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变迁路径

合集下载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方向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方向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方向赵洁心投资1301 1306060103(一)改革历程确定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1、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2、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3、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4、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5、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6、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7、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8、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9、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10、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二)改革方向“十二五”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对此已经有一些讨论,“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这里我初步谈几点考虑。

一是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

前面提到过,2003年开始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时,由于改革进程不同,各家银行的自我约束很不一样:部分银行已经实现财务重组,资本充足率较高,资本约束较强;而有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为负数,也不受资本约束。

历年利率调整轨迹

历年利率调整轨迹

在中国各种类型的利率中,存、贷款利率是唯一“官定利率”,它不仅是中央银行最审慎对待的一类利率,而且也是人们心目中最有威信的、最有影响力的一类利率。

在某种意义上讲,存、贷款利率才是人们心目中的真正“基准利率”。

因此,从存、贷款利率的调整轨迹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心路历程”。

1996——2007年的十余年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调整经历了从“大降息”到“慢加息”的顺利、平稳过渡。

1996年5月1日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0.98%和12.24%。

自1996年5月1日起,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进入了一轮“大降息”通道。

1996年5月1日——2004年10月28日,其间8年多时间,经过了8次降息,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降至最低1.98%和5.31%。

从2004年10月29日开始,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进入了新一轮的“慢加息”通道。

2004年10月29日——2007年3月18日,其间两年半时间,存款基准利率经过了3次调高,贷款基准利率则经过了4次调高,目前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2.79%和6.39%。

1996年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年。

其一,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并开始步入“高增长、低物价”的十年长周期增长;其二,中国经济正式告别“短缺经济”时代,并开始步入“买方市场”时代。

因此,为了适应新格局下的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尤其是随着1994/1995年通货膨胀被消灭,原先过高的名义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竟高达10.98%)必须大幅调低,于是,1996年5月1日,我国开始了步入一轮“大减息”通道。

1996年经过了5月和8月的两次减息,结果保持了当年9.6%的经济增长速度。

然而,1997年7月1日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1997/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大洪水,在较大程度上也冲击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

在1996——1999年的4年中,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9.6%、8.8%、7.8%、7.1%,增速呈现逐年滑落;相应地,随着经济增长放慢,出口增速趋缓,物价迅速回落,四年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分别为8.3%、2.8%、-0.8%、-1.4%,于是,在1997年10月再次降息后,1998年又连续3次降息,1999年6月再次降息,并且同年加征利息所得税。

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利率是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也是对经济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利率范畴非常类似于价格范畴,也有人称利率是一种价格,即使用资金的价格。

在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的中国,利率正成为日益重要的经济范畴,政府的利率政策正对经济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并由此讨论我国未来利率政策的改革取向。

一、中国利率政策的历史回顾(1949-1998)(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利率政策(1949-1978)1.建国初期过渡性利率政策全国解放之际,我国政府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银行三家革命根据地银行基础上,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在成立之初,就面临极其困难的局面。

针对当时的情况,为了抑止飞涨的物价、筹措积累资金恢复经济和改造私营工商业,中国人民银行首先采取高利率政策。

194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利率表规定,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高达月息150%;6个月以上的可面议,活期存款利率也有30%。

相应地,贷款利率高达90210%(对私营商业贷款),其它类型的利率也都很高。

这一利率水平高于当时物价上涨幅度,高利率政策有效地打击了不法商人的囤积居奇活动,同时吸引了大量资金,增强了银行的实力。

1950年初,全国物价稳定趋跌,高利率政策无论对银行经营还是对工商业经营都已不再合适,中国人民银行就根据物价水平、各行业利润水平及时调整利率。

1950年5月份规定的一个月定期存款月息降为15%,贷款利率也相应调低为最高不超过30%。

此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于1951年2月和1952年6月进一步调整利率水平,到1952年6月,一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降至7.5%,一年期的也只有12%。

此外,还统一了关内各区行的利率。

在这段时期的利率政策调整上,人行主要掌握两条原则:一是对国营、集体和私人区别对待,以兼顾各方面要求;二是既注意不脱离市场,又不追随于市场之后,快速反应、朝订夕改。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间金融是指在政府监管下,由民间自发组织或个体自主经营
的金融活动。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 风险控制不足。

一些民间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易
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难以有效应对风险。

2. 利率过高。

一些非法或灰色的民间金融机构利率极高,借款
人难以承受,容易陷入债务危机。

3. 法律监管不完善。

由于民间金融在法律、监管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一些非法金融机构屡禁不止,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1. 完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减少金融风险。

2. 推出利率管控政策。

加强对民间金融机构利率的监管,并适
时调整监管政策,建立利率市场化、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
借款人利益。

3. 加强法律监管。

建立民间金融纠纷调解机构,并完善民间金
融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公民财产权益。

4.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推广金融科技创新,加强普惠金融服务
的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促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和普
惠金融发展。

