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校史文化
四川大学介绍课件
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文化史。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 目《中国近代思想通史》,在《近代 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权威 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荣获国家级教 学成果二等奖。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主 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宋明理 学。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哲学史》,在《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 篇,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点学科突出
学校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 学科,包括但不限于中国语言文 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 学等,这些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
的声誉和影响力。
学科交叉融合
学校鼓励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推 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跨
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师资力量与教学团队
优秀教师队伍
教学团队组成 教师培训与发展
科研实力与成果展示
学校的发展历程 01 02
学校的文化传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01
“育人为本,学术为根”
02
“创新、求实、勤奋、团结”
03
学校的教学特色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 “产学研结合” “国际化办学”
02
学科建设与师资力量
学科设置与特点
学科覆盖面广
四川大学学科涵盖了文、理、工、 管、医、法、艺等多个领域,为 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选择。
科研成果
2
科研合作
3
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学生交流项目 教师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项目
学术期刊与出版物介绍
学术期刊 出版物
05
名师风采与荣誉展示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介绍
顾宜教授
李甘地教授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四川大学是一所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一流学府,1917年4月由清朝政府建立,原名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四川师范学院的前身。
1930年更名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一、前身历史四川大学的前身,即四川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17年4月,当时由四川省政府、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学堂结合而成,是为满足四川省教育发展而建立的一所以师范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主的学校。
初设有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三个系,全校有师范、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哲学、地理、政法共八个科目。
1930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综合性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二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
二、开放发展历程四川大学在建校后,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有利于其发展壮大。
1953年,原四川大学并入由中央设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成为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1956年,中央社科院成都研究所经山西省委特别批准,迁移至太原,成为山西社会科学研究所;1958年,四川省委决定恢复四川大学,以原中央社会科学院成都研究所的实体组建,1960年四川大学复学;1978年,四川大学建制完善,设立25个院(系),开始正式实施现代大学制度;1985年,四川大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重点大学”,1990年,四川大学经国家专家组研究,被评定为全国十五所第一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1年,四川大学成功获批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审核,四川大学被评定为“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
三、建校以来的发展四川大学的建校以来,学科、办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现有学校本科教学单位26个,专科教学单位4个,其中49个一级学科设3个学部:哲学、社会科学、理学,现有专业111个,有特色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远程教育授权点17个,另有博士后工作站15个。
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国家级重点学科群和学术中心。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简介
党跃武
【期刊名称】《数字与缩微影像》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四川大学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由校长谢和平院士领导,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兰教授分管。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属正处级建制,是对全校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职能部门,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业务部门,学校开展校史研究、展览和教育的专门机构。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党跃武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2
【相关文献】
1.高校校史馆建设中档案馆藏资源的作用与开发利用r——以南华大学校史馆建设为例 [J], 汪波;张新华
2.高校校史馆与档案资源的利用——以四川大学校史馆为例 [J], 刘乔
3.高校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探讨——以四川大学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为例 [J], 曾雪梅;党跃武;李金中
