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优质课教案_4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四 比例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例。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2. 教师通过PPT展示比例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道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道比例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师布置一道与比例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分成小组,共同讨论一道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教具和学具,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购物时商品的打折问题,来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图片和练习题,来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我会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这些图片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计算和解答,来巩固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例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检验学生们对比例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与比例相关的计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学生们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比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寻找一些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他们对比例的理解。
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在导入环节,我使用了实际的购物打折例子来引入比例的概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比例《比例的意义》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比例《比例的意义》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4 比例《比例的意义》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中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起始课。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这节课是在整个比例单元教学中的第一节,是解比例的基础,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也是为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熟练求比值和化简比,于是本节课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比例的意义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照片激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看这是老师出去玩的照片。
课件出示按比例放大缩小的三张照片,接着出示两张变形的照片,问学生原因。
接着再出示一张按比例缩小的照片。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它是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案
教学设计(1)提问: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求比值,汇报答案,教师演示课件。
2.4 : 1.6 =32 60 : 40 = 32生:我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小结:既然比值相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写。
2.4 : 1.6 = 60 : 402.41.6 = 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提问: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教师适时点拨。
注意:只有对应的量之间的比,比值才相等,才可以写成比例。
(3)比和比例的区别学生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师生总结:【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国旗的长和宽,利用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引出比例,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组成那些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2.比例的基本性质(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明确: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师: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哪是内项,哪是外项呢?(2)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2.4 : 1.6 = 60 : 40 35 = 915学生独立计算:内项乘积:1.6×60=96 内项乘积:5×9=45 外项乘积:2.4×40=96 外项乘积:3×15=45 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举一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小组内举例子进行验证。
师生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外项乘积和内项乘积,学生很容易发现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从而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课堂练习1.用右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 和 8:5(2)0.2:2.5 和 4:503.用两种方法判断14:21和6:9能否组成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3.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化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比例的化简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讲解比例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引入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20:5,表示小明有20个苹果,要分给5个朋友,这就是比例。
3.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如20:5,两内项是20和5,两外项是5和4(因为20÷5=4),它们的乘积都是100,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的化简: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将比例化简为最简比例。
比如20:5,我们可以交叉相乘,得到20×4=5×5,两边同时除以5,得到最简比例4:1。
5. 例题讲解:比如一道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汽车到达乙地?我们可以设汽车行驶x小时后到达乙地,那么比例就是120:60=x:1,通过比例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60x=120,解得x=2,所以汽车2小时后到达乙地。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巩固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化简:交叉相乘,化简为最简比例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乙地行驶,问几小时后自行车到达乙地?答案:自行车4小时后到达乙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具体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组成和性质,并且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组成和性质。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将比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意义,我准备了比例尺模型和一些实际问题场景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比例的存在。
例如,我可以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然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计算两个比例尺不同的地图上,同一地点的距离。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计算购买商品的最佳组合,使得总价最便宜。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比例的意义时,我会用板书展示比例的定义,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性质。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比例尺模型:1厘米代表2米。
物体1:在比例尺模型中,长度为3厘米。
物体2:在比例尺模型中,长度为6厘米。
答案:物体1的实际长度为6米。
物体2的实际长度为12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组成和性质,并且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对比例的理解。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解决更复杂的比例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教学的基础。
在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中,我选择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具体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二、探讨新知.(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
5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2.学生反馈:3.分析:(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根据注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仅需要判定运用什么比例方法,而且还要注意找准题目中的`对应关系.(二)反馈.1.某车队运送一批救灾物品,原计划每小时行60千米,6。
5小时到达灾区,实际每小时行了78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三、巩固反馈.1.一张大纸,如果裁成长36厘米,宽26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28张;如果裁成长18厘米,宽13厘米的小纸张,可以裁成多少张?2.某车间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数的比不发生变化,女工应该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变,现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4.两个底面半径相等的圆柱体,第一个圆柱的高是第二个圆柱高的.第二个圆柱的体积是60立方米,第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课堂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公开课教案_4
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和部分的名称。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3、能用比例的意义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4、培养学生实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小黑板、五星红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五星红旗师:同学们,每周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上的这面五星红旗与操场上空高高飘扬的红星红旗大小一样吗?黑板上方的这面五星红旗呢?这些五星红旗的大小都不同,但都是我们祖国的国旗。
2、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就使用国旗上的数据来探究新的知识,看看国旗的长与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二、探究新知1、小黑板出示国旗1:长2.4m 宽1.6m国旗2:长60cm 宽40cm2、出示“自学提示”①请写出上表中各旗帜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②观察:它们的比值有何特点?③既然比值相等,你能用什么符合把这两个比联系起来?④这是一个新的表达式,请在教学书第40页上找到它的名字,它叫。
3、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
4、汇报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即时使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②20:5和1:4③31:61和21:41 小结: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比值是否相等。
6、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分数形式)①自主学习,看教材第40页的内容。
②把“即时使用”里组成的两个比例改成分数形式。
7、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①自学②汇报板书2.4: 1.6 = 60: 40 2 . 4 6 0内项 外项 ③指出黑板上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