我国民间金融的利率效应探讨

我国民间金融的利率效应探讨
第二, 民间融资的市场垄断程度。有直观的经验 告诉我们, 民间融资产生的领域恰恰是正规融资最 薄弱的环节。目前农村中的正规金融, 并不能为农村
- 67 -
现代经济探讨 2007 年第 9 期
企业提供充分的融资能力, 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十 分稀缺, 大量的资金被转移到了城市, 制约了民间融 资供给能力的增长, 这必然导致农村融资市场的供 给垄断。
响。首先是对正规金融体系造成的市场冲击, 为了降 低民间融资的利率, 政府不得不提供廉价信贷。但廉 价信贷的提供不能达到政府的预期效果, 民间融资 的利率并不能因此而下降, 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甚 至表明, 廉价信贷政策不是降低了民间融资利率反 而提高了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其次, 在金融市场不 完善, 人们的风险意识不强的时候, 少数人利用人们 的趋利心理从事金融欺诈活动。最后, 民间融资的高 利 率 还 会 引 起 正 规 金 融 冒 险 “寻 租 ”, 正 规 金 融 机 构 众多的违规贷款和资金转移, 民间融资市场中的高 利率是其诱因之一。
二、民间金融的利率效应
民间融资利率尽管有时远远高于正规融资部门 的利率, 但它仍然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与民间金融市 场的供求相适应, 它对民间融资市场和地区经济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 民间金融利率是局部自由金融市场真实资 金价格的反应, 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在 市场机制作用下, 利息是资金的价格, 是资金这种重 要经济资源分配的信号。如果利息真实反映资金市场 的供求关系, 资金就会流向真正需要和高效使用它的 部门, 那么这种资源分配就是合理的、优化的。民间金 融的利率随行就市, 按照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这种 真实的资金价格, 引导资金流向真正需要它的部门, 使资源分配趋向合理, 弥补了资金不足的缺陷。