4.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
述 [J], 谭红;刘黎黎
5.四川省档案馆征集四川大学校史档案资料进馆 [J], 赵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SichuanUniversity)始建于1896年,是历史悠久的教育机构。
它的前身是四川洪门学堂,1921年正式更名为四川大学。
它在西南各省建立了多个分校,成为整个西南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四川大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不仅是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一座名校。
四川大学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浸润中华文化的历史沿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川大学拥有雄厚的学术力量,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届四川大学的师生,代表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精神,曾出现许多社会上和学术界的优秀人士。
四川大学的学术发展,从最初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了各个学科,发展到今天,学校的学科结构已经形成,可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具有广泛学术研究经验的教授。
另外,学校还拥有具备一流水准的实验室和设备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川大学已经成为国家公认的一流大学,学校秉持“崇实、创新、求真、励学”的校训,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
在历次国家定向评估中均取得了优秀成绩。
除上述的学术发展外,四川大学还拥有研究成果论文等众多成果,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众多成果,赢得了国内外的充分赞誉。
未来,四川大学将继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教育,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实现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材和文化资源。
四川大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历经太多乐贵,也受尽风霜.它怀揣众多传奇,述说着一代又一代的汗青教授的斗志,学生的勇气,校训的励志。
四川大学是一个恒久的,坚韧的,充满活力的学府,是历史和未来连接的桥梁。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二○○六年四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内容设计方案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四川大学校训(2)岷峨挺秀锦水含章龙光炳焕萃兹上庠文翁润泽蜀鲁齐芳云蒸霞蔚苏李马扬季世陵迟国难未央尊经存古百载沧桑联翩俊彦新我旧邦坤维学府喷薄朝阳雍雍穆穆济济跄跄求精求是自信自强乐群敬业弦歌铿锵勒斯铭兮钟鼎其万年兮永昌——百年校庆钟鼎铭文(3)源头活水敷扬文教,众流汇归;芃芃棫朴,锦水之湄。
巴蜀山川图(4)四川大学历史沿革简图(5)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四川按察使刘德芳在汉景帝末年文翁石室旧址创办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大学的主要历史源头之一。
锦江书院楹联:有补于天地曰功,有益于世教曰名,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不涉鄙陋斯为文,不入暧昧斯为章,溯乎始之谓道,信乎己之谓德。
(6)1875年(光绪元年)四川学政张之洞创办尊经书院。
尊经书院是四川大学的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尊经书院楹联:考四海而为儁,纬群龙之所经。
(7)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
四川中西学堂作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拉开了四川大学历史发展的序幕。
中西学堂章程中西学堂文凭(周家彦毕业执照)(8)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四川总督奎俊奉光绪朱批,将四川中西学堂与尊经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当年奉诏改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锦江书院并入。
光绪朱批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大门(9)1931年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和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组建国立四川大学,成为当时国内十三所国立大学之一。
皇城大校门国立四川大学校门(10)四川大学是解放初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1960年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五十年代四川大学校门(11)1910年(清宣统二年)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基督教的差会联合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仿英美体制,逐步建设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文理并重、医牙为主的综合大学,也是我国最早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
经验交流Exchange experience传承红色基因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四川大学为例文/四川大学档案馆 朱连芳 李华云; 四川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 邓建萍【摘要】红色文化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应当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具有浓厚红色文化传统的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在校园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进行了一系列的成果,获得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统;红色基因;校园文化 一、红色文化教育背景及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使之服务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尤其要重视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努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在高校校园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就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着手,深度挖掘本校的红色基因,并将这些红色基因具体物化,或是通过当前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在校园内铺陈开来,用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并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广为流行,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如同熠熠发光的金子,融入民族的血液当中,形成了具有宝贵特色的“红色基因”,代代流传。
