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历史《衡中学案》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 14 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第12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 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2-
1.从考查趋向看,多以情境材料为切入点,从组织和思想等方面集 中考查国民革命的形成,同时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作用。 2.从社会热点看,将民族主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形成民族主义与 民主、自由等价值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理性的、开放的民族主义。 3.从预测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主导作用和领导地位将会是重点 考查的内容。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 祥三人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第三单元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4.意义 (1)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关闭
答案
第三单元
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第12讲
真题体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6-
考向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3.(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 关闭 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 ,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打土豪, 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分田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出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了题干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民生产指的是通过武装斗争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粉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粮食增产 增收没有直接关系 ,故B项错误;根据地经济建设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内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 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 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秋收起义 (1)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 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 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应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 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5)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 火已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 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 力量逐步壮大。
[学会读史] 主旨归纳 史料说明了红军长征的 历史意义
信息解读 ①史料中“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 人赢得了中国”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开 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奠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 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 队,揭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 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0讲 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讲义
第20讲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一、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②生死转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教材补缺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内政外交(1927~1937年)1.形式上统一全国2.对外政策:反苏亲帝二、抗日战争(一)日本局部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931~1936年)1.背景2.表现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单元整合〔时空坐标〕〔体系构建〕〔归纳拓展〕[纵向贯通]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对比(一)甲午战争的性质问题(1)中国学者认为,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看来只是作原则上的界定,或者说只对这次战争的普遍的性质进行确定,而未对其特殊的性质进行研究。
正由于此,也就不存在什么异议。
(2)从日本方面看,争论却相当激烈。
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见解:第一,义战说。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初,义战说在日本甚嚣尘上。
如声言日本此次是为了“长久地保证朝鲜的独立”,是“为了世界的文明进步,排除其障碍”,因此“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对于我们来说,实际是义战。
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伦理上也是无可非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舆论一致的义战说自然不时兴了,于是又有不同的说法先后提了出来。
第二,防卫说。
这是近年来流行的说法。
如称:当时日本“对北洋水师的壮大感到强烈的威胁,因此基本上是着眼于国土的防卫”,所谓“日本早就准备对大陆采取攻势”的说法是错误的。
或辩解说,日本为对抗清国而扩军,乃是出于对清国清军较日本处于优势而产生的危机感,并非积极地图谋与清国作战,而是准备万一发生不测而进行防卫。
就是说,日本由于受到中国的威胁为了防卫才扩军备战,并不是有预谋地要发动甲午侵华战争。
那么在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就制定了陆海军入侵中国大陆的作战方案,又当作何解释?防卫说主张者则避而不谈了。
第三,两重性说。
两重性说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日清战争一方面具有国民主义的性质,另一方面也带有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另一种则说:“对各帝国主义国家来说,日清战争具有防卫的性质;而对后进国家中国来说,则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二)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与终点(1)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1931年说和1937年说。
这里涉及有关“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同概念问题。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国共十年对峙
(4)革命道路: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共产党认识到照搬苏联革命“城市中心 论”的局限,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5)纠正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独 立自主解决了内部矛盾,1936年胜利完成长征。 (6)主要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调国内阶级矛盾,抓主要矛盾一致对外, 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上不断走向成熟。
中共在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之前的尝试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2.概况:(时间?领导人?经过?) 3.意义: 二、八七会议 1.概况:(时间?地点?内容?) 2.意义: 三、秋收起义 概况:(时间?地点?结果?)