浅析民间金融的法律监管及路径选择

浅析民间金融的法律监管及路径选择

世 界 众 多国 家 或 地 区 承认 民 间金 融 的 合 法 地位 并将 其 纳 入 本 国监 管 体 系 的发 展 与 实 践 ,恰 好 与我 国 民间 金 融 的 严 苛 管制 形 成 强 烈 的反 差 。这 种 严 格 的 管制 引发 了 国家 调 制 权 力 与 民 间 自治 权 利 的 内 在 紧 张 , 造 成 了 金 融 体 系 的 分 裂 和 落 后 , 抑 制 了 经 济 体 制 的 快 速 发 展 , 要 想 促 进 多 层 次 信 贷 市 场 的 形 成 和 优 化 , 加 速 非 国 有 制 经 济 的发 展 ,就 必 须对 不 合 理 的金 融 制 度 进行 重构 与 反 思 , 笔 者 认 为 重 构 的 关 键 在 于 如何 规 范 、疏 导 民间 金 融 ,让 其 阳 光 化 生 存 。 因此 就 有 必 要 对 民 间 金 融加 强法 律 监 管 , 尽 快确 定 民 间金 融 合 法 化 地 位 , 明确 对 民间 金 融法 律 监 管 的 “规 则 ” ,包 括 民间 融 资与 非 法 集 资 的界 限 、 融 资双 方 真 实 确 认的 高利 率行 为 的司 法 边 界 、 加 强 对 民 间 融 资 的监 管 和 监 测 、 确 立 民 间 融 资 的 监 管 主 体 、创 立 民 间金 融 市 场 准 入 制度 、 交 易活 动 监 管 制 度和 市场 退 市 制 度 ,从 而 使 民 间融 资有 法 可依 , 以 引导 民间金 融 健康 发展 民间 金融 的界定 民 间金 融 既 是 一 个 现 实 问题 , 也是 一 个 理 论 问 题 。尽 管 国 内 外 学者 对 民 间金 融 作 了一 定 程 度 的深 入 研 究 ,但 对 民 间 金融 的 内 涵 和 外 延 界 定 并 没 有 形 成 一 致 的 观 点 。 目前 学 界 对 民 间 金 融 的 认 识 ,大 部 分 学 者 赞 同从 法 律层 面及 金 融 监 管 的 角 度 来 界 定 ,将 不 受 国家 法 律 保 护 和 规 范 、 处在 金 融 当局 监 管 之 外 的 各种 金 融 机 构 及 其 资 金 融 通 活 动 统 称为 民 间金 融 , 也 称 非正 式 金 融 。如A n d e r s L s a k s S O N 将 民间 金 融 定义 为 游 离 于 正规 金 融 体 系 之 外 ,不 受 国家 信 用 控 制 和 中央 银 行 管 制 的信 贷 活 动 及 其 他 金 融 交 易 。世 界 银 行 也 认 为 , 民 间金 融 是 没 有 被 金 融监 管 当局 所 控 制 的 金 融 活动 。 国 内 多数 学 者 也 以资 金 活 动 是 否纳 入 国家 的 金 融 管 理体 系 ,或 是 否 具 有 监 管性 为 标准 进行 界 定正 规 金融 和 民 间金融 。 笔 者 认为 , 所 谓 民 间 金 融 , 就 是 相 对 于 官 方 金 融 而 言 ,未 经 过 金 融监 管 当局 批 准 设 立 、 未被 纳 入 金 融 管 理 机 构管 理 系 统 的 民 间 自发 进 行 的 金 融 交 易 活动 的行 为 ,主 要 包 括 民 间借 贷 、企 业 拆 借 、合 会 、地 下 钱 庄 、 社会 集 资等 形 式 。而 根据 民 间金 融 的形 式 是 否 触 犯 现 有 法 律 ,民 间金 融又 可 具 体 划 分 为 非 正规 金 融 和 非 法 金 融 。非 正 规 金 融 的 组 织和 活 动 是 在 正 规 金 融 范 畴之 外 ,其 交 易过 程 不 受 政 府 监 管 、 结 果不 受 法 律 保 护 、 运 行 不 受 国家 宏 观 调 控 。非 法 金 融 尽 管 与 非 正 规金 融有 相 似 之 处 , 但 根 本 区别 在 于 其 行 为 与 形 式 是 严 重 危 害 社 会 的 ,是 法 律 规 范 与道 德 规 范所 禁 止 的 ,如 洗 钱 、集 资 诈骗 、 高利 转贷 、金融 传 销等 。 二 、 民间 金融 法律 监 管 的必 要性 方 面 , 民 间 金 融 以 其 交 易 方 式 灵 活 、 手 续 简 便 、运 作 高 效 等 特 点 决 定 它 具有 强大 活 力 ,能 够 较 好 的适 应 市场 经 济 ,它 的 发 展 壮 大 既 能 起 到缓 解 中 小企 业 融 资 瓶 颈 的 效 果 ,又 能 起 到 提 高 金 融 市 场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的作 用 ,可 以说 是 在 我 国 正规 金 融 覆 盖 不 足 而 缺 位 状 态 下 ,对 我 国金 融 市场 的有 益 补 充 。 民 间金 融 的 发 展 有 利 于 建 立 多层 次 的 资本 市 场 、完 善 金 融 体 系 ,提 高 金 融 机 构 的 竞 争 意 识 。 然 而 另 一方 面 , 由于 法 律 监 管 缺位 , 导致 民 间金 融 基 本 上 处 于 无 人 审 批 、 无人 管 理 、无 人 监 督 的 “三无 ”状 态 ,企 业 的 经 济 实 力 、集 资用 途 和 偿 债 能 力 无 人 进 行 审批 把 关 ,公 众 对社 会 集 资 的 风 险 无法 准 确 判 断 ,使 得 民间 金 融往 往 游 离 在 灰 色 乃 至 黑 色 地 带 。 民 间 金融 的异 化 发 展 不 仅 加 大 了 民 企借 贷 成 本 ,扰 乱 了 民间 金 融 市场 的 正 常秩 序 ,而 且 加 剧 民 间借 贷 资金 链 断 裂 的潜 在 金 融 风 险 ,影 响 了社 会 稳 定 。因 此 ,对 民 间金 融 既 不 能 简 单加 以禁 止 , 又 不 能放 任 不 管 ,任 其 无 限 制 发 展 ,应 该 密 切 关 注 ,采 取 “疏 堵 并 举 、疏 导为 主 ”的 治 理 策 略 , 加 强法 律 监 管 ,区 别对 待 。对 于 非 正规 金 融 ,政 府 应 建 立 健 全 的 金融 法 律 制 度 ,予 以 民 间 金 融 合 法 化 地 位 并 加 强 高 效 规 范 的 法 律 监 管 ,使 其 走 上 制 度 化 、 规 范化 轨 道 ,防 止 其 向非 法 方 向 转化 。对 于 非 法 金 融 , 如 民 间 高利 贷 、地 下钱 庄 以及 民间 违 规 融 资 等 一系 列 存 在 风 险 隐 患 的 民 间金 融活 动 ,政 府 应 严 厉 打 击 , 建 立惩 罚机 制 ,从 而 威慑 这类 非 法 民 间金 融行 为 。对 于 存 在 半 合 法 半不 合 法 的灰 色 金 融 形 式 , 政 府 应 当 严格 治理 、规 范 引导 ,使 其 向正规 金 融 方 向转变 。 面 对 近 几 年 温 州 及 其 它 地 区 民 营 企 业 主 因 资 金 链 条 断 裂 而 引发 的 “ 跑路 ”、 “ 跳 楼 ”事 件 ,政 府 也 意识 到 了 民间 金 融 的重

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_以温州为例

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_以温州为例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课题R20090032《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利率变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温州大学科研课题2007S002《温州民间金融利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一、引言民间金融在支撑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尤其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强力引擎。