例如,革命战争年代,执着追求理想信念、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顽强拼搏奋斗。
四川大学简介
大 的基督 教会组织 在成都创 办 的华西协
“ + ” “ + + ” 方式 的联 合办 学 , 校 3 1 、2 1 1 等 学 的 国际竞争力进~ 步增强 。
四 川 大 学 图 书 馆 藏 书 6 97 9. 5万 册 : 校 人 文 博 物 馆 是 国 内 高 校 仅 有 的 综 合 性
心 、 案 馆 、 家 外 语 考 试 与 出 国 留学 人 档 国
余亩, 校舍建 筑面积 3 0余万平 方米 。校 0 园环 境幽 雅 、 花木 繁茂 、 草 如茵 , 碧 是读 书治学 的理 想园地
在 长 期 的 办 学 历 程 中 . 校 形 成 了深 学 厚 的 文 化底 蕴 、 实 的办 学 基 础 和 以校 训 扎
次 “ 强合并 ” 强 组建而 成的教 育部直 属全 国重点大学 . 也是 国家“ l 工 程” 9 5 21 和“ 8 工 程 ” 点 建 设 的 大 学 。原 四川 大 学 起 始 重 于 19 8 6年 创办的 四川 中西 学堂 ; 原成都 科 技 大 学 由 15 9 4年 全 国 院 系 调 整 时 建
合大学 。四川大学 现任校党 委书 记杨 泉
明教授 , 长谢 和平院士 。 校 四 川 大 学 地 处 中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城— — “ 府之 国” 成都市 区 。学校设 天 的 望 江 、 西 和 江 安 校 区 . 地 面 积 70 0 华 占 5
还设 有 成人 教育 学 院 和 网络教 育 学 院 。
际合 作 中心 ”等 国际高 水平科 研合作 平
川大校史及名人
川大校史1956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和四川医学院根据各自的特点,积极向苏联学习,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961年起,学校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高教60条”。
教学秩序基本稳定,在稳步发展中探索社会主义教育。
1960年,四川大学被确定为四川地区首批重点大学。
之后的文化大革命,学校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停止招生多年。
当时名人方文培,植物分类学家,教育家。
在槭树科、杜鹃花科的分类研究上有重要建树,为调查中国植物资源、积累标本资料作出了贡献,发现新种100多个,撰写了《峨眉山植物图志》、《四川植物志》及《中国植物志》的有关类群等专著。
培养了大批植物学专业人才。
1959年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成立后,他任历届编委。
1978年当选为中国植物学会荣誉理方文培.近年在四川采集的报春花.四川大学学报,1956(2):61-125.16、方文培.中国芍药属的研究.植物分类学报,1958,7(4):297-324.17、方文培,胡先骕.中国七叶树属新种.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1965(3):217-237乐以成1950年回国。
后任四川医学院妇产科教授、教研室主任、医学系副主任。
长期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对外伤性妊娠子宫破裂的治疗研究和内分泌与生育关系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并在国内首创经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式和逆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式。
在全国妇产科学领域享有崇高威望。
在妇产科届有“北有林巧稚,南有乐以成”的说法。
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四川大学宣传介绍PPT
四、最好的本科教育
川大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崇高理想信念 深厚人文底蕴 扎实专业知识 强烈创新意识 宽广国际视野
国家栋梁 社会精英
10
(一)拥有大批关爱学生、潜心育人的优秀教师
➢"国字号"人才新增数列全国高校前十。 ➢国家教学名师15人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
全国评估:16个A类一级学科,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
文科
理工科
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化学、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医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
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
一流的学科世界排名
国际评估:ESI排名前1%的学科领域17个,位列全国高校第8位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丁肇中
受聘担任四川大学物理科 学与技术学院、空天科学
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李格特
受聘为川大名誉教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NA之父” 詹姆斯•沃森
受聘为川大名誉教授
“大川视界”大学生海外访学计划
每年选派3000川大学子到国际一流大学访学交流
英国牛津大学哈福特学院暑期项目
国际课程周(UIP)
2012年开始,全国高校第一个开设“国际课程周”项目
邀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师来校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
900余位
高端外籍专家
8万
学生选课人次
1000门
开设全英文课程
中外合作办学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201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揭牌
川大校史人物
吴玉章吴玉章(1878-1966),原名永珊,字树人,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双石桥蔡家堰。
自小忠厚笃诚,坚韧沉毅,喜读史书,学识渊博,有“金玉文章”之誉。
吴老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讨袁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而成为跨世纪的革命老人,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
吴玉章从参加同盟会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从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到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事业奋斗一生。
人物简介吴玉章(1878年-1966年),男,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1878年12月30日生。