8、探究比和比例的区别师: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着怎样的区别? ①指名回答②小结a .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4个数组成,各部分的名称不一样。
b .意义也一样,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而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是个等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4比例:比例的意义》优质课教学设计_4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比例的意义。
看到课题,你认为他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比)2、你还记得比的意义吗?(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那如何求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好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国旗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上图中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多媒体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比值相等)既然比值相等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也就是2.4:1.6=60:40。
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分数形式),所以还可以写成2.4/1.6=60/40.3、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尺寸又不同了,想一想在上图的三面国旗尺寸中,还能组成哪些比值相同的等式?(多媒体课件出示)你有什么发现?在不同场合用到的国旗大小会不一样,但长与宽的比值是固定的,都是3/2。
4、我们从三面国旗中找出了很多的等式,其实它们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吗?(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对,一定要是两个比,而且这两个比的比值要相等。
三、练习巩固,综合应用(一)基本练习1、请你判断一下这些式子是不是比例,并说明理由。
(利用西沃白板5中的分类)1:5=5:1 8:2=4 2:1=9:4.5 40:5=4×2 1:3=2:6 0.3:0.1=9:3 16:32、请同学们看一看,比一比,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多媒体课件出示,并标注)3、看看下面这些式子能不能组成比例。
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教案学生姓名年级学科授课老师上课时间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总课时课时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概括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写出比例。
3、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知识点一】比例的意义知识回顾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问题导入在上图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归纳总结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点二】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问题导入归纳总结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叫做比例的项。
2.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三】 比例的基本性质例1归纳总结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如果 ,那么。
ad bc =::(0a b c d b d =、均不为)【知识点四】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例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归纳总结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再看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相等。
若相等,则假设成立,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
考点题库一1、(重点题)填空。
(1)12∶9的比值是(),的比值是(),所以这两个比()组成比例(填“能”或“不能”)。
(2)在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3)12的因数有(),用其中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是():()=()∶()。
(4)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个内项是()。
(5)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6)根据1.2×4=0.6×8可以写出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2. 比例的基本性质3.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比例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比例是由两个等比例的比构成的。
3. 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交叉乘积性质等。
4.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方法。
六、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建筑设计等。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和应用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科书2. 课件3. 练习题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在课后作业中,可以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十、教学时间2课时十一、教学对象六年级下册学生十二、教学环境教室十三、教学策略1. 讲授法2. 演示法3. 练习法十四、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十五、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_4_1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准确地写出比例。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什么是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哪两个比能够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师:同学们,能准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直接给出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教师板书:2.4∶1.6=60∶40指名让学生指出上面比例的外项、内项,教师讲解:理解分数形式比的外项和内项 2.41.6=60402.4与40仍是外项,1.6与60仍是内项。
2.教学例1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出示例1题目:计算下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①2.4∶1.6=60∶40 ②35=915(2)学生自己计算,指名汇报。
2.4×40=1.6×60 3×15=5×9(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
如:13∶19=12∶16 1.53=0.5113×16=19×121.5×1=3×0.5 师: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
教师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巩固训练】1.完成教材第41页“做一做”。
(找4名同学板演,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5~7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例1:35=9152.4×40=1.6×60 3×15=5×9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构造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乘法性质、比例的倒数性质等。
3. 学会解比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教学重点:- 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例的理解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材、黑板、粉笔、教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如“妈妈买了3斤苹果和2斤香蕉,苹果和香蕉的重量比为3:2”,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存在。
2. 新课导入(10分钟)详细讲解比例的概念,强调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构成的等式,如a:b = c:d,其中a、b、c、d为实数,并且b和c不为0。
接着,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乘法性质、比例的倒数性质等。
3. 实例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解比例,如“已知a:b = c:d,求a、b、c、d的值”。
首先,将比例式转化为等式,然后通过等式的性质求解未知数。
4. 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解比例的方法。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例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6.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比例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例的存在,然后详细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教案中,实例讲解这一部分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实例讲解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概念、基本性质和解比例方法的关键环节。
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和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将比例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4.1.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今天我们将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来说,我们将探讨比例的定义,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是理解和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比例线段模型,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图表。
学生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练习题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相等的线段,然后问学生们这两个线段是否相等。
通过这个简单的引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学生们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他们能够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会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并帮助他们解答疑惑。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比例线段来解决。
我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来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写下来,并用图示来表示比例线段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a. 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个苹果?b. 小华买了2支铅笔和3块橡皮,一共花了9元。
铅笔和橡皮的价格分别是多少?2. 答案:a. 3个苹果 + 5个苹果 = 8个苹果b. 铅笔的价格为3元/支,橡皮的价格为2元/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部分学生对于运用比例线段解决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额外的辅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机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解比例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比例的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等比性质、比例的倒数性质等。
2. 提问: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问题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解比例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比例中的未知数。
解比例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应用。
2. 讲解解比例的方法。
解比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另一种是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3. 通过实例演示解比例的过程。