在民间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基础是资金的供求价格———利率,民间金融利率是民间金融市场运作的动力机制和核心问题,也是民间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的纽带。

作为民间金融市场的“无形之手”,利率对民间金融功能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利率的水平决定了民间金融的经济绩效。

利率水平的高低、利率区间是否合理、利率与借贷风险的相关性等等,都是影响民间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学术界针对民间金融的研究已经积累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民间金融产生的体制动因、市场特征、发展障碍和监管制度等,研究视角涵盖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与人类学等。

但涉及微观层面的民间金融市场供求关系核心的利率定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是对民间金融利率的影响因素至今尚无系统的实证方面的经济学研究,而这样的研究对于系统探讨民间金融的经济绩效、发展趋势与政策取向等问题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选取温州这个中国民间金融的典型样本,从理论和实证出发,通过考察温州民间金融利率的波动特征,揭示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民间金融监管制度与机制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温州民间金融利率波动的实证分析作为中国民间金融的典型样本,温州是民间金融的业态发育和制度创新最为活跃的地方,有着强———以温州为例□叶茜茜影响民间金融利率波动因素分析①作为央行的民间利率监测试点区域之一,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自2003年1月开始对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进行监测,本文采用2010年8月之前的监测样本。

利率市场化与发展民间金融间的融合机制探究

利率市场化与发展民间金融间的融合机制探究

利率市场化与发展民间金融间的融合机制探究摘要:随着温州试点的进行,民众对于民间金融的形态和功能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并在发展小微企业上民间金融也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事实证明,民间金融活动将能严格根据利率水平,来灵活调整放款数量和方向。

不难看出,这就在总括层面上找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因素。

在具体方面,利率市场化为民间金融提供价格参数,而民间金融为利率市场化提供试错平台。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民间金融;融合机制;探究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当前学界和业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那么如何理解其与发展民间金融之间的关系,却仍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温州试点的进行,民众对于民间金融的形态和功能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并在发展小微企业上民间金融也发挥着较为积极的作用。

但从民间金融的产权形态来看,其天然呈现出逐利性使然。

也正因如此,民间金融活动将能严格根据利率水平,来灵活调整放款数量和方向。

不难看出,这就在总括层面上找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因素。

这里存在着一个现实问题,即在缺乏实践基础的讨论难免会陷入一种空想。

为了减少这种形而上的成分,笔者将沿着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融合机制设计,以及实践模式构建的逻辑结构展开阐述。

一、对利率市场化的认识1.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

2.利率市场化的进程(1)利率市场化是一个过程,是利率体制和利率决定机制变迁的过程。

试议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路径选择

试议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路径选择

试议民间金融合法化的路径选择[摘要]民间金融在我国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基本处于分散、隐蔽和不稳定的状态,时常成为政府打击、取缔的对象,“合法化”是未来民间金融的路径选择。

民间金融的合法化是指对于灰色金融进行规范化、公开化、机构化、组织化的转变,使得这一部分民间金融能够在政府的监管下,法律的约束下公开、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民间金融;合法化;路径选择一、什么是民间金融所谓民间金融,泛指个体、家庭、企业之间,通过绕开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而直接进行金融交易活动的行为,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也有人认为,民间金融是“相对于官方的正规金融制度和银行组织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部分。

”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二、我国民间金融的现状截至目前,有关民间金融的资料、数据等,一直未有翔实记载。

从总量上来看,中国银监会测算的民间融资规模在3—5万亿元间。

中金公司的报告则认为,截至2011年中期,中国民间借贷余额是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从作用上看,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困难,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由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市场的格局,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维系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呼吁“民间借贷阳光化”,让民间借贷进入立法程序,给民间借贷一个合法的地位。

三、我国民间金融形成的原因从历史上看,民间金融在我国古已有之,当初晋商的票号、钱庄等就是典型。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民间金融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商业的繁盛,商家对资金的渴求日增,在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所谓的“合会”、“台会”、“地下钱庄”等。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

农村民间金融利率浅析

期的资金供给也在上升, 由 6478 5亿元上升至 18418 7亿元, 资金
净供给由 3349 4亿元上升至 8165 10亿元, 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村日
益扩大的资金需 求。由于 农村 经济 的发展, 农村 资金 需求由 1994
年的 10288 亿元上升至 2002 年的 26524 3 亿元, 由此造成资金供求
间借贷 2004 年 5月月平均利率 已高达 9 58% (即 年利率 11 5% ),
比 4月 8 999% ( 即年利率 10 8% ) 又有提高, 部 分地区的民间供
贷月利率最高达 18% ( 即年 利率 20% ) 。又据 2003 年农村 固定观
察点数据显示, 2003 年全国平均每户年内累计借款金额为 1414 413
2001
1333 00
7317 20
8650 20
16557 60
7906 40
25677 80
2002
1804 00
8449 70
10253 70
18418 70
8165 10
26524 30
资料来源: 转引自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分析 ∃ 王叙果 农业经济问题 (月刊 ) 2005 年第 2期
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测算, 八十年 代后半期, 农民闲 置资金的一半以上没有存入银行、信用社。在较 早阶段, 或经济欠 发达地区, 由于农民储蓄的利率弹性不高, 这个 比例还要高些。花
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也估计, 仅 2004 年 5月到 10 月期间, 银行 居民存款就流失了 9000 亿元左右, 而这些资金大都用于民间融资。
单位: 亿元 供求缺口 ( 7) = ( 6) - ( 5)
6938 00 11677 00 11347 60 13459 00 14806 10 15780 40 17809 00 17771 40 18359 30

