被休息。

喝一付药后,今天痊愈,没有用西药,
按:“太阳病。

项背强。

几几无汗。

恶风。

葛根汤主之。

”恶心加半夏量,
脉浮紧,微喘,便秘,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连翘既有透热转气之功还有止呕作用,故用之。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解

葛根芩连汤治疗醉酒后胃肠部不适病例解惑俞瑜大家好,今天的病例讨论我想讲一讲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应用体会。

新春佳节到来,海吃胡喝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很多人醉酒后引起肠胃反应极大,胃部疼痛,腹泻。

最近接了几例酒食伤胃的病例供大家参考。

男,21岁,剑突下疼痛一周,有饮酒史,口气重,头痛,脘腹胀满伴有恶心,微汗,口干,大便次数多,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偶发黄。

舌红,苔少,脉弦数。

针灸处方:上脘,中脘,天枢,内关,内庭,曲池,足三里。

中药处方:葛根30g,黄连5g,黄芩10g,甘草10g,厚朴10g。

3剂。

一次针灸后患者主诉打嗝,第二日复诊病人言好6成。

葛根芩连汤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经方,为什么我选用了葛根芩连汤?为什么不是其他方比方藿香正气散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原方,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葛根半斤(为君),甘草(炙)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两升,去滓,分温再服。

黄煌推荐剂量葛根40g,黄连5-10g,黄芩,10g,生甘草10。

以水1000ml,煮沸后文火30min,分2-3次温服。

根据原方的条文,太阳病,桂枝证,说明这个证本来因该是桂枝汤的适用范围,因该解表方法来治疗,但是医者错误使用了下发,造成大便拉稀不止,而且还是脉促的,就要用葛根芩连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桂枝汤证是一个阳浮发热,表虚有汗,鼻鸣干呕,恶风,头痛,脉浮弱者。

所以桂枝汤是一个表虚证,虚者不应用下法,这个大家都了解,大家也不会用大黄等下法去治疗。

但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感冒后患者挂了抗生素点滴后突然大便糖稀,水样便不止的情况,这个抗生素,氯化钠溶液我们可以认为是个寒凉的药品,直接挂到静脉里,相当于用了苦寒药,苦寒过多等于下法。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变证,阳明证就出现了。

所以葛根芩连汤是一个太阳阳明合病的证,表邪未去,正邪相搏化热,入里,下利。

麻杏石甘汤加减范文

麻杏石甘汤加减范文

麻杏石甘汤加减范文《麻杏石甘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伤寒、温病、感冒、发热等病症。

它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祛寒解表、宣通肺气、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可以进行加减,下面我将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在使用中药方剂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便确保剂量和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加减方法。

1.麻杏石甘汤的加减方法(1)针对咳嗽、咯痰较多的患者,可以加入桔梗、葶苈子等药物,以增加祛痰的作用;(2)对于有痰湿壅盛、胸闷、口黏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加入茯苓、半夏、苍术等药物,以增加祛湿的作用;(3)对于有高热、烦躁不安、口渴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加入黄连、石膏等药物,以增加清热解毒的作用;(4)对于儿童患者,可以减少麻黄的用量,以减少兴奋作用。

2.麻杏石甘汤的常见病症加减(1)伤寒加减:麻杏石甘汤是伤寒时期的基本方剂,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以加入黄连、黄芩等药物,以增加清热解毒的作用;(2)温病加减:温病是指发热、口渴、咳嗽等症状,常常伴随着头痛、喉痛等。

可以根据病情加入黄连、黄芩、连翘等药物,以增加清热解毒的作用;(3)感冒加减: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加入桔梗、葶苈子、紫菀等药物,以增加祛痰的作用。

通过加减麻杏石甘汤,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加减时应该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另外,加减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年龄进行,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剂量和加减药物的种类。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加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总之,麻杏石甘汤是一种经典且有效的中药方剂,通过加减可以根据不同疾病和患者的状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但是,使用中药方剂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谨慎加减,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效果。

葛根芩连汤药理与应用

葛根芩连汤药理与应用

葛根芩连汤药理与应用
秦增祥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1992(014)004
【摘要】阐述葛根芩连汤的解热、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痉及抑制胃肠运动,增加实验性动物体重、提高机体耐氧量、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

扼要介绍本方对病毒性腹泻、伤寒及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急性出血性小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婴幼儿腹泻,感染性神经根炎,霉菌性口腔炎、麻疹、直肠脱垂、更年期综合症治疗效果。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秦增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猪腹泻的靶点与通路
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作用机制
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
4.葛根芩连汤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症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5.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麻杏甘石汤与葛根芩连汤理论及应用第9讲麻杏甘石汤与葛根芩连汤理论及应用(63,162,34)(一)、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162)一、仲景原义:1、63条讲述汗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2、162条讲述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

