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劳动力流动的假设 假设一:劳动力的流动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地选择和 流动行为,这与雇主造成的流动(失业)是不同的 假设二: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有流动选择性,而雇主只有选择 性而没有流动性,因此劳动力流动分析主要说明劳动力流动的 原因、类型而很少涉及雇主的选择行为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非充分,但是必要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或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别,是吸 引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3、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的保障程度;(竞争压力)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力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使 劳动者失去对自身劳动的控制,从而成为迫使劳动力流动的 社会强制因素。
劳动力的区域流动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要素的输入和输出,是一种以寻求比较 利益为目的的要素禀赋在国际间的转移或让渡, 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本质:人力资本流动。 政策导向:输入高级专业人才和紧缺行业的熟 练劳动力,输出一般性劳动力和非紧缺行业的 熟练劳动力和紧缺行业的非熟练劳动力。
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负面效应 宏观上,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会破坏市场对 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大 量的劳动力流动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流动劳 动力人口管理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治安问题 等); 微观上,频繁的工作变换会导致诸多商业问 题,诸如商业机密、劳动力成本等问题。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类型 第一种流动类型为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 城”为主要流动方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 企业的转移。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是以本地农村劳动力为主,以外地劳动力为辅, 这一流动方式的典型代表是乡镇企业高度发达 的苏南地区。
什么是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 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之外,在不同的地 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它 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的基本现象。 本质上,劳动力流动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 劳动力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或间接流动成本、付出 心理代价。但流动者预期可以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 益。因此,劳动力流动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收入
E1 E0 B A
迁移后的年限
C
如果劳动力在原有区域 或职业继续工作,图中的 E0表示以后收入的趋势 E1是作出劳动力流动决策后 预期将来收入的趋势 ACB区域构成流动的损失; 而C点右边在两条曲线之间 的区域构成流动的收益。 流动之后工作年限越长, 流动带来的收益越大。
劳动力流动决策以及流动欲望的强烈程度受到以下因 素的影响: 1. 变换地区或职业后获得的收入量 2. 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是否精神愉快 3. 流动后的工作年限长短 4. 变换工作的直接费用大小
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流入率较高地区的基本特征: (1)地理位置:全国各省市都有流动劳动力流入,以 直辖市为最, 东南沿海省份次之;西部及中部的流入率亦不可忽视。它们依次 是天津、北京、广东、上海、海南、福建、甘肃、新疆、浙江和 山西。 (2) 资源状况:流入率较高地区的农业资源有两种情况,直辖市 及东南沿海省份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全国排序名次较靠前。西部 及中部流入率亦较高的地区,其农业资源丰度在全国排序中位置 靠后,甚至低于流出率较高的地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尤其是新疆的石油资源开发,对劳动力产生了吸引作用。 (3) 经济水平:流入率较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两种情况,3 个直辖市及东南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经济指标如 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 GDP 等均在全国前列。但西部及中部流 入率较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一般低于流出率较高地区。
S=V/V0,劳动者主观价值的实现率 S值的大小恰当反映了处于某一工作单位中的劳动者个 人能力的发挥程度及个人愿望的满足程度,从而反映劳动者在 工作单位中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只要S值小于1,就存在流动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取决于流动结果的诱因有多大,流动成功的把握有多大,二者 有一个不能实现,流动就不能发生。 为了使每个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价值得以实现,应允许和鼓 励劳动者合理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从第三产 业中含金量低的行业向含金量高的行业流动 3)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流动 4)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区域间劳动供求不平衡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国际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 与工作岗位匹配的程度 经济动机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1)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影响
如果输入的移民若教育程度高,输入国不费投资,便增 加了人力资本储备。 输入教育程度低的体力劳动者,在输入国的体力劳动市 场上,有可能原有的供需均衡。 长远地说,体力劳动者移民对输入国的消费者是有益的。 这种移民也使体力劳动的雇主受益。
(2)对劳动力输出国的影响 不利影响:
人力资本存量下降,陷入智力外流怪圈
有利影响:
第一,从国外流回的高收入外汇,增加输出国的国民 收入和外汇储备; 第二,移民回归是将带来他们在国外积累的财富、技 术和经验,以抵消出国时带走的人力资本,甚至可为 本国增值人力资本; 第三,会传递消费示范,从其亲属开始改变本国居民 的消费方式,是消费需求更有弹性。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