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东北地区农村民间金融的利率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单位 : % )
利差 16. 4 19 19. 4 14 30 30 11 12 23 10 12 2 4. 8
最高融资利率 18 18 24 24 30 20 15 12 12 20 12 12 30
数据来源 :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辽宁中心支行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 二) 吉林省农村民间金融利率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数据 , 2007 年吉林省各地区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 11. 67%
规金融利率不断走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利率以提高资本市场的供给 , 对吉林省农村正规金融起到了较 好的补充作用。
图 1 吉林省样本企业民间金融 平均利率变化情况 ( 单位 : 亿元 ; %)
( 三) 黑龙江省农村民间金融利率的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资料 ,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平均融资期限 2006 年为 15. 17 个月, 2007 年为 13. 11 个月 , 2008 年第一季度为 14. 72 个月 , 基本上在一年以上。这说明黑龙江省的中小企 业民间借贷多为短期借贷。自然人民间借贷 2006 年至 2008 年第一季度平均融资期限分别为 9. 39 个 月、 9. 11 个月、 10. 1 个月 , 融资期限有所增加 , 但仍以短期融资为主。黑龙江省民间融资的平均年利率 情况如表 4 所示 :
[ 1]
。而所谓无偿借贷也
是有利息的, 只是利息支付形式不一定是现金。亲戚朋友间的借贷碍于面子 , 不收取利息 , 但要背上因 借钱而带来的 人情债 , 这就是农户间自由借贷的隐性利息。作为 人情债 的回报 , 借款者一般会以实 物形式予以弥补 [ 2] 。如大多农户会为对方提供劳动帮工 , 或者在可能的条件下向对方提供无偿贷款。 26
数据来源 :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中心支行调查数据整理所得。

银行存款利率的历史演变

银行存款利率的历史演变

银行存款利率的历史演变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当时金融市场尚不成熟,银行存款利率普遍较低。

在此时期,我国的银行存款利率主要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对利率进行严格管制。

这一时期的存款利率普遍在3%-8%之间。

1990年代:金融市场逐步完善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199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放开银行存款利率管制。

1993年,我国开始实行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

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逐渐上升,但波动幅度仍然较小。

1990年代中后期,存款利率一般在5%-10%之间。

2000年代初: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2000年代初,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银行存款利率逐步实现完全市场化。

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2000年代初,存款利率一般在2.25%-4.1%之间。

2010年代: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2010年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银行存款利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在此时期,存款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2010年代,存款利率一般在1.5%-3.5%之间。

2020年代:利率调整常态化进入2020年代,我国银行存款利率在1.5%-4.1%之间波动。

在此时期,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水平。

同时,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也越来越频繁,以适应市场变化。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存款利率的历史演变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严格管制,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的逐步放开,再到完全市场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存款利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断波动的特点。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变化,银行存款利率将继续调整和演变。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

民间金融发展现状问题思考及对策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民间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探究一、引言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除了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机构外,还存在大量的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金融形式,人们往往将其称之为民间金融,在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历史源远流长。

民间金融一般是指相对于依法设立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的,不受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非正式的金融形式。

民间金融的存在,对我国正式金融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向传统金融机构融资十分困难的中小企业以及农村资金需求者,民间金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融资压力,为其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

但由于民间金融处于金融监管的边缘地带以及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的风险性因素,民间金融市场一旦发生危机,会很快影响的正规金融市场,进而对我国整体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造成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民间金融存在的风险及成因,然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的发展,使其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添加动力,并减少其内在的风险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民间金融大量涌现的原因1.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需求是事物存在及发展的根本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市场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愈来愈强烈。

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正规金融体系,但仍然不能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尤其是由于相关体制等限制,广大的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如通过以往数据得知中小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在贷款资源中只占不到20%。

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截止2013年底,其总数已经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如此庞大的中小企业规模背后是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中小企业在面对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困难的背景下只好转向民间金融机构。

因此,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对资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民间金融机构的存在提供了经济基础2.受高额利息的吸引资本具有逐利性,哪里能够提供高额收益,资本就会自然的流向哪个市场。