二、问题和讨论:1、原文读法:“不可更行桂枝汤”接“无大热者”后,应读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的原因:1)、63条,前医可能已经使用过桂枝汤,服用桂枝汤以后,但桂枝汤使用- 1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不当,汗不如法,疾病不解,而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说明证候已经发生了变化,故不可使用。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更行,犹言再用也。

从《伤寒论》原著的行文来看,63条上承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是论述发汗后的变证,62条为气营不足,身体经脉失于温养和濡养所出现身疼痛,气营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出现脉沉迟。

63条与62条有对举之意。

即相同的治法会出现不同的变证,其原因主要和病人的体质有关。

2)、162条,前医已经使用了下法,但下法用之不当,但下后疾病不解,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证候也发生了变化,故不可更行桂枝汤。

从《伤寒论》原著的行文来看,162条接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之后,论述伤寒使用下法后出现的变证。

使用下法的原因,可能是太阳与阳明表里同病,下后胃肠实邪已去而表邪化热入里,形成邪热壅肺证。

3、汗下后,能不能使用桂枝汤:当根据临床脉证而定。

25条“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所以汗下后,能否使用桂枝汤,关键在于脉证是否改变。

4、不可更行桂枝汤的意义:意在汗下后临床要注意辨证。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指出不可更行桂枝汤意在辨证,因桂枝汤证有汗出而喘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5、关于无大热:指的是表无大热,而是里热壅盛,并不是热势不高,有高热。

《伤寒论临床研究》“热闭于肺,表无大热”。

李培生《伤寒论教参》:指外无大热,而邪热壅盛于里之意P109。

陈亦人《伤寒论教参》热郁于里而外热较轻。

P93。

- 2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按:热不在表而入于里,太阳病热在表,本证热在里。

此二条说明: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导致相同的结果,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变化的。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非常符合临床实际,若有连续汗出者,决不会有很高的体温,这一点搞过临床者都清楚。

所以,阳明病的四大证的提法不妥。

临床应用本方时,低热和无热者均可应用。

三、方剂使用要点: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黄耳柸:耳柸为古代饮器,亦称羽觞,椭圆形,多为铜制,故名,实容一升。

《六版讲义·47页》本方是麻黄汤去桂枝加生石膏而成,方不用桂枝而伍石膏,意不在发汗而在清热宣肺,肺气宣通则喘自平。

麻黄、杏仁、甘草――宣肺平喘石膏――监制麻黄、翻转其药性,变辛温之剂为辛凉之剂。

本方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剂,热壅于肺或热闭于肺之证。

热壅于肺,石膏:麻黄=5:1。

热闭于肺石膏:麻黄=3:1或2:1。

在本方中,麻黄:石膏=1:2,功清热宣肺在桂枝二越婢一汤中,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麻黄:石膏=3:4,微发其汗,兼清里热,因表有寒邪,里有郁热,出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发热重而恶寒轻)。

在大青龙汤中,患者无汗烦躁,用麻黄六两,石膏如鸡子大,功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此方与大青龙汤同是麻黄石膏并用,其意义则大不相同,彼则重麻黄而轻石膏,作用主要在发汗透表,此则石膏重于麻黄(麻黄4两、生石膏8两)则可以使麻黄辛温之性被抑制,仅仅发挥其宣肺之功,使发汗之剂变为清宣肺热之方。

一般来讲,有汗不得用麻黄,无热不得用石膏,在本证中重点在于辨证。

- 3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2、关于麻黄与石膏的配伍问题有汗为什么用麻黄,无大热为什么用石膏?临床用药要注意药物的配伍,麻黄辛温,虽为发汗之峻药,但单枪匹马则力不胜任。

石膏辛甘大寒,无药辅佐则难以发挥其功效。

药物的临床功效主要在于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

3、汗出而喘的证治异同1)、形气具实:邪热壅肺,是为气实,正气不虚,是为形实,用麻杏甘石汤。

形气具虚者,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

2)、喘:本方用于支气管痉挛者效佳。

尤其是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用之- 4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 5 - 有立竿见影之效。

3)、虫类药物使用可以斟酌:应用本方时,常加地龙、蝉蜕。

西医认为,异体蛋白为致敏源,本身就可以导致哮喘。

但是,我们临床应用时加入这些药物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升降散。

印会河认为:喘不可止者,大量应用虫类药物可收立杆见影之效。

除上2种外,还可用蜈蚣2~3条。

4、麻杏甘石汤的临床运用(本方被誉为中药复方的抗生素,一般多用于呼吸道感染,也可用于消化道感染)1)呼吸道感染(有热、咳、喘、痰的临床特点):大叶肺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气不降,则腑气亦不易下行;胃腑热结不通,则肺中邪热亦不得外泄。