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中五四时期的吴玉章国人民大学的创始人。
1948年任华北大学校长,1950年至1966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吴玉章自幼立志要"做点有益于人有益于国的事情",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踏上革命道路。
此后,发起共进会,参与策划广州起义。
回国后,领导四川保路运动,发动荣县独立和内江起义。
辛亥革命后,出任孙中山的总统府秘书。
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1920年领导四川"自治运。
1925年经赵世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军南征,后奉组织之命去苏联学习与工作。
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欧洲从事抗日战争的国际宣传,1938年回国在国统区进行斗争。
1939年到延安,担任延安宪政促进会会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等职,以花甲之年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与林伯渠、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尊为"延安五老"。
抗战胜利后,吴玉章随周恩来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四川大学校史展览、历史文化长廊与校史文化选修课评述
形 式 多样 的校 史 文化 传 播 起 到 相 互 依 托 、 互促 进 和 相 互 补 充 的 作 用 , 方 位 的 校 史 文化 在 多 渠 道 的 传 播 中达 到 知 校 爱 相 全 校 荣 校 的 目的 。
【 关键词】 四川大学 ; 史展 览馆 ; 史文化长廊 ; 史文化课 ; 史文化 校 历 校 校
课程教学 团队期望经过一 段时期 的教学 实践 和经验 积 累 ,
2 世纪初 , l 中国各高等学 校相继 迎来 了 自己的百岁庆 典 。2 0 年 , 0 6 四川大学也迎来 了学校 10周年 的建 校庆典。 1 为此 , 学校投入 巨资 , 2 将 o世纪 4 0年代建成 的 国立 四川大 学 时期 的标志性建 筑— — 图书馆修 茸一 新 。20 06年 8月 ,
达到预期 的教学效果 , 向着 四川大 学素质 教育精 品课 程 并
的 目标 努 力 。
校史 展 览馆 的 开放 和历史 文化 长廊 的落成 以及校史
文化公选课 的开 设 , 以不 同 的传递 方式 、 同的宣 传 目 正 共
标, 讲述 着百年 川 大 的辉煌 历史 , 扬着 百 年川 大 的丰 功 宣 伟绩 , 歌颂着百年 川大的仁人志士 。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校史简介
四川大学是中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它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西南高等师范学堂,是国内第一所国立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历经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国家重点大学,人文学科强校,影响全国高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四川大学一经建校,就在教学和科研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致力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四川大学在诸多教育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拥有数百名知名学者,发表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发明了众多新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大学历经百年发展,建立了丰富完善的管理架构,拥有了完整的仪器设备,丰富的教学资源,遍布四川各地的校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深受政府和社会的青睐。
四川大学以“至忠至诚、勤奋学习”为校训,多年来,一代代好学生在校园里求知若渴,把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各种卓越的成绩带给了社会,使之发展得更好,更快。
四川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最为古老的教育机构之一,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历经百年沧桑,今天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众多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学府,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文化传统。
四川大学在全球拥有超过7000名校友,校友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在国内外各个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被列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深受各界尊重。
四川大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深厚,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
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继续努力实现高校教育改革,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促进教育文化发展,全面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用心耕耘,努力创造一片新的辉煌。
四川大学
概述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于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由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建立的成都工学院发展而来,与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为中国科学院直属三所高校;原华西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四川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
学生达4万余人,其中硕、博士生2.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042人。此外,学校还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和网络教育学生。
四川大学现有教职工11100余人,其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特聘院士25人,文科杰出教授4人,理科杰出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19人,居全国第五位,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6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和讲座教授9人,教育部创新团队8支, 数量并列全国第五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1人,教授(级)1322人,副教授(级)2345人。
物理学 第十一名
化学 第十五名
生物 第十四名
[编辑本段]