例如,已知比例为 a:b = c:d,求 a 和 b 的值。
可以通过交叉相乘的方法来解这个比例,即 ad = bc。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比例的方法。
2. 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3. 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解比例的方法。
2. 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解比例的方法?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3.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比例的运用,如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比例在物理中的应用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学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经历知识产生过程的情境。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谈话: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会学数学了,这是因为同学们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面请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来研究比例的另外一个规律。
2、导入: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相关联的量之间有的是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成其他形式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面的问题。
二、创设情景引新(出示:十二个小方块)师:同学们,这十二个小方块有几种排法?(生答后,老师板书下表的排列过程)每行个数 1 2 3 4 6 12行数 12 6 4 3 2 1师:请你观察上表中每行个数与行数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生:……师:这两种量这间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出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三、合作自学探知1、学习例4。
(1)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再选出一位组员作代表进行汇报。
A、表中有哪两种量?B、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变化?C、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学生讨论……生反馈:……师:能不能举出三个例子生:10×20=600 20×30=600 30×20=600……师:这里的600是什么数量?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生: ……[板书出示: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自学例5:(1)出示例5:师:先请同学们按要求在书上填空,并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生: ……师:模仿例4的方法,提出三个问题自己学习例5(出示三个问题)生: ……3、讨论准备题:(1)请你根据例4的方法,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公开课教案_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尝试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提炼解比例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尝试解答分数形式的解比例,并使用多种方法解比例。
5分钟
5分钟
3分钟
5分钟
2分钟
三、小试牛刀、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接触过比的基本知识和“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所以再学习本课知识是有一定基础和储备的。
本课的重点就是将上一节课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到解决比例的实际问题当中,从而就有了“解比例”这个课。我认为学生的重点应该放在解比例的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的方法(将比相等转化为积相等的式子,再解方程),以及如何列出比例式(即表述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上,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对所求的未知数实行验证,养成检查的习惯。
课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课时《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水平,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设计意图
预设时间
备注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做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相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2024年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第3课时 解比例》教学课件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第4单元 比 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 3 课时 解比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比例?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1)12和5的比等于4和x的比。
12∶5=4∶x
解: 12x=5×4
x=
5 3
(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7.5, 两个内项分别是x和5。
3∶x=5∶7.5 解: 5x=7.5×3
x=4.5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 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两个外项的乘积为1
1÷3=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的两个比可以 组成比例。
18∶20和7.2∶8 可以组成比例
100∶0.2和10∶0.002 不可以组成比例
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 14∶21=2∶( 3 ) 1.25∶( 2 )=2.5∶4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 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那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探究新知
2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为57m。
有一个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模型, 它的总长与火箭总长的比是1∶10。 这个模型总长约为多少米?
模型总长∶实际总长=1∶10
模型总长∶实际总长=1∶10
解:设这个模型总长约为 x m。
x∶57=1∶10
10x=57×1
x=
57×1 10
(教材P40 做一做T2)
2.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 毒水,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 多少升水? 解:设应加入水 x mL。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 解比例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3课时解比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4.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比例。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概念,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2.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比例的知识。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和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来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应用。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解比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会解比例。
(2)增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系统化,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1)会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发展观察推理水平,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应用价值。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材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然后用两个例题教学如何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例2是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表现了解答问题的过程。
根据问题设→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
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教材只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解方程则由学生自己完成。
3.学情分析
学生上节课已经学习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掌握了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什么是解比例,会准确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学习目标
1、会说出什么是解比例,会准确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
2、会认真细致的解题。
1、通过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展示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2、通过练习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比例知识?(1)什么叫做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2.出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
(口答)
4:3=2:1.5=1:2=x:4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能够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
这种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今天,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
出示埃菲尔铁塔情境图。
这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
它不但是一座吸引游人观光的纪念塔,还是巴黎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城市的象征。
我国的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这模具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旅客都想知道这座模型有高,你们能帮帮他们吗?我们先来看看具体情况吧。
2.出示例题:例2
(1)我找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师: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
师:在这组比例的四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项?还有几项不知道?
(知道三项,还有一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
(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我们能够把它设为x
师:这个问题该如何列式呢?请小组讨论一下
找人说一说
(板书)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谁上来说一说?师板书
师: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师要强调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时应把含x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如10x=320
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呀?(32)对了,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师:我们解答得对不对呢?能够怎样检验呢?
引导学生说出能够用比例的意义(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检验。
同学们真棒,协助游客解决了问题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在这道题里,我们先根据问题设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后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
4、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
自己试一试吧!
(1)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例3
(三)巩固练习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42页,指名扮演。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