决定流动的净收益(流动收益减去流动成本)现值的因 素,也就是决定劳动者流动决策的因素 净收益现值=∑[(B1t-B0t)/(1 +R)t]-C 其中B1t=在t年时从新工作(1)中获得的效用; 其中B0t =在t年时从原来的工作(0)中获得的效用; t=从事工作1的与其工作时间(用年限表示); r=贴现率; C=流动本身产生的效用损失(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 ∑=加总符号——指的从第1年到第t年这一时期中,每一 年的净收益现值总和。
很显然,劳动者流动的净收益现值在一下几种情况下会 更大:劳动者从新工作中获得的效用水平较高;劳动者 从原来工作中获得的效用较少;劳动者收益时间较长、 较有远见(t大r小)。 这些结论可以启发我们对一下问题得到较为明确的推论, 即社会上哪些劳动者群体是流动性最强的,以及我们会 看到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力流动模型。
9-11年 12年 13-15年 16年 17年以上
6.0 3.7 4.5 4.6 6.1
百度文库
3.1 4.1 4.7 6.1 7.7
迁移距离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推论,随着迁移成本的增加,移民的流量 减少,而迁移成本会随着迁移举例增加而上升。为什么? 第一:当目标就业地与当前居住地更为接近时,就更容 易获得关于那里存在的就业机会的可靠信息;第二,与 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探望朋友和亲属相伴随的时 间和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 增加而上升。 1999年3月——2000年3月间,受雇于某位雇主并且曾经 变换过居住地的2300万美国人中,57%的人搬到了同一 个县的其他住所居住,21%的人搬到了同一个州的其他 县居住,12%的人则搬到了同一地区的其他州居住,还 有9%的人则搬到了其他地区。
国内劳动力的地区流动
劳动力地区流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重要而 显著的特征 1)地区间劳动力流动的表现形式 2)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地区间流动的牵引 3)人力资本的地区转移 4)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分析 劳动力流动私人成本
货币成本:包括因流动而增加的个人生活费用部分 但货币成本并不构成迁移成本的主要部分。
迁移者的个人特质 年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劳动力流动的高峰 年龄 年龄阶段是20-24岁;处于这一年龄段中的劳 动者每年都有15%的人会跨县或者州流动。到 32岁的时候,劳动者的流动率大约为10%,到 47岁时,劳动者的流动率就大约只有5%。 为什么? 1、年龄;2、心理成本
教育:年龄是预测谁会迁移的最好指示器,而在预测统 一年龄群体内部的劳动者中,哪些人的迁移倾向最强的 时候,教育是个最好的指标。(为什么) 受教育水平 在同一个周内部跨 县迁移的 跨州迁移的人
劳动力流动的趋势 劳动力往往从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向经济 较为发达的地区流动。 专业技术型劳动力往往流向较高层次的产业或 经济发达地区 学历较高或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劳动力跨区域 流动性较强 青年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流动率随着年 龄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劳动力流动的积极意义与负面效应 积极意义 宏观上,劳动力市场活力的前提保证; 促进 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调解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微观上,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利于 微观经济组织凝聚需求的人力资源;
跨地域流动
部分国家1995-1998
国家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瑞典 英国 美国
移民人口占劳动力总人口的百分比
24.8 19.2 6.1 9.1 1.7 0.2 5.1 3.9 11.7
劳动力迁移的方向 劳动力迁移的方向?
人力资本理论预测,劳动力将会从获得较高工资性报酬 的机会相对较少的地区向这种机会较多的地区迁移 但是所有的研究都发现目标地区的较好机会所产生的拉 力要大于流出地区的较差机会所产生的推力 即人们总是会被吸引到那些预期工资性报酬较高的地区, 但是他们流出的地区却并非一定是机会最大的地区。这 点与人们的预期相反?如何解释? 这是因为,尽管居住在最贫困地区的人往往会有最强的 迁移动机,但是,最贫困地区的人同时又往往是财富最 少、受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最低的人——而这些人的迁 移能力和意愿都是最差的。
3、对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迁移者大量涌入大城市,带来较高的社会服务成 本,增加成本的同时却未带来更高的福利水平。迁出地的 成本在于损失的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流动决策
劳动力流动及其流动规模和范围是劳动者在预期 流动收益与成本之间作出权衡的结果,劳动力流动决 策决定于这一基本条件:流动后的新地区期望获得的 收益换算为现值减去移动耗费的成本超过现在地区的 收入现值。见图6-2:
不过对于远距离迁移而言,较低的教育水平似 乎是一个比年龄因素产生的障碍作用更大的因 素。 年龄作为阻碍因素——心理成本 受教育水平——取得信息的难易程度 推论——信息成本对于迁移和距离之间关系所 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
技能、工资性报酬与国际移民
在分析国际劳动力流动的时候,与迁移的潜在收益有关 的一个及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对移出国与移入国之间的工 资性报酬分配情况加以比较。工资性报酬的相对分配情 况有助于我们预测,在移出国中,哪些技能类的劳动者 更有可能移民。 技术移民: 工资性报酬分配结构更为压缩 非技术移民: 工资性报酬分配结构更为均等
劳动力流动的必然性
一、流动的动因 V0——劳动者的个人期望值 V——劳动者个人实现值 Vx——劳动者未能发挥出来的潜在值 V=V0—Vx 有三种情况: 第一,V很大,接近V0,即潜在值几乎完全被发挥出来;劳动 者成为工作单元中一个积极稳定的元素; 第二,V和V0之间存在一定差额,劳动者尚有一部分潜在价值 未能实现,其工作特点是机械、被动的,劳动力在单位中缺乏 稳定性; 第三,V和V0之间存在很大差额,劳动者在本单位的行为是消 极的、不稳定的,并有改变现状实现迁移的强烈愿望。
私人成本
非货币成本
机会成本:由于流动损失的收入, 与劳动者的工作经验和年龄相关, 部分机会成本可能是迁移距离的函数 精神成本:人们通常不愿意离开已经 熟悉的环境、家庭和朋友。精神成本不 直接导致资源消耗 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
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
多数情况下的劳动力流动是个人基于“私人”成本,而非流 动 所带来的全部成本作出的决策。个人与社会对于流动涉及的成 本收益分析存在一定偏差,这种偏差可以用流动的外部性(税 收和收益)加以解释。外部成本主要包括: 1、对他人财产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房产价格的变化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迁 移会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 2、对社会公共管理资本的影响 流入地区的公共服务出现供求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影响流动 地原居民的社会服务质量。如学校、道路、公共建筑、公共设 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