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可多靶点调节突触可塑及神经再生及多途径抗抑郁
中药药物的抗抑郁与抗焦虑研究
中药药物的抗抑郁与抗焦虑研究在当代社会中,抑郁症和焦虑症已成为极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中药药物对抑郁和焦虑的疗效。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中药药物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和焦虑症属于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心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然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此,寻求中药药物的疗效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药物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首先,许多中药药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如黄芪、当归和川芎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其次,一些中药药物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如丹参、柴胡和酸枣仁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加血流量和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轻抑郁和焦虑。
此外,中药药物还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中药药物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药药物的疗效和适应症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和确认,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实验验证。
其次,中药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最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心理状态有所不同,中药药物的疗效可能会有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药药物在抗抑郁和抗焦虑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剂量,以推动中药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药物在心理健康领域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希望。
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
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一、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
这一概念源于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思维模式,即“以人为本、以病为重、以药为辅”的观念。
中药并非像西药一样单一地靶向某一特定的受体或酶,而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影响多个生物通路和靶点,调节多个生理环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二、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的意义中药的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意味着其治疗作用更加全面、细致和温和。
相比于西药的单一靶点作用,中药的综合调节作用更能够满足人体复杂疾病的治疗需求。
而且,中药的多靶点作用也减少了药物耐药性的风险,使中药在长期治疗和对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的实例1. 以人参为例。
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作用,包括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其作用机制不仅限于某一种方式,而是多种方式共同作用,实现综合调节人体机能的效果。
2. 以黄芪为例。
黄芪中的黄芪甙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理过程,从而发挥抗疲劳、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
四、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药的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正是其重要特征和优势所在。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中药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疾病时能够更加全面地发挥作用,减少了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的风险。
虽然中药的作用机制一直未能完全被科学所解释,但其实际疗效和临床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肯定,这也是中药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证明。
总结而言,中药的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作用机制正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在中医治疗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对于中药的治疗作用、药效、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更应该重视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特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挖掘中药的疗效机制。
以上就是对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作用机制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希望本文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抑郁症现状与挑战1.1 抑郁症的全球流行趋势哎,说起抑郁症啊,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山大,抑郁症患者是越来越多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64亿人受抑郁症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
而且,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疾病负担之一。
你看,这多吓人!1.2 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现在的常规治疗方法呢,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但这些方法啊,副作用大不说,疗效还参差不齐。
有些人吃了抗抑郁药,效果不错,但更多的人呢,要么没效果,要么就是副作用明显,比如口干、失眠、性功能障碍啥的。
而且,心理治疗需要的时间又长,费用也不低,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所以说,咱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法。
二、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独特优势2.1 整体调节与辨证论治说到中药啊,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不像西药那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药啊,它是通过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病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抑郁症的表现也不一样,中药呢,就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症状来配药,做到“量身定制”。