人才培养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教学中牢固确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岗位"的观念,切实提高质量。大力加强对高等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实践,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立和完善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和创新型研究生教育体系,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为重点,其他办学形式为补充"的办学格局。目前,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普通学生达5.6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4万余人(其中2006级10245人),硕、博士生2.1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1042人。此外,学校还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2万余人,网络教育学生2万余人。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工作要点2009年是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年,也是学校确定的改革建设年。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学校中心,提升管理服务"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有效发挥和调动全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学校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
1.2009年工作总结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学校主管领导周学东副书记的领导下,在相关部处和学院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档案馆(校史办公室)紧紧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四川大学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在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认真开展以"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功能,深入推进校史展览和研究工作,努力做好管理协作和交流活动,各类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稳步提高,校史资料搜集和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尤其是通过在全校各校区巡回开办《抗震救灾,川大在行动》和《与伟大祖国同行--新中国60年四川大学发展建设辉煌成就展》等专题展览,面向全校专兼职档案人员组织开展《专题档案的收集、归档和管理方法--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档案工作为例》的专题档案管理工作培训,在《四川大学报》开设《为了新中国--川大志士》专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四川大学校史文化》选修课程和专题校史讲座,正式出版发行校史教材《四川大学:历史·精神·使命》,组织评选四川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精品项目等特色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学校档案管理和校史工作取得了新的突出的成绩。
一年来,档案馆馆长兼校史办公室主任党跃武教授新当选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档案工作分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朱德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理事。
由学校学生处、教务处、校史办公室、宣传部、团委、工会等单位联合申报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在文化深呼吸中融会文理工医,在零距离接触中感悟川大精神--四川大学大型系列学术讲座》荣获2009年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引领绿色校园文化--四川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荣获2009年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绵180719 四川大学详细介绍
绵180719 四川大学阳阳爸:(百科全书)整理四川大学简称“川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
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
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川大先后汇聚过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
截至目前,川大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
2017年四川大学高考录取分:详见后附清单四川大学的好专业:理科:口腔医学七年制(国内霸主,金牌专业)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内鼻祖,实力强劲)法医学(国内三甲,新兴王牌)数学基地班(川大理学支柱,出国保研皆佳)临床医学八年制(华西老牌专业,成就医生梦想)生物医学工程(工科新贵,国内三甲,发展前景好)文科:新闻学(国家特色学科,老牌文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文学一级国家重点5所之一,实力强劲)对外汉语(新兴学科,实力发展迅猛,前景广阔)理科:口腔医学五年制(录取线极高的金牌专业)核科学与核技术(即将独立成院,就业发展前景广阔)生物学基地班、生命科学基地班、生物科学类(录取分高,就业不佳,适合能潜心搞基础研究的同学)基础医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化学基地班(新增的三个基地班,实力上很有保证)水利类(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于一身,强大)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6个)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川大是综合性大学,是985.211,全国排名在12名左右。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总括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解说(详本)(1)作为四川大学110周年校庆献礼工程,在四川大学美丽的江安校区景观水道两侧,在2006年金秋八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顺利落成。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主要由源头活水、治校方略、群贤毕至、勇立潮头、春华秋实等五个部分构成,分别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文脉、办学理念、杰出英才、社会贡献和学科特色。