后金融危机时代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代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后金融危机时代欠发达地区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内容提要:民间金融在因其借贷手续、利率确定、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加之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后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缺位,使其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但民间金融也因其固有特性致使其金融风险高,如监控不当必然会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弱化国家宏观调控;高利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

必须在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民间金融机构制度机制上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设计,以期适应当前的金融发展需求。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路径;存款保险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073-03一、引言民间金融是与正规金融相对而言的,是游离于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外的一种民间融资活动。

民间金融的存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是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

本世纪以来,甘肃省正规金融支农服务乏力,民间金融对全省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危机时代我国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上正规金融的逐利性,甘肃省正规金融更加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又催生了民间金融的更快发展。

但民间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缺乏国家监管,从而容易增加金融风险,产生经济纠纷,破坏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

为进一步引导民间金融为我省中小企业融通资金、服务农村经济和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规范甘肃民间金融发展的新路径,就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二、甘肃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分析民间金融在甘肃省从城市到农村普遍存在。

民间金融的发展有其必然性,从古到今,民间金融以其手续简便等比较优势在农村生生不息,再者本世纪初我国推行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以及其他政策行为也催生了当前我省民间金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一)甘肃民间金融的比较优势与正规金融相比,甘肃民间金融在借贷手续、利率确定、信息成本、监督成本等方面有很多优势。

利率市场化现状、争论及改革途径

利率市场化现状、争论及改革途径

□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12.10中旬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贷款管下限,存款管上限”的利率管制政策。

利率管制是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资本积累达到一定规模,其弊端开始不断暴露出来。

利率管制维持了商业银行的垄断利润,但导致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由此造成一大批新兴企业出现资金缺口,造成金融压抑实体经济。

迎合中小企业资金融通的需要,民间借贷金融乘势发展。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融资方式,虽具有灵活、快捷、简便的优势,但容易发生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行为,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2011年温州爆发的借贷危机就是一例。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和进展利率市场化能够对资本和风险更好地定价,改进投资配置和效率,效率更高、更善于评估风险的银行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以往金融服务不周部门的信贷支持也将增加。

201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并没有提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被忽视。

温州金融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同时促进民间资本规范化、阳光化。

此次金融改革并未对利率加以限制,民间金融机构可以自由制定利率,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融资机会,“高利贷”现象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也有破冰的迹象。

持续的通胀和负利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吸存能力,大量资金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入市场,产生了“金融脱媒”现象。

为了提高对存款的吸引力,近几年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量的高息存款理财产品,粗略估计已突破10万亿元,成为变相的“存款替代”。

据统计,2011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22379款理财产品,同比增长97%,利率超过一年定期存款3.5%,占比达68%,这些高息理财产品对利率上限形成“倒逼”。

从国际经验看,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在于找到一个市场利率和管制利率的交叉地带作为切入点,实现并轨进程中的缓冲。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
政策 , 消化 了一大块历史旧账 , 但是全 国农 规定国有银行 吸纳的农村资金必须返还农 六是鼓励 民间资本进入 农村金 融市场 。 让
村信用社不 良贷款总额仍居高不下 .国家 村 , 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龙头企业和 多元化 的金融要素在农 村多层 次流动 。 并
对农村信用社要从政策上 、法律上进行保 提高农业 技术 所需 要的相对 庞大 的资金需 积极疏导 民间借贷 . 进而形成有效补充。 护扶持 , 加快处理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 、 历 要。制定 优惠措施鼓励 国有银行将盈余资
3 加 快 法制 环 境 建 设 . 农 村 信 用社 . 让
史等因素形成的大量不 良资产 问题 .中央 金调剂到当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以更好 经 营管理 有法 可依 。 目前 。 对农村 信用社 银行票据置换 等扶持政 策必须尽 快到位 . 地支持农 村经 济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快改 的监管主要是参照商业银行 的监管模式进 并形 成长效 支持机制 。 从长远与根 本上看 。 革邮政储 蓄体制 ,建立起 邮政储 蓄资金 回 行 , 缺乏完善 的法律制度 和监管机 制 。因 可 以考虑 国家认 购 农村 信用 社 的部分 股 流机制 。邮政 储蓄凭借科技 网络优势 , 只 而 , “ 应尽快通过立法 , 对农 村信用社 的组织 权, 与人股社员共 同持有农村信用社股份 , 进 不 出 ” 不 发 放贷 款 , 接 流 出 了 农 村 。 , 直 中 性 质 、 律 地 位 、 业 形 式 、 利 义 务 以及 法 企 权 以达到国家对农村信用社 的宏观调控和监 央必须出台有 利于农村经济 和谐发展 的新 社会关 系等以法律形 式确定下来 , 用法律 督 管理 。当前要着力消除制约农村信用社 政 , 即使成立邮政储蓄银 行后 , 仍要将一定 来规范和维系农 村信用社 的运作 。对于一 资金结算不 畅的瓶颈 。成立服务于全国农 比例 的邮政储 蓄存款强制交存给农村信用 些农村信用社 已改造 成农村商业银 行 的 , 村信用社 的“ 清算 中心” 彻 底改变其 服务 社 , 。 以弥补农村信用社的资金 不足 . 或者是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 应参 照《 商业银行法》 对 功能弱化 的历史 。考虑到农村金融需求的 直接将 邮政储 蓄机构与农村信用社甚至农 其实施监 管 ; 对于改制 成农村股 份合作 而 多样性 , 应给予农村信用社拓展业 务领域 、 业发展银行合并 。可 以起到一举三得之效 制银行 和完善 合作制 的农村信用社 . 目前 开展金 融混业经 营的政策支持 。 比如 , 允许 用 :第一可 以把 邮政储 蓄从农村吸收 的资 缺乏 明确 的 、 符合合 作金 融实际 的法 律法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的swot分析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的swot分析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的swot分析摘要:温州是我国民间金融较为发达的地区,探求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对于金融体制改革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变迁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由于温州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