这样一来,治疗效果当然就更好啦。
2.2 天然成分与较少副作用还有啊,中药大多是天然药材,跟那些化学成分的西药比起来,副作用可就小多啦。
当然啦,中药也不是完全没有副作用,但相对来说,它们更温和一些。
而且,中药的疗效啊,有时候是慢慢显现出来的,不会像西药那样“立竿见影”,但一旦起效,就比较稳定,不容易复发。
三、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理论研究进展3.1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应用在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啊,复方的应用可是个热门话题。
科学家们发现,把几种中药组合在一起用,比单用一种中药效果更好。
这些复方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抗抑郁的效果。
而且,中药复方还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3.2 活性成分的提取与作用机制探索除了复方研究外,科学家们还在努力提取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并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其治疗方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以西药为主,但存在不良反应大、疗效差等问题。
而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整体论治、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的优势,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机制的作用特点在治疗抑郁症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主要从抑郁症的中医认识、机制、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中药;研究进展1抑郁症的中医认识在中医方面,虽然没有准确有关抑郁症的病名,但与其相关类似的疾病却有很多,如“百合病”“癫病”“梅核气”“奔豚”等,大多是以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郁郁寡欢、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感、食欲不振以及精神不佳等表现[1]。
《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了“郁”的概念。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录了很多有关治疗情志方面的抑郁症,如: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2]。
抑郁症根据中医证候可分为5个主要的证型:肝气郁结、痰热扰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和心肾阴虚,主要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故常以理气解郁、调和肝脾、补益安神、滋阴清热等方面入手[3]。
中医亦有“郁不离肝”的说法,肝藏血,主要调畅气机和情志,肝血不足,导致营血亏虚,故出现精神抑郁的症状。
2抑郁症的中药治疗2.1单味中药治疗抑郁症现代研究发现,一些单味中药都具备抗抑郁功效,如柴胡、合欢花、钩藤、五味子、远志、黄芩、甘草等等。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其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抑郁等多重药理作用。
柴胡皂角A主要通过抑制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抑郁的效果[4]。
合欢花具有疏肝理气、活络止痛、理气开胃的功效,其水提取物可以减少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同时调控HPA轴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抑郁症[5]。
亚精胺分子结构范文
亚精胺分子结构范文亚精胺(Agmatin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哺乳动物中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是肝脏通过精氨酸脱羧酶(Arginine decarboxylase, ADC)催化精氨酸脱羧所产生的产物。
亚精胺的分子式为C5H16N4,分子量为130.21 g/mol。
它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作为神经递质、神经保护剂和抗抑郁剂等。
本文将从亚精胺的结构、生物合成、生物学功能以及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亚精胺的结构特点如下:亚精胺是一种二元胺,由两个氨基(NH2)基团和一个环状多元环(imidazoline)相连而成。
它的结构式为H2N-C(-NH2)-NH-C(-NH2)-NH2亚精胺的生物合成:亚精胺是由精氨酸通过精氨酸脱羧酶催化反应生成的。
精氨酸在精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会发生脱羧反应,生成亚精胺和二氧化碳。
精氨酸脱羧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脑部和胰腺等组织中。
亚精胺的生物学功能:亚精胺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1.神经递质:亚精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着抑制神经传导的作用。
它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元兴奋性,调节与学习记忆、离子通道、突触可塑性等相关的封闭信号通路。
它还能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相互作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信号传递。
2.神经保护剂:亚精胺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
研究发现,亚精胺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再生,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它还能够减轻神经元发炎和细胞氧化应激。
3.抗抑郁剂:亚精胺还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研究表明,亚精胺可以增强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减轻抑郁症状。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谷氨酸、γ-氨基丁酸(GABA)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有关。
亚精胺的药理学研究:基于亚精胺的生物学功能,亚精胺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分子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很多研究表明,亚精胺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领域具有潜在的治疗应用。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亚精胺能够通过抗炎、抗氧化和抗凝血等多种机制调节血管紧张性、血压和血流动力学,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 增殖的研究进展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的研究进展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其发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针对能够刺激NSCs激活的各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一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标签:NSCs激活综述1 NSCs的激活、增殖正常机体内的神经干细胞存在于特定的位置,处于静息状态,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如脑缺血,可以受到刺激而被激活,并迁移到受损的区域发生增殖、分化,但是激活、增殖NSCs的数量有限,分化受到很大的限制,且分化后的神经组织通常会大量的凋亡,限制了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
许多化学、物理等的因素能够促进NSCs的激活。
