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
孔乙己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了解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 通过学习《孔乙己》,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 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性格、命运、社会地位等。
3.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3. 鉴赏法: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命运和社会背景,讨论社会问题。
4. 鉴赏: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社会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4. 学生能鉴赏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和文学思想。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3.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难点:1. 理解孔乙己复杂性格背后的社会原因。
2. 鉴赏鲁迅先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参考资料:鲁迅生平和作品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文本细读: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重要语句和段落。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根源。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主题,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笑”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出作者。
(2)简单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又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
(2)分小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其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欣赏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种描写手段来表现人物的手法进行训练。
3、体味重点的字词对表现__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理解__的主题思想。
2、难点:理解__的语言特色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3、关键、理解__的语言特色,学会分析人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这是在绍兴咸亨酒店门前矗立的一尊铜像,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说是谁?孔乙己(板书孔乙己)。
是的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之祖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对鲁迅先生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熟悉的鲁迅(只要是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点均可)。
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代文学巨匠,在__年的全球阅读排行榜上,鲁迅先生的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分别雄据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从而揭开了中国新文学的序幕,他的这两本短短的小说集,内容深切,格式特别,茅盾先生在《读呐喊》一文中说: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见到了绚丽的阳光。
感受是那样的至深至切。
如果说,茅盾先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开拓者的话,那么鲁迅先生则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开拓者,今天让我们走进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被旧制度所吞噬。
解题__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旧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时,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课文,注重分析。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对重点词汇、成语、典故的讲解,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强调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以及《孔乙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成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a.根据课堂学习,概括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并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进行分析。
b.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社会环境描写,阐述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概括、分析、评价等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体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3.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背景理解:学生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有限,可能难以理解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4.阅读策略: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概括、分析、评价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典故。
2.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简要介绍《孔乙己》这篇课文,包括创作背景、故事梗概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释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及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探讨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蓄、深刻的语句,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在当代社会中避免类似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必要的铺垫。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艺术特色。
4、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张孔乙己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孔乙己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从图片或视频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知孔乙己的形象。
2、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解决读音和释义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一些容易读错、写错和理解有误的字词,如“羼”“蘸”“阔绰”等。
3、整体感知请学生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孔乙己的出场、经历和结局。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情节线索,明确小说的叙事结构。
4、人物分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这些性格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善良、迂腐、自欺欺人、穷困潦倒等特点,并结合社会背景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5篇孔乙己教案(一):《孔乙己》优秀教学设计回到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此刻的学习生活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由整理][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具体资料见教学用书。
三、检查预习状况: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群众订正)阔绰(chuò)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羼(chàn)混和,掺杂;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四、学习前三段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样描述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状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孔乙己》所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课文分析:了解《孔乙己》的背景故事和情节发展。
2.文本解读:深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悲剧命运。
3.主题探究:探讨《孔乙己》所表达的社会现实主义思想。
4.价值观思考:讨论孔乙己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文学鉴赏:欣赏《孔乙己》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步骤:1.导入:呈现《孔乙己》的书名和作者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激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2.课文分析: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背景故事和情节发展,让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线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5.价值观思考:通过学生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文本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孔乙己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文学鉴赏:通过分析《孔乙己》的艺术之美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孔乙己的形象、故事和语言,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分析,向学生介绍《孔乙己》的内容和思想。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孔乙己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五、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书面评价: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阅读报告,评价学生对《孔乙己》的文本解读和价值观思考能力。