断点补疑: 文家市决策: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被迫退守文家市(位于湘赣边,浏 阳市),在这重新制定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史 称文家市决策。 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 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 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工农武装割据
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打 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 所有制)是核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根据地是革命基地。
概念辨析:左倾、“左”倾、右倾、右倾机会主义 左倾: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
“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表现为 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 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二大到三大 从独立斗争到主张与国民党联合斗争
三大到国民 革命
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到
南昌起义 开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到 井冈山
从坚持城市为中心斗争到探索农村包围城 市,最后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长征到遵义
会议 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草地上渺无人烟,”戴医生说,“……没 有人,一个也没有……看不到人的影子,听不到 人的声音,也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没有人从这条 路上走过,没有房屋,只有我们自己。就好像我 们是地球上最后一批人。”
长征途中,妇女无法照料孩子。刘英说:“听 起来可能很残忍,但他们不得不把孩子托给别人 或扔掉……扔掉孩子就像扔掉装备一样”。
选择反抗,是一种担当……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一声枪响
寻找正确的革命方式
特思背思 作思点考景考用:考::总::结南:昌 领人武统社败命认要国 怎 装 动 共起点民导装治会失识。性①②南革 样 反 独统①②军武反。义?南背①②败到,昌决命 的 抗 立治队装 抗中攻昌的 掌景国 中有起定。斗 国共 打进作国领的打标惨 握共民起是何武争 民开 大义程用民导第响志痛 军从大义什装, 党始 城特爆中?党武一了着教 队国革在么反创 反独 市发训 的民命有反装枪武中对中建 动?立 ,里 重革失的;国,
【重点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面临怎样的困境?
材料一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 ——汪精卫
材料二 1927年“4·12”事变后, 施存统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认 为共产党已前途无望,决定脱离共 产党,公开声明刊登在《中央日报》 副刊上。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略求民主的潮流14国共的十年对峙限时特训新人教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略求民主的潮流14国共的十年对峙限时特训新人教版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固基题组]1.[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1927年11月9日至10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由瞿秋白主持在上海召开了扩大会议。
会议原则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革命形势仍在继续高涨,反对退却,要求继续进攻。
此决议案的通过( )A.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潮局面迅速到来B.配合了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C.致使“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继续发展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答案C解析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时期,应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以图发展,而决议案却提出“不断革命”“反对退却”“继续进攻”等思想,这是八七会议后“左”倾错误不断滋长的表现,故C项符合题意。
2.[2016·福建高三质检]下图所示的剧目题材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历史。
与该时期历史特点对应的标语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C.“坚决拥护共产党八路军”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依据该剧目单,推断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中共工农武装割据。
A项是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A项错误;B项反映出南方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正确;C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D项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3.[2016·湖北联考]《工农兵三字经》写道:“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入共党,组红军,打土豪,除劣绅,废军阀,莫容情,阶级敌,一扫清。
”判断此“三字经”当时最可能流行于(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C.江浙地区 D.东北地区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工农兵”“阶级敌”等信息可知是20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在华中地区(以江西地区为主)的流行语,故选A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都是攻打大城市(省会)---受苏联城市中心道路的影响 都以失败而结束 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放弃攻打长 沙,向山区进军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 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第一个根据地)
3、意义:
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 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 道路。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阅读教材,结合毛泽东诗
会会宁宁
词和长征图,总结长征历
程。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20 20年 高考历 史一轮 复习人 教版必 修一 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35张PPT)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讲国共十年对峙【课件】(51张)
第 15 讲 国共十年对峙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 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 年 8 月 1 日,_周__恩___来__、贺龙等在南昌起义。 后南下受阻,兵分两路,一部分转入湘南,另一部分进入陆海 丰地区。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三、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 1.长征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博古、 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长征过程 (1)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开始长征。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根据地建设 ①军事: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 剿”。 ②政权:1931 年冬,___中__华__苏__维__埃_____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 江西瑞金成立。 (4)主要成果:1930 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秋收起义 (1)概况: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 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2) 结 果 : 毛 泽 东 创 建 了 中 国 第 一 个 农 村 革 命 根 据 地 ——__井__冈__山__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 (1)“割据”思想:将_武__装__斗__争___、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紧密 结合。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共23张PPT)
14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4.意义 ⑴转危为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华”
⑵薪火相传: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 的巨大动力。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⑶浴火重生: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民族矛盾激化,有 利于北上抗日,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13
三.涅槃重生:红军长征 1.开始 2.转折点 3.胜利
4.意义
3.胜利 ⑴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 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⑵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 在甘肃会师。
注意:红军是三支军队分别同时长征,前面重点叙 述的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历史上没有红三军。
2
☆课文结构示意图
星星之火
燎原之势
涅槃重生
1927/8 /9 /10 /12 1928 1930 1931
南八秋井广井 工 中
昌七收冈州冈 农 华
起会起山起山 武 苏 义议义革义会 装 维
命 师 割埃
根
据共
据
思和
地
想国
1933 1934 1935 /10 1936 /12
第中遵陕 甘西
五央义北 肃安
10
【典型例题】☆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 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 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 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 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1第三单元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点1|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初步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五四运动1.背景(1)国际①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导致中国人民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②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2)国内①政治:军阀之间混战不断,阶级矛盾尖锐。
②经济、阶级: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③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第一阶段:学生为主力,中心在北京。
(2)第二阶段: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在上海。
3.影响(1)第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2)促使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3)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1)条件①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②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主要内容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7月)(1)条件①主观: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形势,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②客观:共产国际给予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指导。