1.1 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具有增加神经出芽、突触发生、神经递质传递和促进神经递质释放的作用。
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坏死后,会有大量的吞噬细胞浸润在梗死及梗死周边区,并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这些因子可使脑内多个部位的神经干细胞激活,促使其向损伤区迁移,并在多种因子、基因调控等的调节下在良好适合的微环境中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连续的变化,使受损神经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修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主要分布于海马和皮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的生存、分化、生长和维持神经元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近来研究证实其还有抗伤害性刺激,促使神经损伤后的再生等作用[1]。
白血病抑制因子[2]是一种能提升NSCs的激活、调控其朝向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神经营养因子,其不但促进NSCs的增殖,而且能够显著降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从而使发生分化的神经元继续存活。
许多其它的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明显促进大鼠缺血周围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向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发生分化;显著减少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增加缺血周围脑组织Bcl-2的表达、抑制Bax、Caspase-3的表达,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王旭东;乔明琦;张樟进;陈刚;陈家旭;图娅【摘要】目前主流治疗抑郁症的西药有其局限性,而中医药却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简要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医药抗抑郁的快速性、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分型、中医药抗抑郁的药理学基础、针灸抗抑郁的生物学机制等.提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研究应使用系统生物学和多学科、多模块的系统集成方法,发现新靶点并研究其机理,并通过大样本研究与合适的模型,确立疗效(包括快速持久效应),解析抑郁症证候的实质,以改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2)001【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抑郁症;辨证论治;快速抗抑郁;针灸;方剂;阈下抑郁症;神经药理【作者】王旭东;乔明琦;张樟进;陈刚;陈家旭;图娅【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3;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999077;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494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所带来的伤残损失已经排在所有疾病的第二位。
在西方,抑郁症的疾病负担预测到2030年将位列首位[1]。
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势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但是,现有的主流抗抑郁症西药的治疗效果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如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需要服用数周才能起效,部分患者易于复发,还有部分患者对各种药物没有反应[2]。
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也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防治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与潜力,如阈下抑郁人群不宜使用西药治疗,但可以进行中药、针灸等干预,逆转其向疾病方向发展的趋势。
BDNFTrkB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挥重要作用ꎬ其方式主要包括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
郁药通过增加脑内 BDNF 表达ꎬ促进神经元存活和
细胞的分化和迁移 [5 - 7] ꎮ 近年来ꎬ神经元再生与抑
酸激酶受体 B( trk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ꎬTrkB) 作
可 预 知 性 温 和 应 激 ( 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NFꎬpro - BDNF) ꎬ在弗林蛋白酶( furin) 、PC 酶( pro ̄
蛋白酶 - 3( MMP - 3) 、基质金属蛋白酶 - 7( MMP -
7) 等细胞内外裂解酶的酶切催化作用下裂解为成
熟 BDNF( mature BDNFꎬmBDNF) ꎬ以活性依赖方式
[ 通信作者] 钟正ꎬE - mail:falleaves@ 163. com
囊泡向树突棘转运ꎬ和 Rab11Q70L( Rab11 的持续激
突触相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16]
azole - 4 - propionic acidꎬAMPA) 受体含量增高
Bus 等
[18]
、师佳等
[19]
[17]
ꎮ
研究表明ꎬBDNF 可能是通过
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可塑性的调节在抑郁症的发生
活形式) 共同调节 TrkB - FL 与突触后致密蛋白 95
条单跨膜肽链组成ꎬ包括细胞外糖基化多肽、跨膜区
和胞质内酪氨酸激酶区 3 个结构域ꎬ主要在大脑中
表达ꎬ以全长型 TrkB( full - length TrkBꎬTrkB - FL)
和截短型 TrkB( truncated TrkBꎬTrkB - TI) 两种形式
存在于神经元膜上ꎬ通过运载体驱动蛋白 - 1( kine ̄
中药对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药物治疗一直是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药则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中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治疗潜力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许多中药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发挥出卓越的疗效。
如黄连、川芎、天麻等中药在改善患者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此外,中药还能调节患者的神经化学途径,提高神经传导效率,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二、中药与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联合应用在实际临床中,中药与传统抗精神疾病药物的联合应用已被广泛采用。
这一联合治疗方案既能发挥中药的疗效,又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干预。
通过多项研究发现,中药与抗精神疾病药物联合应用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目前仍然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并提出更加精确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
三、中药的治疗机制研究中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从分子水平和系统水平上揭示了中药的治疗机制。
