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处理精选PPT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劳动争议处理[优质PPT]

劳动争议处理[优质PPT]

在我国,具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 位之间,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 因适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订立、 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合 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联 系的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第二节 时间管理能力
主体:
个别争议 集体争议
争议性质:
权利事项争议 调整事项争议
Logo
我国:
一般劳动争议 因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 争议
2第 节 自主协商和调解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法》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 、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 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 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 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可以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第 节 自主协商和调节

协商是劳动关系双方自主解决争

1. 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 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

客送礼的。
Logo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规定: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
劳动争议处理
Logo
案例导读 办事处侵权该在哪里仲裁?
刘女士在一家服装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工作,该公司的总部
在上海。由于服装行业的特殊性,员工们不但没有节假日, 平时还要经常加班。感到身心疲惫的刘女士,最终决定离开 办事处,同时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并加付赔偿金。在双方交 涉后,办事处只答应给一点经济补偿金,金额远远低于刘女 士应得的加班费。 但是又不知道应该到北京或是上海进行 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劳动争议处理
1
一、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 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 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 发生的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17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 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 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仲裁法》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 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 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18
劳动者不服裁决 的,可起诉!
7
一、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 ✓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 成员总数的1/3
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 的组织
8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 侵害之日起30天内提出。
二、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2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
✓调解全过程 ✓调解自愿
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3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流程图
争议双方
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
劳动争议 仲裁机构
初级法院 中级法院
协商
不成
调解
不愿
不成
仲裁
不服
诉讼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职能。责令改正;罚款。 4
申请 受理 调查与调解
征询对方当事人的意见,不愿调解的, 3日内通知申请人;4日内作出受理或不 受理申请的决定。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劳动争议处理相关知识PPT课件
仲裁庭
✓一案一庭制 ✓一般情况:一名首席仲裁员、二名仲裁员;简单案件:指定一 名仲裁员独任处理;特别仲裁庭:三名以上仲裁员
10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
强制性原则 先调解后裁决原则 及时、迅速原则 回避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一次裁决原则 裁审衔接制原则
11
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在上海市某区做清洁服务工作的民工张某在一 次高空清洁作业中摔伤,但清洁公司以种种理由 不支付工伤补助金。张某想提起劳动仲裁,但经 核实,该清洁公司的注册地在广州市某区,张某 感到迷惑,他是否必须去广州进行仲裁?
五、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申请 受理 和解与调解 开庭和裁决
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或 不受理的决定;受理后5日内将仲裁申 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10日 内提交答辩书(也可不提交);5日内 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应当自受理之日起45日内结束,经批准 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可以就部分先行裁决。 部分案件可以裁决先予执行。 逾期未裁决,当事人可提起诉讼。
四、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可 否作为证据?
5
四、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 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 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 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6条 6
四、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
9
一、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机构的构成及其职责
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 立,相互独立。 ✓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 成,组成人员必须是单数。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即为仲裁委员会的办事 机构,负责办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事务。

劳动争议处理PPT 第1章

劳动争议处理PPT 第1章
• 工作场所冲突也可以细化为五种主要类型:
• 事实冲突。 • 专业/技术冲突。 • 人际冲突。 • 法律冲突。 • 意见冲突。
8
第1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
• 一、工作场所冲突相关概念
• (三)争议
• 在合同法上,争议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另一方未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而引起的业 务纠纷。
• 工作场所的争议通常是指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概念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劳动争议 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因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一切纠纷;狭义的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9
第1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
• 二、劳动争议的界定
• 从我国立法的实践来看,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劳资纠纷、劳资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 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关系,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 在我国相关法律中,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是并行的概念,有时并称为劳动人事争议。 • 区别劳动争议和人事争议的关键在于职工一方的身份。 • 我国曾经有不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人事争议处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争议和
•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劳动报酬即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按照自己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应当取得的工资收入。 • 工伤医疗费是指职工因公负伤或患职业病而花费的治疗费用。 • 经济补偿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在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以
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的补偿费用。
6
第1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
• 一、工作场所冲突相关概念
• (二)冲突
• 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对于冲突的定义是不同的:
• 博弈论。 • 人际交往理论。

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第十章 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PPT课件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 争议的事项,依法做出裁决的活动。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指县、市、市辖区设立的裁决用人单位 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组织机构。
(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 需要的原则设立。
(三)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
劳动争议案件是由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与一 般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相同,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 程序进行审理,实行的是四级两审终审制。
三、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当事人
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当事人,即原告和被告,其法律地位与权利 义务与一般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原告和被告基本相同,但也有其自身的 特点。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来确定。
三、劳动争议处理的范围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 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劳动争议调解的程序
劳动争议调解的申请与受理 调解 调解协议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管辖 四、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参加人 五、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程序
劳动争议的特征包括: 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 劳动纠纷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是为实现劳动关系而产生的