运用swot 分析方法,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变迁做一分析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间金融;温州;变迁;swot民间金融在温州有悠久的历史,《宋会要辑稿》以及明、清《温州府志》有多处温州民间借贷的记载。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形式不仅有民间直接借贷,还包括机构化的民间金融如钱庄、票号、私营银行以及组织化的民间金融如合会等。

各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对温州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变迁是中国民间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显现出自己的特点。

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76年温州开埠到1949年建国;第二阶段是建国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第三个阶段是1979年至今。

这三大阶段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

Swot即态势分析,是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本文以swot分析为基础,对近代以来温州民间金融的变迁做一浅显的分析。

一、STRENGTHS(优势)温州地处浙南山区,面海背山。

独特的地理条件,养成了温州人爱冒险、敢为人先的性格。

自古温州交通不便,受重农抑商主流意识影响不大。

而且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又无其它资源优势,因而温州自古商业发达。

被后人称之为"事功之学"的永嘉学派就诞生于温州。

永嘉学派大胆的批判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重视理财、富民。

这是更接近于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

历史文化上的"一无一有",使温州成为我国少有的拥有金融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沪、宁等地相继沦陷,温州成为东南地区的唯一口岸。

南部各省货物运输均集于温州,温州钱庄业迅速发展。

我国民间金融利率的决定与绩效

我国民间金融利率的决定与绩效

模经济效应在官方正式金融部门内是很显著的。因
此,官方正式金融部门一般不主张向分散的、小额的
)
民间信贷需求者提供信贷。如果要提供信贷,条件就 会很苛刻。首先,借款人会遭到繁琐的资信调查,并 且被告知必须提供足值的、易变现的抵押物,或者提 供具有足够实力的担保人,最后还可能被要求提供 补偿性存款,即从贷款总额中返存很大比例。而这些 条件往往难以满足:一是繁琐的资信调查要受到成 本的约束;二是民间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多为偏远 地的自建房屋,市场价值较低,不易变现;三是能满 足要求的担保人凤毛鳞角。这样,借款人尽管付出大 量的精力、时间和费用,但获得的贷款不多,从而这 种借贷“不划算”,只好作罢。相反,民间借贷手续简 单,随借随还,方便灵活 % 姜旭朝,#’’- ( ,尽管名义利 率高,但与官方正式金融部门索要的实际利率相比, 我们有理由相信,至少不会更高。况且,官方正式金 融部门的“低效率”往往会贻误借款人的获利机会," 借款人宁可为高效率多支付一些名义费用。
关 键 词:民间金融;高利率;稳定;结构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0 % !""# ( "$ / """) / "$
一、引言
我国的民间金融是指相对于官方的正式金融 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信用。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对 它给予了关注:一方面,在以国家金融控制为特征的 官方正式金融体系里,民间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 说是信用不规范的产物,毋宁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 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对民间金融显示出的高利率特 征,人们难以统一认识。相对于国家控制的官方正 式金融的普遍低利率,民间金融的高利率的确是讨 论颇多的话题。尤其当利率市场化在农村启动时, 这个问题必须得到合理和正确地解释。本文从垄断 和风险的角度,试图将影响民间金融利率的特征性 因素归结为结构,它既包括垄断的细分市场结构,又 包括基础性的制度结构。特殊主义这种非正式的制 度也将进入本文的分析框架。毋须证明,民间金融 较多地分散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所以为了不失一般 性,本文大多情况下将研究的视角瞄准农村的民间 金融。尽管非农村地区也存在民间金融,但对它的 暂时舍象不会影响我们分析的结论。

我国民间融资的风险及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民间融资的风险及发展路径选择

作者: 闫春英[1]
作者机构: [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33
出版物刊名: 经济纵横
页码: 82-8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期
主题词: 民间融资;金融风险;发展路径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正规金融业的不断发展,民间融资也逐渐走上规范发展轨道。