因此,痰热阻肺与腑有热结往往互为因果。

临床上见到痰浊壅塞肺部的实喘和肺热内结的肺痈实证,治疗时,往往可采用泻下性的药物,经过泻利后,肺气通利,而肺喘也会痊愈。

张景岳在论及实喘证治时也说:“阳明气秘不通而胀满者,可微利之”。

如小儿发热咳嗽,病毒性肺炎高热不退,可麻杏石甘汤加大黄,可使热退不再复发,西医用冬眠疗法(异丙嗪和氯丙嗪)和免疫疗法(使用激素,但病毒性疾病一般禁用,否则后患无穷,因为激素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2)消化道感染:手足口病(发热、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水泡,溃疡)由病毒感染引起。

5、现代研究(略):肺与大肠相表里:据现代研究得知:“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

“肠内气体经肠壁血液循环吸收再由肺部排泄的量较由肛门排泄的量高出约20多倍”。

“胃肠道以小肠吸收气体的能力最强,常人由小肠每小时吸收CO 22500毫升及其它气体1300毫升”。

摘(匡调元《中医病理研究》)P144~145(二)、葛根芩连汤证[原文]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4)一、仲景原义:1、桂枝汤证误下后的两治法:论述太阳病桂枝汤证误下后,表邪未尽,邪热入里,内迫大肠,里热挟表邪下利的两种治法。

而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伤寒论》治疗热利三首方剂之一。

2、表未解者,不可攻里:若表不解而攻里,可变证百出。

表证当先解表,若用攻下之法为逆,故仲景用“反下”二字。

反者、误也。

二、问题和讨论:1、太阳病桂枝汤证误下后的两种病理转归和治法:1)误下后表证未解:“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即正气抗邪,脉应之而促者,仲景未指出具体治疗方法,用何法何方治疗?①周禹载认为:用桂枝汤。

②《伤寒论译释》:用葛根汤。

③观点:根据原文“太阳病,桂枝证”,推知本证在误下之前,应有“汗出”一证。

《伤寒论》中“无汗,项背强几几,自利”证可用葛根汤治疗,那么“汗出,- 6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项背强几几,下利”证,当可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

本证为桂枝证下后出现利遂不止,从表未解知,当有表证,故桂枝加葛根汤可参考使用。

2)误下后,邪热内迫胃肠,上蒸于肺:证见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当以清热止利为主,兼以解表。

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2、喘与下利的证治与鉴别:三、方剂使用要点:1、葛根黄芩黄连汤方及服法: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关于葛根:味甘、辛,性凉。

归脾胃经,主肌肉,可解除肌肉之痉挛。

功能解肌退热,透发麻疹,升津止渴,升阳止泻。

《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2)、关于葛根起阴气:出自《本经》。

即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之意。

如《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

”“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用药法象》“其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热,治脾胃虚弱泄泻。

”所以葛根不仅可以解表,舒缓太阳经脉。

又可以:①起阴气而止利,即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止痢之效。

如葛根芩连汤。

②引阳明之邪外出。

- 7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3)、葛根芩连汤证有无表证的问题:一般无表证,若有表证也是表热证,绝不是表寒证。

本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胃肠炎,属肠道细菌感染或菌群失调所致,急性起病可见恶寒发热,但恶寒时间很短,旋即以发热腹痛腹泻臭移为主,也宜从热证论治。

从方药的组成来看,葛根量大,虽为清里解表。

实则重在清热止利,临床上有无表证,都可以使用本方。

4)、关于黄芩黄连:用于清热时芩连用量宜大,《伤寒论》中用黄连三两(葛根芩连汤)或四两(黄连阿胶汤),黄芩多用三两。

2、临床运用:主要用于胃肠道疾病。

如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性腹泻等。

病例:消化不良性腹泻,食积挟表。

患者张××,女性,64岁,1965年4月16日来诊。

三天前因吃煮熟鸡蛋后,先发生胃痛,继之腹泻,每天泻5~6次,但无脓血,下腹隐痛。

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身热,体温37.4℃,有汗,舌净,脉弱,肝脾均未解及,脐周有明显压痛,但无肌紧张拟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

葛根12g,黄芩10g,尾连6g,甘草6g,桂枝6g,生姜10g,大枣4枚,炒三仙各10g,服用1剂后腹泻即停,连服3剂痊愈。

3、现代研究(略):临床上有葛根芩连微丸。

- 8 -版权归中国凤凰策划研发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