第十一章劳动争议处理精品PPT课件

第十一章劳动争议处理精品PPT课件

五、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
• (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9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 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 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 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 依法处理。
第二节劳动争议的调解
•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含义和特点 • 二、劳动争议基层调解机构 • 三、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程序
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成调解协议, 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 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 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 支付令。
第三节劳动争议的仲裁解决
•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参加人 • 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 四、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回避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含义和特基层调解,是指用人单位内
部依法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本 单位的劳动者和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进行调解,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 础上,促使当事人在互让互谅基础上达 成协议,从而化解争议的一种方式。
一、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含义和特点
• (二)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特点*
• 1、调解机构是用人单位内部设立的劳动 争议调解委员会。
• 2、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解的劳动争议是本 单位的劳动者和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 3、经过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劳动争议, 达成的调解协议,依赖于争议双方当事 人的自觉履行,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二、劳动争议基层调解机构
三、劳动争议基层调解的程序*
• (二) 调解
• 1、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 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 帮助其达成协议。
• 2、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 议书。
•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 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 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

劳动争议处理PPT

劳动争议处理PPT

2、受理。 • 第二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 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 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 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 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
• 第三十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 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 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 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劳动 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 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未提交答 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五、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效力 •
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应当履行。调解协议是当 事人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独立意志达成的,双方对 调解协议的每一项内容都取得一致意见,所以当事人应尊重自 己的意思,自觉履行调解协议.而不应对自己的意思表示不做 出相应的行为。 • 但应注意的是,调解协议是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 下达成的,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在一方当事人不履 行调解协议时,另一方当事人不能申请强制执行,只能在仲裁 期限内申请仲裁。
•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 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 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 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节 协商解决
• 由于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该 单位的职工。因此,处理劳动合同争议最好首先经过 充分的协商,以利于自愿达成协议、解决争议,消除 双方隔阂,加强团结。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 发生劳动争议,劳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 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十章劳动争议处理PPT课件

第十章劳动争议处理PPT课件
• (2)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都可提出申请仲裁的请 求,调解委员会不得干涉;
• (3)劳动争议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当事 人反悔,不愿履行该协议的,仍享有提请仲裁 的权利,对此,调解委员会不得阻拦和干预。13
• (五)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 1、申请和受理 •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双方可以以口头或书
面的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填写《劳动 争议调解申请书》。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 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 理由和时间。 • 2、调查和调解 • 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 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14
• 3、制作调解协议书
•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 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 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 事人应当履行。
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 生的纠纷。特征: • 1、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即一方为企业, 另一方为劳动者或其团体;它们之间必须存在劳动 关系,而且劳动争议是在这种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发 生的 • 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劳动争议的标的是 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 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重大的集体劳动 争议、团体劳动争议除可表现为一般劳动关系纠纷 的形式,有时还会以消极怠工、罢工、示威、请愿 等形式出现,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
• (3)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进行调解登记、档案管理 和分析统计工作。
11
• (四)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 • 1.自愿原则 • (1)申请调解自愿。只有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同意调
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有一方不同意则不得受理。 • (2)调解过程自愿。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不能采取任

劳动关系学之劳动争议处理(PPT42张)

劳动关系学之劳动争议处理(PPT42张)
Your site here
LOGO
二、劳动争议的特征
劳动争议具有以下特征: (一)劳动争议的当事人是特定的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是限定的:我国劳动争议 的范围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三)劳动争议内容和形式的特定性 (四)不同的劳动争议适用不同程序处理:一般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 诉讼。
Your site here
LOGO
四、仲裁时效
时效是指在规定的期限内,劳动争议当 事人不行使申诉权,申诉权因期满而归 于消灭的制度。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 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 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权利 被侵害之日”是指侵权行为开始的时间, 而不应理解为侵权行为终止的时间。
Your site here
LOGO
一、集体争议的含义
争议权行使的目的在于缔结集体协议, 凡不以缔结或修订集体协议为目的的行 为,均不得称之为“集体争议”。
Your site here
LOGO
二、集体争议处理方法
大致不外乎以下三种: (一)自行交涉:劳资双方在争议发生后, 自行谋求适当的解决办法,不求助于政 府或私人的第三者进行协助解决。 (二)调解:调解也称为调停,是由第三 者包括私人或政府所设立的调解机构派 出的人员出面所进行的斡旋,以协助劳 资双方解决争议的方法。 (三)仲裁:仲裁是解决集体劳资争议最 有效,也是最后的方法。仲裁分为自动 仲裁、自愿仲裁和强制仲裁三种。
Your site here
LOGO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原则
应体现密切与有关单位配合的原则。 劳动行政机关、工会、劳动争议仲裁 机关。
Your site here
LOGO
三、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