3.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准备一份包含《孔乙己》的课件,用来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和文本解读。
2.参考资料:准备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便于深入了解《孔乙己》的背景和思想。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孔乙己》,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同情。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关系。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乙己》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激发学生兴趣。
4.2 讲解故事背景介绍《孔乙己》创作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4.3 分析人物关系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4.4 欣赏文学风格分析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5 探讨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1. 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3. 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人物,写一篇人物分析稿,不少于600字。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理解。
5. 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以评估学生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6.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阅读量、思考深度和写作能力。
6.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4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孔乙己》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第七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5课《孔乙己》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过程序号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授课内容《孔乙己》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3.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有关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关注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抓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育教学媒体多媒体及视频展台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孔乙己人物形象悲剧原因读者眼中:可笑可怜的悲剧人物冷酷社会众人眼中:可有可无的取笑对象病态思想自身性格3分钟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猜一猜:这是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几篇小说?今天我们学习《呐喊》礼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概述小说内容这篇小说将了怎样的故事?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课文分为几部分?画出小说的情节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二部分(4-8):介绍孔乙己平日来酒店喝酒的状况。
第三部分(9-13):描述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喝酒的悲惨情形和命运结局。
3了解小说的叙事视角,把握情节设置特点(1)小说用谁的口吻讲述孔乙己的故事?(2)“我”回忆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段?哪些是“我”亲历的,哪些是“我”从他人的闲聊中了解到的?①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②众人奚落孔乙己没考中秀才;③孔乙己小伙计写字;④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3)情节设置的特点小伙计的视角,正面叙述发生在咸亨酒店的几个片段,孔乙己的科考、抄书营生、偷书被打等情节以插叙和转述的方式呈现。
没有发展阶段分明的情节安排,只是展现了几个生活片段。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方法的指导。
2.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内容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3.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训练。
课时安排课时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预习要求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
归纳出如下答案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孔乙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通过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教学重点:1.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2. 理解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参考文献。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孔乙己》的插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对新课产生兴趣。
2. 文本分析(15分钟)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理解其所代表的社会现象。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孔乙己为什么总是被人嘲笑?2.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了他的命运有何影响?3. 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4.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身边的现象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看法。
2. 选取一个与孔乙己类似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 推荐一本关于文学鉴赏的书籍,简述其内容特点及对你的启发。
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来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反应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鲁迅的作品,如《阿Q正传》、《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鲁迅的文学风格和讽刺手法。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7教学设想:《孔乙己》这篇小说虽然只有三千字左右,但它思想意义深刻,语言含蓄而意味丰富,值得教学的地方比较多,要想讲深讲重是困难的,而且也没有必要。
教读课文,应该是以教材为例,传授必要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教学中应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起有关内容。
教学中拟以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孔乙己遭遇悲惨的原因、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等作为重点内容。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赞叹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已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囱习这篇小说?二、解题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1.找出生字新词。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话。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惟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作用的一句话:“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2)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从而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自我介绍相关鲁迅的思想状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小说写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学生对主人公当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二、文体与作者: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个人资料: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2、年龄:五十岁上下——穷苦潦倒的大半生。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第7篇教学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2、理解小说主题3、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回忆之前学过的鲁迅的文章。
2、导语:在鲁迅先生写的33篇小说中,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
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下面我们就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XX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本文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三、简介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思。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
