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_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笔算乘法》 导学案

《笔算乘法》 导学案

《笔算乘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2、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口算乘法20×3 = 6012×4 = 4823×2 = 462、列竖式计算14×2 = 2831×3 = 93(二)情境导入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准备给每个班购买 12 本故事书,一共 14 个班,那么一共需要购买多少本故事书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式为:14×12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三)探究新知1、估算先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本书。

把 14 看成 10,12 看成 10 ,10×10 = 100 本。

把 14 看成 15 ,12 看成 10 ,15×10 = 150 本。

2、怎样计算 14×12 呢?方法一:可以先算 14×10 = 140 ,再算 14×2 = 28 ,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140 + 28 = 168 。

方法二:我们用竖式来计算。

1 4× 1 2————2 8 (14×2 的积)1 4 (14×10 的积)————1 6 8(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 2 去乘第一个因数 14 ,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2×14 = 28 。

(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 1 去乘第一个因数 14 ,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1×14 = 14 ,这里的 1 表示 1 个十,所以得数是 140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2课时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P49例2,教科书P50“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2.通过不同笔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灵活应用合适的笔算方法解决问题。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再次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教学难点:灵活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

现在,我想检验一下大家,敢挑战吗?课件出示习题。

指导学生回忆计算法则:用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乘到哪一位,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两个部分的积相加。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科书P49例2。

师:你们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生:春风小学有37个班,平均每班有48人,每人配备一盒酸奶。

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列式为48×37。

(一)估算并交流。

师: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盒酸奶?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议一议。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师:哪种方法更接近准确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看来,预设1的方法与准确值相差最少,也较为简便,即方法最佳。

【设计意图】在设计中特意安排了“估一数”与“估两数”的教学环节,以此来引导学生在估算时有个清晰的思路。

尤其在估算之后,又通过比较误差的大小,把合理选择算法落实到估算之中。

(二)探究算法。

1.学生尝试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估算,同学们已经知道48×37的结果大约是1850,那么准确结果是多少呢?请大家动笔列竖式算一算。

学生先独立笔算,再与同桌进行讨论,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方法呢?大部分同学同意第二种算法,因为3表示的是3个十,所以是乘30。

师:你们在写竖式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吗?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不能直接口算出结果,可以像一位数乘法那样,一位一位地去乘,同时把进位的数写到相应的地方。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14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笔算乘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笔算乘法。

2.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运算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 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1)将两个两位数分别写在竖式的上方和下方。

(2)先用下方的两位数的个位去乘上方的两位数,将得到的积的个位写在竖式的第一行。

(3)然后用下方的两位数的十位去乘上方的两位数,将得到的积的个位写在竖式的第二行。

(4)将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得到最终的积。

3. 示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以23乘45为例,进行笔算乘法的示范。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1)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进行一次乘法,如果得到的积与原来的积相同,则计算正确。

(2)将得到的积除以其中一个乘数,如果得到的商与另一个乘数相同,则计算正确。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 在学生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

3.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提高计算的可信度。

本教案根据人教新课标2014编写,适用于三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完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完整)最新⼈教版⼩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能够⽐较熟练地⼝算整⼗、整百数乘⼀位数(20×3,200×3),两位数乘⼀位数的笔算(每位乘积不满⼗)(43×2),掌握了多位数乘⼀位数的计算⽅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学⽬标:知识与技能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会⼝算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

过程与⽅法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措施:1、让学⽣通过解决问题学习计算⽅法。

2、让学⽣主动探索计算⽅法。

3、加强估算,⿎励算法多样化。

4、注意处理好⼝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的⽬标。

课时安排:课时⼝算乘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位数的⼝算(41页例1)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位数成两位数的⼝算过程与⽅法2、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学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及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感受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算整⼗、整百数乘整⼗数及两位数乘整⼗、整百数教学难点:掌握⼀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教具准备:⼝算卡⽚等。

教学过程:⼀、导⼊新授⼝算下⾯各题:40×4 60×5 30×3 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选两题,说说⼝算⽅法。

⼆、探索发现1、独⽴尝试(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提出问题。

(3)从学⽣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每筐装15盒草莓,阿姨买了3筐,3筐草莓有多少盒?2、组内交流(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今天的课将会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我将要教授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是他们理解数学世界的重要一环。

一、教学内容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今天将教授第5章第3节“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掌握笔算的步骤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笔算,并理解笔算的逻辑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其中涉及到进位和连续的乘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练习纸,用于辅助教学和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2个种子,一共有多少个种子?”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我展示笔算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笔算的步骤。

接着,我通过PPT展示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例如“23乘以45”,我逐步讲解笔算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完成笔算。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特别强调进位和连续乘法的技巧。

然后,我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我给予他们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他们独立完成。

我在他们完成练习后,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并在下面列出了笔算的步骤和重要的技巧,如进位和连续乘法。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作业,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并写下了详细的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还想拓展延伸,让学生们思考,除了笔算,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我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案设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盘、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可以拆分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再将结果相加。