劳动争议处理培训课件(PPT 48张)

劳动争议处理培训课件(PPT 48张)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及特征
需把握以下问题: 劳动争议的主体是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 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
目前受劳动法调整的用人单位是指:各类企业、个体 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 同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劳动者是指与上述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达到法 业年龄和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
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以及法律、
常见的劳动争议
1、裁员劳动争议 2、薪酬劳动争议 3、工时劳动争议 4、休假劳动争议 5、劳动安全劳动争议 6、就业歧视劳动争议 7、商业秘密劳动争议 8、改制劳动争议 9、派遣劳动争议
全总:2010年地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由工资待遇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和由欠薪引发的 工讨薪被打等恶性事件具有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 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等突出特点。从已发生的 看,停工罢工事件主要发生在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 地域上主要发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 诉求上基本都是要求增加工资和福利待遇,事件基 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企业。
劳动争议的内容是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 务,或因劳动关系发生的。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概念及特征定性
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就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 即:一方为企业,另一方为劳动者或其团体,并 有存在劳动关系的企业和劳动者或其团体才有可 为劳动争议的当事人。
(二)劳动争议主体关系具有双重特性 管理被管理,既平等又不平等 (三)劳动争议的内容涉及劳动权利和利益 劳动争议的内容具体包括: 1.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 议; 2.因履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劳动权利义务发生的争议; 3.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 争议 4.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如: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 PPT课件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 PPT课件
是否属于劳动争议?
19
案例6.4
2003年9月,李某中专毕业后被某某公司聘用,双方
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李某
与某某公司的其他员工一样,同某某公司签订了一份
《补充协议》。被要求员工承诺:在某某公司工作期间、
离开某某公司后的5年内不得到从事同类业务的用人单
位任职;未经公司许可,不得利用公司技术从事同类业
第六章 劳动争议处理
1
一、劳动争议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含义
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关于劳动权利、义 务的争执。
2
一、劳动争议概述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 • 按照劳动争议的性质划分: 权利争议,又称既定权利争议。劳动关系
当事人基于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集 体合同、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与义务所产 生的争议。 利益争议:当事人因主张有待确定的权利 和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合同的签订、变 更中有关新的合同条款时所产生的争议)
1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2008年5月1日)
第五十二条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 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本法执 行。
16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2009年1月1日)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下列争议的仲裁: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 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 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 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 生的争议;
33
附附录录二一((了了解解) )
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曾任审判员的; ★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 ★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 作满五年的; ★律师执业满三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20
4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
1、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 2、权利争议、利益争议 3、国内劳动争议、涉外劳动争议
20.10.2020
5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
(一)调解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三)司法机构:人民法院
20.10.2020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
他劳动争议
20.10.2020
8
第二节 劳动争议 处理方式
一、劳动争议调解
(一)调解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2、特点
调解机构是企业基层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调解活动的任意性;
调解书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一)着重调解原则 (二)合法、公正、及时处理原则 (三)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20.10.2020
7
五、劳动争议受案范围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 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 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教学时数] 3学时
20.10.2020
2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 概述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征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的特征
1、争议的当事人特定,一方是劳动者或其团体, 一方是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2、争议的内容特定,是劳动权利义务方面的 争议
1、申请调解 2、受理 3、调解前准备 4、实施调解 5、执行调解协议
20.10.2020
10
二、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 2、特点 仲裁机构是半官方机构,而非民间机构;
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
任何一方当事人君可提起,不需合意;
仲裁不具有最终解决争议的效力。
三、劳动诉讼
(一)仲裁与诉讼的关系 (二)劳动诉讼的特殊之处
20.10.2020
13
[思考题]
1、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征。 2、劳动诉讼有哪些特殊之处? 3、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哪些?它们之间
关系如何? 4、如何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20.10.2020
14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1、地域管辖 2、级别管辖 3、移送管辖 4、指定管辖
20.10.2020
11
(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四)劳动争议仲裁程序
1、申诉 2、受理 3、仲裁准备 4、调解 5、裁决 6、结案 7、法律文书生效与执行 8、仲裁监督
20.10.2020
12
第十四章 劳动争议 处理
兰州商学院法学院 郭俊萍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 特征,理解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掌握劳动 争议处理的机构与处理方式,具备处理劳 动争议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教学要点] 劳动争议处理概述;劳动争议 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诉讼
[重点、难点] 劳动争议概念与特征、劳动 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仲裁与劳动诉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