例如,中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影响神经元活动的稳定性,从而调节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另外,中药还能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和抗氧化能力,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中药的临床应用前景中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认可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中药治疗。
而且,中药具有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疗程短等优点,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然而,中药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标准化生产、药物质量控制等,需要加大研发力度,完善相关管理政策。
结语:中药在精神疾病的调节作用研究中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
中药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还能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免疫系统和抗氧化能力等机制发挥疗效。
乌灵菌粉神经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7-0014-04乌灵菌粉神经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尤伟静,何文迪,马少华,凌庆枝(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乌灵菌粉是从中国珍稀药用真菌乌灵参中分离获得的菌种,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神经等多重临床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为进一步确立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应加大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力度。
目前乌灵菌神经调节的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基于单胺神经递质系统、谷氨酸物质基础、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炎症反应等相关机制。
关键词:乌灵菌粉;调节神经;研究进展;调控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1.07.004当下有抑郁、焦虑症状或失眠状态的患者越来越多,来自南方所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为5%~6%,失眠的发病率为10%~20%,老年人发病率高达25%,考虑到焦虑、失眠和抑郁的共存性,这种轻、中度心理障碍整体的发病率为10%~15%[1],因而这种轻中度心理障碍治疗药物的市场前景十分巨大。
乌灵参因皮色乌黑、用之灵验有效而得名,为炭角菌科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I.)Sacc的菌核,主产四川、云南、广东、浙江、江西、江苏、台湾等地,乌灵参性温、味微苦,被《四川中药志》所收载。
从乌灵参中分离获得菌种再制成乌灵菌粉,早期主要集中于乌灵菌粉对头痛、失眠、焦虑和抑郁等的临床应用研究[2-7]。
近年来,对乌灵菌粉药理作用研究逐渐活跃,主要包括调节神经[8-22]、调节免疫[23-24]、调节内分泌等作用[25-26],本文对乌灵菌粉调节神经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乌灵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调控机制1.1单胺类神经递质生理学基础单胺类神经递质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包括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组胺等,其中5-HIAA是5-HT 经单胺氧化酶(MAO)氧化后的代谢产物,其含量反映了5-HT的浓度和MAO的活性[27]。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考困难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机制。
本文将阐述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实验方法与结果,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优势。
中药复方是根据中医理论,由多种中药组成的药剂。
早在汉代,医书《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证实了中药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
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经典复方药剂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本文选取了两种中药复方药剂,分别为疏肝解郁胶囊和丹栀逍遥散。
通过筛选和鉴定药物成分,设计了实验药物并进行了实验过程。
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
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复方药物,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
治疗时间为8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估疗效。
经过8周的治疗,疏肝解郁胶囊和丹栀逍遥散均表现出明显的疗效。
治疗组在HAMD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
其中,疏肝解郁胶囊在改善情绪方面尤为显著,而丹栀逍遥散在改善睡眠和焦虑方面表现出优势。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可能涉及多方面。
中药复方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如疏肝解郁胶囊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缓解抑郁症状。
中药复方可以调节神经递质代谢,如丹栀逍遥散可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中药复方还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发挥疗效。
与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具有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等优势。
虽然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仍是西医抗抑郁药,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嗜睡等。
而中药复方则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长期使用无明显副作用,因此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探讨了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机制,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多样且积极。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综合调理,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和五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减轻焦虑等。
近年来,一些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显示,中草药可作为抑郁症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白芍、当归、柴胡等中草药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一些中药复方也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逐渐增多。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承认、足三里等针灸穴位被发现对缓解抑郁症状有效。
针灸还可以调节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脑功能,对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心理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中医心理疗法强调平衡心身,通过调节情绪、改变心态、提升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近年来,中医心理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