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孔乙己》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文中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领悟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学习重难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孔乙己的批判与同情;2、明确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腐朽与病态。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先生的《范进中举》,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先生有名小说《孔乙己》,也是讲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看看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二、知识链接1、作者回顾: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
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
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
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南腔北调》等专集。
2、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较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第1篇【学习目标】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
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
(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
孔乙己 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模仿、改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孔乙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对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
(2)简介课文《孔乙己》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头表达。
(2)write a short essay or paragraph using some of the key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from the text.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分享和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二、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教和自我小结能力,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2、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很远,因此,学习本文时,选取教学的切入口显得非常重要。
在反复阅读文本时,我就在脑中思考这样的问题:孔乙已家中还有没有别人?孔乙已的家庭情况怎样?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插叙中适当进行交代?不交代了又说明了什么?通过反复分析和思考,我觉得作者不交代有些内容,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给读者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恰恰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正因为如此,我便根据学生熟悉填写个人简历表的实际,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也来替孔乙已填写个人简历,,其目的通过填写孔乙已的个人简历表,让学生加深自己对孔乙已个人情况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理解孔乙已这个人物形象,去思考孔乙已的悲剧的根源,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批判当时社会的“凉薄和病态”。
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认识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并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四、教学重点:
紧扣孔乙已个人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去感悟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五、教学难点:
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六、教学准备:
1)准备音乐《二泉映月》,2)印制孔乙已个人档案表。
七、教学时数:一教时
八、教学过程:
课前放音乐《二月映月》,渲染一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氛围,让学生沉浸到音乐声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并从中去体会和想象。
(一)、导入:文学巨匠鲁迅,在谈到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时说:“凡是愚弱的国民,不管体格如何健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要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便提倡文艺无能运动了。
”因此他的小说,多取材于来自于病态的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
孔乙已是鲁迅揭示病态社会中的一个不幸的人,以孔乙已这三个字命名的一篇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欢喜的一篇小说,那么它究竟是一篇什么样的好小说,竟然能连鲁迅先生都喜欢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走近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更好地来理解认识这篇小说复杂的情感内涵(板书课题:孔乙已)。
(二)、初读课文,了解、认识孔乙已(自学阶段)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标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标出节码,读后根据自己的初步印象,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第二遍课文,填写孔乙已档案表,深入思考,谈谈自己对孔乙已进一步的认识,说说孔乙已是一个怎样的人?(将下表发放给学生)
(三)、探究:根据填表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孔乙已的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孔乙已这一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自教阶段)。
1、孔乙已档案上的有些材料为什么不详?
2、孔乙已是惯偷吗?他为什么要去偷?他偷的是一些什么东西?这说明了什么?
3、他的认罪态度如何?可最终腿被打折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4、孔乙已的个人遭遇为什么能给酒客和掌柜带来“快乐”?这“快乐”说明了什么?孔乙已的最后结局给你带来什么感想和思考?
(四)、感悟: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已是个热衷于功名,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却又善良诚实的可笑可怜、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他的悲惨遭遇,给人既产生同情之感,又有许多教育和警醒的作用,为了能让后人进一步认识到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当时社会的冷酷,老师想给孔乙已塑一个像,请你帮老师做个参谋,说说选用文章的哪一个片断比较好,并能说说选这一片断的理由,以便能打动老师,采用你的方案(自学自教提高阶段)。
(五)、归纳小结阶段:找一二名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的所学所思所得。
(六)、课后作业:根据《孔乙已》这篇小说内容所描写的孔乙已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点去展开合理的想象,主要描写孔乙已离开咸亨酒店以后的情况。
要求要突出人物的形象,要
能深化原作品的主题,想象要合理。
字数在六百字左右。
教学反思:
《孔乙已》所反映的主题离现在学生生活现实很遥远,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认识、理解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成了教者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
孔乙已是一个可怜的人儿,可怜在:他没有名字,他没有家庭,他没有人关爱,他没有生活来源;更可怜在:人们不知道他来自从何方,也不知道他已经走向何方。
在那样的社会,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爱,没有亲情,没有友情……
怎样才能让学生懂得这一点,明白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呢?我想到了我们平时了解一个人,必须认真地看一个人的档案。
那么,我们能否从孔乙已的档案上入手来了解孔乙已呢?虽然他没有档案,但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给他编写档案。
可我们编写什么内容比较好呢?也就是说,我们编写什么内容,能更好让学生来了解孔乙已,认识孔乙已,从而更好懂得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和意义。
于是,我紧紧围绕“能让学生看到什么?能让学生明白什么?能让学生理解什么?”这一中心,设计了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在填写孔乙已的档案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孔乙已,了解孔乙已,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孔乙已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千百万穷苦人儿的悲剧,孔乙已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代表。
我们了解他,认识他,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那个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
孔乙已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孔乙已》这篇文章主题的反映,在今天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于是,我又想到了能否设计一个雕塑,来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呢?在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即组织学生帮老师选孔乙已的生活片断,来给孔乙已塑像,目的是通过这个塑像,让人家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这篇作品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