但民间融资长期存在的合法性缺失以及缺乏有效的发展路径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其蕴含的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如,民间融资的体外循环容易引起国家宏观调控风险;民间融资的期限短、利率高的特性容易诱发局部金融风险;民间融资以民营经济为融资主体容易导致经营风险;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监管容易导致道德风险等。

因此,当前应根据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特点,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变迁路径
内容摘要: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抑制现象。

虽然目前在我国,民间金融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合约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约双方之间信息高度对称,有利于其正确确定融资决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本文从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理论层面对其变迁路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间金融利率决定金融抑制
我国原有的金融制度正是高度集权的金融制度,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政府对银行的一贯救助就产生了“软预算约束”问题,为分散金融风险,只得改革集权的国有金融制度,使其收缩、退让,同时放宽对民间金融的市场准入,从而变“软预算约束”为“硬预算约束”。

我国现行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定价方式分析
目前,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和正规金融市场是近乎分割的,因而作为金融市场核心因素的资金价格——利率在两个市场不一致也在所难免;即使在民间金融市场内部,由于其自身隐蔽、分散的特点,利率也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包括私人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等,民间资金需求与供给的共同作用使农村非正式金融活动迅速发展。

从农村民间借贷规模来看,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常规调查汇总报告(2000),2000年农户借款中,银行信用社贷款占29.5%,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占0.4%,私人借款占68.4%,其他占1.7%,说明农村民间借贷仍然是农户借款的主要来源。

2003年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借贷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私人借款占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的71.83%,东部地区此比率为78.06%,中部为75.44%,西部为57.55%。

从农村民间借贷是否收取利息来看,2003年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数据显示,全国无息借款占私人借款的53.89%,东部地区此比率为44.07%,中部为70.29%,西部为47.09%,即中部的无息借款比重较大,东部和西部民间借贷中有息借款所占比例更大。

在当前农村借贷中,付息借贷主要表现在盈利性的生产借贷方面,而生活借贷多以亲情式的无息借贷为主。

农村金融实践中,在财政贴息基础上较低的优惠贷款利率既是传统的也是比
较广泛的做法,但这一做法反而使得在现贷款发放中出现“寻租”现象,资金流向信贷需求相对并不强烈的富裕农户和中型企业,未能真正改善贫困农民生存现状或支持微型企业的生产发展。

民间金融利率自由化理论概述
麦金农(RonaldI.Mckinnon)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一书中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论:政府对金融体系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不发展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金融压制与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严重的“分割性”,这种“分割经济”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金融市场机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发展缓慢,这就为发展中国家政府进行人为干预制造了“最佳”借口。

另外,发展中国家政府对于国家主权的控制欲望以及对高利贷、通货膨胀的恐惧也促使其对金融活动强制干预,最终形成受抑制的金融体系。

其显著表现就是金融市场不健全和金融工具单调。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渐进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明显的金融抑制。

当然我国的金融抑制与麦金农的理想模式不尽相同:利率管制、信贷干预及银行的高准备金等传统金融抑制措施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由于我国对私有银行、企业间拆借市场明令禁止,对外资金融机构严格准入,我国金融抑制的基础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垄断。

既然金融抑制是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要想实现经济迅速增长,就必须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从而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即不仅是金融活动的深度、广度的扩大,还是经济发展中金融素质的提高、金融作用的增强。

而要达到金融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金融自由化(或金融市场化),即一国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这里的管制,主要指政府的直接干预)转变为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过程。

总体上看,各国金融自由化的历史进程,都伴随着政府行为随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不断加以调整,政府管制方式和范围不断变迁,政府逐渐向市场进行金融控制权力让渡。

具体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转轨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主要是废除各种利率限制实现利率自由化,放松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废除资本流动限制等;而拉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及东欧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在国内经济转型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些国家传统的经济体制中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
象,金融业国有制成分较高,甚至是高度垄断的国有金融体系。

而国有制本身的弱点是缺乏竞争性、激励机制和监管不足,势必增加金融业风险,降低金融业效率。

因此,一些转型国家和地区在放松利率、汇率管制的同时,也放松了新银行设立的要求,还采取了金融私有化政策,给民间金融拓展了发展空间。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变迁路径分析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所面临的高风险也部分地解释了民间金融的高利率。

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改革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制度变迁理论。

林毅夫(1990)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构架把制度变迁方式划分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两种。

黄少安(1999)认为,制度的设定和变迁不可能发生在单一主体的社会里,社会中不同的利益主体都会参与制度变迁,只是对制度变迁的支持程度是不同的,据此可划分“主角”和“配角”,而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发生可逆转的角色转换。

周业安(2000)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提出分析我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框架,并证明:我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

总的来看,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华峰.非正规金融:内涵、效率与制度安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8)
2.张杰,尚长风.我国农村正式与非正式金融的融合与分离[J].经济体制改革,2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