传统的中医心理疗法如“抚心”、“活络通神”等被发现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状。
中医药的辅助作用也得到了重视。
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医药和西医药物相结合,能够综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显示,中医药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联合应用在治疗抑郁症中有较好的疗效。
近5年来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积极。
中医药、针灸、中医心理疗法等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得到认可,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
未来,中医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入,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药远志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远志抗抑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章主恒;王静;付宇;乐江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24)12
【摘要】远志为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且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远志具有镇静、抗惊厥、益智等多种中枢药理作用.近年来,对于远志抗抑郁作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远志包含皂苷类化合物、寡搪酯类化合物、口山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实验数据表明,远志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和寡糖酯类化合物均具有显著抗抑郁活性.本文就远志中分离的这2种具有抗抑郁活性的单体成分及常用组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远志中抗抑郁单体的研究及其相关抗抑郁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797-1801)
【作者】章主恒;王静;付宇;乐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武汉 43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J], 苏秋;陈少东
2.中药基于调节神经递质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任伟光;黄世敬;吴玉林;张翠英
3.抗抑郁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金星;史大卓;刘剑刚
4.中药抗抑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J], 窦昊;高志成;李薇
5.中药提取物及有效成分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J], 林敏华; 吴昊; 曾华敏; 黄佳栓; 周颖; 曾泽楷; 邓林清; 李锦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娄底市康复医院湖南娄底精神科6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致病因素较多,明显影响抑郁症治疗效果。
当前,抑郁症治疗方法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治疗水平。
现本文综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的治疗状况,旨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发病机制;治疗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丧失兴趣、精神萎靡不振等,治愈率较低,致残率、自杀率较高,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据不全[1]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高达3亿,每年因抑郁症自杀身亡者高达80万。
因此加大对抑郁症的研究,明确其发病机制及合理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本文综述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近年来的治疗状况,以期为早期识别、准确治疗提供参考。
1抑郁症的发病机制1.1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假说单胺类神经递质是一种主要由大脑及肾上腺分泌的神经递质,以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等,具有调节大脑发育、情绪及应激反应等作用,故在抑郁症发生方面占据着重要作用。
另有研究[2]发现,当海马中5-HT受体表达下降,NE受体下调等,会影响神经传递功能,诱发抑郁症发生。
1.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等器官,是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重要枢纽,其功能与人体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3]。
若HPA轴激活及持续亢进,会影响糖皮质激素、NE等重要分泌激素,最终诱发抑郁症。
1.3神经可塑性与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可塑性主要通过对海马结构的改变,减少神经元再生,或增加神经元凋亡数量,导致信号传导通路障碍及损害神经突触可塑性,从而诱发抑郁症[4]。
故神经可塑性异常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点。
神经营养因子是维持神经元生长及存活的关键因子,若神经营养因子表达下降,可能会致海马、前额叶等脑边缘区的神经元萎缩及丢失,是致抑郁症的重要靶点[5]。
1.4炎症假说有研究[6]指出,若机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时,促炎性细胞表达升高,而抗炎性细胞表达下降,会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神经内分泌或免疫系统紊乱,最终诱发抑郁症。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面上自然基金项目
中药神经精神药理面上自然基金项目近年来,中药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视,中药在神经精神药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推动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在面上自然基金项目方面的支持和推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药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历史悠久。
传统药理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具有镇静、抗抑郁、抗焦虑等作用,对神经精神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王不留行所在的我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川乌、天麻等中药提取物对焦虑症、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药物。
中药在神经精神疾病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中药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许多中药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一些中药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对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有一定作用。