3.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步骤。

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对位、进位等。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有一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美溪区一小三年级数学下册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2笔算乘法练习课2-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美溪区一小三年级数学下册 4 两位数乘两位数 2笔算乘法练习课2-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练习课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明确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合作意识。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列竖式计算。

23×3241×2122×2334×12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

即: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答案:23×32=73641×21=86122×23=50634×12=4081.列竖式计算。

39×45 37×2496×45 62×48知识点2:运用进位的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甲、乙两地相距2000米,李叔叔步行平均每分钟走78米,从甲地出发,24分钟能到达乙地吗?分析:求24分钟能否到达,先求出24分钟李叔叔行走多少米路程,再与2000米进行比较。

答案:78×24=1872(米)1872<2000答:24分钟不能到达乙地。

2.摘苹果。

(1)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2)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果树?答案:(1)32×26=832(个)答:一共摘了832个苹果。

(2)24×16=384(棵)答:果园里一共有384棵果树。

教师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51页第6、7、8、9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原理。

2. 学生能运用笔算方法准确完成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

3. 学生能通过具体的计算例子,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规律。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今天的课程做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原理,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过程。

- 教师演示笔算方法,强调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 实践操作(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 学生通过多次练习,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规律,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乘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入法: 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入新的课程内容。

- 讲解法: 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原理和笔算方法。

-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培养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 总结法: 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规律。

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 练习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评估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 总结与拓展: 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规律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篇)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把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拟正确娴熟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沟通,享受独立思索后发表自己见解的欢乐,获得胜利的体验。

3、能应用学问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把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挨次和其次局部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115= 1105= 11050=3020= 30200= 30020=2、笔算:244= 392=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

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1)学生观看: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仔细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

思索: 1、笔算1412时,先用其次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3、最终把()和()加起来。

(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3、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学,独立自考,尝试解决。

4、小组汇报,边板书边讲解师生共同分析14乘12的笔算方法1 41 22 8 。

142 的积1 4 0 1410的积1 6 8 1412的积说明:在把两个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便利,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去。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教学内容1. 9.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2. 9.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意义。

2.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难点是理解笔算过程中的进位和借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每位同学一份的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情况,比如买书、买衣服等。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计算方法。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然后讲解笔算的方法。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边讲解边板书,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笔算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多媒体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讲解笔算过程,展示板书】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3 × 4532 × 56答案:2.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还会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设计6. 板书设计的策略7.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计划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人教新课标(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运算规则和竖式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进位问题的处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计算物品总价,演示笔算乘法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较大物品总价的情况?”(如购买多本书籍)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笔算乘法的奥秘。
3.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步骤;
4.解决与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规律,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运算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 探索新知(1)学生尝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观察计算结果。

(2)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3)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互相交流计算方法,分享计算经验。

(3)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计算法则。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计算能力。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第2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基于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特别是不进位的情况。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概念,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步骤和技巧,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如何处理乘法中的进位问题,特别是不进位的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步骤,特别强调不进位的情况。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例题为例,比如23乘以45,演示笔算乘法的过程,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类似的笔算乘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解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特别是如何处理不进位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应该清晰地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步骤,特别是不进位的情况。

可以用一个大的例题和其解题过程来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23乘以45等于多少?2. 56乘以78等于多少?答案:1. 23乘以45等于1035。

2. 56乘以78等于4368。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资源,比如相关的数学游戏或者更复杂的题目,以加深他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教学的开始,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例如购物时需要计算总价,引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复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复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复习课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2. 解决实际问题,巩固乘法计算方法。

3. 总结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计算的算理,熟练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回顾乘法计算法则。

2. 复习乘法计算法则(10分钟)(1)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巩固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

(2)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如进位、对齐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乘法现象,尝试用乘法计算解决。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

2. 乘法计算的注意事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法则,让学生熟练掌握了乘法计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乘法计算的算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解决实际问题”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不进位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如何处理不进位的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练习题和答案,以及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今天的课题,比如:“小华有32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3. 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然后我会选取一些答案进行讲解,并指出其中的错误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这些练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第四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不进位的处理方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华有23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个橘子?答案:1. 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橘子。

2. 12×15=180、24×32=768、45×67=30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特别是不进位的处理方式。

如果有必要,我会设计一些额外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这些细节不仅关系到学生们能否正确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还关系到他们能否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这一技能。

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

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

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数学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通过前面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初步了解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的算理。

本课教学进位的,是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学情分析“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意志、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学目标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用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枝。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10盒一共多少枝?20盒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买了12盒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1、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习准备课件、学习单、实物展台四、教学过程(一)、预习自学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习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习单上的第一题?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

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1、出示例题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

该怎么列式呢?14×12=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 20×14 91×40 81×60
72×30 50×31 62×30 70×21
2、笔算。

35×7= 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37×48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48≈50 37≈40 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
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37=1776(盒)
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 54×13 39×27 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24×41 22×74 44×59 15×21 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 1 6 2 5 1 8 2 4
×1 6 ×1 3 ×1 7 ×1 9
2、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 38×9 76×99 12×11 11×47 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问题?反思:
【素材积累】
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的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