(2)主要内容①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②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③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高考历史一轮知识梳理学案:第15课 国共的十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武装起义、遵义会议【学习难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考感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武装起义⑴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⑵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者:周恩来、贺龙、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二、红军的长征1.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中共党成熟的标志。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4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58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9·北京西城区六校联盟联考)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了赤白贸易线,通过各种渠道,向白区输出苏区盛产的竹木等。
后来又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也保护来苏区进行贸易的白区商人。
这些措施的作用主要在于( A ) A.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B.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C.缓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分歧D.打击地方土豪劣绅的势力[解析] 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打破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故A项正确;“建立了赤白贸易线”、“设立了对外贸易机构,派人到白区进行贸易”与“赢得农民对根据地的支持”无关,排除B项;C、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D项。
2.(2019·北京朝阳期中) “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
争自由,谋解放,还得靠自身,团体要结紧,万众一条心。
推翻旧礼教,废除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建立新家庭。
”这首歌谣( D )A.体现了戊戌变法女权运动的影响B.表现了辛亥革命移风易俗的成果C.折射了五四运动青年觉醒的进步D.反映了苏区社会革命动员的成就[解析] 根据材料中“妇女,赶快要觉醒。
汇入工农兵,参加闹革命”的信息分析出,发动工农革命属于土地革命时期,故排除A、B、C三项,而选择D项。
3.(2019·山东德州期末)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
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
这一转变( C )A.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B.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C.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解析] 从材料“实现土地国有”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中可以看出,中共的农村土地政策由土地国有转变为土地归农民所有,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一转变使农民经济上分得土地,摆脱封建剥削,生活得到改善和保证,提高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指秋收起义后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党内“左”倾思想,故D项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国共的十年对峙理一理一、武装起义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概况(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1)内容: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根据地建设1.思想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红色政权。
(2)武装斗争: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3)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四、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想一想1.哪次起义开启了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序幕?提示:秋收起义。
2.中国共产党抛弃了苏俄的城市道路,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道路的根本因素。
3.如何理解“左”倾与“右”倾两个概念?提示:“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两者都有危害性。
4.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吗?提示: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
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5.如何区别“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提示:井冈山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1)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2)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南方长江流域转移到北方黄河流域。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探究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史料导读](1)史料一揭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革命道路存在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揭示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即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三个方面。
(3)史料三说明城市武装起义失败的必然性,城市武装起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探究一答案]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这一切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史论总结]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相互关系: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3)存在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②群众基础:红色政权建立的地区大多受国民革命洗礼,群众革命觉悟高。
③革命形势: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重要客观条件。
④主观条件: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和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探究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转移史料一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二问题: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重心有何变化?比较图1、图2,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史料导读](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2)史料二中包含的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可从革命的中心区域上提炼,即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也可从革命的性质上归纳,即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到民族解放战争。
[探究二答案](1)由城市转入农村。
(2)信息一:从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说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抗日战争兴起。
信息二: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说明: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史论总结]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
(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3)革命中心区域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瑞金→长征→陕北)(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变为共同抗日。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1.探索期(192l~1927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认清国情:中共“二大”上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正确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2)意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和进行武装斗争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成熟期(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结合革命斗争的实践,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和理论,探索出了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工作重心转移: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针对训练](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
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A)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解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逐渐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的不可行,开始思考革命的新出路,故A项正确;大革命失败后党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但并非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割据”等理论不等同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在中共成立之初就开始注重农民阶级的力量,故D项错误。
1.(2018·北京高考·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C)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解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B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所写,而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故A项错误;井冈山道路即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故D项错误。
2.(2018·天津高考·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D)A.①B.②C.③D.④[解析]据材料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可知,该政权是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瑞金位于江西省的东南部,,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