参与我所申请的面上自然基金项目的神经药理研究,我们发现某种中药通过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来发挥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
这一发现对于推动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面上自然基金项目的意义和目标面上自然基金项目对于中药在神经精神药理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应用和转化,为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该项目的支持,可以加速中药神经精神药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推动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发展。
四、面上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和计划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在焦虑症、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临床应用研究。
我们将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试验等,对中药在神经精神领域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滋肾宁心化痰法改善MCI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滋肾宁心化痰法改善MCI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而该病被认为是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先兆阶段。
其中,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被认为是MCI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尽管有诸多治疗方法尝试缓解这一损伤,但尚未有明确的特效药物。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的滋肾宁心化痰法在改善MCI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其改善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的作用机制。
二、滋肾宁心化痰法理论基础滋肾宁心化痰法是中医治疗MCI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主要涉及肾脏与心脏的功能调整,以及痰浊的消除。
在中医理论中,肾脏与记忆力密切相关,肾脏的亏虚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而心脏主宰着人的精神活动,心脏功能的异常也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此外,痰浊的生成和积聚也是导致认知障碍的重要因素。
因此,滋肾、宁心、化痰三法联用,可达到调和脏腑、消痰化瘀、改善认知障碍的目的。
三、实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动物实验的方式,选取患有MCI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滋肾宁心化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通过观察两组动物在认知功能、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等方面的差异,以探究滋肾宁心化痰法的作用机制。
四、作用机制研究1. 调节肾脏与心脏功能:研究发现,滋肾宁心化痰法能够调节肾脏与心脏的功能,提高肾脏的精气神和心脏的活力,从而改善认知障碍。
这可能与该疗法能够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促进神经生长因子分泌等有关。
2. 消除痰浊:该疗法能够消除痰浊,减少其在脑内的积聚。
这有助于改善脑部微环境,为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
3. 改善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研究发现,滋肾宁心化痰法能够显著改善谷氨酸能突触可塑性损伤。
这可能与该疗法能够调节谷氨酸的代谢、促进突触生长和重塑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可多靶点调节突触可塑及神经再生及多途径抗抑郁
来自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的胡园和刘屏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治疗中医情志病的经典中药复方开心散,可通过调节抑郁大鼠海马区神经发生发育及突触可塑性信号网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是全球主要疾病负担之一。
目前,抑郁症影响了全世界3亿多人,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尽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抗抑郁药物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抑郁药物大多数都以单胺类系统为治疗靶点,然而,这些药物的起效延迟,缓解率较低,甚至耐药。
因此,在中药复方中探索多靶点的快速起效的抗抑郁药物,可以克服迟发性临床症状及耐药的影响。
此次,胡园和刘屏等公布一项令人欣喜的发现,开心散可通过调节海马区神经发生发育及突触可塑性信号网络,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抗抑郁作用。
首先发现开心散治疗2周能显著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紧接着,他们发现抑郁大鼠海马区多个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变化,而开心散对其中33个与神经再生和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蛋白的异常表达有显著的逆转作用;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文献分析,证实开心散中多个活性成分对神经突触信号网络中关键节点有重要调控作用,并得出开心散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新靶点。
文章发表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0年2期。
文章摘要:开心散是一种由由人参、远志、茯苓和石菖蒲按3:3:2:2制备传统复方中药制剂,在中国被用于治疗情绪方面的疾病,但对其治疗机制中关键蛋白尚不可知。
此次实验通过28d以不同应激
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大鼠模型,在在应激刺激14d后每天灌胃600mg/kg开心散。
以蔗糖偏好测试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以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学分析海马组织中蛋白的变化。
结果发现,开心散治疗2周能显著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海马组织中有7种蛋白表达下调,26种蛋白表达上调。
经蛋白组学功能分析见,这些蛋白可参与突触
可塑性、神经发育和神经发生。
实验结果显示,中药开心散对神经突触信号网络中关键节点蛋白有重要调控作用,这有助于了解中药开心散抗抑郁作用的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支持。
文章关键词: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组学分析;开心散;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蛋白网络;抑郁中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信号通路;神经再生
文章来源:Dong XZ, Wang DX, Zhang TY, Liu X, Liu P, Hu Y (2020)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targets for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Kai-Xin-San in Chinese medicine using 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Neural Regen Res 15(2):302-310. doi:10.4103/1673-5374.26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