透过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长廊,在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四川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深刻地感悟到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
(2)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它不仅贴切地概括了今日四川大学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与价值追求,而且由于暗嵌“川大”二字而被不少师生认为是天赐良训。
其精神实质不仅体现在“涵乾纳坤,合而能融”,即在思想文化、拔尖人才、学科流派的汇聚中整合办学资源,突出综合优势;而且体现在“登高眺远,再上层楼”,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创新中不断追求卓越,建设中国一流。
(3)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区,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
学校现有望江校区、华西校区和江安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
四川大学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广大师生员工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按照“环境生态化、景观园林化、校园信息化”理念设计建设的江安校区,我们看到的是,江安河水绵绵而行,明远湖畔白鹭翔集,一教楼旁水声潺潺,景观水道锦鲤嬉戏,迎宾楼前绿草如蔓,不高山上大树渐荫。
为纪念四川大学三位著名校友朱德、郭沫若和巴金而命名的德水、沫溪、巴渠,更是涓涓清流明澈见底,锦簇两岸花香四溢。
(4)作为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现有30个学科型学院,设有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建有校史展览馆、人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和美术馆。
120年,川大老建筑中凝固的事与情
120年,川⼤⽼建筑中凝固的事与情120年间,四川⼤学的建筑记录了学校的历史,也是川⼤⼈难忘的回忆。
同时,更构成了城市的⽂化基因。
⽬前校园⾥的⽼建筑中有9栋在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校是少见的。
每⼀幢⽼建筑都有故事,今天,听⼤川细数这些故事,相信你会再⼀次认识川⼤。
川⼤的⾏政“CPU”——明德楼上:1955年落成的第⼀教学楼。
图⽚来源:互联⽹下:今⽇明德楼。
摄影戚亚男从望江校区北⼤门看进去,映⼊眼帘的是⼀栋宏⼤的中式建筑,这栋被称为“明德楼”的建筑是学校⾏政办公楼。
明德楼始建于1955年,是当年成都⼯学院(成都科技⼤学前⾝)的第⼀教学楼,由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古平南等⼈设计。
第⼀教学楼的屋顶采⽤中国传统重檐歇⼭顶建筑风格。
除此,还⼤量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来彰显风貌。
当年,⼤楼1楼为各科系的实验室,2楼以上设普通教室、阶梯教室、办公室等,可同时容纳2000⼈上课。
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楼为我国的⼯业建设培养了⼤量的各类专门⼈才。
四川⼤学、成都科技⼤学(原成都⼯学院)、华西医科⼤学三校合并后,第⼀教学⼤楼改为四川⼤学⾏政楼,2013年5⽉命名为“明德楼”。
同年该楼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川⼤历史的见证——校史展览馆上:1941年落成的国⽴四川⼤学图书馆。
摄影戚开江下:今⽇校史展览馆。
摄影戚亚男校史展览馆前⾝是1941年落成的国⽴四川⼤学图书馆,该馆是川⼤从皇城迁到望江楼旁时最早修建的校园建筑之⼀。
由基泰⼯程司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设计,1943年投⼊使⽤。
1931年11⽉9⽇,国⽴成都⼤学、国⽴成都师范⼤学和公⽴四川⼤学合并,在成都市中⼼的明蜀王府(俗称皇城),现为天府⼴场之地建⽴了国⽴四川⼤学。
1935年任鸿隽出任国⽴四川⼤学校长,当时皇城⾥的明清建筑多已破败,任校长上任后便聘请国内建筑设计⾼⼿杨廷宝作总体规划设计,在紧靠望江楼的锦江河畔,新建⼀所全新的⼤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大人,川大事,川大情
大家好,我是计算机学院13级的某某,很荣幸可以站在这里演讲,与其说是演讲,不如说是上来分享一个我的小故事。
当然,可能故事并不精彩,可能里面的观点并不是很对,希望大家可以谅解。
我来自吉林,是一个纯正的东北人,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南方人。
其实之所以选择来南方上大学,一是因为想离父母远一点,脱离他们的控制,二是觉得男孩子年轻的时候就要出去闯一下。
可是来了之后我觉得我并不开心,因为很多事情和我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但我不后悔,我觉得这份经历很可贵。
毕竟总是待在一个圈子里不会有什么长进。
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开始来的时候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时候真的是一脸懵逼,什么都不懂的一个小青年。
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来了四川,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什么都要重新开始。
和室友毕竟要一起住四年,所以很珍惜,想真心的去交朋友。
可是刚开始我就觉得吃了闭门羹。
室友每次出去办事觉得一个人无聊的时候都会叫上我,虽然不是很想去,但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加之又是朋友,所以就陪他去了。
可是有一次我想去超市一个人无聊叫他一起去的时候,他就说他不想去,那个时候他什么事情都没有。
当时的感觉真的很不爽,真的觉得被耍了一样,后来是以一瓶可乐作为交换他才陪我去的。
当时真的很气愤,就觉得他没有把我当朋友一样,因为我觉得朋友之间这点小事不算什么吧。
可能很多南方人觉得我这件事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了。
好吧,我
在讲一件我的事。
大二的时候认识一个学妹,和我是老乡,两个人挺投缘的就成了朋友,她有很多事情都会来请教我。
我每次也都会帮她,但我是以“有偿”的方式来帮她,比如说有一次她要去逛街,想让我陪她去,我说可以,但是你要请我吃饭。
就这样后来我们有接触了一段时间她就和我绝交了,我当时还很困惑我没有做错什么啊。
后来听说她觉得我这个人很势力,做什么事都要求回报,斤斤计较。
后来仔细想了一下,或许是应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导致的吧,东北人更注重情义,有一句话叫“只要你把我当做朋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而南方人更注重原则。
“我没有什么要买的为什么要陪你去超市”
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慢慢看开了,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导致的,并不是人的本身的问题,换个角度考虑一下谁也没有做错。
所以我希望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要学会大度一点,包容他人。
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错的地方,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别人,推卸责任。
不要去歧视外地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宽容、理解别人,毕竟相识就是一种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